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次数对不同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疗效的影响。方法:130例BPPV患者中后半规管BPPV88例,水平半规管BPPV36例,混合型BPPV 6例。将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分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连续复位3~5天,对照组诊断当天及1周后各复位1次,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后半规管BPPV治疗2周后,观察组痊愈率81.82%,对照组痊愈率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93.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半规管BPPV治疗2周后,观察组痊愈率86.67%,对照组痊愈率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8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多次复位可提高各型BPPV早期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周桂锋 《当代医学》2016,(15):40-41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1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有无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则采取非手法复位治疗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显著优于上半规管BPPV及双侧后半规管BPPV的治疗总有效率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发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比例较多,发病类型以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主,医师应提高对BPPV临床特征的认识和掌握,通过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经管石复位术(PRM)后能否减少跌倒发作.方法 回顾性研究过去5年中因BPPV跌倒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所有患者根据受累半规管进行相应的PRM.消除位置性眩晕和眼震后,患者接受1年期随访,并观察跌倒次数.采用Wilcoxon&#39;s检验比较复位前后跌倒次数.结果 147例患者入组,后半规管121例,水平半规管18例,前半规管8例.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Lempert法复位.患者经PRM后跌倒次数减少,所有患者复位前后跌倒次数比较(P<0.01),后半规管BPPV复位前后跌倒次数比较(P<0.01),水平半规管BPPV复位前后跌倒次数比较(P=0.01),前半规管BPPV复位前后跌倒次数比较(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RM能减少BPPV老年患者跌倒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突发性聋(SSNHL)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SSNHL伴有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SSNHL伴BPPV组(9例)与SSNHL伴非BPPV组(26例)患者眩晕发病特点及听力治疗情况等临床特点。结果:SSNHL伴眩晕患者的听力损失较重,预后较差,听力损失治疗有效率为17.1%,显效率为11.4%,治愈率为5.7%。病史及体位试验检查,确诊BPPV的患者占SSNHL伴眩晕患者的25.7%,这些患者的听力损失较SSNHL伴非BPPV组听力损失更重。SSNHL伴发的BPPV多于SSNHL发病1周内出现(平均4.1 d),常发生于全聋型患者(6例,占66.7%),其次为平坦下降型SSNHL患者(3例,占33.3%);所有患者的BPPV均发生于SSNHL受累的同侧耳,最常累及水平半规管(6例,占66.7%),其次为后半规管(3例,占33.3%),本组病例中未出现上半规管BPPV。SSNHL伴BPPV患者常需要多次复位治疗(平均2.3次),但复位后患者头晕症状缓解较快,后遗症状轻。结论:SSNHL伴BPPV发病率较高,常发生于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中,且最常累及水平半规管,多次手法复位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19-21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及反复发作的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 年1~12 月于我院就诊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8 例,根据患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8)和未复发组(n=20),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考察BPPV 患者复发的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BPPV 患者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半规管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规管类型中后半规管占比最高;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例数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脑卒中是BPPV 患者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以后半规管占比最高,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脑卒中是诱导其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爱兰 《黑龙江医学》2014,(12):1367-1368
目的探讨眼震视图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定位诊断价值及手法复位的疗效。方法回顾156例BPPV患者的眼震视图资料,分析总结各型BPPV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中眼震图上眼震特点,确定受累半规管,行改良Epley手法或Barbecue360°翻滚法复位治疗。结果 156例BPPV患者中,后半规管BPPV 118例(75.6%),水平半规管BPPV 25例(16.0%),前半规管BPPV 6例(3.9%),混合型BPPV 7例(4.5%)。行手法复位治疗,1周进行疗效评定,随访3个月,治愈133例(85.3%),有效155例(99.4%),无效1例(0.6%)。结论眼震视图能够客观地记录BPPV患者眼震情况,可准确判断耳石所在的半规管,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显著、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个体化诊疗方法及疗效。方法620例BPPV经病史、Dix-Hal pike和Rol 's test等临床诊断,给予心理支持,Epley及lempert 360°复位法或24h强迫键侧卧位、Brandt-Daroff运动等治疗,完成治疗后1周和30d复查评定疗效。结果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539例,1周后治愈491例,有效41例,无效7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51例,治愈25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C-BPPV)8例,治愈6例,有效2例,无效0例;双侧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C-BPPV)4例,治愈2例,有效2例,无效0例。结论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是成功复位的关键,手法复位治疗BPPV有效率高,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依据典型眩晕发作特点及变位性眼震试验确诊或疑诊238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上、后半规管和疑诊BPPV,Barbecue翻滚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结果确诊后半规管BBPV199例、上半规管BBPV4例、水平半规管BBPV20例、混合型BBPV4例、疑诊11例,经手法复位总有效率96.22%。结论依据典型眩晕发作特点及变位性眼震试验可确诊或疑诊良性位置性眩晕,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法复位方法,疗效显著,对疑诊患者首选Epley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和手法复位疗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确诊的9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体位诱发试验判断BPPV的临床类型,给予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92例BPPV患者中,男36例,女56例,平均年龄(46.5±12.3)岁。其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 55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 30例,单侧前半规管BPPV 2例,混合型BPPV 3例,尚有少数主观性BPPV。手法复位1周及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5.9%和95.6%。结论:BPPV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须与其他眩晕性疾病相鉴别,手法复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探讨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病特点及手法治疗疗效.