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锌和高锌对衰老和幼年大鼠睾丸发育及其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40只,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和高锌组(2月龄)、成年组(6月龄)、老年组和补锌组(24月龄)。对照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均给以正常锌饲料,含硫酸锌45mg/kg;高锌组给以1000mg/kg硫酸锌;老年补锌组给以100mg/kg硫酸锌。喂养4周后,采用原位缺口平移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数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衰老大鼠生精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多(P<0.05);补锌4周后,衰老大鼠的上述变化明显改善;高锌大鼠生精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P<0.01)。结论:锌是睾丸发育必须的营养素,适量补锌可改善衰老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衰老变化,过量补锌可诱发正常睾丸生精细胞凋亡.这种变化可能是不同锌状态对睾丸发育及其衰老变化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自然衰老大鼠血清MDA及血清ALT、AST、Scr、BUN含量变化,观察不同时序艾灸肾俞穴延缓大鼠衰老的生物学效应及长期艾灸肾俞穴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6月龄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艾灸1组、艾灸2组、24月龄对照组和18月龄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饲养至相应月龄后开始艾灸肾俞穴。采用TBA法检测血清中MDA含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ALT、AST、Scr、BUN水平。结果与18月龄对照组比较,24月龄对照组大鼠血清MDA、ALT、BUN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24月龄对照组比较,艾灸1组、艾灸2组血清MDA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血清ALT及AST表达与24月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2组大鼠血清BU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序艾灸肾俞穴均可降低衰老大鼠血清MDA含量,且对衰老大鼠肝肾功能无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不同年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衰老过程中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用3个月龄、12个月龄、24个月龄自然衰老SD大鼠为模型,Western印迹分析PPARγ在不同年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反映肾组织细胞抗氧化能力.结果: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肾脏PPAR7的蛋白表达,发现PPARγ蛋白在大鼠肾组织中表达随月龄下降,3月龄肾组织中PPARγ表达明显高于24个月龄大鼠(P<0.01);SOD、GSH-PX活性均随月龄增加明显下降(P<0.01),两者的活性均与PPARγ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900,r=0.890,P均<0.01),结论:PPARγ在大鼠肾组织衰老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与肾脏组织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LASS1基因在大脑衰老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从胎鼠、新生鼠、1月龄、3月龄、6月龄、11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鼠大脑皮层组织提取总RNA,RT—PCR扩增获得LASSI的cDNA片段并植入pGEM-T载体,以重组质粒载体为定量标准模板,采用Taqman荧光探针,一步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LASS1 mRNA表达,并以肌动蛋白基因(B—actin)和18S rKNA基因作为看家基因。结果在胎鼠至青壮年鼠(1—3个月龄)发育过程中大鼠脑皮层LASS1表达水平呈上调趋势,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β—actin表达量在胎鼠厦新生鼠明显高于成年鼠和老年鼠;18S rRNA基因表达相对稳定。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LASS1基因表达的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方法;大鼠脑皮层中LASS1基因转录水平随年龄变化呈现相应的规律性,这将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室依据;同时,作为看家基因用于衰老研究,18Sr RNA较β-acfin基因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5.
