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莉  毕永春  胡伟  戴蕾 《现代医学》2012,40(1):71-73
目的 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分析,以了解过敏原的种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对26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及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进行检测,检测分为吸入组和食物组.结果 61.1%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增高,66.9%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增高.变应原特异性IgE吸入组以户尘螨阳性率最高,屋尘其次;食物组以蟹为最高,其后是牛奶.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高于总IgE阳性率.结论 过敏原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有一定相关性,因此过敏原的检测对其诊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种类,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采用德国“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对100例过敏性皮肤病进行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检测分析.结果80.00%血清总IgE水平增高,慢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异位性皮炎分别为80.70%、75.00%、66.67%、和83.33%,变应原特异性IgE吸入组以户尘螨/粉尘螨阳性率最高;食物组以牛羊肉为最高,其后是虾蟹.结论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总IgE特异性IgE,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本病,同时可以通过改变接触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来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食物不耐受导致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对食物变应原的反应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9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变应原IgG浓度,按疾病分组观察并比较血清检测结果.结论 190例患者14种食物变应原血清不耐受抗体IgG检测结果阳性率依次为:牛肉4.76%,鸡肉2.86%,鳕鱼8.57%,玉米4.76%,螃蟹19.05%,鸡蛋32.62%,蘑菇10%,牛奶12.38%,猪肉1.9%,大米1.43%,虾27.62%,大豆3.81%,西红柿10.48%,小麦15.71%.结论 表明,病例中以鸡蛋、虾、螃蟹的致敏性较高(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小麦、牛奶、西红柿和蘑菇的致敏性次之(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牛肉、鸡肉、鳕鱼、玉米、猪肉、大米、大豆致敏性较低(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结论检测血清食物变应原不耐受抗体IgG可以尽早发现患者的致敏食物,确定疾病病因,及时将致敏食物从患者食谱中排除,降低患者食物过敏的患病率,缓解临床症状,从而降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862 例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组炎症性皮肤病,又被称为过敏性皮肤病.在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病率达10%~50%.笔者对我院皮肤科门诊862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60项斑贴试验结果,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多种关联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2017年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可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60项斑贴试验结果分析,指标包括标准变应原反应阳性例数及总阳性泫,与皮损部位、性别、年龄等关系。结果 482例受试者中,斑贴试验存在阳性者共467例(96.88%),60项变应原中阳性率前5位的分别为:纺织染料混合物、氧化钴、硫酸镍、苯基过氧化物以及对苯二胺。结论 60项斑贴试验对于临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具有相应的辅助诊断意义,较目前常用的20项斑贴试验更有使用价值,且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中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对变态反应在CRS发病过程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UniCAP系统对687例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进行血清总IgE和常见变应原特异性IgE的检测.通过对结果的回顾性研究,分析血IgE检测结果与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的放射学疾病范围的关系.结果 687例患者中,血清T IgE的平均值为(93.15±6.94)kU/L.血清高IgE(特应性)的出现率为32.90%~41.34%.S IgE阳性率为39.01%,主要为呼吸道变应原(33.04%)过敏,最主要变应原为尘螨(24.75%).单侧CRS和双侧CRS之间、单发与多发(及全组)鼻窦炎之间变应性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变态反应在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其是否与CRS的发生有协同作用尚等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儿童各类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变应原情况,以利于进行更有针时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367例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皮炎)患儿进行特异性IgE(包括食入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的食入性变应原检出率与吸入性变应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态反应性鼻炎、哮喘惠儿的吸入性变应原检出率与食入性变应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皮炎患儿的吸入性变应原检出率与食入性变应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变应原以食入性为主,变态反应性鼻炎、哮喘患儿的变应原以吸入性为主.变应原测定可以帮助寻找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应的变应原,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支气管哮喘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随机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126例,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患病率;随机选择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260例,了解其支气管哮患病率,与我国哮喘平均患病率比较;分析两类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①哮喘患者变态反应性皮肤痛患病率为82.0%;②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哮喘患病率8%,与我国哮喘病的平均患病率2.5%进行u检验,u=5.67,二者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③支气管哮喘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其构成比x2检验,x2=1.544,p>0.05,二者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性.结论 ①哮喘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之间存在正相关,变态反应皮肤病与支气管哮喘之间存在正相关.②哮喘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为I型超敏反应,其免疫病理本质基本相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可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南京地区81例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变应原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81例,采用德国Mediwiss公司的变应原定量检测系统,以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81例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有61例(61/81,75.3%)患者检测出阳性结果。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是户尘螨,有44例(44/81,54.3%),其次是猫狗皮屑、羊肉、柏和霉菌等。