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带窦黏膜蒂骨瓣在上颌窦底升高充填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的 探讨带上颌窦黏膜蒂骨瓣在上颌窦底升高充填术中的应用价值。(2)方法 选择上颌后部牙列缺失伴牙槽嵴骨量不足的病人12例。行上颌窦侧壁开窗,形成带上颌窦黏膜蒂骨瓣的骨板,与窦黏膜一起内转上提,形成新上颌窦底,植入颗粒状骨质,抬高上颌窦底,加高牙槽嵴,(3)结果 12例病人均取得了满意效果。仅1例病人一侧剥离上颌窦黏膜时并发穿孔,经处理一期愈合,随访1年均骨化良好,种植体稳固,无明显骨吸收。(4)结论 带上颌窦黏膜蒂骨瓣的上颌窦底升高充填术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临床效果.方法 14例上颌后牙缺失,牙槽嵴顶距窦底骨高度为6~9mm.经(summers上颌窦提升器械)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提升高度<3mm.共计植入ITI种植体27枚.结果 术后当天X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1.7±1.6) mm.所有病例未发生上颌窦炎、上颌窦口腔漏等并发症,种植体稳固.术后3月X片示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部分骨结合良好,抬升上颌窦黏膜连续性完整.所有种植体术后3~6月完成修复,正常负重,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能有效的应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少量不足的牙种植修复,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上颌窦内提升过程中窦底黏膜穿孔不植入骨移植材料,同期进行种植体植入修复上颌磨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上颌磨牙缺失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时不慎发生窦底黏膜穿孔,同期行13颗种植体植入术,随诊观察半年.结果:一期手术6个月后,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骨结合紧密,种植体周围无骨吸收及炎症表现,行常规种植修复,随诊半年无不良反应,种植牙行使功能良好.结论:上颌窦内提升窦底黏膜穿孔不必修补破损区,可直接植入种植体,但需要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应用Crestal Approach-Sinus Kit (CAS-KIT)提升上颌窦粘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患者上颌后牙缺失,牙槽嵴顶距窦底骨高度为2~9mm,经CAS-KIT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提升高度超过3mm的植入羟基磷灰石陶瓷,同期植入种植体,最高提升10 mm,共计植入ITI士卓曼种植体46枚.结果 术后当天X线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3.9±1.8)mm,所有病例未发生上颌窦炎及骨替代品泄漏等并发症,种植体稳固,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部分骨结合良好,抬升上颌窦粘膜连续性完整.所有种植体术后3~6个月完成修复,正常负重,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利用CAS-KIT提升上颌窦是一种简单、微创的技术,能有效的应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牙种植修复,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18例(共28颗种植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随访1~4年,观察种植体稳定性、上颌窦底高度、上颌窦有无炎症及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情况。结果:18例患者共26颗种植体术中均无上颌窦穿孔,随访观察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上颌窦无炎症发生,全景片示种植体与骨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均小于1.5 mm。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种植体值入成功的关键在于种植体有足够的长度并与周围骨组织形成良好好的骨融合,这就要求种植体周围有 骨组织支持。上颌后牙区因上颌窦的存在及骨质疏松,加这牙槽骨的吸收,不仅使上颌窦底骨高度降低,难以取得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同时种植体易皮上凳窦粘膜进入窦腔,引起感染导致种植失败。因此该区域一直被视为种植的危险区,其远期的种植成功率很低。。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生物膜技术同时应用于这一区域使得种植成功率大大提高,成为常规修复的安全区域,也为大多数无牙颌患者的种植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就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移植材料的选择、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窦口扩大术对实验性上颌窦炎黏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将用窦口堵塞加注入肺炎链球菌的手段制成慢性上颌窦炎6周模型的20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2.5~3.5kg),根据窦口扩大术后不同时间(术后0、4、6、8周)分成相应组别(n=5),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上颌窦黏膜病理变化.