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肺外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差异。 方法 对上海市肺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100例肺外结核病患者(简称“结核病组”)及81名体检者(简称“对照组”)分别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并对检出率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00例结核病组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测的检出率分别为80.00%(80/100),46.00%(46/100);对两者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0,P〈0.05)。100例结核病组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的检出率为80.00%(80/100),81名对照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的检出率为25.93%(21/81);对两者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6,P〈0.05)。 结论 γ干扰素释放试验较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测对于肺外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有更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2010年4月至8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大型传染病医院和一家综合医院,纳入1005名医务人员。通过调查问卷方法,了解一般人口学信息、卡介苗接种史等。共发放问卷1005份,收回合格问卷952份(完成问卷人数、TST和QFT-GIT检测的医务人员分别为952名、924名和999名),三项调查均完成者为923名,排除6名QFTGIT检测结果不确定的医务人员,有917名医务人员纳入分析。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中的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方法检测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情况,TST硬结平均直径分别以5、10和15ranl为阳性临界值,使用Kappa统计量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纳入分析的917名医务人员中,TST5、10和15mm临界值阳性率分别为68.92%(632/917)、47.87%(439/917)和25.08%(230/917);QFTGIT阳性率为69.57%(638/917)。TST硬结平均直径以5mm为阳性临界值时,两种检测结果均阳性者483名,均阴性者130名,TsT和QFT-GIT一致率为66.85%(613/917);TST硬结平均直径以10mm为阳性临界值时,两种检测结果均阳性者350名,均阴性者190名,TST和QFT-GIT~致率为58.89%(540/917);TST硬结平均直径以15mm为阳性临界值时,两种检测结果均阳性者181名,均阴性者230名,TST和QFT-GIT一致率为4乱82%(411/917),两种检测方法的Kappa值分别为0.22、0.19、0.08,95%CI值分别为0.16~0.29、0.13~0.25、0.04~0.12。结论TST和QFT-GI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即结核菌素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物经过加热灭活和过滤浓缩制得的一种物质。利用结核菌素在人体皮肤上进行试验,可以判断受试者是否受到结核菌的感染,由于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不含任何非特异性物质,使其试验更稳定,反应更准确,还不易产生非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预防性治疗的结核菌素反应强度标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的相关性;提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方法 对不同结核菌素反应强度的新入学大学生进行4年的结核病发病观察,分析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发病危险性、发病时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反应强度预防性治疗对象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26 543名健康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和4年的发病观察,反应强度为0~4、5~9、10~14、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的年均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为12.97/10万、13.34/10万、50.32/10万、167.56/10万和250.21/10万;0~4和5~9 mm反应者头2年发病率很低,第3、4年有所增高,而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头2年发病率很高,随着时间推移有下降趋势.当逐个计算反应强度每增加1 mm及以上反应者的发病率时,15 mm以上的各反应强度者中结核病发病率相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PD反应标准15 mm及以上可以覆盖80.8%的病人,而且病人的发现效率也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结论 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存在明显正相关,特别在头2年危险比更大;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者的发病机会明显升高,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标准能够覆盖80%以上的病人,病人的发现效率也最高.因此以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作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结核菌素试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产生免疫力的同时也会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将一定量的结核菌素注入皮内,如受试者曾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则在注射部位出现迟发型超敏反应炎症,判为阳性,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则为阴性。此法可用于检测可疑患者是否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接种卡介苗(BCG)后是否阳转以及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当地中学生结核菌素局部强反应和全身反应情况。方法选医院驻地怀来县4所中学初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标准化PPD试验调查,以试验局部出现水泡、皮疹、双圈、淋巴管炎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作为局部强反应,对局部强反应和全身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99名中学生出现局部强反应141名,占1.9%,有卡痕有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学生的结素局部强反应均明显高于无卡痕无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者;有低热反应5名,另有8名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其中3名发生晕厥。结论 (1)中学生PPD试验应重视全身性反应;(2)把局部强反应者列为主要预防性治疗对象,以减少结核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高校大学新生结核菌素反应及患病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对2004年9月-2006年9月昌平辖区范围内高校的每年入学新生进行连续3年的结核菌素(PPD)试验;对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摄X线胸片及查痰,掌握活动性病例及菌阳病例。结果3年来在昌平辖区内共计给21所高校的大学新生做PPD试验139136人次,查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26例,结核性胸膜炎44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46例,其中痰涂片阳性患者16例,痰培养仅阳性患者3例。通过连续3年的观察表明,每年高校入学新生PPD≥15mm者分别占受调查总数的16.5%、17.6%、17.7%,提示新大学生受结核菌感染及患病情况较严重。结论应把大学生列为结核病防治重点对象之一。