对24月龄及30月龄SD雄性大鼠(各10只),分别测定其脑组织M受体结合容量以及左侧股骨近端,中段,远段的骨密度和右侧股骨的弯曲断裂载荷,以定量研究老年雄性大鼠脑与骨衰老的主要指标的增龄性变化,结果表明:30月龄雄性大鼠脑组织M受体结合容量和股骨各段骨密度及弯曲断裂载荷明显低于24月龄雄性大鼠(P<0.05),这一结合容量和股骨各段骨密度及弯曲断裂载荷明显低于24月龄雄性大鼠(P<0.05),这一结果提示雄性大鼠脑衰老和骨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龄对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PKB, p-Akt)在肝脏和骨骼肌中表达的影响,为老年糖尿病早期干预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3种不同月龄SD大鼠(6、12、20~24月龄),腹腔麻醉后抽心血查血糖、血脂、游离脂肪酸(FFA);分离肝脏、骨骼肌,免疫组化观察IRS-1与p-Akt在不同月龄大鼠肝脏和骨骼肌中的表达. 结果 20~24月龄鼠血浆中FFA水平高于6月龄大鼠[(419.94±93.93) vs (256.22±73.93 ) mmol/L, P<0.05];但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与其它月龄大鼠相当;在肝脏或骨骼肌均未发现IRS-1表达水平的显著变化(P>0.05);p-Akt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减少,与6月龄和12月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骼肌细胞中,3组动物p-Akt表达无明显差异. 结论 FFA水平增高是自然衰老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显著特征,与此相关的PI3K/Akt信号通路障碍早于血糖异常出现;Akt 的磷酸化障碍可能是早期干预的靶点.Akt 的磷酸化障碍主要在肝细胞中发现,肝脏可能是衰老相关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7.
大鼠性激素分泌的增龄性改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熊杰  陈兵  钱江龙 《四川医学》2003,24(11):1115-1116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性激素水平及HPG轴组织内过氧化物堆积的增龄性改变 ,为研究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 3、6、12、18、2 1月龄Wistar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 (雌性 )、睾丸 (雄性 )各组织内丙二醛含量以及血浆雌二醇 (E2 )、睾酮 (T) ,与上一月龄组指标作比较。结果 随月龄增长 ,雄性大鼠血浆睾酮及雌性大鼠血浆雌二醇水平逐渐下降 ,各组与上一月龄组比均相差显著 (P <0 0 1~ 0 0 5 ) ;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组织内的MDA含量明显增多 ,除 6月龄组与 3月龄组比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余各组与上一月龄组比均相差显著 (P <0 0 1~ 0 0 5 )。结论 生殖腺轴组织内脂质过氧化程度与性激素分泌的增龄性改变可能有关 ,脂质过氧化物的堆积有可能影响性激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大鼠衰老肾脏的表达及探讨它们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取3月龄、12月龄大鼠作为对照组,24月龄大鼠作为观察组各6只,提取其肾脏组织的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肾脏组织内VEGF mRNA转录水平,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小球VEGF和VEGFR蛋白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肾组织培养液的VEGF总含量.[结果]3、12、24月龄的大鼠VEGF总的含量(g/L)分别为126.49±32.29,95.14±49.17,79.21±61.17,P=0.048.3、12、24月龄的大鼠VEGF mRNA表达量(g/L)分别是0.821±0.132,0.713±0.143,0.678±0.126,P=0.012.24月龄组VEGF mRNA和VEGF总含量较3、12月龄两组减少(P<0.05);24月龄大鼠肾小球VEGF和VEGFR-2的表达较3、12月龄两组减弱.[结论]证实了随着增龄大鼠肾组织VEGF mRNA转录水平和VEGF含量减少,肾小球VEGF-VEGFR的表达量也随着增龄而减少.肾小球VEGF-VEGFR系统在肾脏衰老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2、-9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1在大鼠肺组织中的增龄性变化规律。方法不同月龄(1月龄、3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雄性清洁级(SD)大鼠47只分为5组,按月龄取实验大鼠的右下叶肺组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P-2、MMP-9及TIMP-1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MMP-2、MMP-9和TIMP-1均随着月龄的增长呈先降后升波谷型曲线变化;3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MMP-2、MMP-9和TIMP-1均较1月龄明显下降,且以12月龄为最低值;24月龄MMP-2、MMP-9和TIMP-1均较1月龄上升。MMP-2/TIMP-1比值和MMP-9/TIMP-1比值均随着月龄的增长呈先升后降波峰型曲线变化;12月龄和18月龄均较1月龄明显升高,且以18月龄为最高点;3月龄的MMP-2/TIMP-1较1月龄有所上升,3月龄的MMP-9/TIMP-1与1月龄持平;24月龄的MMP-2/TIMP-1和MMP-9/TIMP-1较1月龄也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大鼠肺组织中MMPs及其抑制剂TIMPs随月龄的增长,呈特征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组织中胰岛素受体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随增龄的变化。方法:35只健康SD大鼠按月龄分为五组,分别为1月龄组7只,6月龄组7只,12月龄组7只,18月龄组7只,24月龄组7只。