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肱骨髁上骨折四种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比较四种不同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94例肱骨髁上骨折,34例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22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18例采用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2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并随访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肘内翻的发生率。结果: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73.5%。但避免了手术的再次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经济负担低;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81.8%;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优良率95%。结论: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可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对于移位严重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可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上肱骨髁上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期间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钢板内固定3种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5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和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3组患者中,小夹板固定的患者愈合速度快,石膏固定次之,内固定比较慢(P<0.05);小夹板固定后发生肘内翻畸形率低,内固定次之,石膏固定发生率比较高(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各种治疗方法中,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临床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95年至今,收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近80例,其中住院手术66例。我科分别采用闭合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上肢悬吊牵引、开放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等不同方法治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6例中男43例,女23例;右侧24例,左侧42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2岁;入院时间距受伤时为2h ̄4个月。屈曲型8例,伸直型58例,其中开放性2例。伴发神经损伤11例,其中桡神经损伤6例,正中神经损伤4例,尺神经损伤1例。肱动脉损伤2例。1.2方法与结果全部病例均在全麻下行治疗。(1)开放组:使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外侧入路29例,后正中入路28例,前正中入路2例。外侧…  相似文献   

4.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 ,若处理不当 ,易引起神经血管并发症 ,后遗肘关节功能障碍如肘内翻畸形等合并症。作者自1990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120例 ,现重点分析手术复位内固定疗效不满意的原因。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5例 ,女45例。年龄3~14岁 ,平均7.5岁。伤后就诊时间3h~45d。左78例 ,右42例。1.2骨折类型伸直型108例 (81 % ) ,屈曲型12例(19% )。尺偏型66例 (55% ) ,桡偏型24例 (20% ) ,中间型30例 (25 % )。闭合骨折116例 ,开放骨折4…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交叉钢针固定结合早期推拿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此23例均匀为折端移位较严重,手法整复失败后采用前外侧切口开放复位交叉钢针内固定,术后1周开始推拿,被动患肘适当屈伸功能训练,早期自主肌肉收缩训练。结果经术后6个月-1年的随访,所有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d,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交叉钢针固定结合早期推拿治疗手法整复失败的肱骨髁上骨折愈合率高,肘内翻发生几率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371-2373
目的探讨透视机下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观察组采用透视机下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术后6个月进行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分析比较两者之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钢针松动、尺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结果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评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缩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减少,术中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视机下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常见的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但有部分病人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1985年6月~1998年6月我们对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并与常规治疗方法作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对我科治疗的97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分别予以手法复位进行外固定、牵引复位进行外固定、手术复位进行外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经6个月的随访,97例中4例出现呈Volkmann样的缺血肌挛缩,28例出现肘内翻畸形,2例出现骨化性肌炎,4例为关节僵硬。在14例出现神经损伤的患者中,手术治疗7例,手法复位7例,并经外固定后达到功能恢复。对患者进行及时与准确的复位,并且有效的固定系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63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疗效优良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略低于对照组的10.0%;观察组患儿(或)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结论 对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临床效果满意,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需要手术探查神经的初步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期间就诊于山西省儿童医院骨科的34例肱骨髁上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的儿童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及小切口手术探查损伤神经,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随访时间(2.15±0.49)年,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游戏式功能锻炼对学龄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学龄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游戏式功能锻炼。1个月后评价肘关节功能以及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观察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中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稳定程度、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戏式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学龄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锻炼效果,提升肘关节功能,同时有助于培养患儿康复锻炼的配合度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夏瀚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3,(21):100-101,104
目的探讨髓内固定联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8月在本院接受髓内固定联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的79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恢复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3.5±2.3)周,手术优良率为96.2%。术后有3例出现严重髋痛,下肢外旋、内翻缩短且超过2cm,以及Trendelenburg征阳性,其中1例发生张力带钢丝断裂,重新手术。结论髓内固定联合张力带钢丝固定的治疗方案能很好地复位小转子和大粗隆,有效减少患者术后髋关节的疼痛和下肢短缩,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该院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各44例。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18%)高于对照组(72.7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促进术后尽快恢复,改善关节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不稳定骨盆骨折各内固定之优劣,从而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具新鲜湿润固定骨盆标本,模拟五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来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测得骨盆各部位的力学指标变化,再结合本院近10年来临床4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的分析。结果采用π棒及T形钢板内固定,在强度、刚度与稳定性方面比其它方法更具有优势,两两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π棒及T形钢板在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18例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AO骨折分型,其中C1型7例,C2型5例,C3型6例;18例患者均采用肱骨远端内外侧联合入路手术并均用内外侧解剖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采用Cassebaum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8例均采用内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完成手术,均获得定期随访12~48(18±1.1)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骨不连或创伤性关节炎情况发生;随访采用Cassebaum方法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其中优13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9.0%。结论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肱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是治疗复杂肱骨远端骨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应该得到更深入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两种微创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采集12具成人防腐尸体胫骨平台标本,制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模型(Schatzker分型Ⅵ型)。分别用外侧LISS锁定钢板+后内侧重建钢板(LISS+RP)、单独外侧锁定钢板(LISS)固定,进行位移、轴向刚度的研究。结果 LISS+RP组生物力学稳定性显著优于LISS组(P0.05)。结论LISS+RP是目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较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辨证施护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闭合穿针内固定术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间接收的86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采用手法闭合穿针内固定术治疗,以住院床位单双号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共43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双号组为观察组共43例,术后给予心理护理联合中医辨证施护,对比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效果。结果术前及术后12 h两组VAS与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开始两组VAS与FLACC评分较前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辨证施护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闭合穿针内固定术后应用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三向牵引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pracondylarfractureofhumerusinchildrenismostcommonfracturesinupperlimbinthechildren,italwayshappenedbetween5and8years,extentiontypeproportionisabove90%.Itstherapymethodshaveplasterorsplintfixationaftermaneuverreduction,ole-cranonofulnarbonetractionaddingsidearmskintractionoropenreduction.Minoritycasesoffracturescomplicatedbloodvesselornerveinjury,majorityauthorsstillsuggestconservativetherapy,butfewreportsselectedpreferably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Wehavecarriedoutthr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