加强入学时的检查,及时发现病人彻底治疗,预防传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的相关性;提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方法对不同结核菌素反应强度的新入学大学生进行4年的结核病发病观察,分析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发病危险性、发病时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反应强度预防性治疗对象发病率的变化。结果26 543名健康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和4年的发病观察,反应强度为04、59、1014、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的年均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为12.97/10万、13.34/10万、50.32/10万、167.56/10万和250.21/10万;04和59 mm反应者头2年发病率很低,第3、4年有所增高,而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头2年发病率很高,随着时间推移有下降趋势。当逐个计算反应强度每增加1 mm及以上反应者的发病率时,15 mm以上的各反应强度者中结核病发病率相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PD反应标准15 mm及以上可以覆盖80.8%的病人,而且病人的发现效率也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结论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存在明显正相关,特别在头2年危险比更大;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者的发病机会明显升高,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标准能够覆盖80%以上的病人,病人的发现效率也最高。因此以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作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当地高中生结核菌素反应性状况。方法选医院驻地县两所中学2146名高一年级学生进行标准化PPD试验调查,并对学生性别、年龄及结核病流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74.8%的学生集中在16~17岁组,性别女多于男,来源于农村的学生占63.6%。≥5mm总阳性率28.6%,≥15mm为9.0%。930名无卡痕学生PPD反应在≥5mm、≥10mm、≥15mm和≥20mm分别为20.3%、12.0%、6.6%和2.9%,有卡痕有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学生的结素反应均明显高于无卡痕无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者。结论把高中新入学学生作为当地结素试验对象,可将≥15mm结素反应者列为预防性治疗对象,以减少结核发病。  相似文献   

10.
胸内结节病患者的结核菌素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临床诊断胸内结节病减少误诊误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1年至1996年住院治疗的35例胸内结节病病例,按我国规定的测试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测定,并严格按判断标准进行结果判定。同时与国内外已报道病例结核菌素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5例胸内结节病,17例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4例强阳性,阳性及强阳性率为60%,明显高于国内外已报道的结节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发生率。结论结果提示,胸内结节病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可呈现阳性乃至强阳性,阳性或强阳性发生率的高低与国家/地区及其结核病发病率、患者年龄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TLC)γ/δ表型差异相关。将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或弱阳性作为诊断结节病的重要参考指标应慎重,尽可能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reinterpret epidemiolog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tuberculin test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in terms of modern approaches to test characteristics; to clarify why different outpoints of induration should be used to define a positive test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and to calculate tes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mediate-strength tuberculin skin test, the probability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t various induration sizes,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nd optimal cutpoints for positivity. METHODS: Standard epidemiologic assumptions were used to distinguish M. tuberculosis-infected from -uninfected persons; also used were data from the U.S. Navy recruit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uberculosis surveys; and Bayesian analysis. RESULTS: In the general U.S. population, the test’s sensitivity is 0.59 to 1.0, the specificity is 0.95 to 1.0, and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is 0.44 to 1.0, depending on the outpoint. Among tuberculosis patients, the sensitivity is nearly the same a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is 1.0.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is 0.997. The probability of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t each induration size varies widely, depending on the prevalence. The optimal cutpoint varies from 2 mm to 16 mm and is dependent on prevalence and the purpose for testing. CONCLUSIONS: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berculin test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nearly all commonly used screening and diagnostic tests. The tuberculin test has an excellent ability to distinguishM. tuberculosis-infected from -uninfected persons. Interpretation requires consideration of prevalence and the purpose for testing.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recommendation to use different cutpoints for various populations. Even more accurate information can be gotten by interpreting induration size as indicating a probability of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Presented in part at the 1993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May 1993. Supported in part by grant MH45686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结核菌素试验和T细胞斑点试验在诊断肠结核中的研究进展。