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鞘内注射复合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70例,采用高位肌间沟法鞘内注射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复合液20ml,注药后体表清晰可见一三角型隆起。结果治疗后1周、t个月疗效评定,优者38例占54.2%,良者20例占28.6%,可者9例占12.9%,差者3例占4.3%,总有效率95.7%。结论臂丛神经鞘内注药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疗程短,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硬膜外置管药物注射联合韩式(HANS)穴位神经刺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9例,采用颈椎硬膜外置管药物注射(2d给药1次,3次为1个疗程)联合HANS疗法(每日2次,5d为1个疗程)治疗,于治疗后1个月、6个月时评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改良MacNab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6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93/104例)、86.0%(80/93例)。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硬膜外置管药物注射联合HANs疗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炎镇痛液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狭窄性腱鞘炎患者27例均行鞘管内注射抗炎镇痛液,内含曲安奈德5mg、维生素B12 0.5mg、2%利多卡因1ml加生理盐水共3ml,同时予25μg/ml医用三氧3~5ml注射治疗。结果治愈21例(77.8%),好转5例(18.5%),无效1例(3.7%),有效率96.3%(26/27例)。结论抗炎镇痛液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地塞米松组)和B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组),在CT引导下行颈椎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分别注射地塞米松和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周、4周及6个月时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症状改善评分和优良率。结果在治疗后第6个月时A组VAS为(5.4±1.5),B组为(3.4±1.3),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评分A组为(2.6±0.5),B组为(1.4±0.5),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A组为71.1%(32/45例),B组为95.6%(43/45例),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引导下颈部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疗效优于地塞米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白杰  孙婷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108-1109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射大剂量镇痛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机制。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A组)60例,镇痛复合液为泼尼松龙75mg+利多卡因50mg+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 0.5mg+生理盐水10ml和大剂量(B组)60例,镇痛复合液为泼尼松龙125mg+利多卡因100mg+维生素B1200mg+维生素B12 1mg+生理盐水25-30ml。分别硬膜外腔注射,每周1次,3次为1疗程。治疗后随访1个月-6个月,观察症状、体征、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A组优22例,良18例,优良率66.67%;B组优32例,良20例,优良率86.67%。结论大剂量镇痛复合液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曾彦茹  佘守章  曾祝文 《广东医学》2016,(13):2011-2014
目的:探讨颈部高位硬膜外( C5-6)三氧(30μg/mL)联合较高浓度局麻药(1%利多卡因)和较低浓度皮质激素(0.01%)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5例,随机分成3组(n=15),配制治疗液1%利多卡因+0.01%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01%维生素B125 mL。 A组:行颈部硬膜外( C5-6)穿刺,注入治疗液后,缓慢注射30μg/mL三氧5 mL;B组:行颈部硬膜外( C5-6)穿刺,注入相同的治疗液;C组:行颈椎( C6)椎旁神经阻滞,注入相同的治疗液。3组均分别在治疗前30 min和治疗后30 min采用耶格MS-SCOPE肺功能仪行肺功能检查,测量患者VT、BF、MV、FEV1、FEV1%pred、FVC、FEV1/FVC%、PEF、MVV;并于治疗前1 min(T0),治疗后1、5、10、15、20、25、30 min 8个时间点(T0~T7)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2周后第2次治疗。记录治疗前(T0)、第2和第3次治疗前(T8、T9)及治疗后1、3、6个月时点(T10~T12) VAS评分,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的有效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VT、BF、MV、FEV1、FEV1%pred、FVC、FEV1/FVC%、PEF、MV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SpO2在T6和T7时点明显优于T0,且明显优于同时点的B组(P<0.05),在T8~T10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患者在T8~T10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B组,且所有患者均能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P<0.05)。结论颈部高位硬膜外(C5-6)三氧(30μg/mL)联合较高浓度局麻药(1%利多卡因)和较低浓度皮质激素(0.01%)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作用强,维持时间长,有效率高,对患者的循环功能无影响,呼吸有所改善,值得在临床上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部硬膜外注射胶原酶治疗难治性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难治性颈源性头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颈部硬膜外注射曲安奈德和利多卡因复合液后再行注射胶原酶;对照组则在颈部硬膜外单纯注射曲安奈德和利多卡因复合液,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后的疗效,两组进行比较。结果1个月后随访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随访试验组优良率(92.0%,23/2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0/25例)(P〈0.05);6个月和1年后随访试验组优良率(88.0%,22/25例;91.6%,22/2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7/23例;72.7%,16/22例)(P〈0.01)。结论颈部硬膜外注射胶原酶治疗难治性颈源性头痛临床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叶军明  魏俊  曹建军  刘宇明 《广东医学》2006,27(8):1194-1195
