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7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8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被误诊为急腹症2例;被误诊为肾结石1例、结石性胆囊炎2例,脑栓塞2例,被误诊为肺栓塞2例,外周动脉栓塞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结合影像学检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急性主动脉夹层17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原因,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我院17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误诊原因及确诊方法.结果:本组病例误诊率为40.5%,死亡7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4例,植入覆膜支架1例,经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出院5例.结论:主动脉夹层症状表现复杂,误诊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学良 《四川医学》2004,25(1):120-120
目的 通过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误诊情况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我院1994~2003年期间1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首诊误诊的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确诊方法、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分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脑血管病变、多发性大动脉炎、急腹症、胰腺炎、胆结石、胆道感染、急性肾功衰等,总误诊率72.2%。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复杂,误诊率高,预后差。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 对郑州市中心医院1999年以来的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误诊的原因。结果 11例患者中首诊确诊3例,误诊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心衰1例,肠梗阻1例,呼吸系统疾病1例,脑血管病1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误诊率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以期发现早期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撕裂的误诊情况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选择30例主动脉夹层撕裂中误诊的19例主动脉夹层撕裂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确诊方法、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误诊的疾病为急性心梗、急性脑血管病、急腹症、胰腺炎、胆石症、急性肾衰等,总误诊率6 3.3%。[结论]主动脉夹层撕裂疾病复杂,误诊率高,预后差。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误诊的原因,并提出诊断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误诊情况、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中共发生误诊6例,误诊率为33.3%.误诊为心绞痛3例、心肌梗死1例、慢性胃炎2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减少误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最终确诊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对其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2年间最终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19例患者的急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首发症状剧烈胸痛13例(68.4%),胸闷、呼吸困难1例(5.26%),急性左侧腹痛2例(10.5%),腹痛伴肢体偏瘫1例(5.3%),肩背部酸痛、腹胀1例(5.3%),恶心、呕吐伴腹痛1例(5.26%)。心电图异常11例(57.9%),急诊胸片检查异常7例(36.8%),急诊8例螺旋CT和MRI均发现真假两腔(100.0%),急诊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见假腔形成(71.5%),心肌酶检查异常4例(21.0%)。13例急诊拟诊主动脉夹层分离,6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本病表现多种多样,误诊率极高,提高认识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主动脉夹层误诊的原因,加强对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分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死亡2例。结论: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减少误诊或漏诊,降低死亡率,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主动脉夹层是极为严重的心血管急症,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提高早期确诊率对患者生存率影响大.方法对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5年以来的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论入选的25人中,仅9人首诊即确诊,3日确诊率56%,误诊为心血管系统疾病11人,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1人,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3人,误诊为血液系统1人,误诊为泌尿系统1人,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1人.结论主动脉夹层误诊率高、预后差,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发现早期诊断的临床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分离(AD)的临床诊疗特点,提出减少对其的误诊率、加强治疗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主动脉夹层分离病人15例临床资料,13例行内科重症监护治疗,2例转院行介入治疗。使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比较A、B两型AD的院内死亡率。结果:门诊误诊3例(20%),其中2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误诊为急腹症。院内死亡5例(A型4例,B型1例),A型死亡率(60%)高于B型(14.2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高危人群,熟悉临床特征,擅选辅助检查,可有效降低AD的误诊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主动脉夹层分离(Aortic dissection)的误诊原因,提高AD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128例误诊的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误诊疾病、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因AD累及分支血管范围不同,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导致早期临床极易误诊。本组病例在诊前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53例、急腹症41例、胸膜炎16例、尿路结石8例、急性肺栓塞5例、脑卒中3例、其它2例。结论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误诊率极高,误诊的疾病种类也较多,应总结经验教训,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加以鉴别,以提高本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提高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例主动脉夹层误诊误治患者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被误诊为冠心病2例,急腹症2例,急性胃炎2例,胸腔积液1例,肾结石1例;后确诊经积极治疗后,痊愈1例,好转2例,余患者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发病急,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及死亡率高。合理的早期诊断与积极的治疗可以进一步减少并发症,降低急性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许俊萍 《中原医刊》2006,33(24):92-9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急诊诊断,降低对其误诊率。方法分析26例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辅助检查结果。结果26例主动脉夹层初诊误诊6例(占23%)。临床表现各异,部分病例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主动脉夹层系一少见疾病,且急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均是造成误诊的原因。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应重视高危人群,熟悉临床特征,善于选择辅助检查,提高急诊医师对AD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提高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方法:对2000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疾病依次为冠心病22例(55%)、急腹症8例(20%)、心脏瓣膜病4例(10%)、中枢神经系统病变3例(7.5%)、尿路结石3例(7.5%).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率高,误诊的疾病种类繁多.增强CT或MRI检查可确诊,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临床提高夹层动脉瘤的检出率、诊断率,减少该病误诊率。方法 对18例临床易误诊为心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的患者,应用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结果 18例患者彩超检查,均显示为不同部位的夹层动脉瘤声像特征,并分别经MRI、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结论 应用彩超能准确诊断夹层动脉瘤及其并发症,提高对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性的认识,对疑似病人申请彩超检查,可减少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正确诊断和误诊原因,以期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减少病死率。方法:对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症状、体征分析及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CT、核磁共振及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首发症状为典型胸、腹疼浦22例,仅占61.1%,本研究早期误诊率为47.2%。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易误诊为冠心病。胸部X线可作为初步筛选手段。超声心动图、螺旋CT、核磁共振检查可提供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可靠依据,MRI是目前非创伤性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指标。结论:应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早期识别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减少误诊率,及时正确诊治,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剧烈疼痛是最主要的首发症状(90%),但初诊的误诊率较高,达70%,主动脉CTA是最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85%)。结论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赵雅红  许楚宏  吴杏 《广东医学》2006,27(7):1045-1047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5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内科药物治疗33例中,好转29例,死亡4例;应用外科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14例中,好转12例,死亡2例;带膜支架治疗4例均好转,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和并发症。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因累及分支血管范围的不同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容易误诊,及时诊断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AD)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经血管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本病起病急骤,变化快、症状复杂、病死率高,极易造成误诊。笔者复习国内文献发表的主动脉夹层误诊101例及本院误诊11例,共112例,分析误诊原因,加深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识别能力,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潜山县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3月的29例AD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8例,消化道疾病3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2例和脑卒中1例。13例转上级医院行介入或手术治疗,死亡3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容易误诊,基层医院对AD的认识不足是误诊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