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U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另外对照组18例。应用快速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AMI的CRP浓度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UAP的CRP浓度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的CRP浓度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CRP与CHD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RP浓度越高冠脉损伤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龙川  蔡鑫  邵杉  胡思淦  涂胜 《西部医学》2009,21(7):1105-110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sCD40L、MMP-9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4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5例,另外和23例正常对照血清sCD40L、MMP-9的浓度。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sCD40L、MMP-9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O.05),而AMI组和UAP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及UAP组血清sCD40L与MMP-9水平正相关(分别为r=0.974,P〈0.01;r=0.959,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升高明显,可作为预测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和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CHD)患者血浆hs-CRP水平,CHD组中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46例,三支病变2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结果hs-CRP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SAP组、UAP组、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水平也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中hs-CRP浓度的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有着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预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氨酸(Hey)与冠状动脉心脏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稳定情况以及血清CysC与Hey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32例CHD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ysC和Hey水平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AMI组血清CysC、Hey水平显著高于SAP组、UAP组(P〈0.01),UAP组患者血清CysC、Hey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5)。CHD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组血清CysC和He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多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o.01),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O.01)。CHD病变支数与血清CysC和Hcy呈正相关(r一0.685、0.591,P〈0.01),CHD患者血清CysC与Hcy亦呈正相关(r一0.824,P(0.01)。结论:血清CysC和Hey水平与CHD冠状动脉病变、病变稳定性及病变支数有关,血清CysC与Hcy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CysC和Hey水平,可更好地了解冠状动脉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与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P)22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19例;另设经CAC排除冠心痛患者1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VE-cadherin浓度,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程度行Gensini评分,并与VE-cadherin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与SAP组中血清VE-cadherin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与SAP组之间血清VE-cadher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可溶性VE-cadherin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血清VE-cadhefin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相关,而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冠心病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等指标可否作为冠心病标志物评估斑块稳定性。方法 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及16例正常对照者,在介入治疗前测定血清MMP-2、hs-CRP、IL-6及血浆MMP-9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MMP-2、IL-6和MMP-9水平都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AP组MMP-9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均P<0.01),UAP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变化提供了一种研究易损斑块的方法。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有助于评估冠脉状动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抗氧化因子总胆红素(TBIL)、促氧化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8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TBIL、Hcy及hs—CRP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MI、UAP和SAP组患者TBIL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Hey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CHD各组间TBIL和Hcy含量变化呈密切正相关。hs—CRP含量AMI组高于对照组及SAP组、UAP组患者(P均〈0.05),但SAP及UAP组间hs-ClIP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TBIL和Hcy水平呈现一定相关性,对鉴别CHD各l临床分型有一定临床价值。hs—CRP在AMI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其风险的独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郭晓斌  刘海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6):2498-2499,2502
目的探讨脉压(PP)与老年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72例行冠脉造影(CAG)检查的老年患者的脉压,并按临床表现和CAG的结果分为CHD组[包括3亚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非冠心病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HD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脉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和UAP组脉压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但在AMI组和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之间却无明显差异;在CHD组中,冠脉病变者脉压水平高于无病变者。结论脉压的增高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密切相关;可能与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CHD(组71例)和对照组(23例);CHD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3个亚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将CHD组分为轻度病变组18例,中度病变组24例,重度病变组29例;将AMI亚组分为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19例和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13例。应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CHD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和肽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P0.01);CHD重度病变组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CHD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P0.01);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P0.01)。结论:和肽素参与冠心病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反映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和肽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对于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抑素(ENS)水平的变化及其在CHD中的意义。方法将130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4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40例),另设对照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所有入选对象血清VEGF和ENS水平。结果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AMI组和UAP组VEGF、ENS水平明显增高(P〈0.05);AMI组VEGF、ENS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SAP组VEGF、ENS水平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AMI患者在第1、7和28天血清VEGF、EN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7天和28天血清VEGF、ENS水平明显高于第1天(P〈0.01)。