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 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的CEC患者的18只患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光斑0.8~2.O mm,照射时间60s,能量80~300 mW,对FFA和ICGA图像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 vascularization,CNV)进行照射,照射区未出现颜色变化.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FFA结果.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者6眼,占33%;无变化者12眼,占67%.自觉症状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者16眼,眼底检查病变减轻者10眼.13眼复查眼底血管造影,其中8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明显消退、渗漏减轻.结论:TTT治疗CEC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的CEC患者的12只患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光斑0.5~2.0 mm,照射时间55~60 s,能量200~350 mW,对 FFA和ICGA图像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进行照射,照射区未出现颜色变化或呈淡灰色。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FFA和ICGA检查结果。 结果 TTT治疗后0.5~3个月后所有患眼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提高5行以上者4只眼,占33.3%;3~5行者 5只眼,占41.7%;1~2行者 3只眼,占25.0%。治疗后10只眼行FFA和ICGA复查,其中FFA复查荧光素渗漏消失7只眼,减轻3只眼;ICGA复查CNV消失或明显缩小8只眼,CNV无变化2只眼。 结论 TTT治疗CEC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87-189)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联合球后曲安奈德注射(triamcinolone acetonidc,TA)治疗脉络膜特发性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治疗效果.方法:球后注射曲安奈德使黄斑部水肿、渗出缓解后再使用法国产Iris810nm半导体激光对11例脉络膜特发性新生血管患者进行TTT治疗,采用1.0~2.0nm光斑、能量75~175mW照射时间55~60s,随诊3~4mo,通过视力,直接检眼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t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者8例,占73%.无变化者2例18%.视力下降者1例9%.11例患者中眼底改变者10例,1例有瘢痕形成.结论:TTT TA对脉络膜新生血管有较好的疗效,激光能量小,参数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4.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经瞳孔温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疗效。方法 对12例(12只眼)黄斑区具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TTT治疗,并随访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变化。结果 12只眼中有3只眼进行了二次治疗,最终所有患者眼底出血渗出的情况均得到改善,眼底造影显示CNV缩小或闭塞,治疗后视力提高3只眼,稳定6只眼,下降3只眼。结论 经瞳孔温热疗法可以减少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而引起的出血及渗出,加速疤痕化,对黄斑区CNV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中心视力的恢复尚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渗出型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应丽  陈悦  郭希让 《眼科研究》2004,22(2):203-205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为AMD的患者的22只患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mm半导体激光,光斑0.5~3.0mm,能量200~400mW,照射时间60s。对三面镜眼底检查、FFA、ICGA图像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行照射,照射区未出现颜色变化或旱淡灰白色。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及OCT检查。结果 22患眼治疗后1~10个月,平均随访观察时间4.8个月,视力不变者13例,占59.1%;进步者7例,占31.8%;下降者2例,占9.1%。20眼OCT复查者中,黄斑水肿不变者11例,占55%;好转者7例,占35%;恶化者2例,占10%。再次行TTT治疗者5眼,占接受TTT治疗者的22.7%。治疗随访期间无明显治疗副作用。结论 TTT治疗能使大部分渗出性AMD患眼视力稳定或提高,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C)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CEC患者13例(13只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光斑0.8~2.0mm,照射时间60 s,能量80~260 mW,对FFA和ICGA图像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行照射,照射区未出现颜色变化或呈淡灰色.随访6~40周,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FFA和ICGA检查结果.结果 最终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FFA和ICGA显示8只眼CNV缩小或闭塞,治疗后视力提高4只眼,稳定8只眼,下降1只眼.结论 TTT对CEC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谷威  梁军 《国际眼科杂志》2009,9(8):1519-1520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36例36眼经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rgam,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检查(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为CEC的患者,36眼接受PDT治疗前后,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观察PD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PDT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者20眼(55.6%),视力稳定者14眼(38.9%),还有2眼(5.5%)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发现病灶明显缩小,出血渗出吸收。