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腰神经后支射频与神经阻滞对缓解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差异。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VAS及ODI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缓解腰椎压缩性骨折疼痛,但腰神经后支射频疗效更为显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数字血管减影机(DSA)监视下采用射频热凝去神经支配术治疗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选取确诊为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去神经支配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去神经支配组患者采用经皮射频热凝腰椎脊神经后支外侧支去神经支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向腰椎脊神经后支注射含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的混合液。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 min、1 d、1周、1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并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半年时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对比。结果去神经支配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0 min、1 d、1周、1个月时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6个月时的VAS评分又接近治疗前水平。去神经支配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6个月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去神经支配组治疗后6个月时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及背部局部皮肤感觉功能缺失等副反应。结论在DSA监视下采用射频热凝去神经支配术治疗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具有安全、微创、有效、简便、远期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估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有效性。方法: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在相同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配合治疗;B组采用CT引导下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随访时间6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结果:A组患者术后1天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无差异,其余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组间比较,B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弯针脊神经后支射频术治疗颈椎轴性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39例颈椎轴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随访期为半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疼痛变化及疗效,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射频部位主要为颈2~颈5,其中74例开展同侧或双侧相邻2支节段射频热凝术(62.18%)。VAS评分对比,A组术后各观察点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B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A组术后各观察点均较B组有显著降低(P<0.01);术后180 d随访,A组优良率和有效率为87.39%、96.63%,B组为23.89%、47.79%。13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术节段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域范围、形态不等的皮肤浅感觉轻度下降,发生率17.57%。结论:CT引导下的弯针射频手术治疗颈椎轴性痛具有定位精确、操作安全、有效、见效快及不良反应较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脊神经背支内侧支射频损毁和单纯神经阻滞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效果,评估射频神经损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主诉下腰痛向臀部和/或大腿放射的患者56例,分为脊神经背支内侧支神经阻滞组(medial branch block,MBB,n=32)和射频损毁组(radiofrequency,RF,n=24)。结果治疗后4周RF组疼痛缓解的成功率(79.17%)明显高于MBB组(68.75%)(P<0.05)。36周后两组疼痛复发的病例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36周内疼痛复发患者的疼痛缓解持续时间RF组(31±16.5)周明显长于MBB组(17.4±8.6)周(P<0.05)。RF组少数患者治疗后2周内可能出现局部麻木、不适,甚至疼痛加剧,2周后几乎完全缓解。结论与单纯神经阻滞相比,脊神经背支内侧支射频损毁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具有疗效好、持续时间长的优点,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存在顽固性腰背部疼痛,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挫,平均年龄72.5岁,平均病史19个月,受累椎体压缩程度平均为74.1%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6例19节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获得成功,无任何并发症,注射骨水泥3.5~7 ml.3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2例有所改善.疼痛评分和自理生活能力评分术后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善高龄、重度、慢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症状和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评估射频热凝毁损术和神经阻滞术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If缶床体征和表现上和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结果相符的66例下腰痛患者,分为脊神经后支内侧支神经阻滞组37例和射频损毁组29例。结果:治疗后4周射频毁损组疼痛缓解成功率89.66%明显高于神经阻滞组72.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40周时评估远期疗效,两组均有部分患者疼痛复发,但射频毁损组疼痛缓解率(62.07%)仍明显高于神经阻滞组40.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射频毁损组部分患者治疗后短时间内出现局部热胀感、酸胀不适,甚至疼痛加剧,但15d后全部能缓解。结论:射频损毁术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对比神经阻滞方法,疗效出得更快、远期成功率更高,而且副作用和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神经后支阻滞在椎体成形术中对远节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前1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30 d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1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 d研究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30 d两组JOA评分逐渐上升(P0.05),术后1 d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 d研究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P0.05)。结论:脊神经后支阻滞应用于椎体成形术中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术后远节下腰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疑难性脊柱源性腹痛神经阻滞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疗法对脊柱源性腹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疼痛门诊15例脊柱源性腹痛患者采用1%利多卡因、维生素B_(12)0.5mg、得宝松7mg,进行相应脊神经节段后支阻滞,3次为1个疗程,通过VAS法(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1个疗程后,疼痛基本消失。结论 脊神经后支阻滞可明显缓解脊神经病变所造成的腹部疼痛,且能达到长期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腰椎交感神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JD  Hou SX  Peng BG  Shi YM  Wu WW  Li 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9):602-605
