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型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5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进行开窗减压术,去除囊内容物,保留囊壁,制作囊肿塞,保持囊内清洁。观察术后囊肿大小、囊壁与邻近结构及周围骨质变化情况,以评价该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18个月,32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高达92%。观察期内,颌骨骨皮质再生良好,CT示囊腔周围有放射状骨小梁结构,18个月时3例疗效差者行II期刮治术,效果良好,无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治疗大型颌骨囊肿,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能最大限度保存颌骨形态和生理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种不同开窗减压术对大型下颌骨牙源性囊肿预后的差异.方法:选择93例大型下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根据开窗减压术方式不同,分为囊壁去除组(51例)和囊壁保留组(42例).比较术后1年剩余囊腔面积、体积及囊腔区域密度变化.结果 采用Prism 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年,囊壁去除组囊腔面积、囊腔体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一种3D打印的具有负压引流功能的囊肿塞,评价其在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泸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18例,随机分为3D打印组和传统组,每组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3D打印组使用3D打印的负压引流囊肿塞,传统组使用传统义齿型囊肿塞。术后1、3、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主观评价指标、囊腔体积缩小率及囊腔长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主观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相较于传统组,3D打印组患者对囊肿塞的舒适性评价较高,且认为更易清洁囊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患者对囊肿塞的固位性和使用便利性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3、6个月,3D打印组囊腔体积缩小率均大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但两组囊腔长径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3D打印负压引流囊肿塞小巧舒适,清洁囊腔效果好,能够加速囊腔缩小,建议在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5例较大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吸除囊内容物,保留其余囊壁,制作囊肿塞,维持囊肿造瘘口引流通畅,并保持囊腔内清洁。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结果: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能够有效治疗颌骨囊肿,大大降低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手术创伤,保存颌骨及牙齿,维持颌面部外形和生理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颌骨囊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颌骨囊肿病例行开窗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9~ 36个月,观察囊腔周围骨质变化情况并测量囊肿大小。结果:54例颌骨囊肿经减压术后3~ 6月,囊肿体积开始缩小,未完全消失者12~24个月后行刮治术,无复发。结论: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具有操作简单,能最大程度保留颌骨及牙列的完整性,术后复发率低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下颌骨牙源性颌骨囊肿开窗减压后囊腔动态变化特征,探讨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治疗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下颌骨牙源性囊肿行开窗减压术的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依据术前及术后拍摄的锥形束CT(CBCT),通过E3D建模软件三维重建,分析囊腔收缩方向、收缩速度及与年龄、时间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颌骨囊腔多沿最大直径轴向收缩,开窗后囊腔收缩呈椭圆状,囊腔收缩速度从小到大依次为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收缩速度与时间和年龄呈负相关;开窗12个月后,囊腔收缩速度明显减缓。结论: 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牙源性囊肿的效果与时间、年龄和病理类型相关,建议根据囊腔变化特点,适时予以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18例颌骨囊肿病例在囊肿摘除术前进行开窗减压术,观察6个月,通过CBCT等测量囊腔周围骨质再生情况及囊肿大小变化。结果:18例颌骨囊肿经减压术6个月后,囊肿体积明显缩小,原压迫吸收的骨质再生,颌骨外形逐渐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具有操作简单,能最大程度保留颌骨的外形及功能,减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在颌骨囊性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断为颌骨囊性病变的61例患者切除部分组织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并采用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治疗,开窗口大小1.0 cm × 1.5 cm~1.5 cm × 1.5 cm。术后儿童每2个月、成人每3个月复查一次,并拍摄曲面断层片,随访1~3年,观察骨再生修复情况和预后。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引流较好,未见出血、感染、永久性下颌神经损伤及复发等并发症,临床及口腔曲面断层片检查可见囊性病变范围逐渐缩小,骨再生情况良好,在儿童病例中囊性病变甚至完全消失。结论 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治疗可促进颌骨囊性病变体积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及恢复颌骨的形态和功能,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治疗青少年颌骨大型囊肿的疗效和对颌骨、牙和牙胚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1例青少年颌骨大型囊肿采用开窗减压术的病例,随访6个月至4年,术后每3个月摄颌骨曲面全景片,观察和分析囊肿的大小变化和囊肿周围骨质骨化过程及其囊肿内牙和牙胚萌出情况。结果:青少年颌骨大型囊肿经开窗减压术后囊肿明显缩小、颌骨生长发育及其牙和牙胚的萌出未受影响,病理检查无恶变倾向。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青少年颌骨大型囊肿的有效方法,其主要优点是手术方法简单,能迅速消除面部畸形,临床观察颌骨、牙和牙胚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下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后,利用间接数字化印模结合SLA原理3D打印塞治器,用于维护开窗囊腔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9名,在行开窗减压术后4~7 d,采用直接法制取下颌骨囊腔蜡型。