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D-木糖是五碳糖的一种,在上段空肠吸收,吸收后不被肝脏所利用,部分在体内破坏大部分从尿中排出。因此,口服D-木糖后尿中排泄量即可反映小肠相对吸收量,可作为小肠功能检查,从而避免腹腔疾病中不必要的小肠活检。影响D-木糖吸收的因素很多,笔者选择小儿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对35例小儿哮喘患者影响因素作如下探讨。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35例哮喘患儿(符合哮喘诊断),其中男ZI例,女14例,分为2.2~4岁、4.1~5.9岁及6~10岁三个年龄组。在试验前晚10时至次日早晨试验完成以前禁食(可以喝水)。试验当日空腹排尿后…  相似文献   

3.
健脾开胃口服液对厌食症患儿尿D—木糖排泄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D—木糖排泄试验作为脾虚证诊断的客观指标已为国内许多学者所认可,尤其是小儿厌食症的研究中,运用更为广泛。1993年~1995年,我们治疗了109例厌食症患儿并以尿D—木糖排泄率为主要实验指标,观察小肠吸收功能与不同证型厌食症的关系,同时测定了67例健康儿童的尿D—木糖排泄率作正常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比色法测定儿童尿液中D-木糖排泄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患者进行D-木糖排泄率的测定。方法:将中医辨证属脾失健运证患儿纳入实验,空腹口服D-木糖,留2h全部尿,用比色法测定D-木糖排泄率。结果: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患者的D-木糖排泄率为(14.11±4.07)%,明显低于正常值。结论:D-木糖排泄率可用于诊断和评价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患者,是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的一个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5.
29例健康老年人木糖排泄率与脾虚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在对老年病的防治研究中,观察到老年人脾虚证候较为常见。为了观察老年人的临床脾虚见证情况,探讨其客观指标及其变化,进而在此方面确立老衰的有关指征,并用于验证清代宫廷中及其他有关健脾方药的疗效,我们对29例健康老年人进行了木糖  相似文献   

6.
1.小儿精神因素的观察 (1)儿童有强烈惊吓史; (2)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它新环境; (3)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其自由,禁止与  相似文献   

7.
陈淑芬 《四川中医》1999,17(11):6-7
我们自lop年一lop年对%倒牌虚证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尿中D一木糖排泄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与35例健康成人比较,以探讨上述指标与脾应征的相互关系。1资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选择符合牌虚证患者%例作为检测对象。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发布的治疗脾应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其中男55例,女43例;年龄对一75岁,平均54.3岁。对照组五例均来自健康人群,其中男切例,女15例;年龄26一刀岁,平均sl.6岁。玉.2检测方法血清胃泌素测定:采用1ilA法,操作按药企(由美国IN~公司生产)说明进行。尿中D一木糖排泄卒:采用对…  相似文献   

