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伸过屈位功能摄片在腰椎椎序不稳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85例病人均因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来院就诊,双下肢放射性疼痛36例,单侧下肢疼痛28例,间歇性跛行21例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功能片检查,观察腰椎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椎体间成角情况.结果经Dupuis法测量,20例患者在腰椎侧位片示椎体前后缘弧线光整,在腰椎过屈或过伸功能位片示腰椎矢状位滑移>3mm或角度位移>10°.结论过屈过伸位检查常能够发现常规腰椎正侧位及CT、MRI所不能显示的腰椎序列不稳和功能改变,对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及治疗前后对于疗效的观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腰椎过伸过屈功能位X线摄片在影像诊断腰椎退行性不稳定中的独特价值。方法:搜集因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在腰椎正侧位检查中椎体前后缘弧线光整的164例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功能片检查,经Dupuis法测量及Meyerding分型,观察腰椎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椎体间成角情况。结果:164例患者在腰椎侧位片示椎体前后缘弧线光整,而在腰椎过屈或过伸功能位片示腰椎矢状位滑移≥3 mm或角度位移>10°有67例。结论: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是腰椎不稳定最重要的诊断依据,能够发现常规腰椎正侧位及CT、MRI所难以显示的腰椎功能改变和序列不稳,对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还可用于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屈过伸位功能摄片在腰椎疾病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腰腿痛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侧位片检查,观察腰椎椎体向前及或向后移位、滑脱情况和棘突分离或相互靠近情况。结果经Meyerding法测量,过伸位显示存在椎体滑脱者93例,过届位显示椎体滑脱者29例;过屈位棘突局部不能分离者35例,过伸位棘突局部不能靠近者17例。结论过屈过伸位检查常能够发现常规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所不能显示的腰椎失稳和功能改变。有时还能发现常规片中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楚的解剖结构性改变。对X线观察腰椎活动,判断腰椎失稳以及估计病人治疗后功能恢复的程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卧位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椎体楔形变与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6例,术前、术后均行卧位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根据椎体高度变化值,将患者分为A组(ΔWR>2.5%)、B组(ΔWR<2.5%),并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价术前、术后患者腰痛。结果:A组ΔWR术前10.04±4.73、术后0.15±1.08、术后3月0.19±1.30;B组ΔWR术前0.12±0.65、术后1.08±1.48、术后3月0.48±1.11。腰痛VAS评分A组术前58.99±15.88分、术后6.27±5.98分、术后3月1.27±4.11分;B组术前26.94±8.47分、术后18.87±9.63分、术后3月4.85±5.21分。A组、B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01);术前A组腰痛明显强于B组(P=0.016);术后A组疼痛缓解明显优于B组(P=0.028)。术后3月两组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结论: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卧位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中,存在骨折椎体高度变化的患者经椎体成形术后症状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过伸过屈位功能摄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有腰腿痛症状的120例患者,对其实施过屈过伸腰椎侧位片检查,对腰椎椎体向前、向后移位以及椎体间成角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采用Dupuis法进行测量,X线片示有不同程度腰椎骨质增生、双侧椎间小关节增生或椎间隙狭窄等共25例患者,腰椎过屈或过伸侧位检查结果显示,腰椎矢状位滑移距离在3mm以上,或是椎间角度位移大小在10°以上。结论对于常规腰椎正侧位和CT及MRI无法显示的腰椎失稳及功能改变,过屈过伸位检查往往可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且能有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位CR对颈椎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治疗的22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颈椎过伸过屈位CR可明确反应出所有患者的颈椎生理凸曲度、前屈角、后伸角、相对角及过屈过伸时椎体移动状况、棘突状况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论过屈过伸功能位CR可发现常规颈椎正侧斜位片不能显示的功能改变及颈椎失稳,有时也能显示常规片中显示不清楚或不能显示的结构性改变.过屈过伸功能位CR对观察颈椎运动,诊断颈椎疾病,记录损伤状况以及估计治疗后颈椎病恢复的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颈椎过伸过屈位片在青年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青年颈椎病X线征象特点,探讨过伸过屈位片对早期颈椎病诊断的价值.结果 表明颈椎失稳性改变是青年颈椎病的主要征象,而过伸过屈位片对过度的椎体水平位移和角度位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踝关节过伸过屈位摄影技术,确定过伸过屈位功能角和功能夹角的测量方法,分析构建伤侧康复程度模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计算机数字摄影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借鉴临床评定踝关节伤侧康复程度的方法,摄取踝关节过伸过屈位,测量健侧与伤侧功能夹角,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康复程度与伤侧功能夹角和健侧功能夹角之比值成正比。结论摄取踝关节过伸过屈位对评定踝关节伤侧康复程度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腰椎不稳在临床上以退行性改变为主,十分常见。典型的x线平片即可以诊断。普通x线摄影对于椎体序列及活动度的评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于椎体后部的小关节结构显示不佳。而CT则可清晰的显示椎小关节的结构变化,观察椎体移位的方向和程度。两者有机结合,可对腰椎不稳做出早期诊断和准确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0.
