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开放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罗从风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1]:其中有4例单纯压缩骨折,11例单柱骨折,5例双柱骨折和3例三柱骨折。根据三柱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分别使用前外侧入路、改良正中入路和倒L形人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术后随访评价临床效果。单纯压缩骨折3例,单柱骨折8例,双柱骨折3例,三柱骨折2例。结果:23例中16例得到随诊,经6~22个月的随诊,根据马元璋的评价标准[3]:优1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需选择好的术前分型,良好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积极早期处理合并伤,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柱分型理论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并随访的2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Ⅳ型15例,Ⅴ型4例,Ⅵ型2例。按照罗从风等三柱分型:双柱骨折15例,三柱骨折6例。应用三柱固定技术,胫骨平台外侧骨折采用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固定,后柱骨折采用后内侧倒"L"入路重建钢板预弯后支撑固定。结果:本组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2岁。21例均获得8~36个月随访,平均12.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4.2个月。根据Ghazavi等提出的改良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结果:优1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达到85.71%。结论:运用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三柱固定技术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据三柱分型指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依据三柱分型:单柱骨折24例;双柱骨折10例;三柱骨折2例.予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治疗,术后随访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骨不连病例.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病例.术后12个月HSS评分平均为88.7分(64~98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23°.结论:三柱分型能帮助临床医生对胫骨平台骨折有全面、三维立体的认识,能有效的指导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从而显著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柱分型理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行仰卧位下膝前正中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40例,应用三柱分型理论,行漂浮体位下前外侧入路、膝关节后内侧L形入路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Rasmussen评分为(21.4±3.1)分,低于试验组的(26.2±2.7)分,治疗优良率(72.5%)低于试验组(92.5%),并发症发生率(22.5%)高于试验组(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柱分型理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朱思强  孔荣  夏睿 《安徽医学》2015,(3):297-300
目的:依据三柱理论指导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三柱理论分为12例单柱骨折、11例双柱骨折和2例三柱骨折。根据三柱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术后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单柱、双柱和三柱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2.32、123.73和150.27 min,平均随访时间为15.2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13.50周,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14.20周。25例患者术后12个月HSS平均评分为86.85分;膝关节活动度2.20°~122.50°,患者术后与12个月后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柱理论能较好地提高临床医师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认识,有效指导手术入路与内固定的选择,显著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42例,后侧柱骨折均采用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累及内、外侧柱者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为14~30分,优良率为90.5%; 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3~18分,优良率为95.2%.术后2例膝关节伸屈活动明显受限,经康复科康复锻炼后改善;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经向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及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后疼痛缓解.[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利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有效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运用恰当的康复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何伟东  周中  谢林  黄海涛  张仕兵 《吉林医学》2013,(27):5645-5645
目的: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4例临床资料,其中有6例单纯压缩骨折,10例单柱骨折,13例双柱骨折和5例三柱骨折。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共18例;其余则采用单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共16例。结果: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2例,差0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满意。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需选择好的术前分型,良好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积极早期处理合并伤,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明文义  戴海东  赵进征  吴旭东  武理国 《浙江医学》2016,38(12):928-931,972
目的探讨应用三柱分型理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均为三柱骨折。其中观察组30例采取漂浮体位下前外侧入路联合膝关节后内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30例采取仰卧位下取膝前正中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创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Rasmussen评分及膝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根据三柱分型理论指导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取漂浮体位联合切口,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手术显露充分,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方法以及对其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根据基于CT重建为基础的三柱分型方法,将3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双柱骨折23例,三柱骨折1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采用合适手术入路及钢板内固定复位骨折块,均取自体髂骨进行植骨.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8月.术后即刻X线片示3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O技术结合三维CT后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方法:收集胫骨平台后柱骨折8例。所有患者接受x线片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的检查,从而评估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对骨折进行分AO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均为调合性损伤;合并多发骨折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损3例;根据三维CT重建,术前得以正确评价胫骨平台劈裂移位方向和塌陷的面积进行后路手术洽疗。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多方位、立体显示胫骨平台劈裂的形态,帮助术者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准确复位,坚强内固定,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据三柱分型理论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根据三柱分型理论,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72例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分型予以相应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治疗,术后随访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周。未见感染及畸形愈合病例,未见内固定断裂病例。采用Cooney评分,其中优54例、良12例、可8例、差0例。结论桡骨远端骨折三柱理论,能够让医生对桡骨远端骨折有更深刻的认识,能有效指导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从而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O技术结合三维CT后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方法:收集胫骨平台后柱骨折8例.所有患者接受x线片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的检查,从而评估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对骨折进行分AO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均为调合性损伤;合并多发骨折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损3例;根据三维CT重建,术前得以正确评价胫骨平台劈裂移位方向和塌陷的面积进行后路手术洽疗.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多方位、立体显示胫骨平台劈裂的形态,帮助术者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准确复位,坚强内固定,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孙晓  盛路新  殷照阳 《海南医学》2013,24(18):2730-2733
