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清华  潘万能  徐刚  姚冠羽 《浙江医学》2011,33(10):1463-1465
目的分析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直接经门静脉抗凝预防和治疗门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97例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观察经门静脉抗凝治疗对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9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child-pugh评分、门静脉内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脾质量、切脾前和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术中出血、术后7d门静脉血流速度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访12周,治疗组4例、对照组14例门静脉血栓形成(P=0.048)。治疗组经门静脉溶栓后4/4再通,高于对照组1/5(P=O.00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child-pugh评分、门静脉血流速度和是否经门静脉抗凝治疗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有多元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门静脉抗凝、溶栓预防和治疗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膜蛋白CD62P的关系。方法选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术的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测定静脉血中血小板CD62P水平,并行血小板计数;实验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6例。术前实验组CD62P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实验组CD62P明显高于术前(P〈0.01)。血栓组与无血栓组术前CD62P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血栓组CD62P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CD62P明显升高,且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高度相关,可作为评判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高危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吸入对圉术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6例围术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吸入布地奈德,对照组吸入生理盐水,每日记录二组症状体征变化及最大呼气流速(PEF)值,计算术后二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率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二组术前术后PEF值。结果术前对照组PEF为(429±85)L/min,观察组为(402±74)L/min,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纽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率为43.3%,观察纽为7.5%,二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PEF为(290±45)L/min,观察组为(365±66)L/min,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忠者围术期吸入布地奈德能有效的降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手术方式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2005-05~2011—11我院收治的6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0例应用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对照组30例单纯行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程度、术前与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判断手术安全性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60例患者随访5个月~5年,平均(12.3±2)个月,观察组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96.7%,复发率为16.7%;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80%,复发率为3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血小板、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血小板、白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分别为10例(33.3%)和5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同期行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段建平  郭娜 《中国医疗前沿》2012,(10):12+25-12,2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α-干扰素治疗24周HBsAg及HBVDNA定量变化,并探讨两者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HBeAg阳性、阴性分为2组,均使用干扰素坚持治疗24周,分别检测并记录0、4、8、12、16、20、24周血清HBsAg及HBVDNA定量水平。结果使用干扰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sAg及HBVDNA定量水平均下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及阴性组中HBsAg与HBVDNA定量(lg copies/ml)水平均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8、0.298,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α-干扰素治疗过程中,血清HBsAg及HBVDNA定量水平均下降,且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成正相关,两者均可较好的反映HBV病毒的复制,便于开展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检测35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血浆BNP水平,手术前、术后6、24、48及72h,术后1周测定。分析术前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NYH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比较术后早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围术期BNP水平的差异。结果患者BNP水平在术后24h内上升,24~48h达到高峰,术后1周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前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0.781,P〈0.01),并随心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呈显著增加。