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胆道梗阻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MRI对胆道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胆道梗阻患者,包括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胰头癌、胆管癌、胆囊癌、肝母细胞瘤、胆总管囊肿,术前行MRCP联合MRI检查.与手术结果对比,回顾性评价术前MRCP联合MRI定性及定位诊断.结果:①定位诊断:对肝内胆管结石梗阻部位显示率为87.5%,对其他梗阻部位显示率为100%;②定性诊断: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正确率为94.7%,肝内胆管结石正确率为75.0%,其他胆道梗阻正确率为90.9%~100%.结论:MRCP联合MRI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可提高胆道梗阻病因的定性诊断率,对提高胆道梗阻性质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7例经手术病理检查和(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资料证实的胆道梗阻病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37例胆道梗阻患者中胆管癌6例,胰头癌6例,壶腹癌3例,扩张的胆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为软藤状,梗阻端呈截断或鼠尾状狭窄;胆道结石16例,梗阻端呈圆形或杯口状缺失;胆道炎症2例,术后狭窄4例,扩张的胆道MRCP表现为枯枝状。结论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为胆道梗阻的诊治及术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技术(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的MRCP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7例中,良性梗阻23例,MRCP主要表现为胆管均匀扩张及逐渐狭窄,肝外胆管较肝内胆管扩张明显,肝内胆管呈"枯树枝状"改变;恶性梗阻14例,MRCP主要表现为胆管截断,胆胰管扩张,出现"双管征",肝内外胆管扩张一致。恶性梗阻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明显大于良性梗阻者。结论:MRCP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在评价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经临床、B超、CT诊断为胆道梗阻患者进行MRCP及MRI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和MRCP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为95%。MRCP主要在整体上显示胆道,高位胆道梗阻的肝内胆管呈树枝样和腊肠样扩张,低位胆道梗阻的胆总管末端大多呈截断状、杯口状或锥状。结论 MRI及MRCP诊断恶性胆道梗阻准确率高,可以作为不能进行ERCP时的替代检查方法或筛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和MRCP对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矬收集43例经手术稿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的MRl资料,其中包括肝细胞癌和肝内转移癌20例,肝门部转移瘤12例,肝门胆管癌11例。所有患者常规接爱T1WI、T2WI、T2/SPIR(脂肪抑制T2WI)及冠状位B-FFE检查后行MRCP检查。MRI、MRCP表现与临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MRI平扫显示肝内肿块20例(4例为肝内多发肿块),肝门部转移瘤包括肿大淋巴结12例。11例肝门胆管癌中显示浸润型8例,肿块型2例。MRCP显示梗阻端的形态特征,锥状26例,截断状13例,乌嘴状4例。肝内胆管呈树枝状和软藤状扩张。结论常规MRI和MRCP结合有助于肝门自E恶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以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疾病的CT和MRI表现。方法收集30例经手术病理或(和)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胆总管下段梗阻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胆道结石14例,胆管癌8例,胰头癌6例,壶腹癌2例,所有患者均有梗阻以上胆道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扩张最宽处达20mm,6例合并有胰管扩张。结论CT及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均能做出准确定位,定性诊断也具有较高特异性;尤其是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的开展,因具有无创伤辐射性、安全简便、不需造影剂、成功率高等诸多突出优点,能进一步为胆道梗阻的诊治及术后评估提供更安全快捷可靠的依据,对于胆管梗阻的患者,MRCP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胆管梗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胆管梗阻患者84例,对其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4例梗阻部位定位准确,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MRI诊断胆管梗阻明显优于CT检查.MRI系统显示胆道满意,有55例恶性胆管梗阻,图像可见卫星结节、中心瘢痕、增强后呈中度环形强化.表现为肝内块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中3例呈梗阻端杯口状、5例呈萝卜根样、22例呈鸟嘴样、25例呈截断状.84例中胆管图像呈枯枝状,胆管直径:6~10mm,为中度扩张,共有34例;有50例胆管直径>10mm,胆管图像呈腊肠状,为重度扩张.扩张的肝内胆道均呈为"软藤"状.下段胆管癌的胰管扩张,呈现为"双腔"征.结论: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准确,特异性高,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冯今 《河北医学》2013,19(3):431-43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在胆道梗阻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病理和临床治疗证实的胆道梗阻病变97例,其中良性病变63例,恶性病变34例。良性病变中肝内及胆总管结石57例,壶腹部良性肿瘤4例,胆管囊状扩张症2例。恶性病变中胰头癌19例,肝胆管细胞癌6例,肝门部及胆总管癌4例,壶腹部恶性肿瘤5例。回顾性分析MRCP在各种致胆管梗阻病变中的影像表现。结果:MRCP较清晰地显示了各种病变所致胆管梗阻的部位,胆道扩张的不同形态。结论 MRCP对于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位较为准确,各种可致胆道梗阻的病变有着不同特征的扩张形态,结合MRI原始图像及增强图像,可为临床的阻黄鉴别诊断提供无创、可靠的依据,对病变的定性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门部不同病变致胆管梗阻的MRI、MRC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的临床、MRI和MRCP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了MRCP检查,15例同时行MRI检查,其中1例还作了3D动态MRI增强检查.25例中10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其余15例均经临床影像学资料全面综合分析而确诊.结果:25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中,8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肝门部原发性肝癌,5例肝门部转移癌,3例胆管结石,2例先天性胆管囊肿术后吻合口狭窄,4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16例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者MRI均表现为肝门区软组织块影,MRCP胆管梗阻端多为鼠尾状、突然中断或腔内充盈缺损,扩张的肝内胆管多为中重度(软藤状);9例胆管良性梗阻者MRCP胆管梗阻端多为杯口状、细线状,扩张的肝内肝管多为轻度(枯枝状).结论:MRCP结合MRI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大多能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世杰  王华  张莹  刘永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873-2874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在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了MRI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50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同时对结石的影像表现、分布及其他临床表现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的整体确诊率为94%。