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术式及其优势。方法分析于2004~2008年经腹切开膈肌脚入路贲门癌根治术50例患者。所有患者食道侵犯均小于2 cm,且影像学检查无重要脏器转移。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狭窄,无切缘阳性病例,术中中转手术1例改胸腹联合。吻合口瘘1例,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并发血气胸2例,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14 d,全部随访,一年生存率88%,二年生存率54%,三年生存率48%。与该院同期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相比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腹贲门癌根治术可避免开胸并发症,切开膈肌脚扩大了后下纵隔视野,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特别是对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腹膈肌切开器械吻合治疗贲门癌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作者1996年5月-2004年5月所完成的经腹膈肌切开器械吻合治疗贲门癌238例的围手术期经验,总结其手术方法对贲门癌患者带来的利弊。结果238例贲门癌手术切除234例(切除率98.3%),因广泛转移不能切除4例,所有切除者术后病检切端均无癌残留。术后发生肺部感染6例(2.5%),切口感染1例(0.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2.1%),无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230例(未切除者4例未列入随访范围),失访4例,其中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60.2%,5年生存率37.2%。所有随访病人中,返流性食道炎16例(7.0%)。结论经腹膈肌切开器械吻合治疗贲门癌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生存时间,对贲门癌患者是一种恰当的手术方法,尤其适用于有合并症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3.
童创  王建国 《安徽医学》2008,29(2):159-160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至2007年55例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及经验。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及狭窄,食道切缘阳性1例,返流性食管炎4例,胃排空障碍2例,术后平均住院12d,1年生存率78.1%,3年生存率47.3%。结论 经腹贲门癌根治术可避免开胸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可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贲门癌经腹手术的新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方法:经腹切口,使用悬吊拉钩,切开膈肌脚或食管裂孔弓形部,纵隔内应用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吻合术治疗老年贲门癌17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40例(78.7%).姑息性切除38例(21.3%),根治术中联合脏器切除18例(10.1%)。对照组老年贲门癌患者170例采用常规经胸手术切除,并行胃食管胸腔吻合。结果: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漏,切缘均无癌细胞存留,无一例死亡。治疗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8.4%),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1例(18.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腹切开膈肌脚,纵隔内行胃浆肌瓣覆盖一食管胃黏膜吻合术,操作在腹腔进行,创伤及生理干扰较小,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老年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期贲门癌外科治疗的最佳方式。方法:22例贲门癌患者行经腹经膈肌手术,采用上腹正中切口,常规游离胃体,从食管前方中心腱切开膈肌,进入胸腔再环形切除受侵膈肌,再进一步完成手术。结果:22例中,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腹腔出血1例,再手术治愈;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14天。结论:该术式适用于肿瘤侵犯膈肌或食管下端,术中感食管上缘切除不满意时,因可避免胸部切口,减少创伤及术后心肺并发症,对高龄、高危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及膈肌入路手术治疗贲门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2013年期间经腹及膈肌入路行贲门癌根治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经腹及膈肌入路行贲门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均无吻合口漏发生,无1例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随访10个月-7年,有1例2年后发现肝转移,有2例随访3年后失去联系。其余患者腹部经彩超、胃镜检查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经腹及膈肌入路手术治疗贲门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预后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开胸手术治疗高龄贲门癌的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1年1月辽宁省肿瘤医院骨外科共施行经腹开胸的贲门癌手术10例。肿瘤均位于贲门处、食管胃连接部上2 cm。结果 10例标本切缘均为阴性。1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病例。结论经腹开胸手术适用于营养状态不佳、合并心肺疾病、肿瘤位于食管胃连接部上2 cm的高龄贲门癌患者。与传统胸腹联合术式相比,该术式在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同时,达到根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贲门癌累及腹段食管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09年10月共56例浸润腹段食管贲门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胸腹联合术式32例,术中经腹膈肌切开2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胸腹联合切口组相比,经腹膈肌切开组的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短,哌替啶用量少,吸氧时间短,动脉血氧饱和度高,术后胸管引流量少,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清扫淋巴结组数,术后住院时间,肺感染,切缘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腹膈肌切开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结论贲门癌侵润腹段食管应视具体情况实施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该根治术式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实用性;方法:患者平卧位,上腹正中切口,上致胸骨第3肋水平,下达脐。正中劈开胸骨,牵拉开胸骨,腹部切口,使隔肌,胃匀暴露在直下。按胃癌根洁规约进行胃癌根治术,在游离食管时,把纵隔膈肌纵行打开,游离出食管下段5cm,与胃行端端吻合术。吻合后把吻合口放在纵膈食道床内,关闭膈肌,用钢丝缝合胸骨,逐层缝合胸腹切口术毕。结果:经与传统术式a.左侧开胸入路;b.经腹入路;c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和总结膈肌脚在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99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贲门食管区疾病的临床资料,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住院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患者140例.将所有患者按手术路径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经胸组31例,经胸腹组9例),治疗组经腹100例。通过切开膈肌脚、扩大食管裂孔、膈肌成形重建食管裂孔,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贲门癌、胃上部癌112例;缝合、收紧、修补膈肌脚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28例;分析膈肌脚、迷走神经等解剖标志的识别方法。结果:本组贲门食管区疾病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部分患者避免了经胸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长期疗效确切。结论:膈肌脚是贲门食管区的重要的解剖结构,通过切开膈肌脚,扩大食管裂孔,缝合、收紧膈肌脚,腔镜手术,解剖标志膈肌脚的正确识别,比较合理、准确、有效的手术治疗贲门食管区疾病。  相似文献   

11.
