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龙葵生物碱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液中95%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澳洲茄碱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设计试验优化龙葵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结果经运用DPS软件处理,选用3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3个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并绘制效应面,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95%乙醇体积分数为73.6%,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63.3 min,澳洲茄碱提取率预测值为0.683 0 mg·g?1,验证值为0.676 3 mg·g?1。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能有效优化龙葵生物碱提取工艺,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谷丽艳  张立德  张昊  张旭 《医药导报》2013,32(7):929-933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健脾益气汤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水煎法提取健脾益气汤中的有效部位,以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提取次数、溶媒用量、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含量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提取2次,每次1.5 h,溶媒量为8倍。按优化后处方提取的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含量较高。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所建立的健脾益气汤提取工艺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鬼针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液-液包合法制备鬼针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β-环糊精与鬼针草挥发油的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按星点设计的原理安排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处理数据,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并做验证试验。结果:2个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拟合方程,效应面优化后得最佳包合条件为投料比17 g.mL-1,包合时间330 min,包合温度38℃。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适用于鬼针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鬼针草总黄酮滴丸成型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鬼针草总黄酮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以药物与基质比、滴距、Tween-80质量分数为考察因素,丸重差异、圆整度、溶散时限及总评归一值为考察指标,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鬼针草总黄酮滴丸的成型工艺,结果经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成型工艺条件,并进行模型预测及验证实验。结果 优化滴丸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物与基质比为1.8 mL∶1 g,滴距为2.20 cm,Tween-80质量分数为3.18%,各项考察指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均较小。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适用于鬼针草总黄酮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孟慧  许勇 《药学实践杂志》2009,27(4):254-257
目的:制备人血清白蛋白(HSA)可注射用凝胶,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N-甲基-2-吡咯烷酮(NMP)和苯甲酸苄酯(BB)为共溶剂制备载HSA可注射用凝胶;以PLGA的用量及共溶剂的组成为考察因素,体外释放为评价指标,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及三次多项式描述体外释放和两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最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各指标的三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形回归方程,建立的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较好。结论: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优化红花与川芎水煎混合提取工艺.方法 以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f yellow A.HSYA)、川芎中阿魏酸(Ferulic acid,FA)的提取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水与药材的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川芎加10倍量水浸泡20 min,单独煎煮提取30 min,药渣与红花混合再加14倍量水浸泡20 min,煎煮两次,每次30 min,能最大限度的提取红花与川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FA与HSYA的转移率分别为96.26%和99.76%.结论 本文建立的优化工艺提取转移率较高,可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栀子中西红花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的提取率为指标,运用HPLC色谱分析方法,采用中心星点设计-响应曲面法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得到栀子的最佳提取参数为乙醇浓度51%,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18 min。验证试验结果与预测值偏差分别为1.51%,1.38%。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合理、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加味圣愈汤的水提工艺。方法:以经醇提后的药渣为原料,并以溶剂倍数、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多糖含量及干膏收率的总评"OD"值为评价指标,拟合二次项方程,绘制三维效应面图,选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溶剂倍数为10倍,提取2次,每次2h。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加味圣愈汤的水提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芎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川芎药材中阿魏酸、藁本内酯的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选择较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83℃下,14倍量73%乙醇提取2次,每次2h,含量实际值与预测值偏差为-1.37%。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芎提取工艺,方法简便,结果可靠,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异长春花碱脂质体的处方。方法以磷脂/药(质量比)、胆固醇/磷脂(摩尔比)、水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指标,采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描述考察指标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此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最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所建立的考察指标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以优化后的处方制备样品,各指标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制备的脂质体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中国药典2010年版红花中山柰素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下山柰素含量测定的准确性。方法:利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液质联用色谱仪及核磁共振仪对山柰素主峰中包埋的干扰成分的组成及结构进行研究。结果:6-甲氧基山柰酚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红花质量标准中山柰素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下,对山柰素的测定存在严重干扰,该分析方法不能够准确测定山柰素含量。结论:中国药典2010年版红花质量标准中山奈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金银花炭的炮制工艺。