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庄华章  胡明  郑若  曾晓玲 《海南医学》2005,16(4):29-29,23
目的 探讨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距肛门8—15cm直肠绒毛状腺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采用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34例直肠中段绒毛状腺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均治愈。治愈率100%,经过5年的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 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直肠中段绒毛状腺瘤,具有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术野宽敞、切除彻底等优点,是治疗直肠中段绒毛状腺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直肠腺瘤性息肉具有明显的恶变倾向,手术切除病灶彻底与否直接影响预后,经Kraske后入路局部切除术由于能较好暴露直肠中下段,切除病变彻底。该入路国内文献报道很少,我院自1997年5月~2000年2月,采用Kraske后入路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腺瘤及腺瘤恶变1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骶前肿块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法及主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骶前肿块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措施。结果: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胀痛,周围脏器压迫症状,直肠后壁饱满,CT示盆腔包块,13例均完整切除,其中经腹前切除5例,经骶尾部切除7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切除1例。结论:骶前肿块多通过直肠指检,B超及CT检查而诊断,确诊后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切除,手术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入路,并积极防治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唐浩  贺平  徐良  黄素  曾晓梅 《西部医学》2021,33(8):1225-1229
目的 探讨经旁骶尾入路改良手术治疗成人骶前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9例成人骶前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改良手术方式:将传统的俯卧折刀位经旁骶尾入路改为左侧卧位右下肢屈曲的经旁骶尾入路,传统切除骶尾骨增加显露的方式改为完整保留骶尾骨,对部分肿瘤与周围致密粘连的患者在致密粘连区行肿瘤内层上皮切除,所有患者肿瘤切除后重建肛尾韧带及盆底肌,完成盆底解剖复位。结果 9例患者全部保留骶尾骨及完整重建盆底;7例完整切除,2例大部切除+局部肿瘤内层上皮切除;8例一期愈合,1例院外手术后感染伴直肠内瘘经分期手术痊愈;所有患者随访1~11年无复发。结论 ,经旁骶尾入路改良手术治疗成人骶前良性肿瘤,可明显减少创伤及完全恢复盆底稳定性,同时减少直肠及骶前损伤的并发症,适用于囊性及囊实性骶前良性肿瘤和部分实性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总结17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体会.该手术创伤小、切除彻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经尾骶部入路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肿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早期直肠癌经尾骶入路的局部切除经验,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3年6月采用经尾骶部入路手术切除直肠下段早期肿瘤的30例患者随访1~8年,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局部复发,2例肺部转移和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无直肠或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并发症。2例发生直肠吻合口瘘,经治疗后痊愈。结论:该术式适合中低位早期直肠癌,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但应注意术后定期复查。对部分分化较差、恶性程度高的肿瘤,术后应进行放、化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单侧经鼻中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2004年8月收治的8例垂体腺瘤临床资料,均采用此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垂体腺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2例。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视力下降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改善。结论单侧经鼻中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治疗垂体腺瘤有效、可靠的一种方法,具有切除彻底、创伤小、危险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大型腺瘤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大型腺瘤的疗效。方法42例垂体大型腺瘤患者,采用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在神经显微镜下行垂体腺瘤切除,重建鞍底。结果42例垂体腺瘤均达到显微镜下全切除,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比经颅手术安全,切除范围彻底,有利于内分泌症状的改善和视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腺瘤性恶变的特点,局部切除术手术指征,Kraske后入路局部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 ̄1999年18例距肛门5 ̄9cm直肠腺瘤性息内亚变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14例,2例于术后8 ̄12mo局部复发。经Krashe后入路局部切除术4例,近期随访无局部复发。结论 腺瘤性息肉恶变局部切除术指征为恶变局限于粘膜内的粘膜癌。Kraske后入路局部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5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5例垂体激素水平恢复正常,4例视力恢复正常。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经单鼻孔蝾窦入路具有切除彻底,麻醉和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风险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吻合器技术行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 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痊愈出院。术后发生吻合口漏 1例 ,经保守治疗痊愈 ;术后 5个月局部复发1例 ,行横结肠造口术。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狭窄。结论 熟练掌握吻合器技术能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手法缝合不易或难以完成的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方法简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30例直肠疾病(直肠癌28例、直肠绒毛乳头状腺癌2例)前切除术后,用直肠吻合器行结直肠吻合的体会。一次吻合成功者27例(90%);首次失败再次吻合成功者2例;失败后改手法吻合者1例。本组有并发症者3例。本文还讨论了前切除术的适应证和并发症。作者认为直肠吻合器使用方便、并发症少,且可扩大前切除术至某些直肠中下段疾病,故在临床上有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肛门括约肌路径的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2009年12月170例中下段直肠疾病患者施行Mason手术的经验。结果170例中直肠绒毛状腺瘤90例,早期直肠癌53例,进展期直肠癌10例。以直肠类癌为主的黏膜下结节26例。直肠肿瘤中行直肠部分切除术136例,直肠节段切除术10例。直肠阴道/尿道瘘21例,其中一次修补成功者17例(81%)。术后伤口积液感染7例(4.1%),直肠-皮肤瘘6例(3.5%)。早期直肠癌的肿瘤局部复发率为3.9%(2/51)。其中存活超过5年者45例,占88.2%(45/51)。170例术后未发生肛门失禁。结论Mason手术具有手术进路直达,术野表浅和显露良好的特点,适用于可行局部手术治疗的中下段直肠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经肛门括约肌的直肠外科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辉忠  唐伟松 《北京医学》1995,17(4):211-213