提取胰腺组织蛋白后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胰岛素受体和PI3K的蛋白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岛素受体的分布。结果:(1)胰腺组织内胰岛素受体集中分布在胰岛细胞表面,腺泡细胞也有表达。(2)1月龄组及18月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量与6月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月龄组PI3K蛋白质表达量与6月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入老年期,大鼠胰腺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及PI3K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Ageing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incidence of dyslipidemia. To investigate potential molecular mechanisms, the effects of age and fibrate administration o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 expression in livers of young and old rats were studied.Methods A total of 16 young (2-month-old) and 16 old rats (24-month-ol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control group and fenofibrate group (fenofibrate in a total therapeutic dosage of 0.5% in ratio to each treated rat weight in 14 days). RT-PCR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hepatic mRNA expression of PPARα and its target genes.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 to determine PPARα protein level in liver tissue. Results When compared with 2-month-old rats, the liver tissue from 24-month-old rats showed reduced expression of PPARα mRNA (52%, P&lt;0.05) and protein (109%, P&lt;0.01). Consequently, the mRNA levels of PPAR target genes, LPL, ACO, ACS and CPT-1 were markedly lowered by 19%, 8%, 13% and 9% respectively, and apoCIII increased by 24% in livers from 24-month-old rats, compared with values obtained from 2-month-old rats (P&lt;0.05). Fenofibrate therapy significantly lowered plasma triglyceride and total cholesterol levels in old rats, accompanied with improvement in hepatic expression of genes, including LPL, ACO, ACS, CPT-1 and apoCIII, but no change was found in PPARα expression in livers from either 24-month or 2-month-old rats. Conclusions The decrease in the hepatic PPARα expression is probabl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ipid metabolic disturbances observed in old animal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fenofibrate administration in old rats suggests that fibrates may be useful for treating lipid disturbances in old people.  相似文献   

12.
以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波形蛋白3种细胞骨架要份指标,研究了6、12、18和24月龄大鼠肝脏枯否细胞(KC)骨架成份的改变,并分析了这种改变与吞噬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月龄的增加,KC内架成份的分布明显改变,含量明显降低了以24月龄组为显著,3种骨架成分分别降为6月龄前的68.0%,84.9%和75.5%,而且这种降低与吞噬功能改变呈明显的正相关,结果提示,KC老化时细胞骨架呈明显的老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益气化瘀方对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退变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益气化瘀方对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1月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益气化瘀方组,每组各30只。模型组,益气化瘀方组大鼠通过肩关节离断术+直立位诱导法建立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益气化瘀方组大鼠分别于5、7、9月龄(即造模术后4、6、8月)开始用药,连续用药1个月。3组大鼠分别于6、8、10月龄(即造模术后5、7、9月)处死,每次10只。处死后取大鼠膝关节,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关节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各组关节软骨内Ⅱ型胶原基因(type Ⅱ collagen gene,Col2A1)、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1,Agc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mRNA表达的情况。 