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除ABO血型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外,近年来,因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等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引起了输血界的广泛重视。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去除血液中的绝大部分白细胞,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降低传播白细胞相关传染性病原体(如CMV、HTLV-Ⅰ/Ⅱ等)的危险性,防止HLA同种免疫、PTGVHD和血小板输注无效,削弱输血相关免疫抑制(TRIM)效应。为评价去白细胞血输注法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作用,我们对本院收治的280例反复输血的患者作了去白细胞过滤输血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清  王春  朱坚 《武警医学》2021,32(4):347-348
临床输血对于挽救失血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临床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不管是内科还是外科失血患者,往往都需要借助输血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补充血容量.但是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1] ,可能产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通常是指患者在输注异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产生的不能用原发疾病所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或体征[2].输血不良反...  相似文献   

5.
骨科的许多手术,如脊柱和髋关节手术,由于不能使用止血带,术中出血较多,常需要输血。术前预存适量的自体血,术中或术后回输,能有效地减少异体血输注。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小板输血的临床应用观察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李锡金,刘景汉,马曙轩,王青梅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467.1血小板输血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已成为临床上重要支持疗法之一,人们观察到血小板具有药物不可取代的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又存在一定风险。血液管理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和失误,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目前,建立健全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业内共识。临床输血管理作为主要的也是最后的环节,是连接血站、医师与患者的桥梁。计算机网络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临床输血管理快速、准确和及时传递信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ICC植入术临床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0例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观察统计不同血制品的输注速度及常见问题。结果:输注红细胞悬液滴速约25~40滴/min,输注速度较慢,不能达到60滴/min的快速输注要求,全血、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平均滴速50~60滴/min,输注速度较快,可以达到临床快速输注要求,且无导管源性感染发生。结论:PICC植入术可以减少部分反复静脉穿刺的情况的发生,降低穿刺所致的感染几率,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血制品的输注速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9.
自体输血类型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继河  王伟宪 《人民军医》1999,42(11):643-645
1 预存式自体输血预存式自体输血又称择期手术自体血预采或术前自体献血(PABD),是在择期手术前数天至数周之内,1次或分次抽取一定量的自体血,存储于血库,留待术中或术后自体回输,故又称自体血库。正常人急性失血不超过血容量的10%~15%时可不引起明显症状,且机体能够很快代偿,约24h后血容量可完全恢复,24~72h血浆蛋白恢复正常,因此,适量采血对组织修复、切口愈合无明显影响。多次采血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处于旺盛状态,以后采集的自体血中含有大量的新生红细胞、调理素、吞噬细胞及各种凝血因子,回输后较库存同种血的红细胞存活时间长,与…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血管炎。近年来在我国发病人数增多。由于患儿20%~40%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并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猝死、慢性冠脉功能不全,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国外报道已证实太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加口服阿斯匹林治疗川崎病不但退热、炎症反应消退迅速,而且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国内对此报道较步。现将其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悬浮红细胞(CRCs)在体外4℃保存过程中血小板-白细胞聚合物(PLA)形成的数量及其变化特点及使用滤器的预防效果,将每袋8个单位分离血浆或富含血小板血浆的CRCs等分为两袋,即对照组和滤器过滤组。当天和每周测定对照组和过滤组CRCs内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和血 小板-淋巴细胞(P-Lym)聚合物、血小板-单核细胞(P-Mon)聚合物、血小板-中性粒细胞(P-Neu)聚合物及总的PLA百分比率及浓度。结果显示,两组经过4℃保存后,CRCs所含PLA比率和浓度都显著升高。与体内循环血液比较,P-lym、P-mon升高2-5倍,P-neu升高10-20倍,其中分离血浆制备的CRCs在第1天就已经显著升高。CRCs内PLA在保存1周时浓度和比率最高,然后缓慢下降,但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P-neu占总PLA的80-90%。过滤组在保存过程中,利用流式细胞术未能检测出其产生的PLA。研究发现,在4℃保存CRCs内检测出高浓度的PLA,利用去白细胞滤器能有效防止PLA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益骨安胶囊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益骨安胶囊对正常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正常家兔给药前后分别定时取血,检测某些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益骨安胶囊(16.2g·kg-1) 具有明显的降低全血粘度( 低切速) 、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并显著减少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作用。与抗骨增生片(1.5g·kg-1) 比较作用相当。结论:表明该药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的聚集性,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性而发挥活血化瘀功效。  相似文献   

