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4例术后肠外瘘保守治疗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敢  范晓黎 《安徽医学》2006,27(6):513-514
目的探讨肠外瘘的治疗。方法给予双套管冲洗负压吸引,或三腔管开放式冲洗负压吸引,在充分引流的基础上3~7天后给予进食无渣流质饮食。结果14例肠外瘘患者瘘口均在3周~3个月全部闭合治愈,中位愈合时间为43天,并发症少,无死亡及再手术。结论充分引流+营养支持是治疗肠外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夏海娜 《中原医刊》2005,32(21):19-20
目的通过对持续低负压双腔引流加冲洗治疗高流量消化道瘘的观察,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持续低负压双腔引流加液体冲洗,结合全身营养对19例消化道瘘患者的治疗情况判断.结果消化道瘘平均愈合时间4~8周.治愈率84.21%.结论持续低负压双腔引流加液体冲洗辅助治疗高流量肠外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1例肠外瘘患者改良式冲洗吸引,促进瘘口愈合。方法:自制冲洗吸引管置于造口袋内,患者持续低负压冲洗吸引。结果:负压冲洗引流25~56 d,19例瘘口愈合,2例瘘口缩小。结论:改良式负压冲洗引流管的应用有效防止了肠瘘液外漏对局部皮肤造成的损害,有利于促进瘘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肠外瘘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早期对肠外瘘进行水电解质平衡处理,尤其是积极进行引流,促进对感染的控制.中期治疗中加强营养、维护脏器功能正常、控制感染.后期主要是促进病情稳定,对瘘口不愈进行分析,选择适当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结果:6例采用负压引流和场内外营养非手术治疗,另外6例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全部痊愈.结论:阑尾炎术后肠瘘一般可以采用非手术引流和营养等痊愈,高流量瘘进行营养和择期手术痊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外瘘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肠外瘘的患者33例,对患者行封闭负压吸引与舒适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得到及时护理后,患者瘘口周围皮肤肠液及粪便都得到有效清除,且换药次数减少,引流效果较好,在引流管周围未出现肠液渗出。结论加强对肠外瘘瘘口周围皮肤的预防护理,可防止并发症出现,提高瘘口愈合速度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的双腔管在外伤性胰外瘘外引流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1例胰外瘘的外引流方法,应用自行制作的滴水双腔负压吸引管进行引流。结果 11例外伤性胰外瘘全部治愈。结论自制的滴水双腔负压吸引管引流,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效果满意,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外瘘的处理方法.方法:肠外瘘早期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充分引流漏出肠液及控制感染为主;中期以加强营养支持,维护重要器官功能,进一步控制感染为主;后期病情多已趋稳定,对瘘口不愈者,查明原因后进行确定性手术.结果:有2例经以腹腔单管引流或低负压吸引加肠道营养处理瘘口自愈,另4例高流量肠瘘经上述前期处理后2~6个月病情稳定痊愈.结论:只要术者注意基本功的训练,正规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阑尾切除术后的肠外瘘多可避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合并切口裂开的高流量肠外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至2006年8月对44例合并伤口裂开的高流量肠外瘘患者采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并以1996年2月至2002年3月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滴水双套管冲吸治疗的38例同类患者作为对照,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粘贴式负压冲吸器能快速控制肠瘘出物,促进破损皮肤的愈合,与传统的开放式滴水双套管冲吸治疗相比,在治愈率、伤口换药次数、敷料消耗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P〈0.01)。结论:对于合并切口裂开的高流量肠外瘘患者,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是控制瘘出液及保护瘘口皮肤的有效工具,能够显著促进肠外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与造口袋在肠外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8月应用负压吸引与造口袋对6例肠外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6例中2例瘘口于50 d完全闭合,4例瘘口周围皮肤糜烂溃疡3~7 d愈合,瘘口好转时经2期缝合后于85 d完全闭合。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与造口袋联合应用对肠瘘瘘口及周围皮肤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促进瘘口愈合,其操作简便易行,还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肠外瘘是胃肠道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高流量肠外瘘…合并切口裂开时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收集流出的肠液,使切口和周围皮肤不受污染和刺激,这是临床上处理肠外瘘的难题。对于此类患者,普遍采用的措施是开放式滴水双套管负压吸。然而,此方法存在较多问题,结果不尽人意。作者自2002年4月至2006年8月对44例合并伤口裂开的高流量肠外瘘患者采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与1996年2月至2002年3月治疗的38例同类患者在相比。在治愈率、伤口换药次数、敷料消耗量、伤口愈合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十二肠外瘘为腹部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全腹部腹膜炎或感染性休克、全身衰竭、甚至败血症,若处理不当其死亡率较高。1965~1981年间我科收治十二指肠外瘘26例,初期采用腹腔引流遇到失败,后期改用早期负压吸引法,提高了疗效,死亡率从六十年代的33.3%降到近年来的9.1%,体会到早期发现和持续负压吸引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将26例资料加以总结并介绍有关方面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来治疗小肠外瘘。方法:尽早期采用双腔负压管腹腔引流,早期抗感染及肠外营养,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改为肠内营养,并积极收集小肠外瘘液,加入肠营养液后回输到远段小肠,加之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适时的选用生物胶行瘘道封堵,通过保守方法治愈小肠外瘘。结果:11例患者中除2例因恶性肿瘤死亡外,其中7例未行手术,经保守综合治疗而痊愈。结论:经积极有效的保守治疗可以治愈大部分小肠外瘘,从而使合并症减少,病死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负压吸引联合应用造口袋对肠外瘘患者皮肤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预防和治疗肠外瘘患者皮肤并发症.方法负压吸引联合应用造口袋对瘘口周围皮肤进行保护.结果 瘘口周围皮肤糜烂、溃疡愈合,并有效预防皮肤问题再发生,提高患者舒适感,减轻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医疗费用.结论 负压吸引联合应用追口袋可有效保护肠外瘘周围皮肤.  相似文献   

14.