作从1989年10月 ̄1994年1月采用经骶尾部经肛门括约肌径路的方法为30例中下段直肠疾病的患施行了手术。其中直肠癌13例,直肠绒毛状腺瘤12例,其他良性疾病5例。手术视病情有三种不同的切除法可供选择。本方法具有手术途径直接、术野浅而显露好、手术损伤小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肛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直肠全系膜切除及保肛术在直肠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佳新  陈学金  王鹏  潘舸  范澍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5):445-447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直肠全系膜切除后保留肛门的可行性、保肛术的适应证及维持术后肛门功能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8年10月~2004年10月保留肛门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72例,讨论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术后直肠感觉及肛门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提出保肛手术的适应证。结果98.6%(70/72)的病人下切缘无癌浸润。术后2年内局部复发率为2.8%(3/72)。90.2%(64/72)的病人恢复顺利,术后直肠感觉及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保肛手术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做到根治性切除,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Kraske手术及其改进在中、低位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我院 1997年 7月至2 0 0 0年 8月采用Kraske手术和改进Kraske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肿瘤患者。结果 Kraske手术后切囗感染和直肠瘘发生率 10 0 % (5 5 ) ,改进Kraske手术后为 2 0 % (1 5 ) ,差异显著 (P <0 .0 5 )局部复发率在两种手术后相同。结论 Kraske手术具有手术路径直达 ,术野显露好及创伤小优点 ,适用于可行局部切除治疗的直肠肿瘤。改进后Kraske手术的切囗感染和直肠瘘明显低于Kraske手术后。  相似文献   

17.
方法  王海江 《中外医疗》2013,32(26):29-30,32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肿瘤扩大切除手术患者的选择。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胃肠外科实施经肛门直肠肿瘤扩大切除手术患者的41例临床资料。结果 41例中,腺瘤27例(65.85%),腺癌11例(26.83%),类癌3例(7.32%)。肿瘤距齿状线距离(4.85±2.31)cm。肿瘤直径<2 cm患者31例(75.61%),3 cm>直径≥2 cm患者10例(24.39%)。腺癌病例中,2例为TIS期,9例为T1期。14例恶性肿瘤患者短期内均无复发、转移。1例出现吻合口出血,无吻合口漏、直肠狭窄、肛瘘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肛门直肠肿瘤扩大切除手术患者的正确选择,对低位良性肿瘤或低位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生活质量、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更好地应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肿瘤科2002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25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0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患者为观察组,120例未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术后生存率、吻合口漏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100 mL)、1年内复发率、3年内生存率、性功能障碍及排尿功能障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在吻合口漏、排便功能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能有效减少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性功能障碍及排尿功能障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临床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行前切除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2月选择58例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按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前切除,采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对直肠肛侧残端进行切割、闭合,采用33 mm管型吻合器进行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结果 58例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没有发生切割和闭合不全的病例,无吻合口渗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3.45%),经横结肠造口转流瘘愈合,3个月后造口还纳。无吻合口狭窄病例。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行前切除术中切割完全、闭合可靠、操作方便,具有安全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直肠间质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学证实直肠间质瘤的MRI及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8例出现下腹部胀痛不适,1例无明显症状。肿瘤位于直肠上段1例、中段及下段5例、下段3例,最大直径约2.7~8.3cm,平均(6.3±1.6)cm。7例肿瘤肠腔外生长、2例腔内、外生长。MR平扫9例T1WI为等及较低信号,T2WI上8例稍高信号、1例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9例均持续明显强化,内部均见无强化坏死区,8例见强化假包膜;5例见直肠缘滋养血管,1例导致直肠不全梗阻,3例出现肝脏单发转移,9例均未见腹、盆腔积液及淋巴结转移。9例均经手术根治性切除,其中8例中、高度危险性肿瘤术后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术后随访6~71个月,3例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其余6例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直肠间质瘤缺乏特殊临床症状;MRI对其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多表现为肠壁外生性肿块,平扫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DWI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持续中度以上明显强化,呈“快进慢出”的强化模式,假包膜常见,较大肿瘤可见坏死、囊变,容易发生种植转移和血行转移,但淋巴结转移少见;早期根治性切除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