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 根据切口渗液及愈合情况不同将32例脂肪液化病人分为A、B两组,分别换药处理.结果 A组病人切口手术后7~10 天愈合,B组病人切口手术后10~15 天愈合.无一例行Ⅱ期缝合,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 减少腹部手术的切口脂肪液化,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减少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 根据切口渗液及愈合情况不同将32例脂肪液化病人分为A、B两组,分别换药处理.结果 A组病人切口手术后7~10 天愈合,B组病人切口手术后10~15 天愈合.无一例行Ⅱ期缝合,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 减少腹部手术的切口脂肪液化,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减少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王瑞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08-3009
目的 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42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根据切口渗液的多少分为A组和B组,根据临床病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脂肪液化切口经过相应处理后均痊愈,A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0 d~14 d,平均愈合时间为12.1 d;B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6 d~24 d,平均愈合时间为18.4 d.结论 及时有效的引流、合理地使用电刀、积极治疗糖尿病、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预防和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术后9~14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d.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 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缝合技巧,暴露时间长短,术后切口观察处理、自身因素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 ,对我院 1993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0月 4 1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病人分为A、B两组。A组 18例 ,采用抽出积液后腔内注入强的松龙 ,换药治疗。B组 2 3例 ,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置入切口引流 ,换药至肉芽组织新鲜后行蝶形胶布固定或行II期缝合。结果 ,A组病人切口于术后 2 3~ 35d愈合 (2 5 17± 2 81)d ,B组病人切口于术后 15~ 2 5d愈合 (2 0 83± 3 5 8)d ,(t =4 2 2 2 ,P<0 0 1)。提示B组疗法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2006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25例临床资料。结果:A组术后10~14 d愈合,无需Ⅱ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 d后可行Ⅱ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 d。两组病人切口无1例发生院內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是否使用电刀,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8年间所行各种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方法.A组13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B组11例,采用贝复济(重组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洒切口治疗;C组15例,采用切口内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结果 B组和C组的平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干A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贝复济切口内喷洒及切口内负压引流对治疗切口脂肪液化较传统方法为优,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孙继章 《当代医学》2008,14(24):71-72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8年间所行各种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方法.A组13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B组11例,采用贝复济(重组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洒切口治疗;C组15例,采用切口内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结果 B组和C组的平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干A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贝复济切口内喷洒及切口内负压引流对治疗切口脂肪液化较传统方法为优,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术后9-14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d。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是否使用电刀、缝合技巧、暴露时间长短、术后切口观察处理、自身因素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处理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妇产科经腹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48例,采用两种方法处理手术切口:A积极清创二次缝合;B清理创面局部换药敷白糖,比较两种方法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效果。结果A组腹部切口的愈合时间明显较B组缩短(10.56±2.72天 vs 14.01±2.89天,P〈0.05),A组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B组(20例 vs 13例,P〈0.05)。结论通过积极的清创二次缝合,可以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娄玖玲 《中外医疗》2010,29(5):96-96
目的探讨我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预防措施和治疗护理方法。方法将腹部手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采用微波照射治疗及高糖封闭治疗的16例作为治疗组,按传统换药方法治疗的1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5~7d切口均愈合;对照组14~20d切口全部愈合。结论我科针对切口液化的治疗及护理可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6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卫华 《中外医疗》2009,28(8):29-29
目的探讨研究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8例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结果病人均于术后9~15d愈合,平均13d,60例一期愈合,8例二期愈合,病人切口均未发生感染。结论通过纠正重视患者全身基本情况,术中精致的操作,术后严密的观察和正确的处理能够减少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和促进切口脂肪液化创面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红外线照射治疗与常规换药治疗对妇科手术后腹部切口液化的效果.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开脂肪液化病例69例,其中33例行常规换药处理,36例行红外线照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 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67±2.06) d,而常规换药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9.55±2.98) d,两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及消除不利的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3~2007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26例临床资料.结果 渗出量较少组术后10~14 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渗出量较多组一般换药3~5 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 d.患者切口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 肥胖、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等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A组50例,均为肥胖患,B组50例,均为非肥胖患,比较两组病人中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比例,再将这100例中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49例患分为两组,切口渗液较少,部分愈合不良的30例为A组,采取拆除部分缝线,内置优锁尔纱条引流;切口有大量渗液,全层均不愈合的19例为B组,采取拆除全部缝线,以呋喃林纱布湿敷,然后行Ⅱ期缝合,结果:A组中有45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出现率为90%,B组中仅有4例出现切口脂肪液经,出现率为8%。A组患切口于术后11-15天愈合,平均13.7天,B组患切口于术后16-22天愈合,平均18.3天。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有关,治疗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切口Ⅱ期缝合2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维涛 《当代医学》2010,16(31):70-7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伤口感染及伤口脂肪液化Ⅱ期缝合处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3月外科手术和妇产科手术出现切口不愈合进行Ⅱ期缝合20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后伤口感染及伤口脂肪液化一般换药3~5d后可行Ⅱ期缝合,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腹部手术后伤口感染及伤口脂肪液化Ⅱ期缝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28例脂肪液化患者根据切口渗液情况分为A、B 2组,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观察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A组术后2 d~4 d愈合,无需Ⅱ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 d~5 d后可行Ⅱ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 d~28 d.2组患者切口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糖代谢紊乱、是否使用电刀、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皮下液化腔放置负压硅管引流的方法可以减少瘢痕面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林芸  袁丽萍 《微创医学》2005,24(4):530-531
目的探讨腹部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方法随机将腹部伤口脂肪液化病人分2组,A组9例,清创后予胰岛素+50%葡萄糖+生肌膏治疗,再用蝶形胶布拉拢固定伤口;B组14例,清创后Ⅱ期缝合.结果两组均痊愈出院,A组住院天数15~20 d,B组18~21 d,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费A组比B组少700~900元.结论胰岛素+50%葡萄糖+生肌膏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裂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2例。分别采取消毒胶布固定(A组,28例)和手术缝合切口(B组,24例)。结果5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A组住院天数17~21d,B组19~22d,住院费用A组比B组少900~1000元,且术后不需应用抗生素。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自身原因如肥胖、贫血、糖尿病、术后咳嗽、水肿、产程长及术者在术中操作不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诊治措施。方法脂肪液化程度较轻的患者与脂肪液化程度较重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并观察疗效。结果腹部切口渗出液较少患者进行处理后1,0~15 d切口愈合,且均未进行Ⅱ期缝合处理;对腹部切口出现大量渗出液,且腹部切口出现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的患者,一般进行治疗3~5 d后实施Ⅱ期缝合处理,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 d。所有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腹部切口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现象。结论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并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应根据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对可能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