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学术界长期有争议的课题 ,涉及的要点是辐射致癌是否存在阈值。线性无阈(LNT)假说认为 ,任何微小剂量的辐射均将增加致癌的危险 ,其基础是由高、中剂量辐射致癌的剂量效应 ,因为在低剂量范围内当时无论从流行病学调查或实验室研究 ,尚未获得肯定或否定的资料。近 2 0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并非任何低剂量辐射都对健康有害 ,Luckey[1]综述了 1976~ 1991年间的有关资料 ,引用了近 10 0 0篇报告 ,首先提出小剂量辐射兴奋效应的概念 ,认为适宜的低剂量辐射对人体存在有益作用。兴奋效应…  相似文献   

2.
化学疗法是人类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组织细胞,尤其是骨髓造血组织和免疫组织,致使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造血功能抑制、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严重者可影响临床治疗的正常进行。因此,减轻化疗...  相似文献   

3.
4.
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D1)诱导兴奋效应的远期效应及其对子代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观察经D1剂量照后75天交配所生的小鼠发育指标并测定成熟后免疫功能,对其亲代受照鼠D1剂量作用后80天观察非程序DNA合成(UDS)值。结果D1照后80天时对射线诱导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提高,仔鼠出生后死亡率低,体重增加,开眼时间提前。结论说明D1剂量照射后远期某些指标表现出兴奋效应,而且可以在F1中显现,但仔鼠成熟后这种反应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低剂量照射(6 cGy)的骨髓细胞悬液,离心后得到的上层相(刺激液)对正常或辐射损伤细胞能否产生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刺激液与受0、2或5 Gy照射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混合培养,使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细胞中O2-的浓度。最后,通过加入二亚苯基碘和肉豆蔻醋酸酯实验性、特异地降低或提高细胞中O2-的浓度,观察此种变化对刺激液产生上述作用的影响。结果 正常和受大剂量照射的骨髓细胞与刺激液共培养后,其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减少细胞中O2-的浓度可降低辐射损伤细胞的增殖活力,而增加细胞中O2-的浓度可提高辐射损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 上述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发生的机制可能与细胞中O2-浓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低剂量辐射对机体免疫效应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世纪40年代以来,核反应堆研制成功后,核能的应用一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辐射防护和放射生物学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战争中核武器的使用,以及核能领域的发展和核技术在经济领域及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员的辐射损伤,其中许多情况下为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问题,如长期在核动力船舶上工作的人员可遭受到低剂量的辐射。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发生机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是放射医学与防护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早期关于低剂量辐射的研究 ,主要立足于寻找与损害有关的指标 ,企图发现可用于诊断“慢性放射损伤”的依据。 1965年冬卫生部有关会议决定民用放射医学领域的研究将重点转向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以后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许多研究工作均属于这一类型。上世纪 70年代后期在广东阳江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人群健康调查中 ,观察到受照射剂量当量相当于对照地区 3倍多的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升高 (1979) ,随后又发现其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 ,表现为程序外DNA合成 (UDS)明显…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内外有关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近年来已从低剂量诱导蛋白生成、基因调控方面研究其机制。本文分别从流行病学调查和放射生物学方面研究两大领域对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及其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γ射线辐照人全血对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20份人全血,以剂量为1Gy的γ射线进行辐照,吸收剂量率为17Gy/min,分别于照射前及照射后1、2h取样检测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及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离体全血在剂量为1Gy γ射线照射后1h,可见血清中GSH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及T—AOC、SOD、GR、GSH—Px、CAT活性升高,且均与照射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经γ射线照射2h后,除SOD活性与照射后1h差异无显著性外,MDA含量进一步降低,GSH含量及T—AOC、GR、GSH—Px及CAT活性进一步升高,与照射后1h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低剂量γ射线辐照能明显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即可诱导抗氧化系统的兴奋效应。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辐射对细胞 DNA 修复兴奋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细胞DNA双链断裂修复及基因突变适应性的兴奋效应,并探测辐射诱导DNA结合蛋白。方法实验用小鼠SR-1细胞,60Coγ射线照射;用6-巯基鸟嘌呤筛选hprt基因突变克隆;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检测DNA双链断裂;Southwestern印迹杂交探测DNA结合蛋白。结果细胞受1cGy预照射后18小时、24小时显著降低3Gy照射诱发的hprt基因突变频率。预先受单次1cGy照射刺激,或每天照射一次,连续10天,显著增加3Gy照射细胞的DNA双链断裂修复效率。1cGy照射细胞后16小时提取的核蛋白中,探测到损伤DNA结合蛋白的诱导合成。结论低剂量辐射通过调节某些细胞辐射反应调控基因表达,诱导合成DNA修复反应蛋白,增强细胞DNA修复能力,减少基因突变的发生,提高细胞维持遗传稳定性机能。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低剂量γ射线预照射同源但辐射敏感性不同的小鼠乳癌细胞SK-1和SX-9,观察其对随后较大剂量照射所引起hprt基因突变的影响.结果,具有辐射抗性的SR-1细胞经5mGy或1cGy低剂量顶照射后,能显著降低随后3Gy照射诱发的hprt基因突变频率.而DNA双链断裂修复能力缺陷的电离辐射敏感细胞SX-9,经相同处理后,并不减轻随后的较大剂量照射所诱发的基因突变率.表明DNA双链断裂修复缺陷的细胞,对低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能力差.  相似文献   

