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个案强化管理对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青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代谢的干预效果。 方法 将11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青年患者按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教育,观察组采用个案强化管理流程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得分、自行停药率和血糖指数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自护行为得分在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均高于对照组(t=11.274,P<0.001; t=15.741,P<0.001);观察组干预期间自行停药率低于对照组(χ2=7.351,P=0.007);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t=2.198,P=0.012;t=1.762,P=0.038; t=2.163,P=0.003)。 结论 个案强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新诊断2型糖尿病青年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自行停药率,提高血糖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验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取2019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血压脑血管后遗症体验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干预3个月后血压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高血压程度均优于对照组(F组间=4.498,P=0.037;F组间=4.213,P=0.043;Z=-2.452,P=0.014)。结论 体验式健康教育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值,可为高血压患者的延续护理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成晓翠  张晶 《天津护理》2021,29(2):180-185
目的: 探讨Kolb体验式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自我管理能力、患者积极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住院的7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9年4月至8月住院的8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Kolb体验式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监测频率、自我管理能力、患者积极度水平。结果: 出院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监测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患者积极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olb体验式教育有助于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积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主题式图文对照自我管理贴士在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经过住院治疗后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制的主题式图文对照糖尿病自我管理贴士套装,对2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自我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t=-14.870,P<0.001; t=-6.559,P<0.001; t=-13.851,P<0.001)。 结论 以主题式图文对照自我管理贴士为工具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延续护理教育,可显著提升该类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与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平台在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授权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3月,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50)与对照组(n=150)。两组住院期间均接受个案管理,出院后试验组采用个案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个案管理。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和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得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12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较干预前降低(P<0.01),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饮食控制、规律锻炼、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和足部护理5个维度得分、总分及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得分较干预前提高(P<0.01)。干预12个月后,两组生化指标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总分及量表条目4和条目8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门诊时间和护理干预总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个案管理平台的运用可激发患者糖尿病自我照护的内在潜力,有效改善各项代谢指标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且减少了患者专科护理门诊时间和护理干预总时间。  相似文献   

6.
高莲莲  陶静  刘清华 《护理学报》2019,26(23):75-78
目的 探讨应用饮食目标设定健康教育策略促进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80 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完成6次糖尿病饮食管理的个体化教育和24周答疑。观察组采用目标设定策略,通过评估饮食问题,设定5大饮食目标,制定饮食计划,定时反馈饮食问题,讨论目标达成条目,修正饮食计划。观察干预24周末2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得分以及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得分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糖尿病饮食目标设定策略有利于提高患者饮食管理能力,改善患者代谢状态,缓解情绪障碍,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效果、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饮食依从率、运动依从率、用药依从率及血糖控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6.346, P<0.001; t=14.446, P<0.001)。 结论 团队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有利于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遗忘规律健康教育对住院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遗忘规律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行为的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及自我效能感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饮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治疗相关管理、社会心理管理及自我管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遗忘规律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7月于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体检报告提示有骨质疏松症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2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行为及骨密度值。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124,P<0.001;t=7.452,P<0.001;t=5.666,P<0.001),腰椎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t=2.014,P=0.047),2组股骨颈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1,P=0.273)。结论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健康素养,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进而对腰椎的骨密度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课宣教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效果及对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1日至9月30日在帮扶的甘肃省某县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口头和纸质版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微课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健康宣教的效果、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健康教育掌握程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课宣教可以提高西部基层医院糖尿病健康宣教效果,提高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护能力和健康能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延伸性自我管理教育。随访2组患者2年。