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索空巢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徐州市城乡社区60岁及以上的空巢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采用χ2检验与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1 176位老年人中,选择家庭自我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分别占73.5%、11.9%、14.6%;居住在城市、有离退休待遇、配偶健在的倾向于选择家庭自我养老;高学历、独居、身患多种慢性疾病的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对子女尽孝评价较低的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结论 空巢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还是以家庭自我养老为主,应保护和提高空巢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同时根据老年人特征与需求,加强养老机构的分类服务建设,积极寻找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浙江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差异。方法 2015年7—8月采用"农村养老情况调查与新型养老模式构建"问卷对浙江省部分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采取单纯随机抽样与定额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199份。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6.9%的农村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8.0%的则选择机构养老。倾向于在家中养老的原因,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想和子女在一起(40.7%)、方便(12.1%)、人多热闹(6.5%)。浙江农村老年人经济来源主要有退休、养老金(64.8%),务农打工(41.2%),子女供给(24.6%)。农村老年人多选的是居家养老,月补助金额多者(600元)选择居家养老占93.6%;月补助金额一般(90~600元)者选择居家养老占93.3%;月补助金额少者(90元)选择居家养老占65.2%。月补助金额不同的农村老年人在养老方式选择意愿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晚辈探望频率程度如何,绝大部分浙江农村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从居住情况来看,独居者选择居家养老的占73.0%;和老伴居住者选择居家养老的占88.8%;和子孙居住者选择居家养老的占91.5%;不同居住情况的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仍是大部分浙江农村老年人的抉择,居家养老方式依旧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上海市闵行区居家老年人的身体功能状况和生存质量,分析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满足居家老年人的照护和健康需求提出建议。方法采用ADL量表、SF-12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闵行区902名60岁以上居家老年人的身体功能、生存质量和养老需求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902名居家老年人中,86.6%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11.7%的老年人有轻度功能障碍,1.6%的老年人有中度以上功能障碍。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患高血压和是否患糖尿病是居家老年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共同影响因素;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目前获取社区养老服务的比例相对较低,环境打扫在居家老年人最希望获取服务中选择的比例最高。结论闵行区居家老年人面临社区养老资源发掘不足、缺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供给等问题,应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激活社区资本的参与,发展嵌入式养老模式,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提升居家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水平,推动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杨敏  钱英 《健康研究》2012,32(2):139-142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养老方式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杭州社区314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养老方式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8.3%;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养老方式选择上与无慢性病老年人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比例增加;在10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与无慢性病老人需求无明显差异,需求率最高的是家务整理和餐饮服务.结论 完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须建立在家务整理和餐饮服务基础上,加强相关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家庭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的影响,为促进居家养老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居家养老意愿现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仅有296老年人(13.87%)选择居家养老方式。见面频率和子女孝顺程度是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选择的重要因素,见面频率较多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是见面频率较少的老年人的0.041倍;子女不孝顺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是子女孝顺的老年人的2.113倍。此外,年龄、教育、经济水平、社会保障和健康自评等因素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有影响。70~79岁和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是60~69岁老年人的0.509和0.345倍,有社会保障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可能性是没有社会保障老年人的1.278倍。结论 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应该更关注那些没有子女或者与子女情感联系不紧密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在全球成为普遍现象,在我国“9073”养老格局下,90%的老年人在居家养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和5G时代的到来,智慧居家养老将成为我国未来养老的主流。本文通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终端需求调查以及以“智慧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为主题进行了文献检索研究,提炼了4个方面的智慧养老的难点堵点问题:智慧居家养老研究不足,养老供需研究不充分;居家老年人智能设备需求与使用存在矛盾;医疗资源供给无法满足90%居家养老老年人需求;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不能切合当下需要,导致老年人对“智慧养老”认知与使用不足。基于问题导向,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在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了智慧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云平台,进行研究与实践。笔者结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实践,提出以下对策:发挥三甲医院专业引领作用,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构建社区 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云平台;下沉三甲资源、整合社会照护与信息服务资源打造居家智慧便捷服务,满足老年人“十助”服务需求;通过网络服务与教育解决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困难的困扰;融合智慧服务与人文体娱乐于一体,从社区至居家延伸,全方位助力提高老年人主动性。通过近2年的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应用实践,居家老人满意度高达96%。