12.
低剂量辐射增强免疫的细胞机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剂量辐射(0.1gy以内)一方面加速胸腺细胞周期进程, 促进细胞更新和增殖, 刺激CSF分泌从而使IL-1形成增多, 有利于T细胞成熟;另一方面刺激脾细胞IL-2和IFN-γ的分泌和II-2R的表达,增强T细胞的激活。增强T细胞的激活.上述两方面的细胞学变化导致免疫放大,使NK和ADCC活性增高及MLC和PFC反应增强,全面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用T细胞表而抗原的单克隆抗休分析胸腺和脾脏T细胞亚组的分布,未发现低剂量照射后TH/Ts比值增高,再次证实了著者先前提出的论点,即不能以调节性T细胞亚组比例失衡解释低剂量辐射诱导的免疫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3.
低剂量辐射对脐血的免疫刺激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脐血T淋巴细胞膜分子表达,IL-2分泌及LAK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新鲜分离的脐血淋巴细胞及LAK前体细胞接受低剂量γ射线照射,分别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MTT法及3H-TdR释放实验检测T淋巴细胞膜分子的表达,IL-2分泌的LAK体外杀伤肿瘤靶细胞(K562,HL-60)活性。结果:(1)62mGyγ射线照射后,脐血淋巴细胞CD3,TCR/CD3复合物,CD4,CD8分子表达显著上调,且均在4-24h,人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强,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变化;(2)62mGy γ射线照射后,脐血单个核细胞上清IL-2活性随培养时间推多逐渐增强,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脐血LAK细胞对K562和HL-60的杀伤活性与成人外周血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受低剂量辐射的脐血LAK细胞对K562和HL-60的细胞毒性显著高于非照射组(P<0.01),结论:低剂量辐射可促进脐血T淋巴细胞的成熟,活化和信号的转导及IL-2的分泌,增强脐血LAK杀伤肿瘤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而可能在脐血移植中加速免疫功能重建,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研究低剂量辐射对全淋巴细胞刺激性效应的同时,用3种单克隆抗体分离出分化抗原簇+-4,分化抗原簇+-8和B细胞亚群,进一步探讨了低剂量辐射对3种亚群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表明,Panning法分离的各亚群细胞的纯度及存活率均在90%以上;全淋巴细胞在0.1Gy剂量范围内有刺激作用,尤以0.1Gy剂量点效应最大;各亚群细胞在0.2Gy照射内均有刺激性效应的发生.分化抗原簇+-4和B细胞在0.1Gy剂量点效应最强,而分化抗原簇+-8在0.05Gy点效应最强;相同剂量,分化抗原簇+-4的刺激效应大于分化抗原簇+-8;0.5Gy照射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特大剂量照射后外周血和骨髓染色体培养方法,拟合6Gy以上大剂量照射染色体双着丝点+环剂量-效应曲线,对山东济宁“10.21”事故受照者进行准确生物剂量估算和DNA损伤检测。方法采集2例受照者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计数双(多)着丝点+环数目;用正常离体人血拟合6~22Gy双+环剂量效应曲线及数学方程;对2例事故受照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受照者外周血DNA损伤。结果B的外周血染色体双+环平均数为4.47个/细胞;A的外周血培养无分裂细胞,骨髓染色体双+环平均数为9.15个/细胞。用6—22Gy剂量效应方程估算全身平均受照剂量,B为9.4Gy,A为19.5Gy。单细胞凝胶电泳可见2例受照者的多数彗星细胞呈小头大尾形状。结论用新建立的6~22Gy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估算2例受照者的生物剂量,已分别达到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肠型放射病水平。  相似文献   

