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问·脉要精微论》曰“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其中“地苍”一词十分费解,且从未见他书使用过,一直是注释《内经》的难点之一。古代注家如王冰、张志聪对此未加注释。然马莳曰“盖地仓则黑带沉滞矣”,张介宾注曰“地之苍黑,枯暗如尘”。《内经讲义》(四版)曰“地苍:即青黑色土壤”;《内经讲义》(五版)与《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则均采用张介宾“地  相似文献   

2.
真气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说:“元气、原气、真气三者的内涵是同一的,都是指先天之气。”又说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中医学中的“真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本文在《内经》162篇中共检出“真气”二字连读者23处,笔者对其逐条梳理,以明确其含义。  相似文献   

3.
《素问·上古天真论》:“……身年虽寿,能生子也”,此中“身”字。杨尚善、王冰等历代注家均未注释,只将“身年虽寿”译成“年龄虽高”(《黄帝内经素问译释》)或“虽然年达百岁”(《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另外,《内经讲义》(五版教材)把“身”释作代词“其”,《黄帝内经素问选注》把“身年虽寿”译作“他们年达百岁”。笔者认为,上述两种释法均欠妥。把“身年虽寿”译成“年龄虽高”或“虽然年达百岁”,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4.
《内经》“缪刺”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中医药学报》2001,29(4):66-66
缪刺是《内经》对疾病治疗的特殊刺法 ,属络脉的浅刺法。对于具体的针刺方法 ,后世医家多定义为“病在络脉而左病取右 ,右病取左的一种针刺方法”。代表医家如张介宾、吴等。《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素问注释汇粹》、《内经讲义》(五版教材 )、《内经选读》(六版教材 )等均取此注。其根据是《素问·缪刺论》篇中多次论及“左刺(取 )右 ,右刺 (取 )左”的缪刺法。亦有注家认为“缪” ,谬也 (错误的意思 ) ,并将此义引申为交错 ,如《针灸医藉选》注[1] :缪刺 ,“《辞海》 :‘缪通谬 ,错误’。如纰缪 ,在此有交错之意。”还有少数医家认为“…  相似文献   

5.
绪论〔学习要点〕 1.《内经》书名含义、成书年代、作者; 2.《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 3.《内经》的主要内容。〔书名含义、成书年代、作者〕一、书名含义《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各八十一篇。《内经》:内、外相对而言。《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等。经,“常也、法也、径也”,规范、经典之意。《素问》:黄帝君臣平素问答,探讨事物本始之书。《灵枢》:又称《九卷》、《针经》,意为“神灵之枢要”,道家之语。二、成书年代《内经》出自战国。秦汉以来,代有补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托名“黄帝”的原因,历代研究者多遵从《淮南子·修务篇》:“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作为托古思维的完整解读。然而由于学科分化的原因,相关著述主要从认识论的宏观角度对托古之风进行阐释,但对于其深层原因,比如托名与当时政治、祖先崇拜等因素的关系却未阐述。由此,本文从黄帝与皇帝、《黄帝内经》与政治、天与帝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行论述《黄帝内经》托名“黄帝”之因。  相似文献   

7.
戴铭 《中医药通报》2002,1(3):18-20
杨上善,隋唐间人,编注《黄帝内经太素》(下简称《太素》)和《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下简称《明堂》),系较早整理研究《内经》和《明常经》的医家之,在唐代及宋初有较大的影响,其书在南宋以后亡佚,清未又从日本传回国内。此后,由于杨著在校注《内经》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成就,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重点探讨杨氏对中医学术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为什么要冠以黄帝的问题,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内经》的著者是黄帝,所以叫《黄帝内经》。但《内经》为黄帝所著的说法已被否定。郭沫若说:“在商都还只是在文字构造的途中,那么唐虞时代绝对做不出帝典,皋陶谟、禹贡,在黄帝时代更绝对作不出内经素问以及已被消灭的一切道书”。  相似文献   

9.
脏象源于藏象,首出《黄帝内经素问》。高校五版教材《内经讲义》称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脏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对于这一学说的形成,各家见解不一,大多以《内经》、《周易》为说,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内经》“藏象”非“脏象”之义,而《周易》虽以“象”为主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1 关于《素问·调经论》中“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全国高等院校试用教材《内经选读》(1978年版)译解“阳受气于上焦”为:卫气是由上焦输布来的。赵棣华等编著的《内经新识》译解为:阳气从上焦出发。《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题解》译解为:卫阳来自上焦的宣发输布。可见此三家的译解均同,都将“阳受气于上焦”之“阳”与“气”合起来译解为“阳气”、“卫气”、“卫阳”之类。而南京中医学院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1981年版)则译解为:诸阳都是受气于上焦。笔者对以上2…  相似文献   