结果:模型组关节软骨结构破坏严重,而益气化瘀方组大鼠关节软骨退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益气化瘀方组6和10月龄大鼠膝关节软骨Col2A1、Agc1以及TIMP-1 mRNA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P〈0.05),MMP-13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益气化瘀方组8月龄大鼠Agcl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MMP-13 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 结论:益气化瘀方可通过促进软骨合成聚集蛋白聚糖与Ⅱ型胶原,延缓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壬基酚对围产期雄性子代生殖系统PCNA和Aromatase表达的影响,探讨壬基酚生殖发育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对母鼠孕期第7~20d染毒壬基酚(NP)(50、100、200mg/kg),妊娠第20d和产后第2d分两批处死母鼠,测定血清雌二醇和血清NP浓度,并取雄性子代睾丸和附睾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PCNA,Aromatase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孕鼠血清雌二醇和血清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呈剂量反应关系(P〈0.05);妊娠第20d和产后第2d雄性子代睾丸的PCNA表达,100、200mg/kgNP染毒组低于对照组(P〈0.05),且产后第2d雄性子代附睾PCNA表达和睾丸Aromatase表达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P能干扰围产期雄性子代睾丸和附睾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Testicular spermatogenic cells po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able geneexpression during the germ cell differential process. There is a property oftransitional expression of the gene types during spermatogenesis[1 ] .For example,when structure genetic expression of testicular somatic cells was terminated,thespecific gene expressions of the testicular germ cell were activated[2 ] . Therefore,differential process of germ cells of differentdevelopmental stage is performed underthe programm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豚鼠睾丸和附睾组织中激素敏感性脂肪(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的表达及活性与生殖能力成熟的关系。方法取不同天龄阶段的豚鼠18只分为3组:6d龄幼鼠组;16d龄青春期豚鼠组;70d龄成年豚鼠组。用RT-PCR方法检测睾丸和附睾组织中HSL的mRNA表达,37℃下比色法对酶活性进行测定,放免法测定血清中睾酮水平,HE染色睾丸和附睾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发育阶段的豚鼠随着天龄的增加,睾丸特异性HSL mRNA表达也增加(P〈0.05),酶活性增强(P〈0.05),血清中睾酮水平升高(P〈0.01)。组织病理学显示16d的豚鼠睾丸和附睾中开始出现精子,70d精子发育成熟。HSL的表达和酶活性与血清睾酮水平高度相关(r=0.75,P〈0.01;r=0.96,P〈0.01)。结论发育成熟豚鼠睾丸和附睾组织有较强的HSL表达及活性,HSL与睾丸的发育成熟以及精子发生可能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分析雄性裸鼹鼠中可育个体和不可育个体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初步探索雄性不可育个体不能繁育后代的原因。方法 健康雄性裸鼹鼠可育个体和不可育个体各5只,先采集一侧睾丸和附睾组织,称重后换算脏器系数;再采集另一侧睾丸组织,用中性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后制备组织切片;取另一侧附睾用作精子计数、精子活动度的测定;采集血清测定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浓度。结果 与可育个体组相比较,不可育个体组的睾丸重量下降(P<0.05),附睾重量显著下降(P<0.01),且睾丸系数和附睾系数均显著下降(P<0.01);精子数量显著减少(P<0.01),精子活动度也显著减弱(P<0.01);血清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睾丸组织切片观察显示,不可育个体各级生精细胞严重脱落,排列混乱无序,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有减少。 结论 雄性裸鼹鼠不可育个体生殖系统存在睾丸和附睾萎缩、生精功能下降和性激素分泌减少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波形蛋白(vimentin,VM)阳性表达在染锰大鼠睾丸中的定位。方法将正常雄性SD大鼠8只,给予大鼠腹腔注射15mg/kg氯化锰。染锰4wk,随机处死。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SABC)法进行检测研究。结果在染锰大鼠睾丸中除间质,间质细胞、支持细胞,肌样细胞细胞质波形蛋白表达阳性外,也有精原细胞的细胞质VM表达阳性。结论染锰大鼠睾丸的某些精原细胞的细胞质VM表达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由几丁质天然生物材料制作成的可定期降解的过滤装置应用于大鼠输精管节育的效果及其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只4月龄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实验组、输精管结扎组和对照组。并在术后2,6,12,18,31周分别进行各组大鼠的精液、体重、睾丸体积、附睾重量、近睾段输精管外径的检测,并用HE染色观察实验动物的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