目的对人腰椎交感神经进行解剖学研究。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尸体6具,去除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周围脂肪组织,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腰交感干、交通支和窦椎神经走行及分布。结果按交感神经交通支与腰大肌的关系,将交感神经交通支分为浅斜支和深横支。浅斜支位于腰大肌和椎体侧方之间,呈非节段性分布;深横支横行位于腰椎椎体侧方,伴随于腰节段动、静脉,呈节段性分布。椎体和椎间盘前侧由交感干分支和内脏神经支配。椎体外侧和后外侧由交感干分支、深交通支及脊神经分支共同支配,在上腰部还接受交感神经浅斜支的非节段性支配。椎体和椎间盘后部及后纵韧带接受由深横支发出的窦椎神经支配。结论腰椎存在两种支配形式:由脊神经发出的节段性支配和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分布的非节段性支配。腰交感神经系统参与腰椎及椎间盘的神经支配,可能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痛觉传递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兰海  李开南  员晋  张进军 《四川医学》2012,33(8):1359-1361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2009~2011年采用经皮球囊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21例,35个椎体,测量术前术后骨折椎体的高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疼痛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均能耐受该手术,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位于椎前,2例位于椎间隙;术前术后脊柱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有所恢复,脊柱后凸畸形改善,P<0.01;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P<0.01。结论球囊后凸成形术能够有效地控制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并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有利于改善脊柱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密盖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密盖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院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密盖息治疗7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VAS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密盖息治疗于术后24h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1d可下地行走,3d出院。术前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为7.9分,术后3d、3周、8周、6个月平均为2.4、2.0、1.8和1.6分,治疗3周、8周、6个月时平均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密盖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我科2005年4月~2007年2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治疗的15名患者。术后疗效评价采用直观类比评分调查。结果:15例穿刺均成功,有1例骨水泥渗漏到椎体侧方,1例渗漏到椎前静脉,但均无临床症状,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疼痛完全缓解12例(12/15),显著缓解5例(3/15),VAS评分术前平均7.37分,术后1个月VAs评分平均2.17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6个月无疼痛再发。结论:PVP手术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初步疗效。方法应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对7例(9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重建,注入PMMA以强化骨折椎体。结果全部病例疼痛明显缓解,后凸畸形大部分矫正,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和Cobb角有显著差异,无并发症发生。结论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止痛效果满意,矫形可靠,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1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14例(18椎),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经椎弓根在伤椎内置入球囊扩张后使塌陷椎体复位后,将含钡骨水泥填充物灌注入球囊扩张后所形成的空腔内重建伤椎的稳定,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缓解程度(VAS法)的变化与Cobbts角及椎体前、中、后缘高度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6.7个月,均达到疼痛缓解,手术前后Cobb’s角有显著差异,手术前后椎体前中高度有明显改变。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迭到满意的止痛效果,同时还可部分纠正后突畸形,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5例,共82个椎体。患者在C型臂X线机监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并以此作为注射量多少的指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术后VAS值进行评估。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者消失。术前VAS为(7.3±1.6)分,术后3d VAS为(2.9±1.5)分,术后3个月VAS为(2.6±1.3)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压缩椎体进一步压缩征象。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好, 未见术后治疗椎体进一步压缩,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无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11-1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消炎镇痛药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腰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治疗结束后半年的VAS评分,根据VAS评分来评价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半年的副作用。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出院时和治疗结束后半年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半年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半年均未出现背部皮肤感觉功能缺失和神经根损伤等副反应。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其临床疗效显著,疗效持久,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15个椎体,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经皮经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6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疼痛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1例患者15个椎体手术均取得成功,未出现神经损害、骨水泥外渗和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患者腰背痛症状均在术后基本缓解,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与非手术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18例,根据患者自身要求分为PKP组(63例)和非手术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半年随访时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间比较,治疗后1周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手术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治疗前降低;组间同期比较,治疗后1周、治疗后半年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可迅速缓解疼痛,但对于远期疼痛缓解程度,非手术治疗与PKP相当,PKP能改善椎体高度,有利于重建脊柱,但长期非手术治疗会导致椎体高度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