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颈丛神经阻滞组(A组,45例)和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组(B组,45例),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前后SBP、DBP、HR、SPO,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组内比较,A组SBP、DBP、SBP、DBP、HR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SBP、DBP在手术开始前有所升高,手术开始后和HR均缓慢下降并维持较为恒定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B组SBP、DBP、HR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B组SPO: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变化不大。A组与B组比较,麻醉镇静、镇痛、手术满意度等均低于B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手术中可控性好、安全有效、镇静、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抑制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时的心血管反应,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艾司洛尔、乌拉地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择期行甲状腺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5例.在颈丛阻滞完成后立即给予药物静脉注射:A组乌拉地尔0.5 mg/kg,B组艾司洛尔1 mg/kg,C组乌拉地尔0.3 mg/kg和艾司洛尔0.5 mg/kg,D组生理盐水2 ml.分别记录颈丛阻滞前、阻滞后即时,5,10,20,30 min的SBP,DBP,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A组93.33%,B组86.67%,C组100%,D组93.33%,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颈丛阻滞前后比较,A组颈丛阻滞后5,10 min的SBP,DBP较D组明显下降(P<0.05),B组颈丛阻滞后5,10 min的HR较D组明显下降(P<0.05),较A组亦明显下降(P<0.05),C组颈丛阻滞后5,10 min的SBP,DBP,HR均较D组明显下降(P<0.05);D组颈丛阻滞后在各时点SBP,DB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在RPP方面,B,C两组在颈丛阻滞后5 min、10 min均较A组和D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使用艾司洛尔1 mg/kg或艾司洛尔0.5 mg/kg和乌拉地尔0.3 mg/kg混合,可以有效的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佐辛应用于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的临床情况。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镇痛)和对照组24例(颈丛神经阻滞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手术前后SpO2、HR、DBP、SBP的变化,以及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麻醉后在SBP、DBP、HR各项指标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SpO2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有1例(4.17%)患者出现镇痛不全情况,镇痛有效率及患者麻醉满意度均为95.83%,有3例(12.5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12.50%)患者出现镇痛不全情况,镇痛有效率及患者麻醉满意度均为87.50%,对照组有18例(7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在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甲状腺手术止痛效果佳,能够控制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是一种高效的麻醉辅助手段,适宜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瘤手术中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瘤手术患者80例,分成两组,就单行颈丛阻滞麻醉(对照组,n =40)与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观察组,n =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对照组病例相较麻醉前,HR、DBP、SBP 指标均有程度不等升高(P <0.05);观察组 RR、HR、DBP、SBP 指标虽有程度不等下降(P <0.05)。组间,观察组 RR、HR、DBP、SBP 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 <0.05)。观察组 SPO2虽有下降。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3.7±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4)分,P <0.05]。观察组无术中知晓患者,对照组术中知晓28例,占70%,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甲状腺瘤手术中,应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可对单用颈丛麻醉时的心血管反应抑制,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左旋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后心血管效应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 =25).对照组(C 组):颈丛神经阻滞液为2%利多卡因10ml +0.5%左旋布比卡因20ml,加入1ml 生理盐水.观察组(D 组):局麻药中加入1ml 右美托咪定100μg.观察并记录阻滞前5min(T0)、阻滞后15min(T1)、手术切皮(T2)、术中分离甲状腺(T3)及手术结束时(T4)患者 SBP,DBP, HR,术中 NRS 镇痛评分、Ramasy 镇静评分.结果 D 组患者 T1,T2,T3的 SBP,DBP 和 HR 明显低于 C 组(P <0.05);C 组患者 T1,T2,T3时的血压和心率较麻醉前(T0)均增高(P <0.05),D 组指标则相对平稳(P >0.05);D 组患者在麻醉期间 NRS 镇痛评分和 Ramasy 镇静评分优于 C 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增强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效力,有效地稳定颈丛神经阻滞后心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地佐辛罗哌卡因混合液颈丛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A S AⅠ-Ⅱ级,均采用颈丛麻醉.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组(A组)和单纯应用罗哌卡因组(B组).注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B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及RR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阻滞起效快.持续时间长.镇痛效果好.对甲状腺手术的心血管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穴位内注射麻醉联合颈丛阻滞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ASAⅠ~Ⅱ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颈丛阻滞麻醉;B组为穴位内注射生理盐水联合颈丛阻滞麻醉;C组为穴位内注射麻醉联合颈丛阻滞麻醉。