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深入了解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机理。方法 :以对全反式维甲酸 (ATRA)耐药的APL细胞株MR2 细胞为体外模型 ,用不同剂量的雄黄处理细胞一定时间后 ,利用MTT实验观察细胞的存活、增殖状态 ,应用细胞形态学、基因组DNA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膜AnnexinⅤ的表达。结果 :一定浓度范围内雄黄对MR2 细胞的生长、增殖有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 ;Wright’s及HE染色均可见凋亡细胞 ,透射电镜下可见核染色质边集、核碎裂及凋亡小体 ;基因组DNA电泳出现“梯形”条带 ;流式细胞仪分析出现低于G1期DNA含量的亚二倍体细胞峰 ;经雄黄处理后AnnexinⅤ FITC+/PI-的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 :雄黄可诱导ATRA耐药的APL细胞发生凋亡 ,提示雄黄治疗APL的效应途径可能不同于ATRA。  相似文献   

2.
纳米雄黄对药物敏感性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纳米雄黄对药物敏感性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方法: 采用机械研磨法制备纳米雄黄。以白血病药物敏感K562细胞为靶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纳米雄黄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Bax,Bcl-2,P-gp,BCRP,P-53蛋白的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 结果: 雄黄经高能球磨机球磨10~50 h,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电镜测量纳米雄黄的平均粒径为(72.72±22.18) nm,符合纳米颗粒的形貌特征。纳米雄黄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24,48,72 h的IC50分别为43.48,20.52,16.07 mg·L-1。20,50 mg·L-1纳米雄黄作用48 h后Annexin V/PI染色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高,凋亡率分别为10.52%,73.25%。纳米雄黄作用48 h后Bax蛋白表达由对照的(75.80±2.40)%升高到(87.50±1.20)%和(99.60±0.10)%;Bcl-2蛋白表达由对照的(73.85±0.15)%升高到(94.80±2.00)%和(97.75±0.55)%。20,50 mg·L-1纳米雄黄处理K562细胞24 h后,K562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由对照的(3.14±0.24)%升高到(8.87±2.74)%和(72.55±1.45)%;细胞的BCRP,P-gp蛋白,P53蛋白表达总体呈上升趋势,共表达也呈上升趋势。 结论: 纳米雄黄可以显著诱导白血病药物敏感K562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3.
雄黄纳米微粒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丽云  张天蓝  王夔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6):1343-1346
目的:探讨雄黄(As4S4)纳米微粒对于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 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低浓度雄黄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Wright-Giemsa 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反应和流式细胞术抗原检测等鉴定细胞的分化。结果:细胞经雄黄处理后呈现明显的分化形态。经0.25~1.0 μmol·L-1 雄黄作用24 h 后,NBT阳性率升高。用0.50 μmol·L-1雄黄处理48 h,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表达升高,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 结论:低浓度雄黄对HL-60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羊栖菜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羊栖菜多糖(SFPS)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系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MTT法检测SFPS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FPS对HL-60细胞具有显著生长抑制作用,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药物浓度为300 mg/L和500 mg/L作用HL-60细胞后,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DNA凝胶电泳呈现梯状条带;DNA直方图出现亚G1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SFPS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同时G2/M期细胞比例增多。结论SFPS抗肿瘤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和G2/M期细胞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5.
粉背南蛇藤中新三萜化合物对RKO细胞体外抗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粉背南蛇藤中新的三萜齐墩果-12-烯-3β,6α-二醇对人结肠癌细胞系RKO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齐墩果-12-烯-3β,6α-二醇对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RK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AO/EB双染色荧光显微镜、HE染色光学显微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分析齐墩果-12-烯-3β,6α-二醇对RKO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齐墩果-12-烯-3β,6α-二醇对RKO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 h时IC50为(12.20±0.79)μg·mL-1;AO/EB双染色、HE染色可见典型的肿瘤细胞凋亡改变;10 μg·mL-1的三萜处理RKO细胞48 h即可出现明显的DNA梯带、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亚二倍体峰,在10~20 μg·mL-1内具有明显的量-效作用关系; 并可见RKO细胞G0-G1期、G2-M期的细胞明显减少,而S期细胞无变化。结论:粉背南蛇藤中新的三萜齐墩果-12-烯/-3β,6α-二醇能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系RKO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6.
