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为防止皮下积液、感染、皮瓣坏死,争取创口一期缝合。方法回顾分析乳腺癌根治术两种不同皮瓣处理方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A组39例为皮瓣戳孔加压包扎;B组125例为皮下置管负压吸引。结果A组创口发生皮下积液、感染、坏死者5例,占12.8%;B组51例,占40.8%。结论乳腺癌根治术行皮瓣戳孔加压包扎法优于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法。  相似文献   

2.
戳孔法处理乳腺癌根治术皮瓣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采用皮瓣戮孔加压包扎法处理乳腺癌根治术皮瓣31例,与35例行皮下置管负压吸引者进行对比性临床观察,结果前者术后皮下积血、积液和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01).表明用皮瓣戳孔法处理乳腺癌根治术皮瓣,能有效地防止皮下积血、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简单易行,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宇  刘雪 《安徽医学》2008,29(3):308-309
目的通过对12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34例皮下积液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均采用纵梭形切口,将手术要求范围内的组织整块切除后,用1根硅胶管剪多个侧孔放置于腋下胸壁侧方,引流腋窝处。手术结束时应用负压吸引器通过引流管吸尽皮瓣下积气,再用大量棉垫填压腋窝、锁骨下及前胸壁,使皮瓣与胸壁贴近,胸带加压包扎。手术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切口处沙袋加压。一般当引流管每日引流量小于10ml时拔管,平均天数为6~9天。若出现皮下积液,根据皮下积液的范围大小及有无拔管等情况,采取调整引流管位置、冲洗引流管使之保持通畅、无菌注射器吸出积液、皮肤重新戳孔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等措施,并配合积液部位加压包扎处理。结果皮下积液总体发生率为27%。对出现皮下积液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措施,5~10天后治愈,无1例发生皮瓣坏死。结论乳腺癌术后预防皮下积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术前严密设计皮瓣,术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皮下积液的充分引流,才能减少甚至防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自2011年至2013年我科对23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胶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胶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胶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胶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30.4%、69.7%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4.3%、13.5%,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胶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胶管引流+加压包扎"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包扎方式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对6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 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单管引流 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 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单管引流 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9.1%、70.6%,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14.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双管引流 持续负压吸引"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单管引流 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乳癌根治术皮瓣处理体会,提高疗效方法:采用皮下双管,接负持续负压吸引进行皮瓣处理,结果:121例中2例轻度皮缘坏死,其余119例无皮下积液、积血、皮瓣坏死。结论:乳癌根中主采用皮下妆负压球持续负压吸引,可防止手术后皮下积液、积血、皮瓣坏死、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3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观察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情况。结果: 术后35例切口一期愈合;并发皮下积液5例,其中位于腋窝处3例,胸骨旁2例;皮瓣坏死3例,主要集中在切口中段边缘,其中皮下积液合并皮瓣坏死2例。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杨  罗光辉  余启文 《河北医学》2010,16(3):328-330
目的:观察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低负压吸引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双管引流的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实验组)与2007年前采用创面放置两条引流管接驳Y型管后连接电动负压吸引机进行间隙引流的5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对照组)进行分组对比。结果: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9例(18%),皮瓣坏死8例(16%),病人术后3d内活动受限,护理工作强度大,实验组出现皮下积液2例(4%),皮瓣坏死2例(4%),病人术后12~24h可下床活动,降低了护理工作强度。两组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病人舒适度、护理工作强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的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并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同时,减少每次护理时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运用的优越性.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00例患者采用高真空负压引流及中心负压吸引,通过观察术后引流液状况及术后皮下积液、感染率等指标,并与传统的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对比,观察其优越性.结果 使用高真空负压引流组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切口感染率低.结论 使用高真空负压引流组和传统的中心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在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率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双管负压引流适当加压包扎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5例接受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行适当加压包扎双管负压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情况.结果:术后155例切口一期愈合;并发皮下积液18例(10.8%),其中位于腋窝处14例,胸骨旁1例;皮瓣坏死2例(1.1%),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切口边缘;同时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1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双管负压引流适当加压包扎方法,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乳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根治目前仍是其综合治疗的一个最主要部分。乳癌根治性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术后易发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术后并发症,影响病人的进一步治疗。我们自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在35例乳癌根治术的病人中,采用术后创面持续中心负压吸引引流,起到了预防皮下积液,减轻皮瓣坏死的作用。1 资料和方法35例病人,男1例,女34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9岁。均经病理证实为乳癌而行典型的乳癌根治术。在手术结束缝合皮肤前,于腋窝置一内径为1cm的多侧孔圆头硅胶引流管,引流管顶端距腋静脉3cm,在皮瓣的下方戳孔引出。缝合…  相似文献   

12.
持续负压吸引在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姚武张天顺(江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南昌330006)乳癌根治术是外科常见手术之一,术后常并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为了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自1985年以来,我科逐渐对84例乳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用持续负压吸引法引流皮下及腋...  相似文献   

13.
乳癌根治术后为了防止皮下积血、积液、死腔形成、皮瓣坏死 ,延迟愈合影响患者综合治疗和预后 ,我们于 1 998年 3月~ 2 0 0 1年 3月 ,应用墙壁式持续低负压行创面吸引引流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3 8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 3 8~ 73岁 ,平均年龄 5 5岁。所有病例均施行乳腺癌根治术 ,3 8例中出现局部皮下积液 1例 ,切缘皮瓣部分坏死 2例。1 2 引流方法乳腺癌根治术后 ,取两根内径 0 5cm并剪有 3~4个侧孔的软胶管作引流。其中 1根头部置于腋窝稍下方 ,经腋中线由胸壁外侧下方皮瓣戳孔引出。…  相似文献   

14.
沈卫华  陈飞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1):680-680
为探讨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技术在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引流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对52例乳癌根治术后创面均采用低负压持续吸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本组52例创面愈合良好,无皮瓣坏死及皮下积血。其中创面I期愈合48例,局部皮下积液3例,皮下感染1例。结果提示,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是乳癌根治术后创面愈合的有力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乳癌切除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伤口感染,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6~2003年乳癌切除术应用简易负压瓶引流76例,未发生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伤口感染。收到了十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自制简易负压引流瓶制作方法和使用时注意几个方面问题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浩  段睿  肖光雄  许军 《现代医学》2013,(5):339-34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的方法及其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15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出现腋窝局限性积液,行套管针引流两周后愈合;12例患者出现切口中段皮缘处皮瓣坏死,行坏死皮瓣切除Ⅰ期缝合,愈合顺利。结论:引流管的合理选择及摆放是减少皮下积液的前提;合理的拔管时机及正确的拔管方法可预防拔管后皮下积液;双管负压引流免加压包扎法不影响皮瓣血运,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是主要并发症,而术后放置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和对引流量的观察对术后康复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75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双管负压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情况.结果 75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双管负压引流患者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21例积液量均小于20 ml,皮瓣坏死3例均为小范围坏死,全组患者预后理想.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应用双管负压引流,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皮瓣护理方法。方法观察并总结16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经验。结果 160例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采用双管负压引流不加压包扎胸壁皮瓣,发生皮下积液20例,其中4例皮瓣坏死,坏死率2.5%,明显低于国内平均水平。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采用双管负压引流不加压包扎胸壁皮瓣,可有效降低皮瓣坏死率,提高伤口Ⅰ期愈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如何预防。方法:通过对乳腺癌根治术的术式,手术操作技巧,手术器械的合理应用,术后持续有效的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术中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各方面的综合应用。结果:通过348例临床患者分析认为: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14.7%皮下坏死的发生率为16.1%。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与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