目的对比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与针刀、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组取腰椎L3~4或L4~5间隙作为穿刺点,按硬膜外穿刺规程穿刺置管成功后,取头低(15°)脚高仰卧位滴注加压镇痛混合液300ml,与针刀、椎旁注射治疗组作对照。结果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组痊愈48例、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6%。疗效优于针刀组(P<0.05)及椎旁注射治疗(P<0.01)。结论3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但大容量液体硬膜外腔注射治疗优于针刀治疗,更优于椎旁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硬膜外滴注疗法与中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病患者108例.采用硬膜外滴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与维生素,内服中药、外用中药热敷等方法治疗。结果全组随访1~3年观察疗效,临床效果优者97例,良者7例,差者4例。优良者共104例,占96.3%。结论硬膜外滴注疗法与中药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硬膜外注射镇痛复合液1个疗程(3次)后,观察1年内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5例(50.0%),显效10例(33.3%),好转3例(10.0%),无效2例(6.6%),总有效率93.3%(28/30例)。结论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经济、简便易行、优良率高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9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6例,采用常规颈椎牵引、超短波治疗及中频脉冲电疗;治疗组10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和电针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进行疗效积分.结果 治疗后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射频热凝术联合三氧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I组患者椎间盘单纯用射频热疑术治疗,II组患者射频热凝术加三氧注射治疗。治疗后3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麻木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II组患者疼痛、麻木评分低于I组(P〈O.05)。结论 射频热凝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较单纯应用射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三氧腰椎旁注射联合硬膜外阻滞及单纯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行硬膜外阻滞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阻滞联合三氧组(治疗组),各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3个月时VAS评分较低(P〈o.05);6个月时,对照组优效、良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66.7%(20/30例)、6.7%(2/30例)、6.7%(2/30例)、20.0%(6/30例);治疗组优效、良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73.3%(22/30例)、13.3%(4/30例)、6.7%(2/30例)、6.7%(2/3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腰椎旁注射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采用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赛莱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赛莱乐150mg,1次/d,2周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赛莱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氧加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突出椎间盘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射三氧.10~20ml,浓度为609g/ml,然后注入胶原酶6001200U。术后24h、1周、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治疗后24h、1周、1、3个月优良率分别为90.0%(36/40例)、90.0%(36/40例)、92.5%(37/40例)、95%(38/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均不低于95%(38/40例)。结论三氧加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操作方便、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极射频热凝成形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极射频热凝成形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分别于术后3、90、180 d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180 d时的优良率(89.6%,78/87例)高于术后3 d(75.9%,66/87例)、90 d(79.3%,69/87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0 d时,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极射频热凝成形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药物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60例临床诊断为PHN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n=30)为药物治疗组,Ⅱ组(n=30)为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药物综合治疗组,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和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并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1周后VAS、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Ⅰ组比较,Ⅱ组治疗后1、2、3和4周时VAS、PSQI评分明显降低,总有效率升高(P〈0.01)。结论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药物是治疗PHN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比较神经阻滞与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实施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次日行超短波和低频脉冲电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阻滞。以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按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各点VAS评分下降更明显(P〈O.05);两组治疗后CASC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O.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后CASC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低频脉冲电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单纯神经阻滞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胶原酶溶核术联合硬膜外注药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6例,采用胶原酶溶核术联合硬膜外注药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12个月时采用疼痛强度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显效、有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82.0%(333/406例)、9.4%(38/406例)、5.7%(23/406例)、3.0%(12/406例);与治疗结束,PN相比,治疗后3、12个月时VAS评分下降;51岁以上年龄组疗效较其他年龄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酶溶核术联合硬膜外注药术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