张富赓    李德华  齐静  刘昌孝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2):1716-1719
 目的 研究马蔺子甲素体外抗癌及其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氮唑蓝(MTT)法检测马蔺子甲素对白血病K562和阿霉素耐药株K562/AO2、白血病HL-60、肺癌GLC-82、肝癌BEL-7402、胃腺癌BGC-823、神经母细胞瘤LA-N-5、星型胶质瘤TJ-905、骨肉瘤MG-63 9种人癌细胞株的IC50;应用荧光显微镜、电镜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马蔺子甲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百分率和细胞周期。结果 马蔺子甲素对9种人癌细胞株作用72 h,IC50均在26.70 nmol·mL-1(10.0 μg·mL-1)以下;马蔺子甲素终浓度8.01 nmol·mL-1(3.0 μg·mL-1)与K562细胞共培养72 h,电镜和荧光镜下明显可见细胞形态学呈凋亡特征样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为(20.36±1.41)%,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马蔺子甲素终浓度2.67 nmol·mL-1(1.0 μg·mL-1)也具有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马蔺子甲素作用后,K562细胞G0/G1期显著升高,S期细胞则显著降低,细胞周期被阻断在G0/G1期。结论 马蔺子甲素对多种人癌细胞株具有显著的体外抗癌活性,并能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  相似文献   

7.
纳米雄黄混悬液诱导Siha细胞凋亡及对HPV16E6/E7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混悬液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对HPV16E6和E7致瘤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射流法制备纳米雄黄混悬液,应用不同质量浓度(6.25,12.5,25,50 mg.L-1)的纳米雄黄混悬液作用于Siha细胞不同时间(12,24,48,72 h),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雄黄混悬液处理组)和对照组(不加药物的细胞)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DNA Ladder形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RT-PCR方法检测HPV16E6和E7的表达。结果:纳米雄黄混悬液25~50 mg.L-1处理Siha细胞48,72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增加,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电镜显示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凋亡细胞DNA Ladder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细胞凋亡率与纳米雄黄混悬液作用浓度呈明显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且细胞呈G0-G1期阻滞。RT-PCR检测显示随着纳米雄黄混悬液作用浓度的增加,HPV16E6和E7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结论:纳米雄黄混悬液对于Siha细胞具有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PV16E6和E7致瘤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藏花素(crocin)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crocin处理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其对T24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24细胞周期动力学和凋亡诱导率。建立人膀胱癌T24细胞株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50 mmol·L-1 crocin处理后,观察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形态改变;SP-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Bcl-2,Bax,survivin,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Crocin能明显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生长,并使T24细胞呈明显的G0/G1 期阻滞现象;T24细胞早期凋亡率随crocin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Crocin对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电镜观察可见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经Crocin处理后Bcl-2, survivin,Cyclin D1的表达下调,而Bax的表达上调。结论:Crocin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株的体内外增殖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下调Bcl-2, survivin,Cyclin D1基因表达和上调Bax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增强阿糖胞苷(AraC)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生长曲线法、MTT法测定AraC合并应用EGCG前后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对消实验研究EGCG能否逆转脱氧胞苷(dCdR)的补救作用;以流式细胞光度仪分析联合用药前后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合并EGCG能增强AraC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倍增时间从48 h延长到70 h,生长饱和密度从5.78减少到对5.54;MTT法表明合并EGCG后,AraC对HL-60细胞的IC50从(0.08±0.07) μg·ml-1减少到0.024±0.026 μg·ml-1(P<0.05);对消实验表明单用AraC的IC50为6.25 ng·ml-1,加上dCdR后IC50为5.24 μg·ml-1,而在给予EGCG后IC50减少到1.17 μg·ml-1。细胞周期研究结果表明AraC可使HL-60细胞阻滞于G1期,S期细胞减少,低浓度的EGCG对细胞周期几无影响,但增强了AraC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及细胞凋亡。结论:AraC合并应用EGCG可增强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汉黄芩素体外抗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汉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汉黄芩素对于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应用肿瘤细胞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应用形态学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汉黄芩素对SGC7901细胞的凋亡作用,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观察对胃癌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影响。结果 汉黄芩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细胞增殖的IC50为(74.26±1.21μmol·L-1,汉黄芩素也具有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作用,荧光染色可见明显核碎裂、染色体聚集,并使胃癌细胞阻滞于G0/G1期;使肿瘤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汉黄芩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有抑制及促进凋亡的作用,可能与上调细胞内R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人参皂苷Rh2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凋亡作用,并从自噬角度来探讨其机制。实验采用CCK-8方法检测人参皂苷单体Rh2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Hoechest染色观察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吖啶橙和MDC染色观察Rh2对细胞自噬的影响;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Rh2对白血病细胞自噬重要基因的表达的影响;运用自噬抑制剂(3-MA)研究自噬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CCK-8显示人参皂苷Rh2在低浓度时能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且其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FCM和Hoechest显示Rh2能增加细胞的凋亡和染色质呈凋亡形态改变;吖啶橙和MDC染色发现Rh2组细胞的绿色荧光增强,并出现大量酸性自噬小泡;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发现Rh2能上调Beclin-1,LC3A,LC3B,激活型Caspase-3和p-p38的表达;运用细胞自噬剂(3-MA)会削弱Rh2对K562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人参皂苷Rh2可能通过激活磷酸化的p38,诱导细胞自噬途径,从而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丹参酮Ⅱ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造血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以HL60,K562为靶细胞,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观察TanⅡA对HL60,K562细胞的作用,利用PCRTRAP方法检测TanⅡA处理前后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经05μg·mL-1TanⅡA作用6d后,HL60,K562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56%和563%。