同时,社会反馈也印证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实践契合老年人与社会的需求,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各级医养结合及养老机构都在学习、复制,证明这项事业与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方式选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2年10月—2013年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取方法对在唐山市路南、路北区抽取的2个社区共724名≥60岁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唐山市724名社区老年人中,228人(31.5%)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496名非居家养老老年人中,218人(44.0%)选择自我养老,193人(38.9%)选择子女养老,85人(17.1%)选择机构养老;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全部在身边、患≥2种慢性病、有抑郁状态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月收入≥3 800元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非居家养老。结论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患慢性病数量、月平均收入、子女在身边情况、是否抑郁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德阳市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的现状及养老服务需求,并分析影响养老意愿的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缓解养老压力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2—9月采取方便抽样,选取德阳市下辖区县517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17名调查对象中,74.9%的养老方式意愿是家庭养老,13.7%是机构养老,11.4%是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服务需求中,选择最多的是紧急救助、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子女个数、医疗保险类型、月收入、慢性疾病个数、面临养老困难个数对老年人养老方式意愿均有影响(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子女个数越少的老年人越容易选择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月收入越高的老年人越容易选择社区居家养老;面临养老困难越多的老年人越容易选择机构养老。结论传统家庭养老目前依旧是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意愿,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比例相对而言有一定的提升;老年人最希望得到的养老服务依次是紧急救助、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努力建设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等多元化协调发展的养老方式,对实现健康老龄化、构建健康中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医养结合背景下合肥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2022年1—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市9个区389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自制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况调查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健康状况、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知晓和需求情况以及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得分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描述性分析合肥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结果 389名老年人中,有49.87%的老年人年龄在75~89岁,32.13%的老年人为未婚/离婚/分居/丧偶的状态,53.21%的老年人学历在中专及以上,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以上者占85.86%,有40.87%的老年人有照护人员,生活经济来源97.94%的老年人有退休工资。有58.87%的老年人合并≥3种的慢性疾病,但仅有10.80%自觉健康状况很差,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占16.20%。有20.82%的老年人不知道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而希望居家提供医疗保健相关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则占68.89%,仅有3.08%的老年人不知晓哪些机构可以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有22.11%的老年人不知道居家护理服务有哪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海口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需求,为制定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60岁以上老年人3 601名,通过入户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基本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养老方式选择以及对居家医疗服务需求。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 544份,有效应答率98.42%。老年人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占43.68%,93.28%的老人与配偶和(或)子女同住,6.30%的老人独居;4.77%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30.11%的老年人部分自理需要照顾。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5.83%,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精神或心理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及关节疾病以及其他疾病患病率依次为31.94%、13.54%、2.51%、2.51%、0.90%、2.20%、3.02%、4.23%和17.41%。78.89%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并有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需求,11.91%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系、自评健康状况与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需求存在相关性;居家养老医疗服务费用可接受范围在1 000元以下的占70...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9073"的养老格局下,90%的老年人选择了居家养老。如何能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既能享受亲情,又能保障居家安全成为了当前难题。我们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社区107户老年人居家养老智慧终端服务需求调查结果以及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病房"工作情况,提出"主动式居家养老"(Activehome-based eldercare)的概念,通过智慧信息软件(电脑端:PC端;移动端:手机App)+硬件(居家硬件设备、健康驿站的硬件设备)+三甲医疗资源下沉的专业服务,构建了社区-居家医康养护一体化居家养老云平台。云平台设计了13个版块,涵盖医养结合6个方面15项监测与管理指标内容,充分把网络远程技术、智能居家智慧终端系统、实时健康监测管理系统与医康养护资源整合到一起。实践证明,主动式居家养老是一种"有亲情有保障"的升级优化版居家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居家养老将为90%以上老年群体养老的主要方式。主动式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家庭养老,主动式居家养老是一种有保障的养老模式。主动式居家养老将传统的"有亲情无保障"被动式家庭养老,转变为"有亲情有保障"的主动式养老。主动式居家养老是一种在增强老年人自理能力,促进老年人主动健康的同时,辅以社区养老服务、医疗保障服务的养老模式。主动式居家养老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可有效地化解我国当前的养老困境。但如何为主动式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提供优质高效、值得信赖的医疗保障,需要居家老年人、医疗机构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健康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鼓励老年人全面开展主动健康行动;社会层面借鉴多方经验智慧,寻求先进的养老理念和建立积极的养老支持体系;坚持主动健康理念,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促使优质医疗资源精准辐射;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生活环境进行适老化、数字化改造等,均为主动式居家养老提供了基础性支持。主动式居家养老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13.
