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良性胆道梗阻(包括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狭窄等)初发与复发及恶性胆道梗阻胆汁菌群的分布情况、丰度及多样性,为良恶性胆道梗阻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选取36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因胆道梗阻行ERCP手术的患者,在其行ERCP术注入造影剂前抽取胆汁6~7 mL,通过lllumina平台对样品16S rRNA进行Paired-end测序,利用PCA分析、PLS-DA分析、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等,来对比分析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胆汁菌群组间及组内差异。结果 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胆汁微生物区系丰度增加,而首次ERCP和梗阻复发的ERCP良性患者胆汁菌群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良恶性胆管梗阻的患者胆汁细菌组成成分无显著差异。三组差异最大的分别为氏菌属、互养菌门和链球菌属。结论 胆道梗阻患者ERCP后胆道菌群的变化不一定与复发性胆道梗阻相关,但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胆道良恶性疾病患者胆汁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老年性胆道疾病、胆胰恶性肿瘤、化脓性胆管炎并发症多,依据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指导用药最为合理。胆道疾病患者,胆汁细菌检出率高,为反映当前胆汁菌群变迁的动态及其抗生素药敏测试结果,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胆胰良恶性疾病的同时用造影管在胆总管深部采集胆汁,部分术后放置鼻胆引流管的患者取引流胆汁,然后对胆汁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3.
穆庆岭 《山东医药》2002,42(16):58-59
恶性胆道梗阻是指胆系恶性肿瘤和胰头肿瘤致胆道梗阻引起黄疸者。此类患者多数施行手术治疗 ,约 50 %患者不能切除肿瘤而施行减黄手术 ,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1 中下段胆道和壶腹、胰头恶性肿瘤的减黄治疗一般均能施行梗阻部位以上的胆道和肠管吻合内引流术 ,应充分考虑肿瘤侵犯的范围和程度 ,要让肿瘤的正常生长过程不影响胆肠吻合的效果。1 1 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 即将胀大的胆囊与十二指肠一、二段交界处直接吻合 ,吻合口要 >2cm以充分引流和防治肠内容物返流不易排出而造成反复感染。如胆囊床较宽 ,胆囊较固定 ,可…  相似文献   

4.
恶性胆道梗阻是由胆道或其他转移性恶性肿瘤导致的胆道梗阻性疾病,常以黄疸、胆汁淤积及胆管炎为表现,大于50%的患者为进展期疾病,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因此,缓解胆道梗阻是姑息性治疗的重要部分。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塑料支架、金属支架、覆膜支架及药物洗脱支架等。其他技术如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术、内镜下射频消融术、胆管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内镜下光动力治疗等,增强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恶性胆道梗阻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此文就胆管支架的发展及内镜下恶性胆道梗阻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恶性胆道梗阻的内镜治疗(附9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80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中,发现恶性胆道梗阻121例。93例经内镜胆管引流术,其中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60例,胆管内引流术(ERBD)33例(22例为塑料内置管,11例为金属支架)。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缓解胆道梗阻,对28例恶性胆道梗阻(MBO)患者行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术(EBD)。结果25例(89%)插管成功,共插管44次,7F管3次,10F25次,12F16次。23例(92%)减黄有效,EBD后第3天胆红素平均下降46.3%,肝外胆管径平均回缩58.6%,减黄有效者腹胀迅速消失或减轻。首次插管维持有效引流时间141.5±151.2天,早、中期并发胆管炎40%,1年以上生存17%。结果表明EBD减黄效果和症状改善是显著的,胆红素下降与胆管径回缩相平行。认为胆管是否屈曲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好坏是EBD成败的关键;腹胀再现,有胆道感染症状及B超见肝外胆管扩张为通管的指征。EBD适合高龄或高危人群的MBO患者,对延长生存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缓解胆道梗阻,对28例恶性胆道梗阻(MBO)患者行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术(EBD)。结果25例(89%)插管成功,共插管44次,7F管3次,10F25次,12F16次。23例(92%)减黄有效,EBD后第3天胆红素平均下降46.3%,肝外胆管径平均回缩58.6%,减黄有效者腹胀迅速消失或减轻。首次插管维持有效引流时间141.5±151.2天,早、中期并发胆管炎40%,1年以上生存17%。结果表明EBD减黄效果和症状改善是显著的,胆红素下降与胆管径回缩相平行。认为胆管是否屈曲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好坏是EBD成败的关键;腹胀再现,有胆道感染症状及B超见肝外胆管扩张为通管的指征。EBD适合高龄或高危人群的MBO患者,对延长生存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泌尿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感染疾病,在我国的医院感染中,泌尿道感染仅次于肺部感染,位于第2位.探讨泌尿道感染这类的文献屡见不鲜,而缺乏针对老年人群的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的报道.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5年来本院老年住院患者清洁中段尿培养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旨在了解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特征,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9.