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接诊的47例BPPV老年患者,其中后半规管型BPPV 35例,采用Epley耳石复位;外半规管型BPPV 12例,采用Lempert翻滚复位法.患者在治疗1周及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利用手法复位治疗后,首次治愈率91.5% (43/47),有效率8.5% (4/47),1周后对有效患者二次手法复位,均成功,3个月复查复发9例(19.1%),均一次治愈.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Epley手法复位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明确诊断为BPPV的患者行改良Epley手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经1次改良Epley手法治疗后,40例BPPV患者症状消失,首次治疗有效率为83.3%;2例经2次改良Epley手法治疗,1例经3次治疗后症状消失,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9.6%。经随访,5例复发,复发率为10.4%,复发者再行改良Epley手法治疗仍有效。结论改良Epley手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安全有效,凡明确诊断为BPPV者均应给予改良Epley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天麻钩藤饮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BPPV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取天麻钩藤饮配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眩晕残障量(DHI)评分。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DH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及DH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基础上应用天麻钩藤饮效果较好,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DHI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应用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对189例BPPV患者根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进行治疗,并于1周后复查,随访3个月.结果: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57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4例,单侧上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双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BPPV患者1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1例.手法复位1周后总治愈率为87.8%(166/189),其中后半规管BPPV为89.8%(141/157),水平半规管BPPV为79.2%(19/24),上半规管BPPV为66.7% (2/3),混合性半规管BPPV为80% (4/5).观察随访3个月后总治愈率为95.8%(181/189).结论: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法复位治疗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0例,分组进行不同手法复位治疗,短期治疗效果不佳者结合强迫长时间健侧卧位法治疗。结果初次治疗360-Barbecue复位法组治愈率80%,Gufoni复位法组患者治愈率72%;两组患者结合强迫长时间健侧卧位法,第二天复查治愈率分别为92%和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法复位均能有效治疗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近期疗效相近,对于无效者结合FPP可增加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郑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2):176-177,181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3例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BPPV进行比较。结果:163例BPPV患者中男性占28.8%,女性占71.2%;〈40岁占68.7%,〉140岁占31.3%;其中后半规管型118例,水平半规管型44例,垂直半规管型1例;后半规管型BPPV眼震潜伏期短于水平半规管型,后半规管型与水平半规管型眼震潜伏期和眼震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PPV在临床上以女性多见,以后半规管型最多见,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比较潜伏期更长,但眩晕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典型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患者手法复位治疗的短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的BPPV患者254例,根据BPPV患者位置试验的眼震特征,对不典型眼震BPPV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法复位治疗,观察复位1周后的短期效果,并与典型眼震BPPV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254例患者中,位置试验引出典型眼震BPPV 206例,引出不典型眼震BPPV 48例。典型眼震BPPV与不典型眼震BPPV患者的患病侧别(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131例/75例比21例/27例)和发病至就诊持续时间[6.5(2.0,20.0)d比10.0(5.0,30.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8例不典型眼震BPPV患者中,复诊时34例治愈。确诊后半规管BPPV(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PC-BPPV)患...  相似文献   

17.
王莲芬 《吉林医学》2012,33(23):5092-509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法复位治疗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老年后半规管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施行手法复位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对治疗后半规管BPPV的影响。结果:86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经过手法复位痊愈58例,改善20例,有效率90.7%。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患者对手法复位的依从性,对巩固疗效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2012年我科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治疗方法和效果的临床分析。方法:后或上半规管BPPV的患者采用Epley手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混合半规管结石症BPPV采用Epley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疗法。结果:手法复位一次痊愈54例;复位两次治愈3例,复位三次治愈1例,有效率在98.3%,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BPPV手法复位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主要方法,不需要特别的仪器并且在几分钟内即完成治疗,安全可靠,医疗费用低,可在短时间内起到非常显著疗效,特别适合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简称BPPV),是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约占全部眩晕患者的20%。临床表现为体位改变时出现短暂性眩晕发作,病因可能与半规管耳石症有关。为进一步探讨BPPV的诊断和治疗,我们总结我院近2年来就诊的56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文静 《西部医学》2017,29(6):813-816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联合抗焦虑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数字法将108例BPPV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焦虑治疗,均干预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前庭症状指数(VSI)及生活质量评分。随访1年,比较两组眩晕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愈率9074%高于对照组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VSI评分、生活质量(功能、情感、躯体)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AMA评分、VSI评分、躯体评分分别为(2.78±2.01)分、(18.16±7.54)分、(2.83±0.4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7±3.68)分、(25.35±8.05)分、(3.95±0.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眩晕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抗焦虑治疗能明显改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症状及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