孔杰  甘从存  邬显琨  程岭 《河北医学》2008,14(8):917-919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入路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贲门癌经腹切口,经左胸切口,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经腹组和经胸组,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阳性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心肺并发症少。结论:贲门癌术前需认真分析病情,合理选择手术入路,病情允许者经腹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探讨手术治疗近端胃癌的合理方式和手术进路,方法:分析234例左进胸及41例胸腹联合切口进路行近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结果。结果:近端胃癌有32.36%的病例出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食管受侵时该组淋巴结阳性率明显增高。采用进胸入路腹腔淋巴结检出率明显偏低。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需要考虑清扫下纵隔淋巴结,胸腹联合切口进可兼顾下纵和腹腔淋巴结清扫 。  相似文献   

13.
经腹全胃切除根治贲门癌合并近端部进展期胃癌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腹全胃切除根治贲门癌合并近端部进展期胃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贲门癌同时合并近端部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改良袢式代胃术操作要点、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7例手术患者中食管空肠吻合口瘘1例,占5.9%;术后出现烧心症状3例,占17.6%;其中1例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致死率5.9%;15例患者治愈出院,痊愈率88.2%。结论经腹全胃切除根治贲门癌合并近端部进展期胃癌改良袢式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贲门癌经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明扬  张军  黄斌  邓思寒 《西部医学》2009,21(11):1954-1956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经腹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63例进展期贲门癌患者行经腹D2+根治术治疗,并对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全组均完成D2+手术,全胃切除9例,近侧胃切除54例,其中联合脾切除3例,联合脾、胰尾切除2例,联合左肝外叶切除2例。术后病检均未发现切缘癌残留。淋巴结转移主要为1、2、3、7、8、9、11组淋巴结。术后1年生存率100%(51/51),2年生存率97.2%(35/36),3年生存率73.7%(14/19),4年生存率60%(3/5)。结论贲门癌淋巴结清扫的重点在腹腔,规范性淋巴结清扫是提高贲门癌术后生存时间的关键。对于侵犯食道<2cm的贲门癌经腹手术易于完成淋巴结彻底清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常见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自2004年~2008年4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行根治手术后的并发症及其与手术方法的关系。结果在4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中,全部并发症为9例,包括乳糜胸及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全部并发症经过治疗后治愈。结论采用左侧开胸胃、食管吻合根治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中,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无菌操作及预防性结扎胸导管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曾富春  刘胜中  丛伟 《四川医学》2011,32(9):1369-1371
目的总结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并探讨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4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管状胃组和传统全胃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管状胃组与传统全胃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pTNM分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及阳性淋巴结数量均多于传统全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术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症、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传统全胃组(P〈0.05)。管状胃组随访期内胸胃综合症、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和死亡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全胃组(P〈0.05)。结论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不延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不切膈肌游离胃在手术治疗食管癌中的应用及优点。方法在168例食管癌病人的手术治疗中均采用左胸入路,切开纵隔胸膜,吊起胸下段食管,切开贲门周围胸膜及腹膜反折,提出贲门,依次切开胃脾、肝胃、胃结肠、胃胰韧带及胃大弯网膜,清扫胃周淋巴结。结果165例顺利完成手术,2例因脾门组织出血打开3cm膈肌止血,1例因幽门淋巴结肿大打开3cm膈肌清扫淋巴结。术后病人呼吸平稳,咳痰有力,返流性食管炎减少,无胸胃潴留、膈肌裂孔疝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结论该术式避免切断膈神经分支,保留膈肌完整性,降低手术对病人呼吸功能的影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近期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提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