方法:以异绿原酸C和儿茶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分烘制和炒制采用星点设计考察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对炮制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筛选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炒制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230 ℃,炒制时间13 min;烘制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烘制温度172 ℃,烘制时间8 min。最佳工艺验证结果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值偏差小于3%。结论: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金银花炭炮制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复方龙脉宁滴丸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以葛根素、薯蓣皂苷和总生物碱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醇倍数、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影响因素进行优选。结果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8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优化的工艺可使各项指标均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工艺参数合理,重复性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葛根素衍生物纳米粒处方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葛根素衍生物4ac纳米粒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4ac纳米粒,以平均粒径、包封率、收率为因变量对载体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用量、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用量、针孔直径3个自变量的各水平进行多元线形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并用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各指标的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形回归方程,建立的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较好。结论:用中心复合设计和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之后,血竭、红花单味药材粉体及其混合粉体的性质差异。方法:采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机制备不同粒度的血竭、红花单味药材粉体及其混合粉体,根据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考察各粉体的吸湿性,采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定仪测定各粉体的水接触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各粉体的有效成分含量及其体外溶出行为。结果:混合粉体的吸湿性较红花粉体大大降低;随着粒径的降低,混合粉体和血竭粉体中血竭素的含量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混合粉体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含量降幅小于红花粉体;混合粉体接触角与血竭粉体相近,与红花粉体相比接触角均显示出显著性差异;与单味药材粉体相比,混合粉体有利于血竭素的溶出,且随着混合粉体粒径的降低而增加,混合粉体细粉不利于HSYA的溶出,混合粉体微粉则对HSYA的溶出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混合粉体中由于血竭粉体的存在而可能对红花中不稳定成分HSYA产生保护作用。超微粉碎使得混合粉体可能接近或具有类似固体分散体的性质,难溶性药物血竭分散在易溶载体红花中,有利于难溶性成分血竭素的溶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结合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通脉复方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马钱苷、毛蕊花糖苷、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总多糖含量及干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按照响应曲面3因素3水平安排进行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对综合评分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9倍水,提取4次,每次50 min,提取次数和加水量对综合评分有显著性影响,而交互作用对综合评分影响不显著。结论:响应曲面法可用于通脉复方提取工艺优选,优选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川芎生物碱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川芎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对川芎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的方法,进行星点设计,以乙醇浓度、醇倍数、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川芎中总生物碱含量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响应面法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同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倍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提取的川芎总生物碱含量为0.693 mg.g^-1,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R^2=0.957 3。结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川芎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精密度高,可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法, 以平均粒径、稳定性常数及包封率为考察指标, 优化丹参酮ⅡA脂微球处方。方法: 以平均粒径、稳定性常数及包封率为评价指标, 考察了蛋黄卵磷脂用量(A)、泊洛沙姆用量(B)、大豆油占油相总量的百分比(C)对丹参酮ⅡA脂微球制剂性质的影响。用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 根据评价指标的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 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处方, 并进行预测分析。按照优化的处方制备丹参酮ⅡA脂微球, 并对其进行常规的质量评价研究。结果: 各指标的二项式方程拟合较好, 平均粒径、稳定性常数和包封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 0.92, 0.84, 可信度较高。优化后的处方为:蛋黄卵磷脂1.38 g, F68 0.19 g, LCT 2 g, MCT 18 g, 优化处方各指标和目标值接近。按优化处方制备的丹参酮ⅡA脂微球的平均粒径为203 nm, 粒径分布为0.1, ζ电位为36, 包封率为93%, 载药量为0.8 mg·mL-1;室温条件下避光放置7个月, 其粒径、ζ电位、载药量、包封率、pH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脂微球乳剂的处方优化, 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优化后的丹参酮ⅡA脂微球符合药剂学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化超声提取莪术中的莪术醇与β-榄香烯的工艺。方法: 根据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原理,选取液固比、乙醇体积分数和超声时间为自变量,莪术醇与β-榄香烯的提取量为因变量,采用响应面法模拟二次多项式方程的预测模型,理想度函数优化莪术醇与β-榄香烯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同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声提取前后药材表面结构的变化。结果: 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液固比为8mL·g-1,乙醇体积分数为70%和超声时间为20min,在此条件下,超声提取的理想度为0.84。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果显示:超声提取明显破坏药材表面结构,使之疏松、空洞。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莪术中莪术醇与β-榄香烯的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脑宁胶囊中川芎和细辛混合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以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为因素,设计星点实验;分别采用多元线性方程及二项式方程拟合实验结果,绘制三维效应面图及二维等高线图,确定因素最佳取值范围。结果:二指标与因素的关系均适合采用二项式方程拟合(r=0.985 0,P<0.01);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偏差小。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用于优化川芎和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