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大夫:我前些日子被诊断为2型糖尿痛,我以前特别爱吃零食,如今是不是要与零食彻底说再见了?王先生:得了糖尿病,并不等于要跟零食说再见了,关键要了解所吃的零食。并掌握一定的量。聪明的病人既能控制病情,也能享受吃零食的乐趣。所谓“零食”。其实包括很多种食品,对于蔬菜类零食,比如黄瓜、西红柿,是不需要限量的;  相似文献   

2.
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以下简称《零食指南》)于9月份正式公布。《零食指南》将零食定义为“非正常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或者饮料(不包缺括水)”,并从儿童青少年的年龄和零食等级两个方面作出了指导。零食被分成三个等级,包括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  相似文献   

3.
何秋剑 《健康博览》2008,(10):49-50
零食,非正餐时间食用的食物。 大部分人对零食既爱又恨,特别是那些想拥有苗条身材的女性朋友,更是一面咽着口水,一面竭力抑制心中对零食的欲望。其实零食并不是都像传说中说的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吃得科学,也能让我们既能够补充必需的营养物质,又能够瘦身。  相似文献   

4.
合肥市部分幼儿零食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零食行为普遍存在于学龄前儿童,为了解合肥市幼儿零食行为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控制和合理利用零食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99年10-11月对合肥市部分幼儿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学生零食消费现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739名大学生,采用零食消费问卷获取信息。结果100.0%的大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不同性别、生源地及生活费大学生零食消费频率不同(P〈O.05)。大学生最常在晚餐后和休息日、休假日吃零食,看电视、游玩、聚会时吃零食也比较多。吃零食主要是因为饥饿和口渴,其次是无聊。选择零食时主要考虑口味。谷类、果蔬类、奶类和饮料类零食每周吃3次以上的人分别占68.1%、63.1%、50.4%和55.1%;糖果类零食每周吃1次及以上的占49.O%;坚果类零食每周吃不足1次的占68.3%。结论应针对大学生的零食消费特征,采取多种方法开展营养教育,使其学会合理选择零食。  相似文献   

6.
吴志 《大众健康》2011,(10):97-97
每块1元的“德芙”巧克力、张袋漏水的果冻、过期一年的小白兔奶糖、甚至会添加剧毒农药甲胺磷的零食……目前,在山东一些贫困农村发现“问题食品”。事实上,零食事件并非离我们很遥远,在许多地方的学校门口,都能看到学生们在购买各种各样包装简陋,且价格低廉的零食。至于零食是否过期、添加了什么,小学生多是不管不顾。  相似文献   

7.
胡旋 《大众健康》2011,(7):104-105
没事就吃阿胶枣,减肥用龟苓膏代替晚餐,想喝水就来杯凉茶……随着大家对保健养生的关注,买中药类零食也成为大家追捧的时尚方式。不少人都认为,中药类零食也是“食补”的一种,比零食健康,比中药稳妥。  相似文献   

8.
《健康》2012,(5):70-71
将零食控制在每天摄取热量的10%以内 在减肥时,请将零食的量控制在1天必需热量的10%,例如1天必需热量是1600千卡的话,则通过零食摄取的热量要低于160千卡。为什么是1O%呢?如果不均衡摄取身体必需养分的话,  相似文献   

9.
<正>怎么给宝宝选购零食小米妈妈零食让家长又爱又恨,躲也躲不开,断也断不掉。超市里的零食琳琅满目,怎么为小宝贝选购健康的品种呢?欧阳医生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是2~5岁,在这一阶段,三顿丰富的正餐与两次适量的加餐是获得全面营养的保障。在这个年龄段添加零食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把零食与儿童、青少年联系在一起,但只要注意观察一下周围的朋友,就会发现他们其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吃零食,女性尤甚。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不少人把零食当作正餐吃,招致了各种疾患。零食固然美味,但也要吃得健康。  相似文献   

11.
零食,顾名思义,就是适合两餐之间食用,数量可多可少,吃起来也挺方便的那些食品。对营养需求大胃容量又比较小的孩子来说,零食是必要的营养补充。对成年人来说,正餐数量不足时,或者为了预防用餐之前过度饥饿,或者在不能按时吃饭的时候“垫垫饥”,有时也需要吃点零食。  相似文献   