结论CHD患者心肌缺血越严重,血清VEGF与ENS水平越高,两种因子在CHD发展过程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锡花  赵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04-3205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以探讨其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变化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空白对照组,入院或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含量。结果:SAP组患者hs-CRP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1)。UAP及AMI组与对照组和SAP组的hs-CRP含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AMI组与UAP组的hs-CRP含量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AMI组明显高于UAP组。结论:hs-CRP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相关性,检测CHD患者hs-CRP的含量,有利AMI的发现,对于挽救A-MI患者的生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宣玲  吴继雄  唐碧  蔡鑫 《重庆医学》2014,(25):3278-328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亲环素 A(CyPA)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4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组),依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依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26例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 ELISA法测Cy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 CyPA、MMP-9、CRP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UAP 组 CyPA、MMP-9、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和 SAP组(P<0.05),SAP 组 CyPA、CRP 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CyPA、MMP-9、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yPA、MMP-9、CRP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而升高(P<0.05)。冠心病组CyPA与 MMP-9、CRP呈明显正相关(r=0.772、0.749,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 CyPA明显升高,CyPA可能与冠心病及斑块稳定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可溶性CD14和HCMV感染与冠心病病情变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CD14(sCD14)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冠心病(CHD)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120例CHD病人血清sCD14和HCMV—IgG的浓度,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40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UAP与SAP组SCD14和HCMV—IgG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132.94、49.07,q=9.70~27.58,P〈0.01)。AMI、UAP与SAP病人sCD14和HCMV-Ig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以AMI病人增高最明显(q=2.92~17.88,P〈0.05、0.01)。结论血清sCD14浓度升高和HCMV感染程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免疫球蛋白G4(IgG4)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3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242例和非CHD组100例,其中CHD组又分为3个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分别对比各组外周血内的IgG4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 CHD组患者外周血IgG4水平高于非CHD组[(0.47±0.15)mmol/L比(0.37±0.14)mmol/L],SAP组低于UAP组,AMI组高于UAP组,AMI组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低于UAP组[(1.81±0.34)支比(2.36±0.44)支,(31±9)分比(48±14)分],AMI组[(2.06±0.29)支,(44±11)分]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D组中,IgG4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341,0.312,P<0.05)。结论 IgG4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检测血清IgG4水平有助于帮助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血清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作用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118例,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组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2例,对照组40例。测定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Hcy和hs-CRP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Hcy和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cy和hs-CR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cy和hs-CRP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数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L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HD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清HCY、CRP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D组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各组之间血清HCY、CRP水平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CHD的临床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②方法 冠心病(CHD)患者172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8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健康对照组80例.应用速率散射光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狭窄积分的相关性.③结果 血清hs-CRP水平在SAP组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UAP组和AMI组血清hs-CRP差异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血清hs-CRP与CHD各亚组冠脉彼窄积分无相关性.④结论 hs-CRP水平与CHD临床特点密切相关,hs-CRP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101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4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0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与37例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等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HD组血浆Fg[(3.75640±1.15034)g/L]均较对照组Fg[(2.85140±0.64145)g/L]显著升高(P〈0.001);并且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后,多支病变组血纤维蛋白原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按疾病类型分组后AMI组血纤维蛋白原均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结论 血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APN)与 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 CHD 患者5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6例)、对照组(50例),测定 APN 和 NT-proBNP 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明显降低,且 SAP 、UAP 组、AMI 组3组 APN 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NT-proBNP 水平明显升高,且 SAP 、UAP组、AMI 组3组 NT-proBNP 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与 NT-proBNP 呈负相关(r=-0.236,P<0.05)。结论 APN 和 NT-proBNP 水平检测对老年 CHD 的预防、疗效判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中尿酸(UA)、前白蛋白(PA)和胱抑素C(Cys C)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42例CHD患者(CHD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2例,测定其血清UA、PA及Cys的水平,并与112例健康受试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及SAP组、UAP组、AMI组各亚组患者的血清UA、Cys 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PA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HD患者血清UA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A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UAP组、AMI组患者的血清UA水平高于SAP组(P<0.05),PA水平低于SAP组(P<0.05);AMI组患者的血清UA水平高于UAP组(P<0.05),PA水平低于UAP组(P<0.05)。UAP组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高于SAP组(P<0.05),但AMI组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显著低于SAP组和UAP组患者(P<0.05)。SAP、UAP组患者血清UA与PA、Cys C之间无明显线性相关性,AMI组患者血清PA与Cys 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5),而UA与PA呈显著负相关(r=-0.52,P<0.05),Cys C与UA亦呈显著负相关(r=-0.56,P<0.05)。结论 UA、PA、Cys C 3者联合检测对预测CHD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