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文军 《气功》2010,(9):780-782
朱震亨(1281--1358年)是金元时期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因家住丹溪,故又称朱丹溪。朱丹溪在养生方面有着他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或是衰老,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阳有余而阴不足”。他曾著有《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局方发挥》等医书,其中《格致余论》一书充分地反映了他关于人体“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的学术思想。故此他提出了滋阴益寿的养生方法,以此来获得长寿。  相似文献   

2.
<正>《金匮要略》开篇即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突出了脏腑、经络辨证的核心。本文将脾胃疾病按脾经病胃经病、脾脏病、胃腑病进行归类,进而突出《金匮要略》的脏腑经络辨证方法,并对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伤寒杂病论》中的祛除实邪、温中补虚、寒温并用等治法的应用,对《伤寒杂病论》中的阳明热证、阳明腑气不通证、阳虚寒实内结证、脾胃虚寒腹痛证、脾胃虚寒呕吐证、脾肾阳虚下利便脓血证、寒热错杂痞证、脾胃寒热兼杂证等脾胃相关疾病的证治特点及白虎汤、三承气汤、麻子仁丸、大黄附子汤、小建中汤、半夏泻心汤等相关方剂的用药特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杨智勇 《光明中医》2011,(10):1950-1951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逐步认识到治疗脾胃病要抓住理顺升与降,把握润与燥、调节纳与化的规律辨证施治,另外须注意从它脏调治脾胃、补脾勿忘先开胃、补以甘味、重视顾护胃气,临床要切中病机,分清主次,刚柔相济,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脾胃病六经治法具有以下特点:太阳脾胃病,治当发表祛邪,鼓邪外出;阳明脾胃病,治当通下祛邪;少阳脾胃病,当以和解为法;太阴脾胃病,当以理中为法;少阴脾胃病,治当扶阳抑阴;厥阴脾胃病,治当土木两调,清上泻下.  相似文献   

6.
从脾胃与情志、肝与情志、与情志有关的脾胃病的症型探讨了情志致病的机制,对预防和治疗脾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在治疗用药上有其独特之处。我们结合中医经典文献及跟随导师临床门诊学习,并总结归纳脾胃的生理特性及病理特点、治疗脾胃病的中药药物特性及用药规律,在脾胃病治疗用药上注重秉承脾胃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同时结合病邪因素,从润降益胃、升提中气、祛风胜湿、温心通阳理气、温阳补肾等方面用药,提高了脾胃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中论及许多治疗脾胃病的方药,具有温补祛病健身、温通散寒止痛及行气导滞等功效。深入研定、探讨这些方药,对于指导脾胃病的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均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劳绍贤诊治脾胃病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绍贤老师业医40余载,悉心研究脾胃病理论,博览群书,汲取众家之长,不断创新,注重现代医学先进技术与传统中医诊治技术相结合,遣方用药独树一帜,以灵巧取胜,疗效卓著。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蒙受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其诊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简介如下,以飨同道。1治疗以通为要,条达  相似文献   

10.
谭永东 《江西中医药》2009,40(12):12-13
喻嘉言,名昌,江西新建县人,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生于公元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卒于公元1670年前后。一生著有《医门法律》、《尚论篇》、《寓意草》等书,对中医学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就其临床著作《寓意草》一书所记载的他医误诊误治病案以探讨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把社会心理因素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疾病称为心身消化病,王庆其将由精神情志因素导致的脾胃病,或由脾胃病引起的情志病症称为情志相关性脾胃病,文章介绍王庆其教授对情志相关性脾胃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健脾和胃贴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山白消食合剂,治疗组予健脾和胃贴敷脐,建立临床观察表,用药前详细记录患儿治疗前的症状、体征,然后分别给药治疗14天,治疗结束后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观察结束后,并对各项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健脾和胃贴在改善患儿食欲、面色、精神、大便、体重方面优于山白消食合剂,治疗组各项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和胃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确切疗效,验证了中医中药贴敷在改善患儿症状及缩短疗程方面的优势,是治疗厌食症的有效外治药物。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脾肾虚弱,浊毒内蕴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机,而脾胃功能失调常贯穿于病程始终。因此,在治疗上宜健脾益肾、化浊排毒,而调理脾胃尤为重要。通过健脾益气,调畅气机,并配合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缓解症状,延缓CKD进展,还能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论述脾胃学说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及临床运用脾胃学说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辨证选方和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陶汉华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2):795-796,800
阴阳和谐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正常运动规律。古代哲学家把"和"作为自然界之最高理想境界。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达到"和谐",方能保证身体健康。临床治疗疾病,以"和"为治疗目标,尤其在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中,补泻结合,寒热并用,调和脾胃是重要治疗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6.
《脾胃论》风药应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脾胃论》中具体方药,从解表升散、升阳举陷、疏肝解郁、发散郁火、调理气机、散化内外湿邪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脾胃论》中风药的应用。并提出“辛温发散”乃是风药治疗作用的根本。以期对拓展风药在临床中的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小儿肺腑娇嫩,脾常不足,外邪入侵,首上犯于肺,常表现为咳嗽。小儿咳嗽病位虽在肺,但与脾胃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肺与脾胃无论是在生理机能、病理变化都有密切联系。朱珊教授认为,治疗小儿咳嗽,在从肺辨证施治的同时,更应注重脾胃的调治。  相似文献   

18.
脾胃学说与儿科临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医古代文献对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论述 ,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总结归纳脾胃学说与儿科临床的重要意义 ,并指导儿科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教授从脾胃治疗胸痹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附验案,以期为临床治疗胸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陈宝贵教授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芳香类药是具有芳香气味中药的统称。芳香类药用于治疗脾胃病,具有开窍醒神、暖脾助阳、化湿去浊、行气活血、疏肝健脾等作用。陈宝贵教授在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其应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