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严重PDR的患者52例72眼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42眼、对照组22例30眼。治疗组术前3d玻璃体内注射10g·L-1雷珠单抗0.05mL(0.5mg),然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12(6.5±1.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视力分别为0.090±0.068、0.060±0.029,均较术前提高,2组治疗前、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5、-3.237,均为P<0.05)。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4,P<0.05)。治疗组、对照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13.8±27.3)μm、(325.6±14.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P<0.05)。术后2周、1个月、3个月,治疗组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分别为12%、2%、2%,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7%、20%、3%;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发生率比较,术后2周及1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2、3.21,均为P<0.05),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严重PDR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有/无填充物的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根据术中是否进行玻璃体填充分为无填充物组(A组)和有填充物组(B组)。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糖、糖尿病病程等)、手术前后眼压、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80例(80眼)患者,其中A组患者42例,B组患者38例。2组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1个月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 05),而A组术后1个月时的视力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2例患者出现低眼压,1例出现玻璃体积血;B组2例患者出现玻璃体积血,2例出现晶状体混浊,1例出现低眼压;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802,P=0.37)。结论 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无填充物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8例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经过术前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中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4mg,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恢复、视网膜复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一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89.3%,再次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100.0%。术前LogMAR视力为1.98±0.50,术后LogMAR视力为1.17±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71,P<0. 05)。末次随访眼压(16.2±3.7)mmHg(1kPa=7.5mmHg),与术前眼压(6.4±2.3)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 613,P<0.05)。术后有15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3例白内障加重,1例发生后发性白内障,5例术后少量结膜下出血。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术中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硅油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茹  王景昭 《眼科》1996,5(2):90-92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复杂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复位率,然而远期疗效不尽相同,仍有11%~53%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可能,1995年2月~1995年12月连续收治15例硅油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分别采取巩膜外手术,硅油下视网膜手术,硅油取出后玻璃体一视网膜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12例视网膜复位(80%),其术后视力为0.1~0.7者10只眼,0.05以下者2只眼,随访3~10个月,平均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Ⅱ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严重玻璃体出血或合并血管纤维增殖引起的视网膜牵拉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情况下,进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对64例(78只眼)Ⅱ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按术前出血时间和视网膜病变程度各分为两组,进行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结果术后9个月,视力为0.3以上者,在术前出血时间≤6个月组为42.1%,而在术前出血时间>6个月组为5.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1年,获得0.5以上视力者,在术前出血时间≤6个月组为35.7%,而在术前出血时间>6个月组为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获0.3以上视力者,在单纯玻璃体出血合并或不合并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为35.7%,而在大面积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为1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玻璃体出血,应早期手术治疗。对出血时间长、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严重的患者,也不应放弃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在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复杂视网膜脱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下采用23G或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割系统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23G或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割系统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矫正视力、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矫正视力为光感-手动和0.05-0.1的患者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术前和术后视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功能痊愈率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2.5% 和95.0%,对照组分别为67.5%和82.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5.0%和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李蕴随  王莉 《眼科研究》1997,15(3):196-197
目的总结眼内猪囊尾蚴病的治疗经验。方法对48例眼内猪囊尾蚴病的手术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囊尾蚴均1次手术完整取出,成功率100%。视网膜下囊尾蚴16眼,巩膜切开法取出10眼,玻璃体切割术取出6眼,术后视力均无明显改善,各有1眼在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内囊尾蚴共32眼,钝针吸取法取出17眼,术后2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加重,视力均下降;玻璃体切割术取出15眼,术前8眼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4眼复位(P<0.05),术后无视网膜脱离发生,术后9眼视力提高(P<0.01)。结论玻璃体内囊尾蚴用玻璃体切割术取出明显优于钝针吸取法,玻璃体切割术取出后极部视网膜下囊尾蚴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TA)对于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PDR患者(Ⅴ期或Ⅵ期)60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前1周行玻璃体内注射TA)和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眼内填充物的使用、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视力。结果 治疗组术中发生中、重度出血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硅油填充率为40.0%,对照组为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为(40.23±13.9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82±14.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视力为0.316±0.101,优于对照组的0.202±0.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R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前1周行玻璃体内注射TA,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并发症,进而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术后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光凝前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CNV患者100例(100眼),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后行激光光凝,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后行激光光凝。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CNV变化及临床疗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裸眼视力,同时采用OCT测量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51.2±10.3)μm、(351.3±10.2)μm,治疗后分别为(150.4±7.8)μm、(252.3±9.6)μm,两组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90、49.98,均为P<0.01);但观察组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25,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裸眼视力均为0.2±0.1,治疗后分别为1.0±0.3、0.3±0.3;两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9、2.24,均为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3,P<0.05)。结论 CNV患者光凝前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视力恢复显著,有助于视功能及视网膜形态的恢复,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对儿童白内障角膜散光和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儿童白内障患者60例(120眼)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60眼),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摘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的变化,并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观察记录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情况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数量分别为(199.8±29.4)mm-2、(203.4±28.3)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8,P<0.05)。