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血清乳酸的影响,探讨血糖与乳酸的关系,寻求保护心肌的新途径。方法:把入选志愿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8)与对照组(n=33),实验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标准治疗,分别于患者换瓣术后在ICU不同时间点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收集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的血糖均有一个血糖降低到升高再恢复的过程;两组病例的乳酸均有一个升高到降低再升高然后恢复的过程,尤其以术后2 h为最高;两组病例血糖、乳酸水平在术后2,12,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后2,12,24 h血糖与乳酸水平变化趋势一致。通过控制血糖降低血乳酸水平,为该类疾病的心肌保护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咪唑安定、舒芬太尼、哌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K组诱导后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继以50 μg/(kg·min)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桡动脉和右颈内静脉置管监测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并经右颈内静脉逆行置管至颈静脉球部以采集血液标本.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CPB后20 min(T2)、CPB结束(T3)、术毕(T4)、术后24 h(T5)抽取动脉血及颈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脑氧摄取率(ERO2),并测定颈静脉球血S100β蛋白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K组脑ERO2在T2-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与T1比较,两组S100β蛋白浓度在T2-5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K组S100β蛋白在T2-5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氯胺酮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与心肌保护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80例重症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过程,总结体外循环麻醉与心肌保护方法的经验。方法麻醉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安定加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B组为对照组,芬太尼、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随机选择30例病人氧合血冠状动脉灌注用于心肌保护,另50例病人常规晶体停跳液灌注。结果A组诱导时。切皮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范围小。开放升主动脉后含血停跳液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晶体液停跳液组。结论麻醉诱导维持采用芬太尼小量分次静注,辅以安定,间断吸入异氟醚麻醉更为平稳。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可减轻术后心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蔡回钧  张红  陈淼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28(2):149-150,152
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共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1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唐令凤  杨康  张玉霞  廖克龙  王海东 《重庆医学》2004,33(12):1773-1774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3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其余均采用中低温(26~31℃)体外循环方法.选用膜式氧合器,大剂量胶体预充,氧合血持续灌注,术中行常规和改良超滤相结合.结果本组体外循环时间43~232min,心肌阻断24~161min,停循环时间25~62min,心脏自动复跳率76%,死亡21例,余康复出院,随访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救治率.  相似文献   

6.
林群  陈捷  丁景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449-1450
目的:回顾10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患者,总结体外循环经验.方法:体外循环中采用中度低温,预充白蛋白并附加人工肾超滤,心肌保护用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结果:体外循环时间60 min~18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120 min,所有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心脏自动复跳79例,电击16例,围术期死亡3例.结论:手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可减低手术后的功能衰竭和降低并发症,并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 10 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患者 ,总结体外循环经验。方法 :体外循环中采用中度低温 ,预充白蛋白并附加人工肾超滤 ,心肌保护用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 6 0 min~ 18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 6 0 min~ 12 0 min,所有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 ,心脏自动复跳 79例 ,电击 16例 ,围术期死亡 3例。结论 :手术中加强心肌保护 ,可减低手术后的功能衰竭和降低并发症 ,并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3 1例均采用无血预充 ,预充液以乳酸林格液为主 ,平均预充 110 0ml ,加入血定安 10 0 0ml,稀释后血球压积为 2 0 %~ 2 5 %。肝素用量为体内 4mg/kg ,机器内为 10 0ml液体加 2mg。转流前静脉输入抑肽酶 3 0 0万KIU ,转流中机器加入 2 0 0万KIU。转子采用中低温 ,鼻咽温为 2 8~ 3 0℃ ,流量为 2 0~ 2 6L/m2 .min-1,平均动脉压 (MAP)维持在 60~ 80mmHg( 8~ 10 7kPa)。 3 1例均采用 4~ 8℃冷氧合血停跳液 (晶血比 1∶4) ,由人工心肺机从主动脉根部灌注 ,其中 12例将主动脉切开 ,从左、右冠状动脉直接灌注。首次灌注量15~ 2 0ml/kg ,以后按 3 0min灌注一次。停机后以 1 5∶1静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转后机血泵入干净盐水瓶中回输。结果 :本组 3 1例 ,心肺转流时间为 80~ 3 0 8min ,平均 10 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 60~ 15 8min ,平均 95min。心脏自动复跳 2 6例 ,电击复跳 5例 ,全组死亡 2例 ,均与体外循环无关。结论 :对于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尽可能选择膜肺 ,减少并发症 ;②强调综合性心肌保护方法 ;③加强血液保护 ;④注意维持酸硷平衡和电解质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连续19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无早期死亡的体外循环经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连续 19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无早期死亡的体外循环经验。