8.
中医动物模型是开展中医证候及中药新药实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已成为中医科研方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对所建立的动物模型进行评价,是中医证候模型研究的难点。本研究应用此指标对最常用的中医动物模型利血平脾虚证模型进行了评价,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动物SD雄性大鼠44只,体重100g~140g,广东省实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虚疳积进行机理探讨和疗效观察,我们采用能反映小肠吸收功能,并可用来作为脾虚诊断及治疗观察客观指标的D-木糖吸收排泄试验,初步观察了75例正常儿童和30例脾虚疳积患儿针刺四缝穴前后尿中的D-木糖排泄率,并进行疗效观察。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建伟 《中国针灸》1998,18(1):15-16
采用扶正健脾、益阳益气中药与艾绒混合制成药物灸条施灸治疗脾虚证 ,以患者血清胃泌素、D-木糖排泄率和 T细胞亚群检测值为观察指标 ,并与单纯艾绒灸条施灸治疗对照。结果提示 ,治疗后两组脾虚证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 .0 1 ,P<0 .0 5 ) ,但改善的程度 ,以药灸组较艾灸组更为显著 (P<0 .0 1 ,P<0 .0 5 )。表明本药条灸具有改善脾虚证患者消化道分泌、吸收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尿D木糖排泄率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健脾祛湿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空白组,将模型组大鼠按高脂低蛋白加力竭游泳法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模型组分为参苓白术散组,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按分组情况分别进行干预,观察模型大鼠一般状况,检测GAS、CCK、VIP水平及5 h尿D木糖排泄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各组血清GAS、CCK、VIP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5 h尿D木糖排泄率增加(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纠正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胃肠激素水平及尿D木糖排泄率,进而改善饮食物消化吸收,发挥健脾祛湿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肖鸣 《西部中医药》2000,13(3):53-54
采用健脾药饼施灸治疗脾虚证,以患者血清胃泌素、D-木糖排泄率和T细胞亚群检测值为观察指标,并与单纯艾绒灸治疗对照。结果提示,治疗后两组脾虚证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P〈0.05),但改善的程度,以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P〈0.05)。表明本药饼灸具有改善脾虚证患者消化道分泌 ,吸收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皮炎14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eamentosa)亦称药疹(drugenipaon)。是指药物通过各种用药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机体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它是皮肤科的常见病。这些年来,国家对药品管理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制度,方便了群众用药,“大病去医院,小病到药店”已形成时尚。由于药品的管理工作一时还未到位,加之药店“执业药师”稀缺,  相似文献   

14.
<正> 在胃电图检查中我们发现胃脘痛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胃电参数相比有差异,前者的症状与胃电参数似有一定的相关。为此我们在胃脘痛患者胃电图检查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观察了不同证型与胃电图的关系。一、一般资料104例胃脘痛病人均经胃镜检查或钡餐造影确诊。其中男75例,女29例,年龄21~70岁。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浅表性慢性胃炎41例,萎缩性胃炎7例,十二指肠球炎10例,胃癌2例。中医辨证证型  相似文献   

15.
胃脘痛38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拟脘平汤治疗胃脘痛38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所选病例均经胃肠钡餐透视,个别经胃镜等检查确诊,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15例,女169例,年龄18~74岁.诊断慢性胃炎及胃窦炎132例,十二指肠球部炎症116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6例,结肠脾区综合征38例,十二指肠憩室及息肉10例,贲门失驰症4例.中医辨证:湿热郁滞证133例,肝气犯胃证121例,脾胃虚寒证103例,胃阴不足证27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于我院经过证实的大面积脑梗塞144例患者,分析临床表现。结果144例当中合并出血性脑梗塞患者为30例,死亡为44例,病死率为31%。结论大面积脑梗塞病情比较凶险,比较容易出血,会转化为出血性脑梗塞,在早期给予脑保护剂并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及其致残率,对于内科治疗效差的情况应该尽早施行手术,从容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收集到的14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7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4.4%(64例),神经系统类和中药制剂及抗肿瘤类药物引起的ADR也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70.8%,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健康人多因素与脉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人为研究观察组, 观察不同性别健康人的脉图变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健康人脉图参数基本数值区间与变异, 在各生理常数与脉图各峰高, 及U角、主波角相关性分析中, 初步显示在右脉脉图H1与体质量、体质量系数呈正相关, 具有显着性;与性别、血压成正相关趋势, H4则呈现相近趋势。体质量、体质量系数、血压高压与右侧脉图U角有正相关趋势。身高与T4、T5呈负相关趋势, 血压与T1 、P角呈负相关趋势。[结论] 生理常数与脉图参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对应的影响趋势, 可为脉象的客观化研究和疗效客观评定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90~1991年2年间共收治百余例胃脘痛患者。为了研究其发病规律与特点,探讨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种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现将100例住院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20岁以下1例,20~29岁8例,30~39岁42例,40~49岁28例,50~59例18例,60岁以上3例;工人44例,干部22例,农民16例,技术人员10例,司机6例,学生2例;病程最长30年,最  相似文献   

20.
越鞠丸治疗胃脘痛34例分析王素云福建漳州长途汽车总公司医疗所363000越鞠丸又名芎术丸,出自《丹溪心法》。方药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山栀组成,功能行气解郁,主治气、血、痰、火、湿、食郁结而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