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UA患者1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例)、B组(35例)与C组(35例),A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B组患者加用单药尼可地尔,C组患者加用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3组患者均常规使用抗血小板、降脂及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观察3组患者6 min 步行试验及电话随访6个月内的再入院率。结果 3组患者用药前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6 min步行距离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65.71%和88.57%,再入院率分别为 63.33%、31.43%和11.43%,3组患者总有效率、再入院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患者使用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明显改善症状,同时提高运动耐量,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心肌微循环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2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行CABG治疗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尼可地尔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TIMI血流分级,术前及术后1个月心肌微循环评价指标[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脉(RCA)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损伤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u=2.338,P=0.019);2组LAD、LCX、RCA的cTFC均较术前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LVEF高于术前,LVESD、LVEDD小于术前,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小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所用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患者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的同时,予以患者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以及...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指南》2020,(3)
目的对比观察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53)及观察组(n=53)。对照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毫克/次,1次/天,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尼可地尔5~10毫克/次,3次/天,口服。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经4周治疗后组间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痛及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体质量指数、血脂、吸烟、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的时间、心电图改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未增加头痛及低血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运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1)
目的:比较尼可地尔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保定市骨科医院收治的UAP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尼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C反应蛋白( CRP)〕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K、CK-MB、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K、CK-MB、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UAP的疗效好于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其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于PCI术前后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比... 相似文献
9.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5,(6):429-43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与尼可地尔,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钙蛋白(CTn T)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期容积(LVESV)三个左心功能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托伐他汀钙与尼可地尔能减少心肌损伤,降低hs-CRP与IL-6水平,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为静脉溶栓治疗。同时选择健康者作为正常组。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及入院后不同时刻血浆脑钠肽水平,测定正常组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入院后第7天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时刻血浆脑钠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12月确诊为AMI,并行PCI治疗的473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患糖尿病及入院时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者为A组298例,患糖尿病且HbA1c<6.5%者为B组53例,患糖尿病且HbA1c≥6.5%者为C组102例.比较3组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C组10年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和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0%、服用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类药物为PCI治疗AMI患者远期预后的保护因素(P<0.01,P <0.05).年龄、吸烟、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和心肌梗死病史均为PC1治疗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P<0.05),其中有糖尿病史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31倍.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差,提示强化降糖治疗可能会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0月就诊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针药组和常规药物组,每组30例,常规药物组按指南进行规范化治疗,针药组在常规药物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复脉针法和中药汤剂,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代谢当量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针药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常规药物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代谢当量及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针药组显著高于常规药物组(P<0.01).结论 针药结合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提高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后再发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6月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尼可地尔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片5 mg,tid。观察两组术后10 d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表现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10 d观察中,仅有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脑梗死,余均未发生死亡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10 d尼可地尔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表现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服尼可地尔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疏血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 mg,qd,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120 mg,qd,静脉滴注)的联合治疗,对照组仅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 mg,qd,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10 d。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改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及血、尿、粪类常规检查均未见显著性异常变化(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疏血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无明显心肌缺血症状表现的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在尽量保证其他治疗措施一致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连续治疗72h,并每隔24h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13例,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9例,有效率6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疗效优于一般治疗措施,可作为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辅助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TIMI血流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急性STEMI入选标准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冠脉组.静脉组静脉推注后持续泵入,冠脉组冠脉内推注后持续泵入.观察两组冠脉造影资料、PCI术开始时和结束时的冠脉TIMI血流分级、不良心脏事件、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与静脉组相比,冠脉组PCI后TIMI血流分级和血栓情况改善明显(P<0.05);14 d的心功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等无差别.结论 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优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流程的应用经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按入院就诊后介入流程分为两组:观察组组为基层医院-急诊室-介入中心手术,共59例;对照组为基层医院-急诊室-心内科病房-介入中心手术或自行来医院就诊,共75例。两组患者均在基层医院确诊后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咯雷300600 mg。入我院急诊科经家属签字同意手术后送入介入导管室,行术前抽血化验及术前准备。分析两组患者门球时间(D to B)、入院至导管室时间(D to L)及导管室至球囊(L to B)时间差异。对比临床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D to B明显短于对照组,其中入院至导管室时间(D to L)差异明显。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流程可以为AMI患者提供更多时间就治,获得最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