术后早期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高。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BNP水平的测定及动态观察,对术前病情评估、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处理的指导及术后早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评估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176例高龄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手术切除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年来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0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龄组(年龄〉165岁)176例,低龄组(年龄〈60岁)845例。结果高龄组术前77.8%有合并症,低龄组术前9.5%有合并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食管癌患者主要合并症为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肾功能衰竭。高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27%,低龄组为13.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分别为4.55%和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术前有较多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而手术死亡率无明显增加。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高龄食管癌手术切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分析30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2008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试验组,选取30例接受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析试验组患者术后的临床表现,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的门静脉直径(16.6±2.2)显著高于术后(12.3±1.9);试验组患者术前的门静脉血流速度(17.6±3.2)显著高于术后(12.3±1.9);试验组患者术前的脾静脉直径(11.4±1.9)显著高于术后(8.5±1.5);试验组患者术前的脾静脉血流速度(13.3±1.8)显著高于术后(9.6±.3);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组远期随访结果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疗效显著,且与传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术后并发症较少,少复发,3年存活率更高,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早期阶段病毒学载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16例HBeAg阳性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治疗52周时的HBVDNA载量分为HBVDNA〈310g10 copies/ml和HBVDNA≥310g10copies/ml两组,比较两组在治疗第4、8、12、24周时HBVDNA载量对52周结果的影响及两组患者76周的结果。结果:①在性别和年龄、基线HBVDNA水平和ALT水平上,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52周HBVDNA〈310g10copies/ml组HBV DNA的降低幅度在治疗第4、8、12、24周均大于对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BV DNA在治疗4周〈510g10copies/ml组、8周〈410g10copies/ml组、12周〈410g10 copies/ml组、24周〈310g10 copies/ml组,分别与各对应组比较,除第4周组在52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对52周结果的影响体现在AIJrr复常率高、HBeAg血清学转换好、HBVDNA转阴率理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52周HBV DNA〈310g10copies/ml组与对应组比较,治疗76周的结果显示,前者仍保持较高的AIJT复常率、较理想的HBeAg血清学转换和较佳的HBVDNA转阴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O.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早期阶段不同病毒学载量对未来疗效有预测作用,即HBVDNA在4周〈510g10copies/ml、8周〈410g10copies/ml、12周〈410g10copies/ml、24周〈310g10copies/ml者。52周或之后可能达到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HBV携带者肝功能损害及肝炎病毒活化的情况。方法62例入选患者按HBV携带与否分为HBV携带组及非HBV携带组,两组患者均以CHOP方案正规化疗,3周重复,至少2周期。第一个周期化疗前及每次化疗后第3周末检测肝功能全套,HBV携带患者于第一个周期化疗前及每2周期化疗后第3周末检测血清HBV—DNA水平,所有患者均于出现肝功能损害后依病情加用非特异性保肝药物。结果化疗4及6周期后HBV携带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HBV携带患者(P〈O.05),而且HBV携带组患者中肝损害发生率随治疗时间推移有上升趋势,化疗6周期后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化疗2周期后(P〈0.05);化疗后血清HBVDNA阳性率有所升高,化疗6周期后血清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2周期化疗后(P〈0.01),与4周期化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HBV携带患者,易发生肝功能损害,HBV复燃几率增加。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无肝期门静脉血气与生化的变化,为新肝期体循环血气及生化变化寻找依据。方法12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开腹后游离出肠系膜上静脉置入导管,在切除痛肝门脉阻断前(T1)、门脉阻断30min(T2)、门脉开放前(T3)、门静脉开放后即可(T4)、门静脉开放后10min(T5)分别抽取上腔静脉血和门静脉血行血生化检查和血气分析。比较同一时点门静脉血与体循环静脉血血气与电解质变化,并比较不同时点门静脉血与体循环静脉血各自的血气与电解质变化。结果门静脉阻断后门静脉血K^+、乳酸值T2,T3,T4都明显高于T1(P〈0.05),且T4与T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在门静脉阻断后逐渐降低,到开放后(T4)降到最低(P〈0.05),且在门静脉开放后与开放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乳酸、pH值三者都在T5时刻恢复到术前水平。门静脉阻断后体循环K’浓度在开放后T4明显高于开放前T3(P〈0.05)。pH值在开放后T4明显低于开放前T3(P〈0.05)。乳酸值从T2开始明显升高(P〈0.05),到T4时刻最高(P〈0.05),且在门静脉开放后(T4)明显高于开放前(T3)(P〈0.05)。三者都在T5时刻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在无肝期门静脉阻断和部分阻断下腔静脉的情况下,门静脉系统酸性代谢产物和血钾浓度将随门静脉阻断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从而在新肝开放后加重体循环一过性高钾和酸中毒。  相似文献   

12.
