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影响HDL-C水平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对25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状动脉病变与HDL-C水平分层进行分析.结果:低水平HDL-C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重于高水平组(P<0.01).结论:HDL-C水平分层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酸 (UA)及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326例疑诊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尿酸进行比较,并将冠心病组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进行血清UA、non-HDL-C结果比较. 结果 冠心病组UA和non-HDL-C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UA、non-HDL-C水平越高,以三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on-HDL-C、UA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on-HDL-C比LDL-C对CAD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评价作用,高水平UA可能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101例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分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no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比较各组血清non-HDL-C水平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与103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non-HDL-C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non-HDL-C水平越高,以3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②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越重,血清non-HDL-C水平也越高,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关系(r=0.332,P<0.001)。结论: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范围及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是一项可用于评估冠心病风险的简便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疾病及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CAD)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HDL-C>2.6mmol/L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与CAD发病相关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及吸烟、酒精摄入、饮食习惯、运动、慢性病史、药物治疗、绝经、动脉粥样硬化(AS)家庭史等资料,并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HDL、体重指数、吸烟、酒精摄入及运动等因素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CAD、糖尿病(d iabetesm ellitus,DM)、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DL-C为心血管病的一种保护性因子,HDL-C水平降低,则CAD及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66例患者依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分析三组TG/HDL-C比值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TG/HDL-C、TG水平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与TG、TC/HDL-C、LDL-C/HDL-C相比,TG/HDL-C比值与冠脉病变之间显示了更强的正相关关系(r=0.78,P<0.001)。结论:TG/HDL-C比值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8.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2945-2947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no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分析比较256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标本的血脂检测值与冠心痛的关系;分析比较进食因素对各血脂检测项目检测值的影响。结果:随着三酰甘油(TG)水平的增高,non-HDL-C与LDL-C相关性下降。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non-HDL- C值[(3.63±1.13)mmol/L]显著高于阴性组[(3.19±0.65)mmol/L,P=0.003]。non-HDL-C的值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小,而其他一些血脂检测项目(TG、HDL-C、LDL-C等)均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大。结论:non-HDL-C与冠状动脉阻塞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基本不受饮食因素的干扰,在临床实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成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2):227-229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将其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4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5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42例)和晚期糖尿病肾病组(28例)4组,检测4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一A(Apro.A),脂蛋白.B(Apro.B),并计算TG/HDL.C比值。结果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患者比较,各组患者糖尿病肾病HDL.C明显降低,且随着肾脏损害的加重,血清TG、TC、LDL—C、Apro.B、TG/HDL.C逐渐升高,而HDL.C、Apro.A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ER与HDL.C呈负相关(r=一0.558,P=0.027),而与TG/HDL.C比值呈正相关(r=0.638,P=0.015)。结论HDL.C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保护因子,而TG/HDL—C是与其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吸烟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组抽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参与健康检查的人员6273例,根据其的吸烟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A、B、C、D三组,其中A组保持主动吸烟习惯2954例,B组已戒烟1083例,C组被动吸烟习惯1536例,D组无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习惯700例,对患者行血脂检测,观察四组研究对象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结果:D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均会导致人们出现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出现下降趋势,保持吸烟习惯的应尽量控制吸烟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E-C)与冠心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拔:将931份心脏科住院病例按HDL—C水平分为3组,小于1.04mmol/L为低水平组,1.04—1.54mmol/L为适当水平组,大于等于1.55mmol/L为高水平组,对3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甘油三酯(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尿酸(UA)、血糖、急性心肌梗死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水平组和(或)适当水平组明显低于低水平组(P〈0.05),高水平组较适当水平组2型糖尿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随机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显著差异(P〉0.05)。3组病人的住院天数、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患病率无明显差别(P〉0.05)。高水平组总胆固醇(TC),收缩压最高(P〈0.05)。结论:虽然高水平、适当水平组较低水平组心血管保护作用明显。但高水平组较适当水平组心血管保护作用不显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质量比数量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34例T2DM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根据公式non-HDL—C=TC—HDL-C计算出non—HDL—C含量,并与60例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2DM组TC、TG、LDL—C及non-H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HDL-C明显低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HDL-C略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微血管病变与TC、TG、LDL—C、non-HDL—C等指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且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相关性优于TG、TC和LDL-C。结论:脂质代谢紊乱的敏感指标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并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对于他汀类药物所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变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目前仍无相关数据描述。目的:了解LDL—C和HDL—C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互关系。设计、地点及患者:对4项前瞻性随机试验(1999~2005年在美国、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进行)的原始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其中1455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他汀治疗(18个月或24个月)时进行了系列血管内超声扫描。所有超声分析均在相同的核心实验室中进行。主要观测指标:脂蛋白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体积的相互关系。结果:他汀治疗期间,LDL—C平均(SD)水平从124.0(38.3)mg,/dL(3.2[0.99]mmol/L)降至87.5(28.8)mg,/dL(2.3[0.75]mmol/L)(下降23.5%;P〈0.001),HDL—C水平从42.5(11.0)mg/dL(1.1[0.28]mmol/L)升至45.1(11.4)mg/dL(1.2[0.29]mmol/L)(上升7.5%;P〈0.001)。LDL—C与HDL—C比值从平均(SD)3.0(1.1)降至2.1(0.9)(下降26.7%;P〈0.001)。这些变化同时伴随平均(SD)百分粥样斑块体积的增加(从39.7%[9.8%]增至40.1%[9.7%])(增加0.5%[3.9%];P=0.001)以及平均(SD)总粥样斑块体积的减小(2.4[23.6]mm^3;P〈0.001)。在单变量分析中,LDL—C、总胆固醇、非HDL胆固醇、载脂蛋白B以及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平均水平和治疗引起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速率显著相关,而治疗所致HDL—C变化则与动脉粥样斑块体积负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平均LDL—C水平(β系数,0.11[95%可信区间,0.07~0.15])以及HDL—C升高(β系数,-0.26[95%可信区间,-0.41--0.10])依然为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独立预测因子。动脉硬化显著消退(动脉粥样斑块体积减少≥5%)见于治疗期间LDL—C水平低于均值(87.5mg/dL)和HDL—C升高百分比大于均值(7.5%;P〈0.001)的患者。临床事件的发生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在LDL—C显著降低以及HDL上升〉7.5%时,他汀治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相关。这些结果提示他汀治疗的获益源自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降低以及HDL.C的升高。尽管血脂水平的这些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相关,但是后者是否可以转化为临床事件的显著减少,并改善临床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4.