14.
低温保存血小板临床应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对1560例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的临床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急性白血症53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85例;化疗和放疗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253例;围手术期患者438例;DIC、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8例。输注的低温保存血小板保存时间为1周~8个月居多,保存时间最长13个月。输注的血小板基本上末经洗涤。结果显示,输注低温保存的血小板具有升高血小板作用和显著的止血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低温保存血小板在临床应用中,从数量保证、供给形式和及时有效等方面都是其他方法获得的血小板所不能比似的。  相似文献   

15.
志愿者尸体胸腹部大器官联合摘取50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了 1988年 12月~ 2 0 0 3年 4月行志愿者尸体单纯肾脏摘取及心、肝、胰、肾等多器官联合摘取的经验。方法 共行 5 0 6例志愿者尸体器官摘取。结果 单纯肾脏摘取 4 31例 ,肝 肾联合摘取 5 5例 ,胰 肾联合摘取 10例及心、肝、肾联合摘取10例 ,分析单器官或多器官摘取的各种不同方法 ,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论 探讨心、肝、胰、肾多器官联合摘取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总结各器官摘取在人员组织、整体配合及技术要求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一次累及ICU的 6例MRS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中 4例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治疗 5例次 ,1例次使用替考拉宁治疗。 5例最终痰培养MRSA转阴 ,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ICU易发生MRSA流行 ,控制的关键是采取必要的监测及感染控制措施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7.
液状保存血液红细胞保存损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不同温度对血液液状保存时保存损害机制的影响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取10名健康献血员静脉血,混合于CP2D-A保存液中,均分为2组,保存于0℃和4℃环境条件下,分别于设定的时间(第21到和第42天)以shafiq-UR-rehman法检测膜磷脂,同步法检测Na^ -K^ -ATP酶、纯化PDE法检测CaM、分光光度法检测LPO等指标。结果表明,固定温度条件下随时间的延长血液过氧化反应增强,保存损害作用增加;同一时期内保存损害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减轻,以4℃组血液老化最明显。提示血液保存损害作用随保存期的延长而增强,随保存温度的降低而改善,0℃组保存血液的质量优于4℃组。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症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和血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75例老年高血压并发症患者动态血压特点,结果显示24h,白昼、夜间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明显增高。合并肾损害者收缩压又明显高于心、脑损害者。随着高血压程的进展,血压值升高血压波动幅度降低,说明压力负荷增加是导致心、脑肾损害的直接原因,血压升高的程度和昼夜血压差值是靶器官损害的重要预测因子,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降压效果欠佳,联合使用降压药物和加强对高血压并发症的处理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22例脑血管病人进行~(133)XE吸入法大脑局部血流量检查,研究脑梗塞及脑出血时脑局部血流量的变化,表现为脑血管病变部位局部血流量减少,并且变化范围较CT改变广泛,能在脑实质发生形态改变前测定出脑循环的改变。但无助于脑缺血与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外周血淋巴细胞三磷酸腺苷酶(ATP酶)细胞化学测定法.分析了在Gomori介质中测定ATP酶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最适实验条件.根据淋巴细胞膜及胞浆内色素颗粒的着色强度将ATP酶活力划分为5种类型(以分型的百分数表示ATP酶的活力).用此方法初步观察了家兔、狗及慢粒白血病患者经γ线全身照射后外周血淋巴细胞ATP酶活力的改变.结果表明,家兔经2.0Gy全身照射后ATP酶活力3型约为照前的3.5倍;狗经6.5Gy照射后,除3型明显升高外,4型也从0升至2.5;而慢粒白血病患者经首次0.1Gy照射后,ATP酶活力4型即明显升高,约为照前的3.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