对不同位置结石确诊率为:肝左叶确诊率96.7%;肝右叶患者确诊率87.5%;左右肝内胆管均有结石确诊率91.7%,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认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临床手术治疗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SSFSE-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目的 评价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SSFSE-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有64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接受SSFSE-MRCP检查,其中肝外胆管结石34例,恶性胆管梗阻3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全部64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结合常规MRI图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9.1%。结论 SSFSE-MRCP检查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快速,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 常规MRI扫描,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彭如臣  刘玥  王浩 《北京医学》2002,24(2):102-104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7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采用岛津公司0.5 T SMT-50X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采用自旋回波(SE)重T2加权、三维(3D)数据采集成像技术.结果 MRCP显示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肝内外胆管是否一致性扩张及阻塞段是否突然中断与梗阻性质有一定关系.结合MRCP原始图像及MR常规扫描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特别是对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 shot fast spin echo,SSFSE)序列MRCP结合常规MR断层图像对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SFSE序列MRCP对80例肝外胆道梗阻患者进行扫描,同时进行常规MR扫描。观察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梗阻的位置、胆管扩张形态、程度及梗阻端病变的MRCP表现特征;比较MRCP及MRCP结合常规MR对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结果MRCP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MRCP准确率为77.5%,MRCP结合常规MR为91.3%。结论SSFSE序列MRCP能充分显示胆道的解剖形态,与常规MR扫描相结合对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MRI检查资料,研究其MRI表现。结果:18例胆管癌表现为胆管行程区肿块,胆管中断、扩张,肝内胆管“软藤”征。肝内胆管癌3例,肝门部胆管癌10例,肝外胆管癌5例。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动态增强扫描有延迟强化,MRCP检查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胆管扩张或中断。结论:胆管癌的MRI和MRCP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及MRCP对胆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韩波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421-1423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LAVA)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07-01—2011-05-01我院收治的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LAVA、MRCP检查,对良恶性胆道梗阻的LAVA、MRCP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AVA、MRCP检查显示:4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末端胆管癌13例,肝门胆管癌5例,胰头癌4例,十二指肠癌2例,壶腹癌1例,十二指肠憩室炎1例,胆管结石1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2例。结论 LAVA和MRCP的联合应用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MR 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诊断肝内外恶性胆管阻塞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治疗证实的胆管恶性肿瘤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MR I检查采用T1W I和T2W I常规序列,所有病例均做MRCP扫描。结果:15例患者MR I均表现为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阻塞性扩张。阻塞性病变中,胆管腺癌9例,肝细胞癌4例,转移瘤2例。阻塞部位在肝门部7例,胰腺部2例,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部6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病理证实。结论:MR I与MRCP结合能显示胆管阻塞性扩张及阻塞部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壶腹部胆管癌的直接肿块征像较少,以间接阻塞征像为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邦明  郑列祥  杨军  陈志萍 《安徽医学》2012,33(11):1526-1528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MRCP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0.35 T永磁低场磁共振系统对35例胆道疾病患者行MRCP检查,将其影像表现与临床对照分析,以评价低场磁共振MRCP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16例是胆囊结石,6例是胆总管扩张伴结石,1例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1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术前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术后为胆囊合并胆总管小结石,MRCP对胆系结石诊断准确率为94.3%。结论利用低场磁共振进行MRCP检查,对胆系结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低场磁共振仪进行胰胆管成像(M RCP)技术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0.2 T磁共振仪对3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检查。先训练患者熟悉连续闭气26s或36s;腹部加压,常规SE序列横轴位T1W I、T2W I扫描及ST IR扫描,然后取轴位T2W I胆囊最大层面作M RCP定位,采用间隔快速激发射频脉冲序列行M RCP检查,图像经2D重建。结果:34例梗阻性黄疸,其中胆总管癌21例,胆总管结石10例,胆总管下段炎症3例均可显示胆道扩张,梗阻端形态轮廓钩划清楚,其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结合常规T1W I、T2W I图像,定位准确率100%(34/34),诊断符合率为91%(31/34)。所有病例均经一次扫描,基本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利用低场磁共振仪进行M RCP技术在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变中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技术,可显示梗阻部位,能较准确判断梗阻的病因、定位及定性,准确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及MRI表现。结果MRCP对胆管梗阻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89%。结论MRCP结合MRI是诊断胰胆管疾病非常有效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