恶性胆道梗阻是指由胰头癌、壶腹癌、胆管癌或其他肿瘤侵犯胆道、转移的淋巴结压迫远端胆道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由于患者就诊时往往已是肿瘤晚期,黄疸较深,结合肝胆胰区的解剖特点,这类患者不适合进行手术根治性治疗,通过内镜放置支架解除胆道梗阻症状成为该类患者的首选姑息性治疗手段。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具体的恶性胆道梗阻(远端胆道梗阻,非肝门部)患者选择哪一种支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远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包括胆囊炎、胰腺炎、复发性胆道梗阻、出血和非梗阻性胆管炎等, 准确地认识这些相关并发症, 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对更安全有效地应用胆道支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不可切除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152例不可切除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组与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组(ERCP组),各76例.记录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老年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ERCP治疗的90例老年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情况,设计基线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找出可能导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恶性胆道梗阻(MBO)患者经皮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接受介入治疗后存在或怀疑胆道感染、送检胆汁培养和/或无同期血培养的MBO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原学培养的阳性率、菌群分布、血培养与胆汁培养的一致性、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率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219例,胆汁病原学培养阳性105例(47.9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的构成比分别为64.89%、28.24%、6.87%。同期送检血培养者69例,阳性33例(47.82%)。血培养和胆汁培养同为阳性的患者25例,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完全一致占36%(9/25),部分一致占20%(5/25),完全不一致占44%(11/25)。常见致病的革兰氏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菌,对其耐药率(<15%)较低的抗生素有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常见致病的革兰氏阳性菌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其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结论 MBO患者经皮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01-2014-01门诊及住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阳性报告的主要病原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使用敏感抗生素针对性治疗,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方法:用合肥恒星细菌鉴定分析仪HX-21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按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当年的新标准进行Kirby-Bauer(K-B)法折点报告。结果:在进行尿培养的2 316份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814株(35.15%)。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3.0%,其中大肠埃希菌占40.05%,肺炎克雷伯菌占15.11%,变形杆菌占6.51%,铜绿假单胞杆菌占5.77%,枸椽酸杆菌占3.81%,沙雷氏菌占0.98%,鲍曼不动杆菌占0.74%;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中肠球菌占11.79%,葡萄球菌占8.96%,无乳链球菌占5.04%。药敏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除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以外的3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几乎达50%以上;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其中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4.7%,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结论:要改变当前日益严峻的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耐药性现状,必须通过提高尿培养的送检率,以明确引起泌尿系感染的菌群分布,对尿培养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恶性胆道梗阻(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MBO)是指因胆道内或胆道邻近部位的肿瘤病变压迫胆道引起胆汁排出受阻,因其外科手术干预率低,故选取姑息治疗为主,即实现胆道引流。