丁伟  王邦宁 《安徽医学》2016,37(2):167-170
目的 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non-HDL-C)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25例疑诊或既往临床诊断CHD患者予以冠状动脉造影(CAG),将造影阴性的39例作为对照组(HC组),造影阳性的186例患者诊断为CHD,结合临床特点分为心绞痛组(AP组)122例和心肌梗死组(AMI组)64例。采用Gensini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测定患者全套血脂水平,探讨non-HDL-C及相关脂质成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同时对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达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0 mmol/L的AP组患者进行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的亚组分析。结果 AMI组non-HDL-C水平高于AP组及HC组,AP组non-HDL-C水平高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non-HDL-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62,P<0.05);LDL-C控制达标的AP组患者,高non-HDL-C组(≥2.60 mmol/L)比低non-HDL-C组(<2.60 mmol/L)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non-HDL-C在评估LDL-C控制达标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上有一定价值,可作为LDL-C达标后心血管残余风险新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对103例疑诊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34例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为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比较,并对冠心病组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双支及以上病变组进行血脂结果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P<0.05)。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致冠状动脉病变形成中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2 2例行CAG病人的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和甘油三酯 (TG)。根据CAG结果分为CAG阳性组和CAG阴性组 ,并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单支单处病变组和多支多处病变组 ,比较各组间的血脂。结果 :CAG阳性组TC、LDL C、TG异常检出率分别为 4 8 5 %、 19 3%、 5 6 4 % ;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 6 3 6 % ,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单支单处病变组和多支多处病变组TC、LDL C及TG水平分别高于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TC、LDL C、TG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单支单处病变组与多支多处病变组患者的血脂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胡军红  陆玲  谢建红  谢素玉 《吉林医学》2012,33(30):6540-6540
目的:对血尿酸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关系的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86例男性健康体检者。采集样本人群的静脉血,每人采集3 ml,置于普通玻璃试管中自然凝固,2 h内采用离心分离法得血清。测定各样本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值。根据样本的血尿酸浓度对其进行分组,其中血尿酸浓度超过380μmol/L的为尿酸异常组,反之则为正常组。对两组样本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样本的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三酰甘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不但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包括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尿酸,当为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降脂治疗时还应对血尿酸的浓度予以适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患者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在非罪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8年8月1日—2013年5月31日在支架植入术后6~24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复查的冠心病患者1 180例,入选基线LDL-C<1.80 mmol/L(70 mg/dl)的患者295例,三维定量冠状动脉造影(3D QCA)分析2次CAG的非罪犯冠脉病变变化情况,根据病变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38例)及非进展组(257例)。同时根据Non-HDL-C水平,将患者分为低Non-HDL-C组[Non-HDL-C≤2.6 mmol/L(100 mg/dl)](263例)和非低Non-HDL-C组[Non-HDL-C>2.6 mmol/L(100 mg/dl)](32例)。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血脂变化、心血管药物应用,以及低Non-HDL-C组与非低Non-HDL-C非罪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征。结果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进展组的Non-HDL-C在基线和随访时NCCL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29±0.62)mmol/L vs.(2.09±0.39)mmol/L,P=0.008];随访时[(2.55±0.80)mmol/L vs.(2.24±0.66)mmol/L,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非低Non-HDL-C组患者发生非罪犯冠脉病变进展组的风险比(HR)明显高于低Non-HDL-C组(HB=2.49,95%CI 1.20~5.13,P=0.014),经校正后,其HR仍明显升高(HR=3.24,95%CI 1.25~8.40,P=0.015)。结论在LDL-C极低患者中,Non-HDL-C在非罪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残余风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示进一步减少Non-HDL-C可能是延缓甚至阻止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一个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未干预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108例,均于术后6~3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病变进展组(74例)和无变化组(34例)。两组患者均于PCI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空腹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应用公式计算。结果两组患者PCI前TC和non-HDL-C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TC、LDL-C、VLDL-C、non-HDL-C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复查造影时的non-HDL-C水平、糖尿病病史及首次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non-HDL-C、糖尿病病史、首次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是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未干预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视non-HDL-C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未干预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108例,均于术后6~3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病变进展组(74例)和无变化组(34例).两组患者均于PCI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空腹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应用公式计算.结果 两组患者PCI前TC和non-HDL-C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TC、LDL-C、VLDL-C、non-HDL-C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复查造影时的non-HDL-C水平、糖尿病病史及首次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non-HDL-C、糖尿病病史、首次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是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未干预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视non-HDL-C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