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后QT离散度与心性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发生心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近几年国内外一些文献报道用 QT离散度 (QTd)可以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发生 ,作者对AMI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 QTd作为 AMI后危险性预测指标的可靠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4- 0 1~ 1999- 12期间的 AMI住院患者115 (男 82 ,女 33)例 ,年龄 6 1± 11(30~ 82 )岁。心电图示 :前壁心梗 (包括 :前间壁、广泛前壁、高侧壁 ) 83例 ,下后壁心梗2 8例 ,前壁 下壁心梗 4例。1.4 分组与随访 以 10~ 2 0 d QTcd上限为标准 [1 ]将患者分为 …  相似文献   

2.
王波  王晓荣  黄雅萍 《心脏杂志》2001,13(6):498-498
急性心肌梗死 ( AMI)后导致 QT间期延长近年来报道较多 ,其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然而有关 AMI患者经溶栓治疗血管再通后 QT间期离散度 ( QTd)的变化研究尚少。本文旨在探讨溶栓再通对 QTd的影响及其对判定溶栓疗效的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将住院治疗的 AMI患者 87例分为两组 :溶栓再通组 4 5 (男 4 2 ,女 3 )例 ;年龄 5 7± 5岁。梗死部位为下壁 2 4例、广泛前壁 3例、前壁 12例、高侧壁 2例、下壁并发前壁 4例。未溶栓组 4 2 (男 3 7,女 5 )例 ,年龄 5 8± 5岁。梗死部位为下壁 2 0例、广泛前壁 2例、前壁 15例、高侧壁 …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经胸壁二维超声采色多普勒技术 ,探讨黄芪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左室射血功能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纳入标准 :1根据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诊断标准”确诊的 AMI患者 ;2无严重并发症 ;3发病 48h以内入院者。入选患者 90 (男 46 ,女 44 )例 ,年龄5 8(4 2~ 72 )岁 ,其中前壁心梗 45例 ,下壁心梗 36例 ,前壁并发下壁梗死 9例。按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配对分为 3组 ,每组 30人 ,第 1组为常规治疗组 ;第 2组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组 ,除常规…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研究证实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与静脉溶栓相比 ,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再梗死率和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 ,而冠状动脉内支架应用 ,有效地降低了冠脉再狭窄的发生率。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9月我们为 2 8例 AMI患者应用了冠状动脉内支架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 AMI中 ,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 47~ 79岁 ,平均 5 6~ 9.2岁。其中前壁及广泛前壁心梗 16例 ,下壁 侧壁心梗 2例 ,下壁心梗 5例 ,后壁心梗 2例 ,前壁 下壁心梗 3例。既往有糖尿病史 12例 ,高血压史 2 1例 ;心功能 1~ 2级 2…  相似文献   