术中连续监测MAP,HR和SPO2,分别于麻醉前,游离瘤体或甲状腺时术中及术终测血糖浓度,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3组在剥离瘤体或甲状腺时,MAP、HR均明显高于术前,但C组增高的程度明显低于A组和B组。3组手术前后SPO2的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中血糖水平与术前相比均增高(P〈0.05),但C组升高幅度低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麻醉效果(优良率93%)好于A组(优良率70%)和B组(优良率75%),A、B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穴位内注射联合颈丛阻滞麻醉不仅效果可靠,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并降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8例ASAⅠ或Ⅱ级、接受颈丛神经阻滞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9例,仅注入0.33%罗哌卡因15ml。B组39例,注入0.33%罗哌卡因15ml+地佐辛5mg,总共16ml。麻醉成功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和不同时间VAS评分。结果 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B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时可减轻疼痛,降低牵拉反应,延长镇痛时间,改善镇痛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手术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和B组(0.25%罗哌卡因)各30例。行颈丛阻滞,记录阻滞前、阻滞后5 min、15 min、3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B组的SBP、DBP和HR较A组明显增高,也明显高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地佐辛复合0.25%罗哌卡因颈丛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病人下肢手术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择80例临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40)和硬膜外麻醉(B,n=40)两组,分别施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A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两点分别给予0.4%罗比卡因0.3 ml/kg(坐骨神经)、0.5 ml/kg(腰丛);B组则选择L 2~3或L 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予0.75%罗比卡因0.3 ml/k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5、30、60、9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升压药的用量、术中输液量、尿潴留发生率等并记录病人麻醉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病人麻醉后的血压均显著下降,B组病人在麻醉后15 min、30 min的SBP、DBP明显低于A组(P<0.01),随后60 min及90 min的DBP仍明显低于A组(P<0.05);手术期间B组的晶体输入量(1425±361)ml明显高于A组(1010±329)ml(P<0.01).曾用麻黄碱针的病人B组(16例)显著多于A组(1例)(P<0.05).B组尿潴留发生率(11/40例)显著高于A组(0/40例)(P<0.01).结论: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老年病人行下肢手术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0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50例,均选用0.375%罗哌卡因30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颈4横突和颈5横突水平,每个穿刺点注入局麻药15m1),A组0.375%罗哌卡因30ml,B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1μg/kg,C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D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3μg/kg。麻醉实施后,观察并记录c。(第4颈神经)、C,(第5颈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的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4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镇痛持续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20minC、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μg/k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30ml是成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A组)和传统方法组(B组),局麻药为0.75%盐酸罗哌卡因30mL。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评价其阻滞完善率;评定手术过程的麻醉效果(优、良、差),记录并发症。结果A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4根神经阻滞完善率均接近100%,其中A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B组(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为100%,B组为80%,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无并发症发生,B组有4例并发症,但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方法麻醉起效时间短,阻滞效果完全,提高了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0.25%罗哌卡因组(R组)和0.25%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改良颈浅丛阻滞法(即将局麻药注射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阻滞双侧颈浅丛。观察2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对抬头肌力的影响及并发症。结果: 阻滞起效时间R组为(6.33 ±0.92) min,B组为(4.75 ±0.9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阻滞麻醉有效率R组为95.0%,B组为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B组在T2、T3时间点HR均增快(P < 0.05和P < 0.01)。2组在T2、T3和T4时间点的DBP、SpO2均较T0升高(P < 0.05~P < 0.01),2组不同时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有4例发生抬头肌力减弱,但头颈仍能自主活动;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罗哌卡因应用于改良颈浅丛阻滞,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低浓度利多卡因和左布比卡因合剂在双侧颈深浅丛均阻滞时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传统的改良一点深丛阻滞法,但两侧深丛各只注药4ml;浅丛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在皮肤与颈阔肌间向头、足、对侧各注药3 ml,胸锁乳突肌中点处注药2 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分别对麻醉前、麻醉后5 min、10 min、切皮时、术中探查时和手术后6个时间点进行评估。