有11例(11/81,13.4%)患儿检出3种以上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4~6岁组和7~14岁组均显著高于0~3岁组(P<0.05),而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4~6岁组和7~14岁组则显著低于0~3岁组(P<0.05),且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变应原阳性率夏秋季显著高于冬春季(P<0.05)。结论:通过南京地区81例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血清变应原检测,了解变应原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对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的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痛中的临床意义,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方法 检测74例荨麻疹、63例过敏性紫癜、23例湿疹以及77例变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237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中,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为67.1%,各组IgG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主要食物致敏源谱系既有相同性也有一定差异性,其中鸡蛋和牛奶是所有疾病组中检出阳性率最高的两种食物.食物不耐受患者中,对1、2种食物不耐受者居多.结论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食物不耐受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具有密切相关性.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650例变应性皮肤病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皮肤划痕症 3种变应性皮肤病与变应原的关系 ,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 ]使用Mast系统检测 65 0例患者血清中 3 5种变应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结果 ]3种变应性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为青霉菌属、芽枝菌属、曲霉菌、交链孢属、面包酵母、黄豆、虾、花生、粉尘螨、屋尘螨 (阳性率为 3 1 8%~ 5 0 8% ) .[结论 ]变应原的检测对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物变应原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问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34例慢性荨麻疹、118例慢性湿疹患者以及4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总IgE和14种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以及健康对照者的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分别为96.7%、97.5%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例平均刚性项数分别为3.16项/例、3.09项/例以及0.95项/例。其中以鸡蛋(蛋白/蛋黄)、牛奶、鳕鱼、螃蟹、大豆阳性率最高,鸡肉、玉米、大米、虾、西红柿、小麦次之,猪肉、牛肉、蘑菇较低。血清总IgE阳性率在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中均为10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31.8%)。结论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不仅与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有关,还与食物引起的不耐受有一定关系,此检测可帮助调整患者食谱,有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变应原的分布特点及多元过敏情况。方法选择1373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进行23种常见变应原相应抗体(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1373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阳性反应694例(阳性率50.55%),其中592例为多元过敏。所检患者发生阳性反应2259人次,其中吸入组变应原阳性反应1652人次,占总阳性反应人次的73.13%;食入组变应原阳性反应607人次,占总阳性反应人次的26.87%。结论常州地区常见过敏性皮肤病的变应原主要为吸入性,在吸入性中以户尘螨和粉尘螨最多;其次为食入性,在食入性中以虾过敏为首位。寻找变应原对预防、诊断及治疗过敏性皮肤疾病提供重要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和分析变应性皮肤病患者的主要过敏原,减少误诊或漏诊.方法 采用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20种吸入性变应原和10种食物变应原为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皮内检测试验,对267例阳性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阳性率较高的吸入性变应原依次为屋尘土71.5%,尘螨67.4%,多价真菌I组58.4%;食物性变应原:海虾32.2%,海鱼31.8%、牛肉18.7%.结论 屋尘、尘螨、多价真I菌组、海虾、海鱼、牛内为本地区变应性皮肤病的主要致敏原,变虚原皮试为变应性皮肤病患者可提供特异性诊断及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15.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因病因复杂绝大多数患者找不到原因,我们对160名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咽炎与变态反应因素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慢性咽炎的发病是否与变态反应因素相关,对62例患者进行了最常见的14种吸入性变应原和6种食物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36例吸入性变应原(如室尘、螨、蟑螂、霉菌以及花粉等)和13例食物性变应原(如虾、螃蟹等)皮肤试验阳性,说明变态反应因素是大多数慢性咽炎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提示临床治疗慢性咽炎应考虑采用抗变态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英举  刘卉 《右江医学》2011,39(3):313-314,0
目的通过了解近年来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的特征,探讨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2010年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342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法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按其阳性率高低依次为粉尘螨、鸡蛋、尘螨、动物皮毛、花粉类等。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有一定的地域特征,治疗该病应结合当地过敏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江西地区慢性荨麻疹皮内试验变应原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广金  吴春兰 《海南医学》2007,18(1):134-134,142
目的 了解江西地区慢性荨麻疹变应原的情况.方法 用皮内试验法检测1994年-2004年在我院门诊的慢性荨麻疹所做变态反应的2802例患者.结果 吸入组变应原阳性率依次是屋尘、尘螨、多价昆虫、春季花粉Ⅲ组:吸入组变应原依次是海虾、芝麻等.结论 在江西地区慢性荨麻疹发病原因可能与气候潮湿、温暖,树木、花草、昆虫多及饮食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慢性结肠炎中过敏反应与真菌致敏原的相关性。方法  2 46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实验组 ,61例慢性腹泻病人为对照组 ,用真菌变应原 3组共 6种对 2 46例病人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并检测血清及肠分泌物嗜酸性细胞 ,血清SIgE。结果 实验组真菌变应原皮试阳性者 110例 (44 .72 % ) ,与对照组 (8.2 0 % )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肠道分泌物嗜酸性细胞检查阳性率为 2 9.3 5 % ,真菌过敏原SIgE测定阳性率为 41.60 %。结论 部分慢性结肠炎病人与食入带有真菌变应原的食物导致的消化系变态反应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体外检测的结果,分析常见过敏原的特征,以期临床预防和高效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提供指导。方法对本院2016年5月到2017年2月诊治的10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体外检测。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类型分组为:荨麻疹组(62例)、皮炎湿疹组(38例)。均应用血清学进行过敏原体外检测,并对相关检测结果赋予结果分析。结果荨麻疹组患者的过敏原体外阳性检出率为93.55%(58/62),皮炎湿疹组的为84.21%(32/38),对比检测差异水平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的分析,多以螨虫和霉菌为主要过敏原,因此,在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预防和缓解治疗时,可依据这些常见敏原体的一些明显特性,给予体外检测,可提高患者的过敏原体外阳性检出率,并且利于指导临床针对性给予抗过敏的干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