护理流程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雄招  孙波  蒙丽婵  王雪莲 《吉林医学》2009,30(18):2079-2081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腹腔镜手术护理要求制定护理流程。搜集腹腔镜手术患者9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6例,患者参照操作流程给予围术期护理;对照组51例,患者实施普通手术护理,分析围术期两组之间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护理操作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试验组手术医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手术器械较对照组更为完备(P〈0.05)、试验组腹腔镜摄像系统的故障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流程的应用提高了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预处理是否能够减弱围术期心肌的急性损伤。方法 选择具有典型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或负荷试验阳性患者101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安慰剂治疗,他汀组52例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睡前服用。所有病人入选后按分组开始治疗,治疗7d后行PCI治疗,术前、术后8h、术后24h分别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 两组PCI术前CK、CK-MB和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8h与术前比较,CK、CK-MB和cTnI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进一步升高,P〈0.01;术后8h及24h,常规组CK、CK-MB和cTnI均较他汀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 PCI围术期存在心肌的急性损伤,辛伐他汀预处理具有明显改善围术期心肌急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NO、ET-1在门脉高压大鼠断流前后胃粘膜的水平变化,探讨NO、ET-1在门脉高压胃病中的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组10只、断流术组10只和假手术对照组10只。其中肝前型门脉高压组采用部分门静脉缩窄法建立大鼠门脉高压模型,2周后即造模成功,而断流组在门脉高压模型基础上于2周后行断流术,并于术前及术后2周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酶联免疫法检测No、ET-1在门脉高压大鼠胃粘膜的水平变化。每次取组织前直接测量游离门静脉压力(freeportal pressure,FPP)。结果肝前型门脉高压组大鼠FPP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和断流术组(P〈0.01),而断流术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大鼠FPP仍然处于较高水平(P〈0.05)。同时肝前型门脉高压组大鼠胃组织中的No、ET-1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和断流组(P〈0.01),断流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NO、ET-1参与了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而断流术不仅降低了门静脉压力,同时也减少了NO、ET-1在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胰转流术(BPD)对GK大鼠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6只GK大鼠随机分为2组,BPD组10只,假手术(sham-BPD)组6只。检测术前1周及术后1、4、10、26周2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抑胃肽(GIP)浓度;术后10周检测2组大鼠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术前2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GLP-1和GI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sham—BPD组相比,BPD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耐量明显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BPD组较术前及sham-BPD组血清GLP-1水平显著上升(较术前,术后1周P=0.0337,术后4周P=0.0002,术后10周P〈0.0001,术后26周P〈0.0001,较sham—BPD组,术后1周P=0.0354,术后4周P=0.0032,术后10周P=0.0001,术后26周P〈0.0001)、GIP水平显著下降(较术前,术后1周P=0.0189,术后4周P=0.0007,术后10周P=0.0003,术后26周P〈0.0001;较sham-BPD组,术后1周P=0.0089,术后4周P=0.0002,术后10周t9=0.0006,术后26周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D手术对GK大鼠具有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GLP.1和GIP可能是BPD降低GK大鼠血糖、改善糖尿病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刘云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153-154
目的探讨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脂联素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和血清脂联素。结果糖代谢异常组患者术前空腹血糖、2hPG和FINS水平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P〈0.05),血清脂联素显著低于糖代谢正常组(P〈0.05)。该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2hPG和FINS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脂联素显著上升(P〈0.05)。结论断流术可能通过增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脂联素水平而促进肝细胞糖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7.
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护肝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3.0g静滴,疗程4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HBV DNA和HBeAg,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HBeAg滴度、HBV DNA拷贝数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HBV DNA的转阴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TA上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膦甲酸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胃肠道反应。结论膦甲酸钠对乙型肝炎病毒有确切的抑制作用,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促进肝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等优点,膦甲酸钠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完全电视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肺癌根治术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行肺癌根治术患者109例,根据术式分为完全电视胸腔镜组(C-VATS)、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组(VAMT)以及完全电视胸腔镜中转小切口开胸组(下文简称中转组),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术前1d、术后3d及1月的焦虑、抑郁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As测评结果显示,术前1d、术后3dC-VATS组与VAMT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VAMT与中转组术前1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月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TS组与VAMT组术后3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术后1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测评结果显示,3组术前、术后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肺癌根治术患者,C—VATS在围手术期对患者情绪的影响显著低于VAM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54例临床明确诊断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胃冠状静脉栓塞并联合脾部分栓塞术治疗,门静脉插管直接测量介入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通过彩超、增强CT扫描比较介入术前、术后门静脉(PV)及脾静脉(sv)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FP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联合部分脾栓塞术后复测,FPP有所降低,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后3个月,门静脉内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较术前变化不大,而脾静脉内径缩小较明显(P〈O.05),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但联合脾部分栓塞术并不影响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20.
陈素琴 《河北医学》2013,19(4):526-52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对照纽应用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观察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血清IL-2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5d观察组基本恢复,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IL-4水平与术前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创伤小,并且可以减轻创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