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掌握和了解新入学的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他们对亚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制定出改善亚健康状况的相应策略。方法:采用我院专家制定的亚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我院1420名2007级大学新生入学前后亚健康表现进行测试。结果:大学新生入学后,导致亚健康的因素较入学前有较明显变化,且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普遍重视不足,有72%的学生存在亚健康状况的各种表现形式。结论:应大力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健康教育力度,可采取专题讲座、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新生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以保证他们从步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重视健康、拥有健康。  相似文献   

2.
卢春生  李伟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X):169-170
目的:掌握和了解新入学的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他们对亚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制定出改善亚健康状况的相应策略。方法:采用我院专家制定的亚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我院1420名2007级大学新生入学前后亚健康表现进行测试。结果:大学新生入学后,导致亚健康的因素较入学前有较明显变化,且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普遍重视不足,有72%的学生存在亚健康状况的各种表现形式。结论:应大力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健康教育力度,可采取专题讲座、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新生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以保证他们从步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重视健康、拥有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宝鸡市高中学生亚健康状况。方法根据"健康"概念与"亚健康"临床表现,利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学生健康经常出现的状态自我检测表》,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此表按百分制标准,经综合分析,按照得分情况评判出轻、中、重度亚健康类型。结果总体亚健康发生率为80.86%,年龄集中于15~18岁。1)不同年级的人群健康状况构成有显著性差异,高一高二年级健康状况的频数分布有显著性差异,高三、高一年级健康状况的频数分布有显著性差异,而高二、高三年级健康状况的频数分布没有差异。2)高一年级男女健康状况的频数分布有显著性差异,高二年级男女健康状况的频数分布有显著性差异,高三年级男女健康状况的频数分布没有差异。结论高性亚健康发生率高,应引起学校、家长重视。  相似文献   

4.
冯雪  梁宁  王梅  杨雪梅  曹卉娟 《重庆医学》2018,(22):2951-2955
目的 观察中医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辽宁、福建3所中医药大学,继而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3所大学中各抽取3个未进行中医专业课程学习的大一班级、3个已修完中医学相关课程的大五班级,共计900名学生.对其进行中医症候亚健康状态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811份.在女性状况评分方面,已修完中医相关课程的大五年级学生的分数明显优于未接受过中医专业知识学习的大一年级学生的分数(P<0.05);在社会环境情况精力情况方面,大五年级学生的评分高于大一年级学生(P<0.05);在躯体、情志、生活、禀赋和亚健康总体状况方面,两组学生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习中医专业知识可能对大学生的女性状况或以女性状况为主的亚健康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山区医学生生命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山区大学生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湖北民族学院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山区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处于中等水平,环境领域的得分较低.在环境领域、总的生命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方面,男女生存在差异.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心理领域存在差异.不同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以及总的生命质量方面存在差异.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大学生在环境领域、总的生命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不同来源、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山区大学生,其生命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主管部门应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芜湖市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亚健康量表(SHSQ-25)对芜湖市1580名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芜湖市大学生中亚健康发生率为42.8%,在学校有困倦或倦怠的现象得分最高(1.78±0.844),不同性别、是否有男女朋友、不同年级、不同月生活费、不同性格的大学生亚健康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月生活费、是否有男女朋友、性格、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芜湖市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较高,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该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延边大学护理学院不同年级、不同学历在校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延边大学护理学院1033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测评,对不同年级(一、二、三、四年级)、不同学历(高职、专科、本科)大学生各因子得分进行比较,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并分析不同年级大学生SCL-90心理问题者所占比例。结果:各因子平均总分二、四年级明显高于一年级(P〈0.05~0.01),二年级明显高于其他3个年级(P〈0.05~0.01);本科生各因子得分最高,其中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得分明显高于高职(P〈0.05);我校本、专科生各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北京市大学生和全国大学生,中专生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中学生综合样本(P〈0.05~0.01);二年级学生I〉2分的阳性项目数比例较高。结论: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较好,二年级心理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三、四年级心理卫生状况趋于稳定;高职生和专科生心理卫生状况较好;与全国大学生相比,我校护理学院本、专科及中专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自尊水平,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整群分层抽样选取贵州省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一年级至四年级总共400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自评量表(SES)、对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SCL-90各年级学生均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年级的比较而言,躯体化因子四年级均高于一、二、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敌对、恐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四年级高于一年级、高于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执因子三年级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尊水平一、四年级高于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四年级心理健康问题普遍高于其他年级,高校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把握大学生的主要价值取向,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一至四年级35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日本心理学家高期木秀明加藤隆胜修订C*莫里斯"人生之路"价值观测量量表进行调查,所获资料采用Spss9.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通过对男、女大学生和文理科大学生的对比研究表明,除在部分尺度上有差异以外,在其他尺度上均有很高的一致性.一、三年级大学生价值观变化显著.结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部分尺度上有消极的反应,但是总体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一、三年级是大学生价值观转变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王英  陈清 《中国全科医学》2005,8(9):738-740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调查表,对广州市某医科大学1~4年级医学生进行亚健康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并用等级相关、X^2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与亚健康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665名大学生中,亚健康发生率为62.3%,亚健康状态发生频率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亚健康状态在精神感受方面较集中;亚健康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级增加、学习压力加大、缺乏身体锻炼、学习兴趣不高、就业态度不乐观、在校表现不满意、父母亲身体欠佳等。亚健康状态的保护因素为学习压力减小。学习环境变差成为亚健康状态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教师、家庭以及全社会应针对学生亚健康状况,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