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测量30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及30例健康者的Pmax及P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max及Pd较对照组增大(P<0.01),Pmax≥110ms、Pd≥40ms以及两者相结合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6.7%、86.7%、76.7%,特异性分别为83.3%、86.7%、90.0%。结论:Pmax和Pd可用于预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电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增高,在65岁以下的成年人中心房颤动的发病率接近1%,而在65岁以上则高达5%以上。大约有220万成年美国人患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可以引起中风和心衰等并发症,心房颤动每年导致75000美国人发生中风,心房颤动还致使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成人中约占0.4%。绝大多数患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也有部分患原因不明。本就1990~1995年间在我院住院的116例心房颤动患进行临床分析,并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心房颤动左室舒张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发性心房颤动原因不明,本文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旨在评价其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发现其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提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可能与特发性心房颤动的致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病人心房颤动的发病原因。方法随机选择120例心房颤动患者,回顾性查阅病例与随诊病人。结果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引起心房颤动的比例明显下降,而冠心病及与冠心病相关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引起房颤的比例明显上升,占主要比例。特发性房颤也占一定比例,多以年轻人多见,但缺乏较长期随诊,不能排除其他疾病如亚临床心肌病变的可能。结论房颤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高龄等均与房颤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60岁以上的人有1%的发生率。心房颤动患者死亡率较无房颤者高1.5~1.9倍。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年龄和所患的心血管疾病类型有关,而心功能不全是最易并发心房颤动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功能不全伴发心房颤动发生栓塞性并发症如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酒精诱发心房颤动一例陈业泉(广西陆川县人民医院内科陆川县537700)关键词酒精;心房颤动;发病机理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虽然常见,但酒精诱发却属少见。1996年10月笔者抢救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18岁,农民;饮浓度为55%白酒15...  相似文献   

8.
P波离散度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P波持续时间变异的程度,它反映心房复极的不均匀性。本文通过分析40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及36例正常人的最宽P波(Pmax)持续时间和P波离散度变化,探讨Pmax、P波离散度对特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院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成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成功曹克将单其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南京210029)关键词射频消融;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新技术。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房室结折返和房室旁道折返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的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90%的心房颤动患者是由多种器质性疾病引起,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目前有关心房颤动的机制尚未清楚。研究发现,房颤具有自身延续性,即房颤发生后根据时间长短可使心房发生电生理性和结构的改变,从而使房颤更易诱发和持续。心房颤动的治疗目前研究比较深入。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灵芝  崔丽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93-2794
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是当代影响人类健康的两种主要心血管病。心房颤动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可触发和持续心房颤动,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据文献报道,在一般人群中两者合并存在的发生率约〉1.0%,但随着年龄增大和心功能恶化而发生率逐步增高。约42%的心房颤动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体循环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风湿性心瓣膜病516例。结果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体循环动脉栓塞48例(占总分析病例的9.3%),主要见于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其中脑动脉栓塞25例(52%)、髂动脉合并股动脉栓塞8例(16.7%)、股动脉栓塞10例(20.8%)、肠系膜动脉栓塞4例(8.3%)、肾动脉栓塞1例(2%)。结论体循环动脉栓塞在风湿性心瓣膜病中并非少见,对于二尖瓣狭窄合并有心房颤动者应长期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病人心房颤动的发病原因。方法随机选择120例心房颤动患者,回顾性查阅病例与随诊病人。结果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引起心房颤动的比例明显下降,而冠心病及与冠心病相关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引起房颤的比例明显上升,占主要比例。特发性房颤也占一定比例,多以年轻人多见,但缺乏较长期随诊,不能排除其他疾病如亚临床心肌病变的可能。结论房颤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高龄等均与房颤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35例风湿性心脏病病例分析中观察到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心房颤动与患者年龄大,病程长,左房内径增大(>52mm),二尖瓣病变有关,其中左房内径增大是主要因素,尤其同时伴有年龄大,病程长者心房颤动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和导管消融治疗的研究现状杨曙光王思让关键词心房颤动;病因学;射频消融;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541.7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普通人群发生率为0.15%~1%,老年人为4.8%~17%,二尖瓣病变患者高达79%。...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为探索其药物复律方法 ,本资料采用静滴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颤动 ,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11月因快速型心房颤动而收住院的病人 3 2例 ,其中冠心病房颤 14例 ;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行经皮球囊扩张术后 3个月 ) ,心房颤动 9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房颤 5例 ;特发性房颤 4例。房颤的病史均在 1年以内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1例 ;年龄 3 9岁至 72岁 ;入院前有 3例病人已在院外应用西地兰治疗。1.2 用药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 32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 (Pmax)、最小P波时限 (Pmin) 、Pd ,并与 30例健康对照者作对比分析。结果 :Pmax:心房颤动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12 0 8± 12 6 )ms比 (10 1 2± 11 9)ms,P <0 0 1〕 ;Pd :心房颤动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47.6± 13.4 )ms比 (2 7 9± 9 8)ms,P <0 0 1)〕 ;Pmin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组Pmax>110ms、Pd≥ 4 0ms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Pd可作为预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P波变异性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8):1531-1532
目的 研究P波变异性(Pvari)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及Pvari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阵发性心房颤动纽42例,健康对照组44例,测量两组患者的Pvari、P波最大时间(Pmax)、P渡离散度(Pd),并以Pvari≥120ms^2与Pmax≥110ms、Pd≥40ms为标准相比较,评估Pvari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E波与A波流速比值(EV/AV),分析Pvari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vari、Pmax、Pd增大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Pvari≥120ms^2、Pmax≥110ms、Pd≥40ms时,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度分别为76.3%、85.7%、82.1%,特异度分别为89.2%、80.4%、87.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6%、82.4%、86.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85.1%、82.7%,阵发性心房颤动组LVEF降低和EV/AV缩小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vari明显增大,Pvari是一有效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体表心电图指标,Pvari增大与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血栓发生率为3.33%,阿司匹林组为18.13%,两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例85%不良反应为出血,但无一例严重出血.两组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血栓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刘辉球 《中外医疗》2009,28(28):36-36
心房颤动(Auriculer fibrillation)F2下简称房颤,是一种与心房扑动在发病基础上密切相关的快速房性异位心律,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25~35岁人群发病率为0.05%,69岁以上者为5%,男性多于女性,少数有家族史,与10号染色体异常有关。本文介绍了心房颤动,临床表现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