FFA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病灶闭合,只有1眼出现病灶扩大。结论:PDT治疗CEC在大多数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ircumscribed choroidal hemangioma,CCH)的治疗中,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与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 )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CCH患者24例24眼,应用TTT治疗12例,PDT治疗12例。观察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眼底彩色照片,检眼镜下观察瘤体变化; B超或彩色多普勒检查瘤体大小、高度变化;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浆液性视网膜下积液的变化; 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判断瘤体渗漏情况及并发症等。

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眼底检查均可见视网膜下浆液性渗出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瘤体萎缩,视网膜平伏,血流呈阴性,荧光素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可见瘤体血管荧光渗漏减轻,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黄斑及瘤体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完全平伏,瘤体平复。TTT治疗患者12例12眼术后视力提高、稳定、下降比例,各占33.3%; 眼底观察可见瘤体萎缩瘢痕,机化,大量色素增生或色素缺失,部分血管闭塞。PDT治疗患者12例12眼,视力提高者66.7%,视力稳定者33.3%,无视力下降; 眼底观察可见瘤体萎缩呈白色,轻度色素紊乱,视网膜及脉络膜正常血管未见损害。

结论:TTT与PDT治疗CCH,均能使瘤体萎缩并促进渗出吸收,但PDT对眼底正常组织损伤明显小于TTT,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效果。方法 对28例34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确诊的继发于渗出型AMD的隐匿型CNV行TTT治疗,并主要以视力、眼底检查、FFA及ICGA改变为指标,评价TTT治疗渗出型AMD的效果。结果 随访3~20个月,平均6.65个月,视力提高19眼,视力稳定13眼,视力下降2眼,视网膜水肿基本消退6眼,水肿明显减轻21眼,水肿无明显变化5眼,2眼水肿加重,出血吸收22眼,8眼出血减少,出血无明显变化者2例,另有2眼发生少量新鲜视网膜深层出血,第1次治疗后复查FFA及ICGA,10眼CNV消失,19眼CNV渗漏减轻,3眼无明显变化,2眼CNV增大。结论 TTT治疗可使大部分AMD患者视力稳定或提高,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疗方式,但对其确切疗效的评价。尚需与自然病程及其他治疗方法对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能量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联合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球后注射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4例14眼CEC患者首先球后注射TA40mg/1mL+20g/L利多卡因0.5mL,然后于注射后1wk时再使用810nm半导体激光进行低能量TTT治疗(激光参数分别为:光斑直径0.8~3.0mm,照射时间60s,能量120~360mW),采用矫正视力、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来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随访3~12mo。结果: 治疗后视力提高者5眼(36%),无变化者8眼(57%),视力下降者1眼(7%)。12眼在治疗2wk后黄斑区出血、渗出明显减少,其中5眼在1mo后完全吸收,7眼在3mo后完全吸收,2眼眼底出现明显的黄斑瘢痕形成。治疗后3mo时,FFA检查发现CNV渗漏明显消退、减轻者7眼,无明显变化者5眼,2眼CNV扩大或渗漏增强;OCT检查发现12眼黄斑水肿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NV强反射区域减小或者稳定,另2眼黄斑水肿加重、CNV扩大。结论: 低能量TTT联合TA球后注射对CEC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62例确诊为AMD的患者的62只患眼TTT治疗的临床资料。62例AMD患眼中,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者58例,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检查者42例,光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者56例。激光治疗机波长为810 nm,光斑0.5~3.0 mm,能量60~400 mW,照射时间60 s。62例患者治疗后随访观察1~10个月,平均随访观察时间4.8个月,分析末次随访视力与治疗前视力以及OCT复查资料。
结果
视力不变者43例,占69.4%;进步者15例,占24.2%;下降者4例,占6.5%。51例OCT复查者中,黄斑水肿不变者29例,占56.96%;好转者18例,占38.3%;恶化者4例,占7.8%。视力改善与OCT黄斑水肿的形态改善相一致者38只眼,占OCT检查者的74.5%;视力改善滞后于黄斑水肿形态改善者13只眼,占25.5%。再次行TTT治疗者18只眼,占接受TTT治疗者的29.0%。治疗随访期间无明显治疗副作用。
结论
TTT治疗能使大部分渗出性AMD患眼视力稳定或提高,使用安全,但激光治疗参数尚需进一步探索。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80-18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瞳孔温热疗法(TTT) 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 方法 对比分析渗出性AMD患者行PDT 治疗的35例42只眼、TTT治疗的35例40只眼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视力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 。CNV类型均为黄斑中心凹下型或旁中心凹型。其中,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的CNV44只眼 ,典型性及典型性为主型的CNV38只眼。PDT治疗的42只眼中,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19只眼,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型CNV23眼;TTT治疗的40只眼中,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25只眼,典型性及典型性为主型CNV15只眼。 