肠外瘘是各种腹腔手术或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早期治疗的原则是充分引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营养支持及生长激素、生长抑素的应用。引流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治疗的进程及预后,引流管的护理是重点。2007年1月-2009年8月我们对12例肠外瘘患者使用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煌辉  王烈 《医学综述》2009,15(6):901-903
腹腔感染和全身性感染是肠瘘治疗中的难点之一。早期有效的腹腔引流是防治腹腔感染的重要措施,拮抗或减少内毒素和炎性介质的损害是提高肠外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封闭式负压冲吸器能够及时有效控制肠外瘘外溢肠液,对腹腔感染的控制有很好的效果,具有高效、经济可行的优点。血必净注射液是近年来国内自主研发的新型中成药,研究表明具有降低内毒素水平、拮抗炎性介质、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能保护和修复应激状态下受损的脏器。  相似文献   

16.
赵艳茹  沈轶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105-1106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应用生长抑素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18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应用持续静脉生长抑素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其病死率、瘘口愈合时间及胸腔闭式引流量和胃肠减压量,并与采用单纯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瘘口愈合时间及胸腔闭式引流量、胃肠减压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肠外营养支持相比,持续静脉应用生长抑素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瘘口愈合时间,减少胸腔引流量及胃肠减压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降低肠外瘘病死率的经验。方法分析2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原发疾病、致瘘的原因、瘘的基本情况以及肠外瘘的发生和治愈情况。结果2006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有26例患者发生肠外瘘,发生率为0.99%(26/2627);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7.69%(2/26),治愈率92.31%(24/26)。结论采用禁食、营养支持治疗、引流和感染控制、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序贯治疗、适时施行手术治疗等多项措施可有效治疗肠外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外瘘的治疗,寻找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三腔管持续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瘘口,低负压持续吸引,加用营养支持和生长激素治疗。结果经治疗的39例病人中37例治愈,治愈率约为94.9%,其中自愈例数为27,自愈率约为69.2%,治愈时间〈3周24例,约占61.5%。结论三腔管持续冲洗低负压吸引,可以充分引流消化道漏出液,减轻炎症,同时,营养支持加生长激素治疗能够促进瘘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1971年~1991年间治疗624例肠外瘘,481例(77%)为手术引起,其它致瘘原因为外伤、炎性肠道疾病、放射性损伤与肿瘤。经治疗后,196例(31.4%)的瘘口自愈,363例(58%)手术治愈,手术成功率为98.4%,全组死亡率为8.7%。作者认为当前改善肠外瘘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控制感染,强调在早期进行有效的引流,重视对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肠外瘘治疗中可互补其不足。肠部分切除吻合与肠浆肌层片修补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双腔引流管及恒力负压吸引在高位肠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素芬  陈秋芳 《广东医学》2000,21(7):620-621
目的 探讨双腔引流管及恒力负压吸引在高位肠瘘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总结 10例高位肠瘘早期使用双腔引流管予以恒力负压吸引 ,并持续以生理盐水冲洗 ;瘘口采用暴露法 ,以及加强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吸引压力容易调整并恒定 ;使用双腔引流管引流无出现堵管现象 ;瘘口周围皮肤暴露法便于观察瘘口有无漏出消化液至体表 ,及局部皮肤被消化液刺激情况 ;无出现长期禁食的并发症 ;引流液回输 ,恢复消化液的胃 -肠循环及胆盐的肝 -肠循环 ;重新利用消化酶。结论 对双腔引流管及恒力负压吸引在高位肠瘘的应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