观察并记录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并发症及麻醉效果。结果利左布合剂组(L组)在阻滞后的10 min、切皮时和术中探查时阻滞效果优于单纯用0.25%布比卡因组(B组),P〈0.05;L组起效时间短、完善时间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67%利多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合剂应用于双侧颈深浅丛均阻滞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神经刺激仪引导双侧颈丛阻滞术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均无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病史等颈丛阻滞的禁忌证。随机分为神经刺激仪引导颈丛阻滞术麻醉组(A组)和常规颈丛阻滞术麻醉组(B组),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A组在切皮、甲状腺上极及峡部分离、缝皮时麻醉效果均优于B组(P〈0.01),且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应用于颈丛阻滞术麻醉可以改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并发症,提高麻醉安全性,降低麻醉费用,还可适应于门诊日间颈部手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异丙酚和芬太尼合用于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的镇静、遗忘、并发症及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等,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协会(ASA)麻醉分级,也称为麻醉分级的Ⅰ-Ⅱ级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30例。B组患者于颈丛阻滞前5min缓慢静注咪唑安定1.52.0mg,颈丛阻滞后微量泵输注异丙酚3mg/(kg·h)、芬太尼1.125μg/(kg·h)。A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缓慢静注异丙酚1 mg/kg、芬太尼0.05mg,继以异丙酚42.0mg,颈丛阻滞后微量泵输注异丙酚3mg/(kg·h)、芬太尼1.125μg/(kg·h)。A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缓慢静注异丙酚1 mg/kg、芬太尼0.05mg,继以异丙酚46mg/(kg·h)输注维持。监测并记录入室时(T0)、颈丛阻滞后10min(T1)、20min(T2)、30min(T3)、手术开始后30min(T4)及术毕(T5)时的BP、HR和SpO2,并计算MAP。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遗忘程度。结果:与T0比较,A组患者在T1、T2、T3时MAP显著升高、HR显著加快(P<0.01),B组患者术中MAP、HR变化不明显(P>0.05);B组MAP、HR在T1、T2、T3时明显低于A组(P<0.01)。A组呼吸暂停发生率(36.7%)明显高于B组(0%)(P<0.01)。B组患者术后颈丛阻滞操作遗忘率和手术过程的Ⅲ级遗忘率高于A组(P<0.01)。结论: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异丙酚和芬太尼合用于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镇静效果满意,能有效抑制颈丛阻滞后的心血管反应,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术后对颈丛阻滞操作和手术过程遗忘作用强,可提高患者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一定剂量咪达唑仑与双侧颈浅丛罗哌卡因区域阻滞两种不同超前镇痛方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 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0 min,以0.25%的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每侧注射5 ml;B 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0 min,静脉推注0.5 mg/ kg咪达唑仑注射液;C 组患者不做处理。三组术后4 h 内均不予任何镇痛处理,4 h 后根据患者要求,给予一定量的杜冷丁。所有病例均不予镇痛泵持续镇痛处理。分别观察并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后1、2、3、4 h 患者安静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使用镇痛药的用量等。结果术后观察的各时间点,A 组、B 组 VAS 评分均小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第4小时VAS 评分,A 组〈 B 组〈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 A 组〉 B 组〉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药用量 A 组〈 B 组〈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术前应用双侧颈浅丛罗哌卡因区域阻滞或静脉注射一定剂量咪达唑仑,患者术后均能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并降低患者额外镇痛药量,延长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而术前双侧颈浅丛罗哌卡因区域阻滞较静脉注射咪达唑仑,降低患者使用额外镇痛药量更多,延长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阻滞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同侧膈肌移动度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锁骨上臂丛阻滞的择期上肢短小手术的患者3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和C3组,每组各10例.臂丛阻滞分别使用0.500%、0.375%和0.250%罗哌卡因,均为20ml。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阻滞,观察臂丛起效时间和临床阻滞效果。用超声测定阻滞前后的同侧平静呼吸的膈肌移动度。结果A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最短,而C组患者所需的麻醉起效时间最长(P〈0.01)。C组神经阻滞效果和麻醉效果显著差于A组和B组(P〈0.05)。A组患者在阻滞后5~90min期间膈肌移动度显著低于阻滞前,有5例患者膈肌无移动,处于完全麻痹状态。B组患者阻滞后5~30min、C组患者阻滞后5~20min时膈肌移动度显著低干阻滞前,均无膈肌完全麻痹病例。A组患者阻滞后膈肌移动度显著低于B、C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的锁骨上臂丛阻滞采用0.375%罗哌卡因起效较快.麻醉效果好。对膈肌移动度影响较轻,是该径路合适的局麻药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在臂丛神经阻滞时应用解剖定位与超声引导的效果及费用。方法择期上肢手术行臂丛神经阻滞患者80例,前瞻性随机分为A组(n=40,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和U组(n=40,二维超声显像实时引导臂丛神经阻滞)2组。记录麻醉操作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价神经阻滞的成功率、优秀率及并发症;记录麻醉药费用和麻醉总费用。结果与A组比较,U组操作时间短,痛觉消失快,镇痛持续时间长,优秀率高(均P〈0.05)。神经阻滞成功率A组为95.0%,U组为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4例发生并发症,U组有2例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药费用U组显著低于A组(P〈0.01),麻醉总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解剖定位法比较,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时间短、起效快、镇痛时间长、阻滞效果更好,此方法适用于上肢手术且降低了麻醉药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