11.
考察《黄帝内经》,可见在西汉以前曾有过《九针》与《刺法》两篇针刺专著 ;《九针》与《刺法》后来发展为古《针经》;古《针经》进一步增益与改编 ,成为《黄帝针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谓“先立《针经》”,《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谓“《九针》九篇 ,夫子乃因而九之 ,九九八十一篇”,均指《黄帝针经》。《黄帝针经》就是至今尚传于世的《灵枢经》,乃《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 ,这在当今学术界已成共识。此书本为古代针灸学术著作 ,可是自从更名为《灵枢经》以后 ,医学界片面地推崇它作为医经的一面 ,反而忽略了它是传世最久的针灸专著。…  相似文献   

12.
摄生即养生,也就是调摄身体、保护生命的意思。“摄生”一词,最早见于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以后明代张景岳的《类经》,清代薛生白的《医经原旨》,就更明确地用“摄生”作为所著的篇名。明代李念蛾编的《内经知要》虽以“道生”名篇,但“道生”与“摄生”的涵义是相同的。摄生是《内经》的重要内容。《内经》一书重视予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冶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  相似文献   

13.
“问答式”因由考《内经》全书的体例,大柢是黄帝问,歧伯或伯高、少师、少俞、鬼臾区等答;及雷公问,黄帝答。所以叫“问答式”。假设黄帝是实有其人,确曾向属下臣子学习和考问医学,那么,《内经》就是当时君臣问答的实际记录,后来整理成书的。然而,这不符合事实,许多作者都已讨论过。事实上也是如此,在轩辕黄帝时代,还不能有文字之书产生,黄帝本人也非医学的创始人或实践者。所以《内经》是托名于黄帝的一部医学著作。既是托名之作,而且又托名于黄帝,按一般的理解,应当山“黄帝”直接发论,而不必采用问答式,尤其不  相似文献   

14.
有问必答     
江西石城县小松乡石田村诊疗室温奇亮问我国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为何称“黄帝”?此书是否为黄帝所著? “黄帝”,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据说有许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传说,《内经》就是黄帝与岐伯等,在宫廷内讨论医学而写成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
《亚太传统医药》2006,(2):23-23
<正>《黄帝内经》医学启蒙读物《医学三字经》前两句是“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意思是中医学起始于岐黄。岐,指岐伯,是位精通医术的臣子;黄,指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是以黄帝和岐伯(还有其他臣子)君臣回答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岐黄”实际上就是《黄帝内经》的代名词,“岐黄”又指中医学。我们常听到“某人颇通岐黄之术”这样的话,就是说这个人精通医术。  相似文献   

16.
宋史菘本《灵枢经·经脉》篇足阳明胃经循行原文曰:“胃足阳明之脉,起於鼻之交中,旁纳太阳之脉……”“之”字横亘其中,致文理医理难通。历代《内经》不同版本均无之字,故丹波元坚(日)《灵枢经》认为之字为衍文;现代学者郭霭春《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释义》亦从其说。但进一步考证,似难用行文作解,故又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如傅贞亮《黄帝内经灵枢经析义》认为“之”字当作“上”,此说甚是,但未道其原委。 考“之”字大篆写作“ ”,与篆书上“ ”字接近,为《灵枢经》早期传抄过程中形近而讹,并非衍文。《灵枢经·经脉》篇中…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源泉,是业中医者的必读之书。盖因年代久远,文义古奥,差讹错简甚多,给初学者带来种种困难,只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始可得其真要,目牛无全。下面谈谈学习《内经》的有关方法,冀以抛砖引玉,有益后学。一、字词落实,善于比较学习《内经》,领会医理,要先通文理,重在字词句落实。《内经》中古字、僻字较多,通假,转借亦不少,凡论中一字(词)数见者,需要集中比较,分类析义,以资鉴别。如“能”,在《素问·阴  相似文献   

18.
胡玲  焦振廉 《陕西中医》2013,34(5):616-617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注本。方法:分析《黄帝内经》注本的概况和《素问》注本体系、《灵枢》注本体系及类编加注型注本等。结果:《黄帝内经》注本大致可分为注释和发挥两个大类,注释类型为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发挥类型为金代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黄帝素问宣明方论》、清代黄元御的《素问悬解》等;《灵枢》比较重要的注本还有清代张志聪的《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以及日人丹波元简的《灵枢识》等;两书分类重编再加注解开山是隋代的杨上善,并加以系统注解的是明代医家张景岳,继之后有明末清初李士材摘编《黄帝内经》。结论:《黄帝内经》注本不仅具有历史的、文献的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古典医籍浩如烟海,其书名更是五花八门、光怪陆离。有些短短几字,却包罗了许多妙趣横生的轶闻趣事。现将祖国医学中的几部经典著作的书名缘由介绍于下。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医书。这部书阐述的理论,一直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必需研究的一部经典读物。 本书为什么冠以“黄帝”二字呢? 原来,黄帝是古代的帝王,姓公孙氏,又因他生于“轩辕之丘”,又名“轩辕氏”,再因建国于有  相似文献   

20.
马春堂  马趁 《河南中医》1996,16(3):187-187
从“巅”“癫”“颠”字的使用看《内经》对脑功能的认识马春堂马趁高艳华朱学民朱秀荣河南省西华县中医院(466600)主题词《内经》/历史中医名词脑《内经》中使用“巅”字25次,其中直接表示头顶部的10次。如:“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