目的探讨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固定方法及手术入路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对13例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按照罗从风等的胫骨平台的CT三柱分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T"型钢板固定2例单纯后外侧髁骨折,采用俯卧位后内侧和后外侧双切口或后内侧倒"L"入路重建钢板及桡骨远端"T"型钢板固定治疗4例后内侧髁合并后外侧髁骨折的病例,7例前方合并后方粉碎骨折的病例采用联合入路、漂浮体位4.5 mm系列钢板固定前侧骨折、3.5 mm系列固定后侧骨折。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了7~2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即刻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4~18分,平均16.4分,术后6个月的HSS评分为75~96分,平均为85.3分,1例出现前外侧切口部分肌肉坏死,局部换药后治愈,2例出现小腿内侧麻木,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3个月后恢复。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外侧髁时,应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联合不同的手术入路,便于直视下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指导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收治并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80例(100侧)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压缩骨折10侧,单柱骨折48侧,双柱骨折31侧,三柱骨折11侧。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取手术的入路和对应的内固定的方式,后侧柱使用倒L形入路,内侧柱使用改良正中入路,外侧住使用前外侧入路,双柱和三柱骨折使用联合入路手术。术后随访并使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个月与术后即刻的外侧平台后倾角、内侧平台后倾角和平台内翻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压缩骨折组、单柱骨折组、双柱骨折组和三柱骨折组的平均等待时间为(3.2±0.5)d、(4.8±0.9)d、(6.1±0.9)d、(8.6±0.8)d,平均手术时间为(58.8±0.9)min、(73.2±2.1)min,(88±3.3)min、(97.8±5.1)min,手术中的平均失血量为(64±13)m L、(197±38)m L、(398±47)m L、(466±51)m L,单柱骨折组、双柱骨折组和三柱骨折组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平均失血量显著高于单纯压缩骨折组,双柱骨折组和三柱骨折组显著高于双柱骨折组,三柱骨折组显著高于双柱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压缩骨折组、单柱骨折组、双柱骨折组和三柱骨折组骨折愈合的时间、术后12个月SF-36评分、术后12个月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柱分型理论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扬州市中医院骨伤科胫骨平台三柱骨折43例患者,其中Schatzker Ⅴ型26例,Ⅵ型17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24~69岁,平均46.7岁。比较术后患者两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关节面塌陷高度、胫骨平台内翻角、膝关节活动度;根据Rasmussen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随访12~24个月,患者健侧及患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关节面塌陷高度、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内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膝关节功能恢复:优28例,良11例,一般4例,优良率为90.7%。结论: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可获得充分的手术显露,有利于骨折良好的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47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进行复位骨折钢板固定。[结果]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定,本组患者治疗后优24例,良1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16%。术中解剖清晰,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结论]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能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准确复位和牢固固定,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解剖清晰,出血少,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是适合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2015年1月对30例合并后柱骨折和外侧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X线胫骨平台复位情况(Rasmussen评分)、胫骨平台内外翻角、后倾角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本研究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14±4.7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53±4.27)周;最后一次随访HSS评分(83.96±5.17)分,Rasmussen评分(15.69±1.76)分。结论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显露,从而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及良好的力线、坚强内固定,达到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以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复位丢失、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曾卫平 《海南医学》2011,22(7):11-13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全部采用后路和前外侧、后路和前内侧联合入路,后路小钢板和前侧锁定钢板联合固定,同时植骨。结果术后X线片检查示达到解剖复位12例,功能复位4例。1例切口皮缘坏死,经清创后愈合。16例均获12个月以上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5~9个月,平均7.8个月。Rasmussen评分结果:优7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7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可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并后路小钢板固定和前侧锁定钢板联合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9月我院治疗的16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病人.按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后侧柱5例,后侧柱及内侧柱6例,后侧柱及外侧柱3例,三柱2例.其中合并髁间后棘后交叉韧带附着处骨折2例,无前、后交叉韧带、血管、神经的损伤.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切口以空心螺钉和“T”型钢板或重建钢板支撑内固定.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0周,平均16周.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膝内外翻畸形,膝关节屈曲100°~130°,膝关节伸直-3°~3°,膝关节HSS评分88~100分.结论采用后内侧入路以空心螺钉和“T”型钢板或重建钢板支撑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均采用后内侧及前外侧联合入路,后侧胫骨内外髁和前外侧钢板固定.摄片评定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和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法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即刻X线片检查示达到解剖复位30例,复位良2例.32例均获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随访24~40周,平均33.5周.24周时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基本愈合,下地完全负重,无内固定失效.术后24周采用HSS评分82~94分,平均86.5分.结论:前后联合入路“三柱”内固定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