结果 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型CNV治疗后1、3个月时,PDT组分别有47.8%、43.5%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TTT组分别有6.7%、6.7%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两组之间治疗后1、3个月时视力提高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χ2=7.118,P=0.0076;χ2=5.500,P=0.0190)。PDT组分别有100%、69.6%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TTT组分别有53.2%、80.0%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两组之间治疗后1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13.16,P=0.0003);3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χ2=0.5098,P=0.4752)。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治疗后1、3个月时,PDT组分别有15.8% 、10.5%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TTT组分别有4.0%、8.0%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两组之间治疗后1、3个月时视力提高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的意义(χ2=1.816,P=0.17 78;χ2=0.0838,P=0.7728)。PDT组分别有78。9%、42.1% 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TTT组分别有52.0%、84.0%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两组之间治疗后1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2=3.388,P=0.0657);3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χ2=8.433,P=0.0037)。 结论 典型性及典型性为主型CNV治疗后3个月视力结果PDT优于TTT;治疗后1个月时FFA检查渗漏改善PDT明显优于TTT,但随诊至3个月时,二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治疗后3个月视力结果PDT与TTT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治疗后1个月FFA检查渗漏改善改善PDT与TTT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但随诊至3个月时,CNV渗漏消失和减少方面TTT疗效明显好于PDT。尚需要更多的病例及更长的随诊时间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85-28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对经瞳孔温热疗法 (TT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 )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渗出型AMD3 5例 ( 3 6眼 )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ICGA )检查。根据FFA、ICGA和OCT检查结果 ,明确CNV位置、范围和大小 ,采用半导体红外激光 ( 810nm)进行TTT治疗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TTT治疗后视力提高者 10眼 ,占 2 7 8% ;视力稳定不变者 17眼 ,占47 2 % ;视力下降者 9眼 ,占 2 5 %。OCT复查结果为 11眼 ( 3 0 6% )黄斑水肿消失 ;14眼( 3 8 9% )黄斑水肿减轻 ;8眼 ( 2 2 2 % )无变化 ;3眼 ( 8 3 % )黄斑水肿加重。CNV消失 12眼( 3 3 3 % ) ,CNV缩小 19眼 ( 5 2 8% ) ,CNV无变化 3眼 ( 8 3 % ) ,CNV增大 2眼 ( 5 6% ) ;治疗后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 (P <0 0 0 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 (r =0 4963 ,P =0 0 0 1)。结论 OCT可客观、精确地显示CNV的位置、大小范围及视网膜水肿的变化程度 ,对指导TTT治疗AMD和疗效评价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12只患眼采用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使用Iris810 nm红外激光,能量220~1000 mW,光斑直径1.2、2.0、3.0 mm,照射时间1~2 min。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下液、脉络膜血管瘤的厚度及渗漏的变化以及治疗的并发症等情况。随访6~16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
结果
12例脉络膜血管瘤患者中伴有周边视网膜脱离者8例,经TTT治疗后周边液体完全吸收6例,部分吸收2例。治疗后视力不变者7例、提高者3例、下降者2例。8例治疗前曾行B型超声检查者,治疗后B型超声检查7例瘤体厚度较治疗前降低,其厚度平均下降21.75%。10例治疗前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者复查均可见瘤体的渗漏明显减轻。治疗的并发症有视网膜出血5例、视网膜皱褶1例。
结论
TTT是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伴有明显视网膜脱离的患者。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90-19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exudative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比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所致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ineovascularization,CNV)患眼21例,治疗前与单次PDT治疗后3个月的视力、眼底、固视性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OCT)图像及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an giography,ICGA)的变化.结果 PDT治疗后3个月11只眼视力提高(52.38%),10只眼视力稳定(47.62%),其中5例由偏心固视恢复为中心固视.眼底检查可见出血渗出明显减少,部分患者完全吸收.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CNV病灶渗漏停止10只眼(47.62%),渗漏减少10只眼(47.62%);OCT检查表现为CNV缩小.组织水肿减轻.结论 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所致的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