方法 :1999年 11月~ 2 0 0 1年 6月 ,连续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198例 ,术中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中度稀释 ,灌注流量 6 0~ 80ml/kg·min ,维持灌注压 6 0~ 90mmHg ,心肌保护采用 4∶1含氧晶血灌注 ,以低压顺灌为主 ,主动脉瓣置换和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置换采用冠状动脉持续灌注 ,部分采用温一冷一温灌注和逆灌。鼻咽温复至 37℃ ,生命体征平稳停机。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 4 2~ 16 7min ,平均 93min ,辅助 /阻主时间比平均为 0 .3,开放升主动脉自动复跳率90 % ,无 1例早期死亡 ,均顺利出院。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率降低与体外循环管理密不可分 ,术中体外循环应注意转流平稳 ,组织灌注良好 ,尽量缩短转流时间 ,并严密监测电解质 ,由其是对心肌的认识和保护与处理要有正确、科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80例重症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总结体外循环麻醉与心肌保护方法的经验.方法 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安定加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麻醉.B组为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麻醉.随机选择30例病人行氧合血冠状动脉灌注用于心肌保护(含血停跳液组),另50例病人常规晶体停跳液灌注(晶体液停跳液组).结果 A组诱导时,切皮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范围小.开放升主动脉后含血停跳液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晶体液停跳液组.结论 麻醉诱导维持采用芬太尼小量分次静注,辅以安定,间断吸入异氟醚麻醉更为平稳.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可减轻术后心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非糖尿病患者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调控血糖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成人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从麻醉诱导后开始持续输注胰岛素;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直至手术结束时。比较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CPB)后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后5rain、二次灌注停搏液后5min、复温开始、复温结束、停CPB前、手术结束前、术后ICU即刻血糖值,观察变化趋势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术中维持血糖水平均值在5.7-7.9mmol/L;与对照组相比从停搏液灌注后至手术结束实验组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③由于术中持续输注胰岛素,术中K^+使用量显著增加(P〈0.01)。④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ICU停留时间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成人非糖尿病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血糖升高对预后不利,应用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可以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控制术中血糖小于8.3mmol/L。控制术中血糖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可以改善预后。但是应密切注意血钾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妇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9年4月同济医院收治的1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因妇科疾病行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心功能Ⅰ~Ⅱ级。其中,9例择期手术,1例急诊手术,均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择期手术者术前停用华法林2~5d,急诊手术者术前2~4h静脉点滴维生素K110~20mg,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值为13.2s,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平均值为1.19。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间8min~210min,术中出血量10~1000ml,其中1例术中出血1000ml,行输血治疗。术后未发生大出血、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前停用华法林或应用维生素K1并将PT、INR分别控制在15s和1.20左右,结合术中细致操作,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进行妇科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乌司他丁对二尖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液的保护作用,为更合理地应用氨甲环酸和乌司他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96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氨甲环酸联合鸟司他丁组(A组)、氨甲环酸组(B组)、乌司他丁组(C组)、对照组(D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12h测定4组患者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二聚体(D—D)水平,同时记录术后输血量,0-8、9-16、17-24、24h以后4个时间段的引流量。结果:4组患者术后1、4、12h的PLT计数和Hb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C组术后各时间点PLT计数和Hb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1、4h的PT和APTT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C组术后各时间点PT和APTT水平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1、4h的FIB和D—D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12hFIB和D—D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C组术后各时间点FIB和D-D水平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0-8、9-16、17-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及输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乌司他丁对二尖瓣膜置换术患者有血小板保护作用和抗纤溶作用,显著减少术后输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输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62例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下行二尖瓣置换患者纳入本前瞻、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患者于术前随机分配到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乌司他丁组患者体外循环预充乌司他丁5 000U/kg,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围术期凝血功能参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心肌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同时检测肌酐,乳酸;记录术后24 h内引流量、输血量、拔管时间、ICU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数据。