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实现胆道引流的标准方法,当其操作失败时,临床上多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和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本文将整理相关文献,对MBO患者ERCP失败后的两种胆道引流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内镜介入引流与外科手术治疗胆管恶性梗阻的疗效.分析影响因素与提高疗效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外科手术治疗、ERBD和EMBE治疗胆管恶性梗阻的随访资料.结果 1997~2004采用塑料、金属胆道支架经内镜主乳头置入胆管引流和外科姑息引流恶性胆管梗阻98例,其中男66例,女32例,平均63.8岁.ERBD46例,成功率94.34%.总有效率78.27%.失访5例,随访的41例患者生存期为13~264天,平均135±39天,并发症2.5%.EMBE组35例,成功率100%,总有效率94.29%,失访2例,随访的31例患者生存期为91~542天.平均生存时间为258±112天,并发症14.8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并发症包括轻度胰腺炎、胆管炎、上消化道出血,无严重并发症与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EMBE是胆管恶性梗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其疗效尤于ERBD.合理选择病例,采用不同手段力求导丝通过狭窄部、双支架引流等方法可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金属胆道支架引流术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引流效果。方法对33例经ERCP诊断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经内镜金属胆道支架置入术。结果3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引流有效率为93.93%,支架置入术后1周时STB,γ-GT、AKP平均下降率分别为69.3%、37.9%和37.3%。3、6、9个月有效引流比率分别为90.32%、61.29和35.48%。支架平均通畅时间为7.8±3.7月,平均生存时间8.5±4.3月。结论内窥镜金属支架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解除梗阻、消退黄疸、恢复肝功能,起到与外科手术相媲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内镜置入胆管及肠道支架联合治疗胆总管恶性梗阻合并胃出口-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7例同时存在胆管及胃出口-十二指肠梗阻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完成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再行肠道金属支架置入.观察操作成功率、胆管及消化道梗阻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再阻塞情况以及患者生存期.结果 17例患者经内镜下置入胆管支架和肠道支架,成功率100%;术后7天患者血清总胆红素[(263.4±62.5)μmol/L降至(157.6±25.1)μmol/L]、直接胆红素[(233.2±66.5)μmol/L降至(130.9±27.7) μmol/L]和碱性磷酸酶[(534.2±78.7)IU/L降至(216.3±23.3)IU/L]均明显下降(P<0.O1),胃出口梗阻评分[(0.9±1.1)分升至(2.1±0.7)分]明显上升(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生存70~332 d,中位生存时间192 d.结论 联合双支架置入是治疗胆管合并胃出口-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恶性胆道梗阻晚期出现重度黄疸、瘙痒,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对于广泛转移或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而言,减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支架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了此类患者的黄疸问题,确实达到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非手术胆管引流方法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MHBO)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245例MHBO患者分为3组,其中内镜治疗组86例、经皮治疗组104例、内镜与经皮联合组(联合治疗组)55例。245例患者中,BismuthⅠ型31例、Ⅱ型24例、Ⅲ型108例、Ⅳ型74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具有可比性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内镜治疗组、经皮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减黄有效率分别为82.4%(56/68,除外18例近期并发胆管炎行PTBD者)、72.1%(75/104)和89.1%(49/55),其中Bismuth Ⅲ型患者减黄有效率分别为78.6%(22/28,除外7例近期并发胆管炎行PTBD者)、69.8%(30/43)和90.0%(27/30),且Ⅲ型患者中双侧引流减黄有效率89.5%(34/38)明显优于单侧引流73.0%(46/63)。内镜治疗组近期并发胆管炎19例,发生率为22.1%(19/86),明显高于经皮治疗组的5.8%(6/104)和联合治疗组的5.5%(3/55)(P均〈0.05)。Bismuth Ⅲ型及以上患者中,内镜、经皮及联合治疗组近期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3.3%(18/54)、6.6%(5/76)和5.8%(3/52),内镜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MHBO,内镜和(或)经皮方法减黄治疗有效,但内镜治疗胆管炎发生率高;Bismuth Ⅲ型及以上患者内镜与经皮联合治疗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低,减黄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