结核菌素试验在肠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在50~60%,特异度可到达70%,阴性预测值在60~70%。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肠结核的灵敏度超过70%,特异度超过80%,阴性预测值可超过80%。两者联合在肠结核的诊断中灵敏度可超过80%,特异度超过60%,阴性预测值可超过85%,对肠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因此可根据临床情况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对成人肺结核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经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 134例肺结核病、109例胸部肿瘤及 51例肺部感染成人患者接受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查。比较结素试验不同硬结直径作阳性筛查标准及与血清抗结核抗体的不同组合对结核病诊断的价值。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的估计应用Bayes公式。结果 结素试验与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价值,若以结素试验硬结直径≥15mm或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作为阳性筛查标准 (标准 1),则阴性预测价值最大 ;若以结素试验硬结直径≥20mm及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作为阳性筛查标准 (标准 2),则阳性预测价值最大。若就诊患者中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0.5 %,5 %,10 %,30 %,60 %时,标准 1的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0.999,0.987,0.972,0.901,0.723;标准 2的阳性预测价值均为 1.000。结论 在结核高感染地区,联合检测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对诊断成人结核病仍有辅助价值。结素试验硬结直径小于 15mm且血清抗结核抗体阴性对排除结核病有帮助;结素试验硬结直径≥ 20mm且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对确诊结核病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结核菌素类产品研发至今已120多年,经历了旧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和新型皮肤试验诊断试剂的不同发展阶段。本文介绍以上产品的研发历程和产品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供使用人员了解其背景知识,便于更合理的应用此类产品,同时也为新型皮肤试验诊断试剂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γ-干扰素试验、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和比较皮试变态反应检测在牛结核病检疫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在牛结核病检疫过程中,953头奶牛同时进行γ-干扰素试验和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检测,其中的190头奶牛进行了比较变态反应试验。结果在同步进行γ-干扰素试验和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检测的953头奶牛中,两者的阳性符合数为147头,阳性符合率为63.8%(294/461),两者的阴性符合数为639头,阴性符合率为88.4%(1 278/1 445);在进行比较皮试变态反应的190头奶牛中,γ-干扰素试验与比较皮试变态反应的阳性符合数为3头,阳性符合率为75%(6/8),阴性符合数为185头,阴性符合率为99.5%(370/372);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与比较皮试变态反应的阳性符合数为4头,阳性符合率为72.7%(8/11),阴性符合数为183头,阴性符合率为99.2%(366/369)。结论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有较高的检出率;同单纯颈部皮试变态反应相比,比较皮试变态反应有较好的特异性;γ-干扰素试验在保持较高灵敏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评估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联合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简称“两步法”)检测在学生健康体检中筛查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和活动性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2021年广东省7435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701(68.18%)名完成了胸部X线摄片(简称“胸片”)筛查,74148名(99.72%)完成了TST筛查;9702(13.08%)名TST检测阳性者进一步完成了IGRA检测。最后对胸片异常、TST和IGRA检测“双阳者”完善肺结核相关检查。结果: 以IGRA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分别以TST检测硬结平均直径为5、10和15mm为阳性临界值,TST与IGRA检测MTB感染的一致率分别为15.97%(1549/9702)、26.63%(2584/9702)、81.11%(7869/9702),Kappa值分别为0.014、0.014和0.112。TST检测MTB感染率[11.67%(8652/74148)]明显高于两步法[1.02%(759/74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8.423,P<0.001)。对TST中阳和强阳者完善结核病相关检查后的肺结核检出率[0.29%(15/5219)]明显低于对“双阳者”的检出率[1.84%(1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33,P<0.001)。结论: TST和IGRA检测MTB感染的一致性较差,“两步法”可明显提高MTB感染的精准性和肺结核患者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17.
2021年7月9日中国防痨协会发布了《T/CHATA 016-2021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两步法的操作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文件明确了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TST-IGRA)两步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检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人群、操作流程、结果解读和处置建议等内容,适用于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本文就该团体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执行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解读,作为MTB感染检测技术规范的补充,以便医务人员能更好地将TST-IGRA两步法应用于MTB感染检测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菏泽市单县2020年中学新生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试验结果,了解入学新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方法 以单县辖区内3所寄宿制高中和37所寄宿制初中新生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0月—2021年1月对其开展PPD试验,分析并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区域学生的阳性率、强阳性率差异。结果 共有15 994名学生接受PPD试验,PPD试验阳性率为5.11%,强阳性率为0.43%,未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高一新生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7.58%(547/7 219)和0.82%(59/7 219),初一新生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3.08%(270/8 775)和0.10%(9/8 775),不同年级学生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484、47.791,P均<0.05)。高一男生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7.47%(315/4 215)和0.66%(28/4 215),女生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7.72%(232/3 004)和1.03%(31/3 004),高一不同性别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