结果与术前比较,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下降,PT、INR和aPTT显著延长,血清中D-二聚体、CK-MB、cTnI、肌酐和乳酸含量显著上升,但是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围术期出血量和输血量比较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乌司他丁组患者ICU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42.6 h vs 50.2 h,P=0.02)。结论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手术中给予乌司他丁5 000U/kg不能降低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但能够缩短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心脏手术后心包及纵隔引流液。方法 以2000年40例患者为对照,2003年43例患者为实验对象。结果 术后心包、纵隔引流液由2000年的平均431ml减少到2003年的平均205ml。结论 采用综合止血方法可减少心脏术后引流液,从而减少异体输血及输血后肝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陈卓  魏继承 《广西医学》2016,(2):226-229
目的 观察上、下肢体缺血后处理两种处理方法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不同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模式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将48例风湿病瓣膜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C组)、上肢缺血后处理组(S组)、下肢缺血后处理组(X组),均在体外循环直视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分别在S组患者的右上臂、X组患者的左大腿系止血带,在体外循环期间、主动脉开放前30 main内,将S及X组的止血带充气保持阻断3 min后复流3 min,重复3次;C组对上、下肢体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2 h(T2)、12 h(T3)、24 h(T4)、36 h(T5)检测血清cTnT的浓度,记录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在各时间点,S组及X组的cTnT水平均低于C组(P<0.05),S组及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cTnT水平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趋势(P<0.05).S组及X组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P<0.05),S组及X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远隔缺血后处理方式能降低术中及术后血清cTnT的浓度,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心肺转流(CPB)凝血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50例单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分为川芎嗪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川芎嗪组24 h内分3次应用川芎嗪,用量共达9 mg/kg,对照组同时间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前术中资料,包括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自体回输血量.在术前一天(T0)、CPB前(T1)、停机后1 h(T2)、停机后24 h(T3)四个时间点检测凝血功能及PLT.记录术后出血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川芎嗪组患者T1的R、α角与T0比较已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的R、K值均明显延长(P<0.01),T2的α角、MA、CI及PLT值均明显减小(P<0.01),在T3数值恢复接近T0,但部分与T0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川芎嗪组T2的R、K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0.01),川芎嗪组T2的α角、MA、CI及PLT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P<0.01);川芎嗪组术后出血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对心脏手术CPB有一定的血液保护作用,能适度减少凝血功能紊乱及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心脏手术围术期使用不同的人工胶体进行预充及容量管理是否对体外循环期间血糖有不同的影响。方法入选70名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分别采用6%羟乙基淀粉130/0.4(组Ⅰ)和4%琥珀酰明胶(组Ⅱ)预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前资料及手术信息,并于术中5个时点监测血糖。比较两组患者最高血糖、高血糖发生率、血糖标准差及不同时点血糖的整体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前检查及手术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最高血糖[(8.3±1.7)mmol/L vs(7.9±1.5)mmol/L,P=0.236]和血糖标准差[(1.4±0.7)mmol/L vs(1.3±0.6)mmol/L,P=0.202]无明显差异。组Ⅰ患者有较多发生高血糖的趋势(62.8%vs 42.9%,P=0.09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未检出两种不同胶体对血糖有不同的影响(P=0.349),但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明显不同(P〈0.001)。结论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证实6%羟乙基淀粉130/0.4和4%琥珀酰明胶对成人患者体外循环中血糖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方法 85例二尖瓣病变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对体外循环建立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85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90~155(120.7±17.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90(51.2±9.1)min。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体外循环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SM)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参麦组(SM组,60例)和对照组(C组,60例),SM组患者术后静脉输入参麦注射液1ml/kg,C组患者输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1)术后48h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2)术后48h血管活性药物和利多卡因的使用剂量。结果SM组术后48h平均动脉压(MAP)(102.8±21.0)mmHg、心率(HR)(78.6±12.7)次/min高于C组(98.3±18.8)mmHg、(75.8±12.7)次/min(t=2.04、2.11,均P<0.05),中心静脉压(CVP)(8.78±1.65)mmHg低于C组(9.23±1.88)mmHg(t=2.23,P<0.05);SM组术后48h多巴胺(13.78±6.40)mg/kg、多巴酚丁胺(14.58±5.80)mg/kg、硝普钠(1.87±1.61)mg/kg使用剂量低于C组(18.81±9.36)mg/kg、(19.11±8.37)mg/kg、(2.14±1.54)mg/kg(t=2.12、2.36、2.47,均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