结果:窦口扩大术后病变的上颌窦黏膜随时间延长,黏膜上皮层和固有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时间越长,恢复的组织越接近正常组织结构.结论:窦口扩大术后实验性上颌窦炎病变黏膜可部分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分析上颌窦窦口直径、钩突角度、中鼻道宽度、鼻中隔缺牙侧偏曲、剩余牙槽嵴高度、性别、年龄与上颌窦黏膜的关系。方法:收集有上颌后牙缺失的168例患者200侧上颌窦(男性82例,女性86例,年龄22~83岁)的CBCT影像资料。应用Invivo5 软件对上颌窦窦口直径、钩突角度、中鼻道宽度、鼻中隔缺牙侧偏曲、剩余牙槽嵴高度、性别、年龄和上颌窦黏膜厚度进行观察、测量。用线性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窦口含气直径(r=-0.250,P=0.000)、性别(r=0.176,P= 0.013)、鼻中隔缺牙侧偏曲(r=-0.161,P= 0.023)、剩余牙槽嵴高度(r=-0.156,P= 0.028)与上颌窦黏膜厚度(MT)相关;钩突角度(r=0.039,P=0.585)、中鼻道宽度(r=-0.028,P=0.699)、年龄(r=-0.034,P=0.617)与上颌窦黏膜厚度无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上颌窦窦口直径(t= -3.971,P=0.000)、剩余牙槽嵴高度(t=-2.544,P=0.019)、鼻中隔缺牙侧偏曲(t=-2.361,P=0.012)是影响上颌窦黏膜厚度的关键因素(均P<0.05),其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上颌窦窦口直径、鼻中隔缺牙侧偏曲、剩余牙槽骨高度。结论:上颌窦窦口毗邻结构影响上颌窦黏膜厚度,术前对窦口毗邻结果进行准确评估,有利于保证手术预后良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利用胶原海绵及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脱细胞松质骨,原位修复兔上颌窦外侧骨壁伴黏膜缺损,观察BMP-2原位诱导成骨及上颌窦外侧骨壁、黏膜修复状况。方法制备复合BMP-2的片状脱细胞松质骨,单侧以生物蛋白胶固定薄层胶原海绵作为修复材料,未加BMP-2材料用做对照。手术去除兔上颌窦外侧骨壁及附着黏膜,胶原海绵侧面向窦腔,原位修复缺损,术后3个月进行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观察,了解其修复效果及成骨情况。结果兔术后健康状况良好,术后3个月大体观察兔上颌窦外侧壁缺损修复良好,窦腔内侧面有新生黏膜覆盖。病理学检查发现实验组脱细胞松质骨内有新骨形成,对照组仅有纤维结缔组织长人。结论BMP-2具有诱导成骨能力,胶原海绵可用作黏膜再生支架,脱细胞松质骨/BMP-2/胶原海绵,可用于修复上颌窦局部骨壁伴黏膜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锥形束CT,研究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与缺牙区部分解剖结构的关系,为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患者的上颌窦提升术与缺失牙种植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2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拍摄锥形束CT的患者资料,筛选出上颌单侧单颗后牙缺失的患者103例,通过CBCT三维重建,并以上颌窦底黏膜是否增厚(>2 mm)作为分组标准,测量牙槽骨高度、宽度、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至窦底距离、上颌窦外侧壁厚度,以同一患者自身两侧指标的差值为统计值,分析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是否对缺牙区部分解剖结构存在影响。结果 最终纳入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56例,非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47例。对其指标进行统计,其中两组患者的牙槽骨高度差值存在差异,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大于非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6)。两组间的牙槽骨宽度、上颌窦外侧壁厚度、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至窦底距离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存在的上颌窦底黏膜增厚可能与缺牙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冻干骨支架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s)复合的组织工程骨进行实验犬上颌窦提升种植体植入后的骨整合情况。方法 应用冻干骨支架与BMSCs复合的组织工程复合物进行实验犬上颌窦提升,分别于即刻和术后3个月(对照)植入种植体,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通过大体标本、X线及硬组织切片观察骨整合情况。结果 3个月后即刻种植组和对照组的种植体大体标本、X线及硬组织切片均可见种植体周围包绕着致密的骨组织,未观察到任何间隙和结缔组织长入,种植体与人工骨整合良好,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别。