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变化,提出了家庭健康指导,旨在帮助围绝经期妇女正确对待这个生命的必经过程,顺利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特殊的时期。方法:妇科门诊加大这方面健康知识的宣传,病房通过主管护士给予耐心的健康指导,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结果:60例围绝经期妇女都能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的反应,结合医生的治疗,调整心态,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自我效能情况,为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加强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调查280名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OP)的自我效能量表及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围绝经期妇女OP的认知总分偏低,其中对危险因素的认知最低,锻炼及食钙自我效能分数偏低,文化程度及职业情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及自我效能较低,需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指妇女40岁左右开始出现的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现至绝经阶段,是以生育功能旺盛走向哀退的过渡时期.许多资料表明,围绝经期的妇女1/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即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1994年WHO提出放弃使用"更年期"推荐采用"围绝经期"后,因此医学书籍报刊随之更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应激情况,探讨如何预防及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意识。方法随机将社区围绝经期妇女100名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名,采用问卷调查检测效果。结果实验组围绝经期妇女在自我评价、焦虑心态及应对方面接受健康教育路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健康教育路径指导,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此阶段妇女不适发生,提高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特殊的时期。方法:妇科门诊加大这方面健康知识的宣传。病房通过主管护士给予耐心的健康指导,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结果:60例围绝经期妇女都能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的反应,结合医生的治疗,调整心态,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妇科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2月上海市静安区户籍所在的围绝经期妇女,以整群抽样调查,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健康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健康相关因素。 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1 518人,平均绝经年龄为(50.45±3.34)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15.3%(233例)。潮热出汗为64.7%,疲乏感为55.8%、性生活障碍为48.81%,这些是围绝经期最常见的症状,既往或目前患有的慢性疾病居前3位的依次为颈椎病175(11.53%)、乳腺增生127例(8.37%)、阴道炎121例(7.97%)。年龄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总评分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9,P=0.992)。绝经年龄(t=7.083,P=0.000)、抑郁总分(t=2.016,P=0.044)、焦虑总分(t=8.429,P=0.000)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总评分有影响,且为正向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绝经年龄越大、焦虑总评分越高则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总评分越大,即围绝经期综合征越严重。我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急需要加强,依托社区的围绝经保健网络管理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的妇女社区保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围绝经期妇女在自我保健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本文目的是让广大妇女了解和认识围绝经期的各种生理变化、心理变化,创建良好的围绝经期自我保健,顺利度过围绝经期,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本妇幼保健院登记在案的围绝经期妇女105例,采取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不给于任何干预进行空白对照,观察组给予系统化保健干预,比较两组围绝经期妇女的度过更年期时间情况以及心理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度过更年期时间2年以下的38例,2年-4年的12例,4年以上的3例,平均时间为(2.58±0.25)年,对照组度过更年期时间2年以下的11例,2年-4年的32例,4年以上的9例,平均时间为(3.86±0.42)年,对照组度过更年期平均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t=25.144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严重焦虑、焦虑比例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系统化保健干预,可以有效缩短围绝经期妇女的更年期时间,并且降低围绝经期妇女的精神焦虑程度,值得各基层医疗机构组织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本妇幼保健院登记在案的围绝经期妇女105例,采取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不给于任何干预进行空白对照,观察组给予系统化保健干预,比较两组围绝经期妇女的度过更年期时间情况以及心理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度过更年期时间2年以下的38例,2年-4年的12例,4年以上的3例,平均时间为(2.58±0.25)年,对照组度过更年期时间2年以下的11例,2年-4年的32例,4年以上的9例,平均时间为(3.86±0.42)年,对照组度过更年期平均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t=25.144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严重焦虑、焦虑比例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系统化保健干预,可以有效缩短围绝经期妇女的更年期时间,并且降低围绝经期妇女的精神焦虑程度,值得各基层医疗机构组织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健康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3—2016-06间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0例围绝经期妇女,统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其健康状况的因素。所有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均实施健康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800例受试者中共有178例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22.25%;发生者中离婚或丧偶、无子女、月收入≤2 000元、无业、患基础疾病、患心脑血管病、运动时间≤40min/周的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发生者中婚姻状态正常、有子女、月收入>2 000元、在职、无基础疾病、无心脑血管病、运动时间>40min/周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患者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完全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易发生综合征,且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对患者及时实施全面的健康干预,改善其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与研究围绝经期妇女的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对所辖社区于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进行妇科病普查4856人,对其中的80例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体征妇女追踪随访,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均给予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性生活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干预、预防妇科疾病、必要的药物干预以及加强围绝经期宣传教育等。结果:本组80例患者进过社会保健及护理干预,阴道干涩、性欲减退、头痛失眠、胸闷心悸、情绪烦躁以及潮热出汗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护理满意度100%。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与研究围绝经期妇女的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对所辖社区于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进行妇科病普查4856人,对其中的80例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体征妇女追踪随访,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均给予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性生活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干预、预防妇科疾病、必要的药物干预以及加强围绝经期宣传教育等。结果:本组80例患者进过社会保健及护理干预,阴道干涩、性欲减退、头痛失眠、胸闷心悸、情绪烦躁以及潮热出汗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护理满意度100%。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资料与方法2006年1—12月社区普查建卡围绝经期妇女2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6例,对照组136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浅谈围绝经期妇女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的影响,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度过围绝经期这个“不平凡”的时期。方法:设立专科门诊及加大围绝经期知识的宣传,一对一的护理干预。结果:70例围绝经期妇女接受护理干预后都能正视围绝经期的反应,根据不同症状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持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妇女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英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3):96-97
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指40岁左右开始出现的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现至绝经到老年期的过渡阶段[1].许多资料表明:女性围绝经期75.1%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PMS):潮热、烦躁、心悸、身心及躯体疲劳、适应力下降、失眠、记忆力减退、焦虑和抑郁、骨质疏松,同时伴有明显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2].因此,开展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不仅是围绝经期妇女的特殊需要,而且能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打好基础,这对妇女本人、家庭、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兹就近年来在国内的刊物发表的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开展健康教育的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谈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对妇女围绝经期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和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提出从心理、心血管、骨质疏松、肥胖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内分泌功能失调,并逐渐向老年过渡的一个时期,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应采用多层次的综合保健干预措施,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和预防围绝经期疾病并提高老年妇女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围绝经期是指妇女卵巢功能由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期后的一段时间,是绝大多数妇女必须度过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内分泌紊乱可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增加,老龄化社会来临,围绝经期妇女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