5.
任春霖 《心脏杂志》2001,13(5):422-422
信号平均心电图 (SA- ECG)是从体表记录心室晚电位(VL P) ,为预测心律失常事件 (AE)提供有价值的预测指标。作者通过对 AMI患者进行 SA- ECG检测 ,旨在探讨 VL P在预测 AE方面的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7- 0 8~ 2 0 0 0 - 0 7因 AMI急诊入院患者5 6 (男 5 0 ,女 6 )例 ,年龄 40~ 75 (平均 5 2± 9)岁。AMI诊断符合 WHO诊断标准 ,其中前间壁心梗 2 0例 ,下壁心梗 17例 ,下壁 右室梗 5例 ,广泛前壁心梗 8例 ,侧壁心梗 2例 ,无 Q波心梗 3例 ,排除束支阻滞。1.2 临床资料 患者入院后 1周内行心电监护 ,观察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QT离散度(QTd)对合并室速、室颤(vt、vf)及近远期预后的临床意义及美托洛尔对心梗患者QTd及心脏事件(再发心梗、心衰、室速室颤猝死)发生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心梗患者(AMI)和100例健康人对照作进行QTd测定,对AMI存活患者中的50例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并以未用美托洛尔的常规治疗者作为对照,观察QTd变化及心脏事件发生率,随访期最多5年(平均4.40士1.45年).结果(1)AMI患者QTd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大面积心梗组QTd显著高于单一部位心梗组(P<0.05);(2)AMI合并vt、vf组QTd显著高于不合并vt、vf组(P<0.001),凡QTd≥80ms者其vf发生率明显高于小于80ms者(P<0.01);(3)心梗患者远期发生猝死者其AMI后4周时的QTd都≥60ms,且均值显著高于存活者(P<0.001);(4)经美托洛尔治疗后QTd明显缩短,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用美托洛尔(常规)组(P<0.01).结论QTd对预测AMI预后及vt、vf发生率有一定价值,4周后QTd仍增高可能与远期猝死率有关;AMI后出院患者用美托洛尔治疗可使QTd正常化加快,有利于防止和减低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心梗患者的远期猝死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冠心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的不断发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引起的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并收到较好的疗效 ,是临床抢救左心功能衰竭及低心排综合征有效的辅助循环方法。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7- 0 4~ 2 0 0 0 - 10急诊入院的 AMI并发心力衰竭和 (或 )心源性休克患者 40 (男 34,女 6 )例 ,年龄 5 5~ 71(6 2± 8)岁。患者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MI) 18例 ,前间壁并发前壁 MI12例 ,下壁并发侧壁 MI8例 ,下壁并发前间壁及右室 MI2例。所有患者的 AMI诊断均根据临床症状、心脏…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QT离散度与心脏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 ( AMI)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直接影响心肌梗死 ( MI)患者的预后。我们通过对 46例 AMI患者采用频谱分析法在监测心率变异( HRV)的同时测定 QT离散度 ( QTd)及 MI后心脏事件的发生 ,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AMI后 HRV、QTd与心脏事件的相关性。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AMI组 :46例均为病程在 1周内且符合 WHO诊断标准的 AMI患者 ,并除外药物、电解质等影响因素。 46例中男 36例 ,女 1 0例 ,年龄 49~ 79(平均63.8)岁。其中前壁梗死 2 8例 ,间壁梗死 8例 ,下壁、侧壁梗死 8例 ,正后壁 2例。合并心律失常 6例…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测定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及 6 0例AMI患者静脉血BNP浓度。结果 AMI心功能Killip3级组、Killip2级组及Killip1级组血浆BNP浓度分别高于Killip2级组、Killip1级组和对照组 (P <0 0 5,P <0 0 5,P <0 0 1) ;冠脉 3支病变组BNP浓度高于 1支病变组(P <0 0 0 5) ,广泛前壁组 (E组 )、前壁和 /或前间壁组 (A组 )BNP浓度均高于下壁和 /或后壁组 (I组 ) (按梗死部位分组 ,P <0 0 5) ;E组和A组间BN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AMI时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 ,心衰越重其浓度越高 ,3支病变或前壁梗死患者变化可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逐年增多 ,尤其是冠状动脉 (冠脉)介入治疗日益引起关注 ,本文回顾性总结≥ 70例 70岁AMI患者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的情况 ,旨在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入选病例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并接受PCI的≥ 70岁的AMI患者共70例 ,男 5 3例 ,女 1 7岁 ,年龄 70~ 84( 72 .4± 5 .3)岁。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2 8例 ,下壁心肌梗死40例 (并发右室梗死 1 9例、后壁梗死 8例 ) ,高侧壁心肌梗死 2例。并发高血压 5 7例 ( 81 .4% ) ,糖尿病 4…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平板运动试验中QT离散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患者运动试验后 QT离散度 (QTd)的变化。方法  49例 AMI恢复期患者 ,男 2 9人 ,女 2 0人 ,平均年龄 5 1.3± 7.3(39~ 6 4)岁 ,采用平板运动试验 (TET)同步记录 12导联心电图 ,计算 QTd,分析运动前后 QTd的变化。结果  AMI组患者峰心率时 QTd(6 5 .3± 19.5 )ms较运动前 (5 0 .2± 2 3.5 ) m s增大 (P<0 .0 0 1)。运动中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明显胸痛、血压明显下降者 15例 (A亚组 ) ,与 34例未出现者 (B亚组 )相比 ,运动前 QTd无显著差异 [分别为 (5 9.1± 17.5 ) m s和(4 6 .3± 19.2 m s,P >0 .0 5 ],A亚组峰心率时 QTd(76 .8± 15 .5 ) m s较 B亚组 (6 0 .1± 16 .1) ms延长 (P<0 .0 0 1)。多壁梗死 QTd较单壁梗死者延长。结论  AMI患者运动后 QTd进一步增大 ,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大 ,TET可作为筛选 AMI高危人群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Q- T离散度 (QT dispersion,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长、最短 QT间期 (QT)的差值 [1] 。近年研究表明 ,QTd可以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许多研究资料表明 ,冠心病患者 QTd明显增大 ,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差异更大。本文就我院近两年收治的 12 4例 AMI患者的Q- T离散度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AMI组共 12 4例 ,其中男性 76例 ,女性 4 8例 ,年龄 36~ 79岁 ;AMI部位 :前壁和广泛前壁 4 2例 ,前间壁 36例 ,高侧壁 3例 ,下壁 31例 ,下壁合并右室 6例 ,正后壁 2…  相似文献   