结论 冻干骨支架与BMSCs复合的组织工程复合物进行实验犬上颌窦提升后植入种植体,即刻与延期植入的种植体均可以与组织工程人工骨发生骨整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山羊鼻窦(上颌窦及额窦)黏膜的厚度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为上颌窦提升术中涉及黏膜问题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从获取的每块鼻窦黏膜(上颌窦顶、上颌窦底及额窦黏膜)上切取适当大小黏膜置于固定液中,24 h后制成组织切片,在带有刻度目镜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镜下随机选取三处读数并记录.结果 山羊上颌窦顶黏膜厚度为410.03士65.97 μm,窦底黏膜为461.33±91.37 μm,额窦黏膜为216.90±46.47 μm,上颌窦顶与额窦、上颌窦底与额窦、窦顶与窦底黏膜厚度均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窦顶、底黏膜较额窦黏膜厚,上颌窦底黏膜较窦顶黏膜稍偏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并对比下鼻道粘膜瓣开窗与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治疗上颌窦黏膜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无锡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的63例上颌窦黏膜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 分为下鼻道粘膜瓣开窗和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手术2组, 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下鼻道粘膜瓣开窗组发生下鼻甲黏膜肿胀2例, 经上颌窦口组发生病灶残留 (二次手术) 1例.结论 鼻道粘膜瓣开窗较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手术适用范围更宽, 在治疗上颌窦黏膜囊肿时, 应合理选择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关系及上颌窦黏膜囊肿的CBCT应用.方法:2018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口腔疾病患者100例,采用锥形束CT机扫描,采用360°旋转扫描,球管电压为120 kV,电流为5 mA,层厚为0.3 mm,扫描范围为16 cm×13 cm,扫描时间为9 s,患者取卧位,将头部固定住,保持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犬上颌窦底黏膜骨原细胞的成骨性能?【方法】 取Beagle犬上颌窦底黏膜,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分离培养犬上颌窦底黏膜骨原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一代细胞的表面抗原CD44?CD146和CD34?一代细胞经成骨诱导培养用于研究其体外成骨性能?诱导3 d?7 d和12 d时分别检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对照组细胞用基础培养基培养?诱导16 d时,进行BMP-2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细胞经基础培养基培养?Western blot检测诱导0 d?7 d和16 d时BMP-2的表达?诱导28 d时,茜素红染色和Von Kossa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二代细胞成骨诱导培养7 d,与Bio-Oss复合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观察体内成骨情况,对照组植入Bio-Oss颗粒?【结果】 犬上颌窦底黏膜由上皮层?固有层?黏膜下层和骨膜层组成,黏膜下层富含毛细血管?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D44和CD146阳性,CD34阴性?在3 d?7 d和12 d时,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升高,成骨诱导培养细胞高于基础培养细胞?16 d时,与基础培养基中细胞相比,经成骨诱导的细胞BMP-2表达增强?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诱导0 d?7 d和16 d时BMP-2的表达明显,且逐渐升高?诱导培养28 d时,可矿化形成明显的钙结节?细胞与Bio-Oss复合物植入裸鼠皮下可观察到成骨现象,对照组没有成骨表现?【结论】与人上颌窦底黏膜相同,犬上颌窦底黏膜含有骨原细胞,具有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吉峰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6,4(12):71-71
上颌窦疾病主要是因上颌窦自然开口被堵塞,上颌窦窦腔内粘膜出现炎性改变并反复多次发作演变发展形成。治疔、手术是各种治疗方案中的最佳选择,手术是否成功,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与手术时对上颌窦窦腔病变清除程度能否干净彻底有关系;(2)与人造的引流道即所造的对孔面积能否够大有关系;(3)与引流道术后是否能永久性保持通畅有关系;(4)与术后邻近组织有否坠入上颔窦腔等这几方面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该项研究就是为解决以上儿方面的问题,进行科学探讨,为在上颌窦手术过程中能够充分扩大术野、能够在直视下清楚窥视到病变组织和浸浊范围,为能够一次性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又不损坏上颌窦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从临床入手结合临床进行专题攻关。取得了满意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