16.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elimination of low-dose hyper-radiosensitivity (HRS) in T-47D cells induced by 0.3?Gy low dose-rate (LDR) prim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The mitotic ratio was measured using mitotic marker histone H3 phosphorylation in LDR primed as well as untreated T-47D cells. The HRS response in unprimed cells receiving medium which was irradiated after being harvested from unprimed cells was measured with or without serum present during cell conditioning. 4,6-benzylidene-D-glucose (BG) was used to inhibit protein synthesis during LDR priming.

Results:?LDR primed T-47D cells were HRS-deficient and showed a decrease in mitotic ratio with increasing dose while unprimed, i.e., HRS-competent T-47D cells, showed no decrease in mitotic ratio for doses in the HRS-range. HRS was eliminated in LDR primed cells, in cells receiving medium transfer from LDR primed cells, and in cells receiving LDR irradiated medium harvested from unprimed cells. The efficacy of the transferred medium depended on the presence of serum during cell conditioning. LDR priming eliminated HR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protein synthesis inhibitor BG.

Conclusions:?LDR priming of T-47D cells as well as LDR priming of medium conditioned on T-47D cells induce a factor in the medium which cause the early G2-checkpoint to be activated in recipient cells by doses normally in the HRS dose-range.  相似文献   

17.
新疆核试验场周围土壤中90Sr137Cs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放射化学分析方法,对新疆核试验场周围10个调查区和远离核试验场位于上风向的5个对照区采取的土壤样品进行了90Sr、137Cs分析测定。核试验场周围调查区土壤中90Sr累积平均沉降量为1.5×103Bqm-2,137Cs为4.9×103Bqm-2;对照区90Sr累积平均沉降量为1.3×103Bqm-2,137Cs为3.9×103Bqm-2。调查区和对照区表层土壤中州90Sr,137Cs放射性平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通过估算得出了调查区90Sr、137Cs对居民产生约定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78.3μSv(集体剂量当量负担为23.9人·sv)和270μSv(集体剂量当量负担为82.3人·sv),对照区分别为70.5μSv,(集体剂量当量负担为14.1人·sv)和220μSv(集体剂量当量负担为14.1人·sv)。两个地区居民受到来自核试验产生的90Sr和137Cs给予人体的内照射剂量当量负担基本上是一样的。可认为90Sr、137Cs对新疆核试验场周围没有造成严重的局部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不致于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低剂量147Pm内照射对精子DNA链修复的刺激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设计用碱性淋洗技术探讨了小鼠受低剂量147Pm内污染时对精子DNA链修复的刺激效应。动物预先在睾丸内注入3H-TdR,用以标记精子DNA,从标记到采集精子的时间固定为36天,正好为BALB/c小白鼠雄性生殖细胞的一个发育周期.从摄入147Pm到采集精子的时间则固定在12天,因这时小白鼠精子DNA链断裂的洗脱量最大,待精子被溶胞液溶破后,加入淋洗液,调节蠕动泵流量定时收集标本,用液闪装置测量膜上标本和膜下各收集标本的放射性活度,从而判断各标本中DNA的量。研究结果发现,当机体内污染低剂量147Pm在0.185kBq/g时,此时的膜上DNA存留率呈现升高,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表明低剂量裂片147Pm内照射对精子DNA链修复的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低剂量辐射诱导的兴奋效应,探讨低剂量辐射对荷瘤大鼠肿瘤生长及其局部照射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右腋前线皮下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作为肿瘤模型。在种植肿瘤第4天时联合照射组给予75mGy X射线全身照射,照后24h给予10Gy肿瘤局部照射,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直径,建立肿瘤生长曲线,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及活性,用ELISA法检测了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同单纯局部照射组相比,联合照射组肿瘤生长速度减慢,肿瘤直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均明显小于荷瘤对照组和单纯局部照射组;联合照射组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细胞因子的含量较单纯局部照射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预照射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抑瘤作用并减轻局部照射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有关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近年来已从低剂量诱导蛋白生成、基因调控方面研究其机制。本文分别从流行病学调查和放射生物学研究两大领域对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及其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