日前,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验收结果揭晓,重庆市万州区获评"优秀"等次。笔者了解到,自今年2月万州区成功入选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区民政局着力构建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新格局、重塑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新体系、培育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市场,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切实增强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成都市郫都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例,分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影响,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比分析接受居家养老服务前后,以及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老年慢性病的管理、控制以及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实施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对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其中健康咨询提高31.7%,健康教育与促进提高31.2%,健康体检与检测提高32.3%,健康信息管理提高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管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健康咨询高出11.7%,健康教育与促进高出16.2%,年检与监测提高21.2%,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提高29.7%,满意度提高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需求日益增高,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其开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颐养文萃     
石新 《长寿》2011,(5):56-59
一种适合中国城市老人的养老方式近日,有关专家指出,居家养老是一种非常适合中国城市老人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而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据了解,这种服务方式已在英国、加拿大、美国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安阳市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现状、需求及影响因素,为养老工作提出有益的建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入户走访安阳市5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运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安阳市居家老年人172人(男73人、女99人),平均年龄为69.99(s=7.85)岁;慢性病病人占54.7%;月收入≤1 000元/月占51.2%。74.4%的日常娱乐以听广播和看电视静态活动为主;80.8%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不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能力有限、传统观念及对现有养老机构服务、设施不满意等;选择养老机构主要考滤的影响因素分别是生活照料占80.2%,收费标准占69.8%,医护服务占68.6%。居于前3位的养老服务需求依次为医疗服务占85.5%、日常照料服务占79.5%、文化娱乐占79.1%。结论 居家养老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选择;医护服务为老年人养老的第一需求;经济能力是制约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有效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精神慰藉在健康养老服务中不可被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山东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1 524例山东省60岁以上老人(居家老人725例,机构老人79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生存状况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机构养老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居家养老老人(χ2=14.608,P0.01),健康自评差异不明显(P0.05);居家养老模式中老年人慢病患病率为75.8%,机构养老中老年人慢病患病率为79.7%,两种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慢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体老年人所患慢性病中,患病率较高的四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高血糖、关节炎或风湿病;居家老人在认知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方面都优于机构养老的老年人(P0.01)。结论与居家养老老人相比,山东省机构养老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但生活满意度自评较高。切实关注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有利于对不同健康特征的老年人进行健康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自贡市城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方式及其生活质量。方法2018-11/2019-03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四川省自贡市城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养老模式分为居家养老组、社区养老组、机构养老组,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面对面调查其生活质量。结果共调查自贡市315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收集有效数据305例,有效率96.82%(305/315);居家养老者中在婚、子女个数≥2个、经济状况为≥3000元/月者占比较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者高(P<0.05),3组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方面评分及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居家养老组在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方面评分及总评分高于社区养老组、机构养老组,社区养老组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居家养老组、机构养老组(P<0.05)。结论与居家养老老年人相比,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的老年人生理功能、心理状况相对较差,但社区养老老年人社会功能好,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情况下,居家养老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的老年人养老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老年人养老质量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济南市与烟台市的1 752名老年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和多重响应分析。结果 老年人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最多(85.0%),社区养老次之(9.5%),机构养老最少(5.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居住地、子女数、受教育程度等8项因素是老年人养老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自理能力是居家养老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和受教育程度是社区养老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和自理能力是机构养老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仍以居家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不同的养老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需根据不同养老方式采取不同措施,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人的感恩现状及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感恩和负债感是否存在差异,找出目前我国各养老模式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方法。结果 2017年12月—2018年2月,抽取中国5个地区的老年人针对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合居养老、居家儿女赡养和居家独居养老等5种养老模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9份,回收有效问卷306份,调查的老年人中,居家儿女赡养的最多,共138人,占45.1%;其次为居家独居养老,共127人,占41.5%。被调查的老年人对社会和家人的感恩心理高于负债感;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对家人和社会的感恩以及感恩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7、2.53、6.26,均P0.05);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对家人和社会的负债感和负债感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2、3.94、3.90,均P0.05)。结论很多社区养老和养老机构都存在宣传不足、各方对养老服务的认识不充分等问题,再加上老年人的传统观念都认为家庭养老是养老的最佳选择,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