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桡骨远端骨折32例中,采用切开复位LCP钢板内固定治疗14例(钢板组);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18例(支架组),其中4例闭合复位后关节面不平整,予以小切口撬拨克氏针固定,术后8~10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外固定支架活动腕关节。结果: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2组患者在掌倾角和尺偏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钢板组腕关节掌曲、背伸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与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对早期恢复腕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外固定架,但长期临床疗效两者无差异,C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
Barton骨折是桡骨远端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该骨折为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极易再移位,外固定难以维持骨折端稳定,导致畸形愈合,腕关节功能致残率高.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采用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4例Barton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20例)与应用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20例)在术后骨折愈合及腕关节评分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术后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均无典型差异(P0.05);C1、C2两种类型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术后腕关节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C3型骨折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与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而C3型骨折采用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更佳,建议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4.
朱文刚  吴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3,(5):115-115
目的探讨使用跨关节单臂外固定架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19例严重pilon骨折患者,且早期使用跨关节单臂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病情稳定后结合胫骨远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骨折完全愈合,术后骨折完全愈合,疗效优11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2%。结论外固定架早期可固定骨折及骨折复位,控制损伤加重;病情稳定后应用锁定钢板固定,稳定性强,适用于损伤较重的胫骨pilon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和桡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2种方法治疗背侧型Bart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54例背侧型Bart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1例)和对照组(n=23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和桡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摄片、指导康复锻炼,对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术后1个月骨折解剖复位情况进行评价,比较2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0.3%、91.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分别为93.5%、8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与桡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背侧型Barton骨折均可达到满意疗效,但应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可早期功能锻炼,对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6.
陈超  郭智勤  徐晓阳  王蔚  冯世波 《海南医学》2014,(17):2603-2604
目的:观察克氏针复位配合锁定钢板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2012年我科采用克氏针复位配合AO锁定钢板治疗掌侧Barton骨折共22例。结果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及慢性疼痛。结论克氏针复位配合锁定钢板治疗掌侧Barton骨折操作简便,对手术空间要求不高,可有效减少关节囊等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同样可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7.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 总结从2007年1月~2009年1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闭合性骨折26例.手术采用掌侧入路,复位后于掌侧置入LCP钢板,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检查桡骨长度、桡骨关节面、掌倾角及尺偏角复位情况,满意后置入锁定螺钉,对于严重骨缺损者应予植骨.术后第1天开始被动活动腕关节,1周后主动活动,功能锻炼.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平均11个月(8~21个月).X线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1%.结论 坚强内固定下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粉碎及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措施,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坚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经皮撬拨结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胫骨下段骨折采用经皮螺纹克氏针撬拨复位、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指导患者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并进行疗效评定。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28例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发生,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4周。根据Mazur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13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石膏外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5~12个月,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解剖复位,无合并症出现;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9.5±2.5)周,对照组为(23.5±3.5)周;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为90.7%,对照组为66.7%。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不仅有助于骨折的愈合,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并探讨近端改良切口,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17例成人肱骨干骨折,并改良其近端切口,观察治愈率、平均愈合时间等.结果 17例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均愈合,未发现相关并发症,愈合时间10.0~27.0周,平均13.1周.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定疗效,本组患者均为优.结论 近端改良切口,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能有效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11.
李光旭  杨明贵  杨逊  马健  李德胜  周秩华 《重庆医学》2012,41(23):2377-2378,2380
目的回顾分析双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股骨远端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23例,运用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内侧重建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加强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78~213min,平均115min;术中出血78~526mL,平均237mL;术后伤口2例表浅感染,不影响骨愈合;所有病例获随访12~27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骨愈合4~12个月,平均6.8个月。2例存在前后成角3°~7°,1例短缩1cm,未作特殊处理,无下肢内外旋、接骨板螺钉松动断裂、骨不连、膝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Merchant评分优1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对于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运用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内侧重建锁定接骨板固定,骨折断端充分植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外固定架与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以提高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手术治疗49例肱骨干骨折,其中肱骨加压钢板内固定18例,外固定架固定31例骨折均为闭合性,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疗效指标和桡神经损伤、骨不连、肩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钢板内固定相比,外固定架固定操作手术时间短(P>0.01),骨折愈合时间提前(P<0.01),而住院时间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固定架固定未发生骨不连,钢板有3例出现骨不连接。暂时的桡神经麻痹钢板与外固定架分别为2例、0例,肩功能障碍分别为3例、4例,所有病例未发生骨感染。结论:与钢板相比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复杂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复杂Barton骨折者进行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36个月。结果:骨折均于术后3~8周达临床愈合,3~4个月达骨性愈合,根据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Gartland-Werley评分)评定: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47%。平均上肢功能评估问卷评分15分。结论: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为复杂Barton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5月~2010年6月以来,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3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50~7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150~300 mL,平均180 mL。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36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髋内翻、钢板松动、脱钉、断板、断钉、骨折移位、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按照Matta髋关节评分:优19例,良1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浅议股骨粗隆间骨折外侧壁危险型的特点及意义,评价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20例。根据术后髋关节功能、站立及行走等恢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根据评定标准,优17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可靠、疗效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尤其适合于需切开复位以及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6.
股骨远端粉碎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固定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云峰  张仲子  殷荣 《吉林医学》2011,32(26):5436-5437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50例,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除1例出现深部感染,骨折未愈合,余49例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根据Kolm ert评定标准,优18例,良25例,可7例,优良率为86%。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内固定牢靠,并发症少,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保证,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结果:21例患者3~ 6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断钉、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无明显髋内翻和下肢短缩畸形;Harris评分为优11例,良8例,可2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容易安装、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长城  高敏 《海南医学》2016,(9):1438-1440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采用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从后正中入路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从前外侧入路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评估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愈合,观察组的愈合时间为(8.25±1.5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84±3.28)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肘关节的评分功能,观察组优良率为87.5%(42/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37/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其中骨折延迟愈合5例,桡神经麻痹2例,前臂外侧皮神经麻痹和切口感染各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骨折延迟愈合13例,桡神经麻痹5例,前臂外侧皮神经麻痹4例,切口感染3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后正中入路干骺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可以减少愈合时间,减小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改善肘关节功能和提高肘关节恢复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人工骨植入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桡骨远端骨折(AO分类C3型)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掌侧入路LCP固定,均予骨缺损处人工骨植入。结果: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20.9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3周,平均11.4周。按改良Gartland-Werley功能评估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7%。随访结果显示,3例患者桡骨远端高度丢失,有严重的腕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结论:LCP结合人工骨植入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能够坚强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尤其适用于骨折压缩粉碎性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20.
李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56-157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治疗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8例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骨折类型均为肱骨干骨折伴有肱骨近远端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微创治疗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患者。手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评分标准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个月愈合,术后均随访1年,患者功能恢复皆良好。其中,1例术前伴桡神经卡压损伤患者,经神经松解、复位后固定,后功能恢复。评价以1年为标准。有15例评分为优,有13例评分为良。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治疗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不损伤神经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