陆建良 《嘉兴医学》2002,18(4):204-206
目的:探讨腰椎滑移症的发病原因与机理,了解其好发年龄与性别,从而加强自我保护意义。方法:收集我院50例经X线检查的腰椎椎体滑移症病例,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腰椎椎体滑移症病例中,真假性椎体滑移之比为1:1.5,年龄在40岁以上的45例(90.00%),女性38例(76.00%),职业为农民的41例(82.00%)。结论:腰椎椎体滑移症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特别是农村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后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方法自2003~2006年,我院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行腰椎动力位摄片、CT、MRI检查,证实全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腰椎失稳症,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共13个间隙。本组均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失稳节段横突间、小关节、椎板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1~3年,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优10例、良1例;植骨融合率达100%,未发现螺钉断裂、松动和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横突间、小关节、椎板植骨融合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重新评价椎管造影伴CT扫描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2例伴腰椎退行性侧弯,18例伴腰椎退行性滑脱,3例同时伴腰椎退行性侧弯和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术前采用CT、MRI和椎管造影伴CT扫描(椎管造影后同时摄动力位片)进行综合诊断,并与术中减压探查结果相比较.结果CT、MRI和椎管造影伴CT扫描的诊断一致率分别为68%,76%和83%,综合三项影像学结果,则诊断一致率为100%.椎管造影伴CT扫描在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侧弯及动力性腰椎管狭窄症时优于CT和MRI.结论椎管造影伴CT扫描检查尽管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椎管造影伴CT扫描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重新评价椎管造影伴CT扫描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2例伴腰椎退行性侧弯,18例伴腰椎退行性滑脱,3例同时伴腰椎退行性侧弯和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术前采用CT、MRI和椎管造影伴CT扫描(椎管造影后同时摄动力位片)进行综合诊断,并与术中减压探查结果相比较。结景CT、MRI和椎管造影伴CT扫描的诊断一致率分别为68%,76%和83%,综合三项影像学结果,则诊断一致率为100%。椎管造影伴CT扫描在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侧弯及动力性腰椎管狭窄症时优于CT和MRI。结论椎管造影伴CT扫描检查尽管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寇献斌 《医学综述》2009,15(20):3123-3125
目前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已经成为常见病,然而其诊断以及治疗仍有很多争论,特别是治疗方法。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椎弓根系统的坚强固定与非融合技术的弹性固定。本文对腰椎不稳的诊断、治疗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预测其将来的发展前景,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不稳的指证、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后路椎间融合术手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不稳共41例,随访时间12个月~36个月。结果:36例下腰痛及下肢痛症状完全缓解,3例明显好转,2例术后神经根出现疼痛加重。影像学结果显示28例滑脱病例中24例完全复位,4例仍存在Ⅰ度滑脱。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正常,无植入物(髂骨块、椎间融合器)移位或下沉情况,1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41例病人中有40例获得骨性融合,1例有假关节形成。结论:PLIF是治疗腰椎不稳所致慢性腰腿痛的确切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恢复椎间隙高度,而且有较高的骨性融合率(97.5%)。  相似文献   

16.
17.
18.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研究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的特征性X线表现.方法回顾了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结果发现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有以下重要X线特征,按照其出现频率依次是①病变位于长短状骨的干骺端或不规则骨的近关节处(10/10)②病灶呈现地图状骨质破坏,边缘有分叶和硬化圈(以髓腔面和近关节面为主),病灶内部有粗分隔(9/10);③发病年龄为20~30岁.结论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有特征性X线表现,X线往往能确立诊断,而缺少特征的病变X线难以诊断.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