经丹参酮诱导后,HL60,K562细胞发生凋亡,出现亚二倍体峰;同时显著下调HL60及K562细胞的cmyc,bcl2基因表达,上调cfos基因表达。HL60,K562细胞在TanⅡA作用后,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08%,508%。结论TanⅡA可明显抑制HL60和K562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端粒酶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张冬青  汪德清  于勇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4):3502-3505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i Radix,TFA)和毛蕊异黄酮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K562细胞为实验对象,运用MTT方法测定不同浓度TFA和毛蕊异黄酮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法检测药物对K562细胞周期的作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药物对K562胞诱导凋亡的影响,并且应用RT-PCR技术检测药物作用下K562细胞中Cyclin D1 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FA及毛蕊异黄酮处理24h后,TFA和毛蕊异黄酮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o分别为98.63,130.32 mg·L-1;TFA在100 mg·L-1的剂量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仅为7.8%,毛蕊异黄酮在130 mg·L-1的剂量下,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仅为5.8%;药物对K562细胞持续作用24h后,可以使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经IC50剂量的药物处理后,K562细胞内的Cyclin D1 mRNA水平明显降低.结论:TFA和毛蕊异黄酮具有抑制K562细胞增殖作用;将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在G0/G1期以及降低细胞内Cyclin D1 mRNA水平可能是它们抑制K562细胞生长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理。方法: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砒霜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作用。通过荧光光度测定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流动性、细胞周期。结果:砒霜能使K562细胞膜流动性增高,G0-G1期细胞百分数减少,S期细胞百分数增加,并具有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尼洛替尼(nilotinib,AMN107诱导K562/A02细胞凋亡及对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K562/A02细胞中的BCR-ABL融合基因;用不同浓度的AMN107分别处理K562/A02细胞24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变化;通过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O-1基因的表达。 结果 FISH法分析结果显示,K562/A0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98%;RQ-PCR法检测结果显示,0,5,10,20 μmol·L-1 AMN107作用于K562/A02细胞24 h后BCR-ABL融合基因表达随AMN107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MTT法和Annexin V/PI法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随AMN107浓度升高而下降,凋亡率逐渐增加;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经AMN107处理的细胞,G0/G1期和S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阻滞在G2/M期;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均检测到HO-1基因表达随AMN107浓度升高而降低。结论 AMN107可抑制BCR-ABL融合基因和HO-1基因表达,从而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耐药细胞的凋亡,说明HO-1是CML细胞生长以及BCR-ABL基因存在的一个相关因子,HO-1基因是克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的一个潜在靶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解毒化瘀法立意,选取解毒化瘀中药复方,拟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证实其是否存在抗白血病细胞及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选择白血病细胞K562、HL-60及阿霉素诱导的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HL-60/A为靶细胞,观察不同浓度解毒化瘀含药兔血清对其细胞毒作用。结果:解毒化瘀含药兔血清对K562、HL-60及K562/A、HL-60/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其细胞毒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解毒化瘀中药在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及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生长方面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靛玉红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及相关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靛玉红对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re激酶有关的人类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细胞集落培养方法验证靛玉红对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胃癌细胞株、人淋巴瘤细胞株、人宫颈癌细胞株Heal、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胆囊癌、肝癌、肝门胆管癌细胞株的影响.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观测靛玉红对K562、胆囊癌、肝门胆管癌细胞株的影响.[结果]靛玉红对这几种肿瘤存在广泛的抑制作用.[结论]靛玉红及其衍生物可能成为有CDK、Src激酶参与的肿瘤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8.
小白菊内酯对白血病K562细胞及其干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对白血病K562细胞及其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的作用.方法:以白血病K562细胞为靶细胞,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PI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LSC相对含量,甲基纤维素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结果:PTL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24,48,72 h的IC_(50)分别为17.1,8.67,9.42μmol·L~(-1).5,10 μmol·L~(-1)PTL处理48 h,K56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9.56±5.11)%,(71.88±2.12)%.结合干细胞免疫标志分析,K562细胞中LSC样(CD34~+ CD38~-)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2.63±4.14)%,(57.50±4.47)%.K562细胞中LSC的相对含量仅轻度增高,但高浓度(15 μmol·L~(-1))PTL处理,LSC含量则增高15倍.0.5~4.0 μmol·L~(-1)PTL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集落数降低24.1%~89.2%;5~15 μmol·L~(-1)PTL预处理,存活K562细胞的集落形成数增高5.0%~50.0%.结论:小白菊内酯可抑制K562细胞及其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