3 shape Trios激光扫描仪扫描蜡型获取数字印模,完成囊腔蜡型的三维重建,以德国BEGO Varseo Wax树脂为材料,通过SLA原理的3D打印机完成颌骨囊肿塞治器的制作。结果:采用间接数字化印模技术结合3D打印技术完成的9个颌骨囊肿的囊腔塞治器,无卡环及基托装置,纤巧、表面光滑,塞治器与开窗创口边缘密合,具有一定固位力,可阻挡囊腔窗口过早愈合,对囊液有引流作用。结论:通过SLA原理3D打印完成颌骨囊肿塞治器,制作方式简便高效,成品质量较好。适用于开窗口位于磨牙后区且术后张口受限无法取模的患者,以及开窗造口位于前庭沟区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开窗减压治疗效果。 方法2013—2017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分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18例,均采用开窗减压治疗术,观察术后3年囊腔的变化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1 ~ 3年,15例患者囊腔基本消失、2例复发、1例治疗无效(改为传统的手术)。开窗治疗的病例病变区域骨质生长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除。 结论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开窗减压治疗切实可行。对于病变累及的患牙牙髓尽量保留,待囊腔周围骨质生长回后,开窗减压治疗术后1年时根据活力测试考虑是否需要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单囊型成釉细胞瘤(unicystic ameloblastoma,UAB)和根尖囊肿(radicular cyst,RC)开窗减压术后骨腔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7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中,OKC 16例,RC 6例,UAB 5例,均行开窗减压术,术后规律随访。运用Image J软件测量术前、术后口腔曲面体层片上病变区域骨密度和囊腔大小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OKC、UAB和RC开窗减压术后,骨腔逐渐缩小,骨密度逐渐增大。术后3个月,不同病理类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术后愈合速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种类型囊性病变骨密度增加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腔大小变化与初始囊腔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骨密度变化与初始囊腔大小相关(P<0.05),不同病理类型囊性病变的骨密度增加速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腔大小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效果显著,初始囊腔大小及病理类型对OKC、UAB和RC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年龄不影响开窗减压术后成骨速度。  相似文献   

13.
对15例囊性成釉细胞瘤患者施行开窗术治疗,待囊腔明显缩小后,再二期手术彻底刮治。15例患者全部经口内开窗术治疗1-2a,囊腔均有明显缩小,二期手术后6个月-1a,下颌骨缺损区完全被骨质修复。开窗术治疗囊性成釉细胞瘤是简便、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使下颌骨外形与功能得到了保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液管在儿童替牙期含牙囊肿开窗引流术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2003-12—2011-12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含牙囊肿的替牙期儿童病例22例,平均年龄11岁,所有病例术前均拍摄曲面断层片和局部小牙片,囊肿直径3~5 cm,其中含多生牙9例。术中拔除部分乳牙及多生牙,于拔牙创处开窗,切取部分囊壁,拔牙创口置直径0.4 cm、长约1.0~1.5 cm输液管,并固定于牙龈或邻近牙齿。每日冲洗,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同时拍摄曲面断层片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在开窗术后早期局部轻度红肿疼痛,3个月后囊肿明显减小,6~7个月时骨质膨隆消失,10~11个月时X线检查囊肿低密度影像消失。13例恒牙自行正位萌出,4例出现尖牙与侧切牙错位萌出,5例恒牙未自行萌出。在开窗引流期间,无1例患者伤口感染,均引流通畅。结论:输液管在儿童替牙期含牙囊肿开窗引流术中,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术后依从性高、创伤痛苦小、复诊次数少、引流通畅、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等特点,是治疗儿童替牙期含牙囊肿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联合生物材料硫酸钙填充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I期开窗减压保守治疗,待囊肿明显缩小后行Ⅱ期小囊肿刮除术并硫酸钙生物材料充填术;对照组行传统颌骨囊肿刮除术,同时予以硫酸钙生物材料充填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感染、囊腔体积缩小程度、骨质增生厚度及骨密度值、术后复发率及神经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感染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各指标较术后3月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3、6月囊腔缩小值、术后骨质增生厚度、术后骨质密度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随访12~24月,对照组1例复发,观察组无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手术创伤小,可保护囊肿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在囊肿刮出后采用医用硫酸钙充填缺损骨腔,防止软组织嵌入,加快了成骨速度,降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探讨其在下颌骨功能性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4例病例术后随访19年。11例囊腔基本完全消退未进行二期处理,23例囊腔显著缩小行二期刮治手术。所有病例形态功能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是保存下颌骨形态及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下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下颌骨囊肿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00—2006年收治的22例接受保守治疗并随访的下颌骨囊肿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2例下颌骨囊肿直径为3.5~8.5cm。一期开窗减压术后3~6个月颜面畸形基本消除;术后3、6、12个月X线片复查,囊腔大小分别平均缩小30%、50%、75%;且二期囊肿切除术后6~12个月下颌骨缺损区完全修复。结论:保守治疗较大下颌骨囊肿可以保存下颌骨的连续性及囊肿邻近的重要组织结构;能有效保存牙齿,改善咬合关系;促进新骨生成,减少对下颌骨发育的干扰和手术次数,较快地消除颜面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