观察患者疾病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干预后二级预防行为、自护能力的差异、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康复知识、二级干预行为评分和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后2组患者TC、TG、HDL-C、血糖水平均比干预前显著改善,LDL-C水平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其余指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改善患者血脂血糖,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护能力,有利于CHD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旨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一般说教式健康教育,教育组患者参与自我管理教育活动,采用自行设计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抑郁状况,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抑郁状况、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控制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SDS、HAMD、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教育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1.77±0.504)分,并发症的管理为(2.19±0.588)分,SDS(29.3±4.8)分、HAMD(11.5±6.9)分、空腹血糖(5.3±1.4)mmol/L、餐后2h血糖(8.6±1.1)mmol/L,对照组分别为(1.32±0.744),(1.83±0.590),(36.5±5.4),(18.3±1.3)分,(9.2±2.1),(11.1±2.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3,3.358,2.91,2.34,2.65,2.78;P〈0.01),教育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其他4项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和改善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友支持团队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居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和饮食运动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病友团队支持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的自我管理活动、自我效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状态下腰围、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活动、自我效能、HbA1c、BMI、空腹状态下腰围、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病友团队支持教育能有效提高居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善相关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多媒体”同质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肾小球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肾小球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的46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的47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媒体”同质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24 h尿蛋白检测结果,并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健康素养、生存质量、护理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FPG、HbA1c、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这4个指标均低于同组干预前水平,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优良率、健康素养达标率、生存质量优良率均高于干预前同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优良率87.24%(41/47)高于对照组69.57%(32/46)(P<0.05)。结论 “多媒体”同质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肾小球肾炎合并糖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按照透析时间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用自我管理量表和肾脏疾病特异性调查表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中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情绪处理、实施自我护理及总分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131、13.645、12.213,15.012、17.043,P值分别为0.021、0.012、0.023、0.001、0.004),生活质量评分中躯体症状、疲劳、与他人的关系得分和总分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586、3.560、3.959、4.574,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3月在某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 DM)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通过健康教育讲座进行患者教育;观察组除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外,每周采取网上互动方式,讲解和答疑患者遇到的问题。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6个月,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总分(89.35±15.21)分、运动依从性(77.42±17.15)分、药物依从性(98.73±15.81)分、足部护理(81.24±21.94)分,均高于对照组(80.23±12.37),(69.32±17.35),(92.31±16.78),(72.59±2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3.892,2.778,2.014,13.301;P<0.05);观察组患者餐后2 h血糖2 h PPG(6.43±1.4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2±1.10)%,均低于对照组(8.06±0.91)mmol/L,(8.2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67,7.019;P<0.01);观察组SF-36问卷中体能影响维度(57.2±21.7)分,一般健康(63.1±16.4)分,精神影响(67.1±23.5)分,心理健康(83.3±9.1)分,均高于对照组(49.7±23.2),(52.4±17.8),(59.9±26.4),(69.2±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17,3.147,2.559,3.527;P<0.05)。结论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后,效果优于健康教育讲座,有利于巩固住院的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年的教育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和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老年2型糖尿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进行为期2年的教育.两组均接受门诊及电话随访,结合患者的行为习惯,与其共同设立行为改变目标,定期评估目标达成情况;试验组每个季度召集患者进行集体活动,予以内容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每年评价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体质指数及自护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2年时间后,试验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能促使老年2型糖尿痛患者建立并维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善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接收行脑血管检查及介入治疗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的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SS)、自护能力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情况,以及护理后脑血管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93.33%(70/75)vs 82.67%(62/75),P<0.05]。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SS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加强其日常自理能力和自护能力,改善其情绪及自尊状态评分。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diabetes education on self-regulation and life-style behaviors.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Participants in an outpatient diabetes education program completed a protocol measuring several self-care behaviors and glycemic control at entry (n = 165) and 6 (n = 124) and 12 (n = 89) mo after the program. RESULTS: Improvement was noted at 6 mo for most self-care behaviors and glycemic control. At 12 mo, lower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were maintained (P less than 0.001) without increases in perceived hypoglycemia. Improvement was not maintained for those self-care behaviors that require change in life-style, i.e., diet and exercise. However, self-care behaviors that allow patients to self-regulate their glycemic control--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and insulin dose self-adjustment--were improved at 12 mo over preprogram levels (P less than 0.001). Frequency of insulin self-adjustment continued to increase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follow-ups. CONCLUSION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iabetes education is effective in promoting self-regulation behaviors, although it has less effect on traditional regimen behaviors such as diet and exerc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