结论 儿童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对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散光的影响不大,且能明显降低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虹膜拉钩联合非接触全视野镜行小瞳孔玻璃体切割术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实验组为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间诊断为小瞳孔合并眼底病变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12例(12眼)。虹膜拉钩撑开瞳孔后在非接触全视野镜下行玻璃体切割术,伴有晶状体混浊影响手术的一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行玻璃体手术但不合并小瞳孔患者12例(12眼),均在角膜接触透镜下行经扁平部玻璃体手术。两组术后随访6~12个月,分析两组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视网膜复位情况。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独立样本£检验,Fish确切概率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视力提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1眼,对照组2眼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两组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15.7±6.9)%及(16.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虹膜撕裂、虹膜萎缩等并发症。结论虹膜拉钩解决了白内障超声乳化过程及玻璃体切割过程中小瞳孔的问题,更好地暴露手术视野,而非接触全视野镜不仅解决了接触式透镜下玻璃体切割手术无法应用虹膜拉钩的问题,而且使手术视野更为清晰完全。虹膜拉钩联合非接触全视野镜是一种应对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小瞳孔患者的简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98例(120眼),由同一医师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60眼)术毕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0.5mL(2.5mg)球结膜下注射;试验组50例(60眼)术毕前房内注射0.1mL(0.5mg)地塞米松注射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前房反应、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细胞比率的差异。结果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d、3d最佳矫正视力试验组比对照组效果更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前,术后1d、3d、1周、1个月、3个月眼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1d、3d、1周前房炎症反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眼前房炎症反应较轻;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3d、1周、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及变异系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较试验组术后细胞密度明显降低,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下降,变异系数增高。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毕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对术后短期内获得最佳矫正视力、减轻前房反应、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分析其复发的原因。方法对56例(56眼)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再次玻璃体手术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性别、年龄、眼外伤类型、术前有无眼内异物、有无硅油、手术距受伤的时间、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二次填充物的种类、术后眼压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总结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再修复的原因。结果再次手术原因:≥18岁组主要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18岁组主要为玻璃体残留和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56例视网膜复位率89.29%,以上各因素对复位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例中视力提高者50例(89.29%),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是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P=0.05)。结论外伤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在成人主要为PVR,在青少年主要为玻璃体残留和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把握再修复手术时机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Liu DC  Wu H  Guo L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4):346-349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53例(57只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患者分成联合手术组和玻璃体手术组。联合手术组33例(33只眼),单纯玻璃体手术组20例(24只眼)。联合手术组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填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单纯玻璃体手术组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硅油填充。对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和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联合手术组视网膜完全复位29只眼,视网膜复位率为87.9%;单纯玻璃体手术组视网膜完全复位20只眼,视网膜复位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联合手术组发生虹膜新生血管1只眼(3.0%),单纯玻璃体手术组发生虹膜新生血管2只眼(8.3%)。均发生在视网膜未复位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联合手术可避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于2012-01/2013-12间收集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45例45眼,分为玻璃体切割内界膜撕除联合后巩膜加固组( A组)28眼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撕除组( B组)17眼。术前分别行视力、眼压、间接检眼镜、OCT检查,术后随访6~12mo,行视力、OCT检查,分别对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黄斑裂孔闭合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1)视力检查:术后视力:A 组1.19±0.39, B 组1.51±0.3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视网膜复位率:A组100%,B组88.2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率:A 组82%,B 组5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可更好的改善视力,提高黄斑裂孔的闭合率。  相似文献   

16.
Fourteen cases of primary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ere treated by scleral buckling surgery. Retinal reattachment was achieved in 100% of the cases. All eyes had a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of 6/30 or better; in six eyes the visual acuity was 6/12 or better. We attributed our high anatomical success rate to early detection of the retinal detachment, good visibility of the retinal breaks, lack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the vitreous body, and preoperative absence of fixed retinal folds and preretinal membran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外路视网膜复位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8例(18只眼)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病例经过该方法进行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16例(88.9%)。术后裸眼视力≥0.1者6例(33.33%)。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外路视网膜复位术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视力恢复快,手术方法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因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行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75例98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屈光度数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6~12mo。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05±1.78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者66眼(67.3%);≥0.5者43眼(43.9%),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者48眼(49.0%);<±2.00D者78眼(79.6%)。术中后囊膜破裂3眼。术中出现后弹力层部分脱离1例。术后角膜不同程度水肿21眼。术后6mo有13眼出现后囊混浊,经Nd:YAG激光切开后视力恢复。未见发现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术后2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经过3mo后行另一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症状消除。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勤  李援东 《眼科新进展》2012,32(9):891-892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切除术中保留前囊膜的疗效。方法视网膜脱离34例(34眼)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切除术,术中切除晶状体及玻璃体,保留前囊膜,同时行硅油填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5个月,观察患者随访末期视网膜复位、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21例,复位率61.8%。术后视力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伴硅油继发性青光眼、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玻璃体再次积血、黄斑区及周围视网膜点状出血、渗出等。结论视网膜脱离晶状体切除术中保留前囊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轴≥30mm)白内障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64例86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眼轴≥30mm),矫正视力≤0.1,均采用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1a,观察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含矫正)≥0.4者35眼(41%),0.2~0.3者23眼(27%),0.1~0.15者25眼(29%),〈0.1者3眼(3%)。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者2眼(2%),经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行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 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者6眼( 7%),经治疗后均消退; 后囊不同程度混浊9眼(10%),经行YAG激光后囊切开后视力恢复; 视网膜脱离者1眼(1%),经行巩膜外填压术后治愈。结论: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术后并发症是可以控制的,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是由于高度近视的特殊性,术中操作要轻巧、细致,技术参数也应作适当调整,以利达到术后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