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后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后路小切口微创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后路小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要有严格的手术指征、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专用的器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越性。方法比较15例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康复、假体位置、Harris评分方面的区别。结果微创小切口明显减少手术失血量,术后恢复快,假体位置可以控制。结论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可行的,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骨科微创术概念的兴起,导航系统及骨科器械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关节外科发展的新技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我科自2006年5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技术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改良后侧小切口技术进行人工THR临床应用12例,切口长度7~9c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6~24个月随访,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2周Harris评分及假体位置、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传统手术方式。结论采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确实可行,后侧入路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5.
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越性。方法 自2001年5月~2005年3月,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对109例患者116髋进行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采取后外侧入路,切口长约7~9cm。结果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为200mL,术后平均10d出院,平均住院日14d。术后未发现并发症。随访3~52个月,复查时患者能负重行走,照片未见人工关节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4分(45~6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平均92分(85~96分)。结论 采用微创小切口技术行全髋关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损伤组织少,感染机会低、康复时间快、降低住院费用住院日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行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出血量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3.73%(P<0.05)。结论: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更佳,可减少手术时长,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微创小切口技术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达到保护组织、加快术后恢复的目的,同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5年1月本治疗组共进行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1例,其中单切口36例,双切口15例,并与同时期行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比较,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微创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术前诊断、年龄、体重、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合并症及伤后入院手术准备时间等无显著差异,而两组在失血量(手术失血量及术后3d引流量)、输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重返正常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功能评价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小切口入路设计合理,较传统手术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髋关节置换较好的手术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晚期股骨头坏死、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等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中,标准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解除病人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进入21世纪后,随着微创技术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开始在临床上初步应用。为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我院自2003年2月至今共施行小切口手术病人14例,共18髋,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现将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优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希聪  王昌兵  杨松 《当代医学》2011,17(35):85-86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9例,其中骨性关节患 者1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3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例.本组患者均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Harris评分方法对术后髋关节 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平均长度为(9.2±3.7)cm;平均手术时间为(55±14)分钟;平均出血量为(280±45)ml.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其 中优59例,良23例,中7例,差0例.优良率为92.1%.本组患者中,没有患者出现人工关节松动,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没有发生切口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其 中2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相应处理后没有留下后遗症.患者步态基本正常.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全 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具有美容效果等优点,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越性.方法 将45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21例采取后外侧人路微创小切口置换术,切口长约5~8.5 cm,平均6.8 cm;B组24例采取后路全髋置换,切口长约15~21 cm,平均17 cm.结果 A组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67 min,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为440 mL,术后平均10 d出院,平均住院日13 d,术后未发现并发症;B组平均手术时间58 min,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为690 mL,术后平均17 d出院,平均住院日20 d;两组随访3~11个月,平均6个月,复查时患者能负重行走,照片未见人工关节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分(35~56分)提高到平均分别为88分(A组86~93分)和90分(B组86~94分).结论 微创小切口技术行全髋关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损伤组织少、感染机会低、康复时间快、住院日短及降低住院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6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优20例,良12例,可1例,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9%;对照组患者优17例,良9例,可4例,差3例,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8.8%;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方面效果明显,且能较好地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吴兆先 《吉林医学》2014,(15):121-3318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6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使患者更好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松  元虎 《医学综述》2008,14(18):2811-2813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在一个或者两个<10cm的小切口内完成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创伤,减少对患者的生理干扰,缩短康复时间的一项新技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后,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该文就文献报道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各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以及优缺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成  高忠礼 《吉林医学》2007,28(3):369-370
目的:介绍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技术和优势。方法:2005年1月~2006年7月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4例(42髋)。手术切口长度均小于8.0 cm。结果:手术时间27~90m in,双极头平均手术时间37.5min,全髋关节55min。双侧关节置换备血400ml,单侧不输血。髋臼杯平均外展45°(范围30°~56°)。所有患者术后下肢长度等长。无塌陷或松动、无大腿疼痛、无切口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并发症均为本术式开展早期发生。结论:微创人工髋关节手术是未来发展方向,成功应用这种技术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足够完善的手术训练和熟练地应用器械。  相似文献   

15.
黄科 《广西医学》2012,34(2):211-213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外侧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46例患者与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口平均8.1 cm,术后随访半年,Harris评分平均91.7分,高于术前平均36分,优良率为95%.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无松脱.结论 外侧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髋部稳定性好、术后瘢痕少、美观、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髋关节受累强直,施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之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3例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受侵的病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使用杂交式假体,9例使用生物型假体,2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术后作规范的功能锻练,随访观察18~36个月(平均25个月),以Harris评分作术后临床评定.结果 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畸形屈曲基本矫正.全部病人都未出现断裂和脱位、假体松动和深静脉血栓.最近一次Harris评分65~90分(平均78.1分).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8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应用医用金属或生物材料制成人工髋关节代替病损的髋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1],使患者在术后很快站立和走动的关节置换的手术.也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一项技术,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剥离少、创伤小,关节稳定性好等优点,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独立.2002年6月~2006年6月,我科对68例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3月至2007年1月,采用经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59例,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结果 切口长度为8cm~10cm(平均9cm),术中出血量为200 ml~300 ml,术后引流量为250~350 ml,平均手术时间80分钟,平均住院天数12天,术后6个月查访髋关节Harrisi评分平均92.5分,3例出现切口边缘红肿,1例3个月后出现患肢大腿疼痛.结论 经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出血少,愈合快,关节共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医学》2017,(1):28-29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01—2015-07间在广东省陆河县中医院收治住院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8%,对照组优良率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情况。结果:术后1d及3d观察组的血清CRP、IL-6、TNF-a及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微创小切口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降低对机体的刺激,避免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