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并对其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近两年某院收治的13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给予新生儿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贵要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与下肢大隐静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静脉穿刺率(P<0.05);贵要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静脉穿刺(P<0.05)。结论:导管堵塞、静脉炎、药液外渗等为新生儿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婴幼儿周围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对周围静脉置管的患儿,采取2人以上人员配合,助手协助配合穿刺置管,穿刺部位血管两端皮肤固定,注重进针位置、角度及送管时的配合。结果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尤其是婴儿一针置管成功率达到91.4%。结论注意穿刺部位的血管固定方法,注重进针位置、角度及送管时的配合,可以明显提高婴幼儿周围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婴幼儿周围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 对周围静脉置管的患儿,采取2人以上人员配合,助手协助配合穿刺置管,穿刺部位血管两端皮肤固定,注重进针位置、角度及送管时的配合。结果 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尤其是婴儿一针置管成功率达到91.4%。结论 注意穿刺部位的血管固定方法,注重进针位置、角度及送管时的配合,可以明显提高婴幼儿周围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三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置管方法。方法随机选择神经外科住院患者24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分别采用三种置管方法每组各80人,对比分析三种置管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方法三的置管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其余两组(P〈0.01和P〈0.05,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方法三的置管方法可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进行脐静脉窒息复苏的新生儿36例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进行脐静脉窒息复苏的新生儿3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静脉注射法。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观察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注射顺畅度,药液外渗率,脱出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一次成功率100%,对照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66.66%(24/36)。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疗效佳,穿刺一次成功率高,注药顺畅,药液外渗少,导管脱出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两次锁骨下静脉置管难易及成功率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52例患者不同时段两次锁骨下静脉置管难易程度及成功率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重复住院需行化疗的肿瘤患者,为完成化疗均在不同时段行两次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首次置管者入A组,第二次置管者入B组,两组均为52人次。结果 A组有38例患者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14例患者非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B组有28例患者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24例患者非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所有患者最终成功置管于右锁骨下静脉。A组与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B组。结论第二次锁骨下静脉置管者置管难度增大,但不影响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为96.7%;导管留置时间12~181 d,平均43 d;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较佳途径.方法 将9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E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组(Ⅰ组),锁骨下静脉穿刺组(S组),记录首次成功率、2次成功率、总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完成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组穿刺置管的穿刺完成时间比Ⅰ组和S组穿刺要短(P<0.01)、并发症少(P<0.05).E组穿刺和Ⅰ组穿刺比S组穿刺的置管完成时间长(P<0.01).三种穿刺的首次成功率、2次成功率、总成功率无差异(P>0.05).结论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穿刺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是一种更为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既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静脉血管,又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在急诊抢救中.可以随时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迅速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留置针置管成功率较普通钢针穿刺成功率低。本着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笔者对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一种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改进组88例采用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对照组87例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结果传统组穿刺成功率87.6%,改进组成功率为97.7%(P<0.05);传统组操作时间平均为89.28±6.96 s,改进组为平均75.75±5.35 s。传统组四项主要并发症总的发生率较改进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方便、迅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置管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月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74-1875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改进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方法:选择妇科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学教科书上的常规方法操作;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进针见同血后即停止进针,左手握持固定针芯,并继续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顺血管方向推进外套管大部分后,左手松开针芯,右手继续将外套管完全送人血管,然后撤出针芯.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穿刺成功率实验组为96.0%,对照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留置针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芯和静脉血管,先推进外套管再退针芯的进针置管方法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黄玉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727-1727
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穿刺次数、血管损伤少、留置时间长、方便患者起床活动、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率较平时的头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低,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笔者对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进行了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静脉留置针三种置管方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成都铁路分局医院肾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165例尿毒症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1第一针穿刺成功率89.70%,第二针穿刺成功率5.45%,未穿刺患者占4.85%。2渗血发生率7.88%,均压迫后止血。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极大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方法 拟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手术病例60例,年龄18-65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组和传统盲探式穿刺置管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和总的穿刺置管成功率、一次性完成穿刺置管的总时间及误穿动脉、形成血肿和引起气胸的发生率.结果 ①超声组一次性和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6.6%、100%,而盲探组为86.70、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超声组一次性完成穿刺置管的总时间为(11.25±1.06)rain,盲探组为(13.80±1.4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超声组无一例发生相关并发症.盲探组有4例误穿人动脉,3例形成血肿.结论 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优于传统的盲探式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股静脉置管方法与传统股静脉置管方法。方法传统组105例,采用传统的股静脉置管方法,改良组98例,采用改良的股静脉置管方法,分别统计一针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等重要指标。结果改良组一针穿刺成功率95%,传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86%(P<0.05),改良组置管时间为(75.78±5.36)s,传统组置管时间为(91.36±6.95)s(P<0.01),改良组并发症总的发生例数为5例,传统组为16例(P<0.05)。结论改良股静脉置管方法有操作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4种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方法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方法 30例颈内静脉置管组,6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45例股静脉置管组,14例PICC置管组。分别记录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组为86.6%,锁骨下静脉组为89.7%,股静脉组为88.8%,PICC组为92.8%(P〉0.05);4组深静脉置管的平均操作时间相似,没有明显差异(P〉0.05),PICC静脉置管的并发症高于其它3组,与颈内静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股静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4种深静脉穿刺技术均为成熟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上可以互补。建立良好的深静脉置管的管理方法,掌握正确的置管技术、封管技术和换药技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六西格玛改进模式(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 and Control,DMAIC)护理应用于新生儿外周留置针静脉置管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7~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病房接受外周留置针静脉置管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及试验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如常规健康教育、合理选择置管方法等;试验组给予基于DMAIC管理理念的护理干预,如成立专项护理小组,制定护理干预计划,从定义、测量、分析、改善、控制5个方面改进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P <0.05)。试验组静脉置管操作时间(6.24±0.2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64±1.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61,P <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浅静脉留置针与深静脉置管的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优缺点.方法 对105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深静脉置管组31例,浅静脉留置针组74例.结果 深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3.5%,发生并发症4例;浅静脉留置针组1次穿刺成功率97.3%,其中3例改为深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6例.结论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术是中心静脉置管方法中的一种特殊定位穿刺术,目前,颈内静脉穿刺术大多采用盲穿法,由于一些患者颈内静脉血管走行变异,按照传统的定位方法盲穿,一次成功率低,并且容易造成并发症或副损伤发生。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超声实时显像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传统的盲穿方法在并发症、副损伤、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用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