13.
一、临床资料 :1996年 9月至 1999年 5月间 ,住院的 2 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 ,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5 1~ 73岁 (平均 6 1岁 ) ,全部诊断符合1978年 WHO判定的 AMI诊断标准 ,入院时间均在发病后 2 4小时以上 ,没有进行溶栓治疗。梗死部位为 :前间壁 6例 ,广泛前壁 3例 ,下壁 5例 ,下壁 正后壁 6例 ,前间壁 右室 1例 ,广泛前壁 右室 1例。所有病例均合并心力衰竭 ,按照 Killip分级法进行分级 ,其中心衰 级 11人 ,心衰 级 8人 ,心衰 级 3人。二、方法 :随机分成 A、B两组 ,每组11人。 A组为观察组 ,用参麦注射液加硝普钠静点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方法:收集了1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塞后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并作统计分析。结果:①前壁心梗后窦速和室内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下壁心梗(P分别<0.05,<0.01),而下壁心梗后窦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壁心梗(P均<0.01)。②下壁心梗并发房性及室性异位节律(未包括室颤)均显著高于前壁心梗(P均<0.05)。结论:前壁心梗及下壁心梗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差别:前者以窦速和室内传导阻滞较常见,后者以窦缓、房室传导阻滞及房室异位心律常见。  相似文献   

15.
作者应用二磷酸果糖 ( FD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 ,以观察该药对 AMI患者 QT间期离散度 ( QTd)、心室晚电位 ( VL P)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 12~ 2 0 0 0 - 0 5住院的 AMI患者 60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 WHO制定的 AMI诊断标准 ,且临床无心功能不全、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发病至入院时间为 4~ 12 h。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组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60± 9岁 ;梗死部位 :下壁 9例 ,前壁 11例 ,前间壁 7例 ,前间壁 下壁 2例 ,高侧壁 1例。对照组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60± 10岁 ;梗死部位 :…  相似文献   

16.
右束支传导阻滞对急性前壁心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迄今尚无定论。作者观察932例Q波型前壁心梗患者。将其分为不伴右束文传导阻滞组(754例)和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组(178例)。后组左心衰发生率、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心脏病死亡率均高于前组(72%对52%,32%对8%,17%对7%,P均<0.001)。多变量分析表明,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急性前壁心梗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和出院后1年心脏病死亡率增高的独立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氧化代谢作用加强,释放大量活性氧自由基(AOFR),细胞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已被公认能反映细胞活化时产生AOFR的能力.肌酸激酶(CK)峰值变化可估测心肌坏死程度.生物膜在AOFR的作用下产生过氧化脂质(LPO),LPO造成细胞功能与结构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对抗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一、材料与方法按WHO1979年AMI诊断标准确诊的(AMI)患者,男21例,女5例,年龄62.3土10.2岁.梗塞部位:下壁心梗12例,前间隔心梗4例,广泛前壁心梗8例,广泛前壁 下壁心梗2例.各次检验时间为AMI发病后12、18、24、36、42、48小时.检验指标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诊冠脉内支架术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急诊介入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且并发症少。现总结我院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6月 15例老年 AMI患者急诊 PTCA治疗结果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患者 年龄 6 6~ 93岁 (平均 72 .1± 11.2岁 ) ,其中男 11例 ,女 4例 ,广泛前壁梗死 6例 ,前间壁梗死3例 ,单纯下壁梗死 4例 ,下壁合并右室梗死 2例 ,NYHA心功能分级 , 级 7例 , 级 6例 , ~ 级 2例 ,从胸痛发作到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IRA)开通时间 5 .2± 4 .4 h,选择性冠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 2例 ,多支血管病变 13例 ,IRA完全闭塞 13…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重症心血管疾病 ,随着社会的进步 ,医疗护理技术迅猛发展 ,AMI的生存率也相应得到提高。为了对 AMI病人护理更具科学依据 ,我们对AMI病人昼夜心率变化的规律进行观察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 999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住 CCU的 AMI患者 5 0例 (不包括抢救无效死亡者 ) ,其中男性 42例 ,女性8例 ,年龄 5 0~ 86岁 ,诊断符合 1 979年 WHO制定的标准 ,按心梗部位分成前壁 AMI2 2例 ,下壁 AMI1 7例 ,下壁 正后壁 AMI1 7例 ,侧壁 AMI3例 ,间壁 1例。1 .2 观察方法 :在…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 (AMI)者一旦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时 ,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高 ,可导致心肌泵功能丧失、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 ,死亡率高。本文对 5 6例AMI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 ,旨在探讨RBBB在AMI时发生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6年 1月以来住院符合WHOAMI诊断标准者 5 6例 ,男 44例、女12例。年龄 49~ 81( 60± 11 2 5 )岁。AMI部位 :下壁 3 1例 (并发右室梗死 6例 ,并发正后壁 5例 )、前壁 2 5例 (广泛前壁 18例、前间壁心梗 7例 )。RBBB、右室梗死及正后壁心梗均符合心电图标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