12.
下午茶时间吃点零食,不仅可以排解工作压力,还能为身体充电。关于零食的安全性可用“红绿灯”来划分,其中绿灯代表“可经常食用”,黄灯代表“适当食用”,红灯代表“限制食用”。品尝零食前参考“红绿灯”,多选择绿灯级别的食品,爆量避开黄灯和红灯级别食品。  相似文献   

13.
台北小学生喜食高油脂、高热量食品台北市卫生部门日前公布了一份小学生所购零食营养成分的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小学生喜爱吃的零食多属高油脂、高钠及高热量食品,长期食用将导致肥胖,容易产生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调查发现,台北小学生购买的零食,除含糖饮料、泡泡...  相似文献   

14.
漯河市区中小学零食摊食品标签调查胡朝晖零食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于一九九五年五、六月份对漯河市区初中、小学校园内及校门口的零食摊点的食品标签状况进行了调查。1调查的范围和方法对漯河市区全部16所初中、小学的所有零食摊点...  相似文献   

15.
刘华 《自我保健》2008,(3):42-43
零食加餐隐患大 白领、年轻人喜欢用零食加餐习惯,其实是患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的一个很大隐患。像瓜子、核桃、花生米、果脯以及话梅等,过量多吃或只吃不动,其高热量、高盐分等,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的诱因。经常吃这些零食的人,很容易导致肥胖。不仅如此,果脯、话梅等咸味食品,其中所含的盐分也相当高,长期食用还可能会引起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魏庭 《家庭医生》2014,(3):23-24
逢年过节,家里总是备满各类零食。近年的零食新宠是坚果。与坚果相比,糖果蜜饯等旧派零食,有糖分高、食品添加剂等多重劣势,不如坚果天然和营养价值高。坚果品类众多,市面上常见的,就能数出十几种:花生、核桃、开心果、腰果、松子、碧根果(即长寿果)、小胡桃、榛子、夏威夷果、巴旦木(即扁桃仁,以前称为大杏仁)、鲍鱼果(即巴西坚果)等等。  相似文献   

17.
在能否给孩子吃零食的问题上家长们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些人说应该给孩子吃零食,因为零食是饮食中的一部分;另一些人则主张不要给孩子零食吃,零食会影响主食。其实,不给孩子吃零食是不现实的。大人们在茶余饭后还经常嗑瓜子、吃个水果或品尝些小食品什么的,何况小孩...  相似文献   

18.
容静 《健康向导》2011,17(5):47-47
很多人都爱吃零食,开心的时候吃,不开心的时候也吃,零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吃零食的目的并不仅在于满足肚子饥饿的需要,而在于对紧张情绪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  相似文献   

19.
《大众健康》2007,(11):67-71
零食,我们童年美好的记忆。一颗最普通的话梅糖、一袋小米锅巴都会让我们异常兴奋。为了得到它,孩子们会变得听话、懂事。拥有零食的孩子还会获得同龄孩子羡慕的目光。然而,孩子们的零食常常挤占了正餐的地位,因此被父母严格控制,“蛀牙“、“肥胖”是他们为贪吃付出的代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和湖北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和湖北省部分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现况。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1860名3~17岁、身体健康的儿童青少年。采用零食消费调查表来获取信息。结果 89.9%的儿童青少年有吃零食的习惯。吃零食与否有性别差异(P〈0.01),不同类型调查对象零食消费率不同(P〈0.01)。零食消费的主要原因是好吃、饿了/渴了、周围朋友/同学有人吃、电视/报刊等广告宣传、赠送玩具/小礼物。在休息日或休假日吃零食的机会最多,消费地点最常在家中;零食来源主要由家长、家里人或其他成年人或者孩子自己购买。吃零食的儿童青少年最常消费的前10位零食为:新鲜水果类、膨化小食品、纯奶及制品、面包类、糖果及巧克力、水果干或蔬菜干、坚果类、新鲜蔬菜类、饼干类、蛋糕类。结论 必须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及家长的饮食营养教育,尤其是如何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