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姨,我找阿茜。”电话里,一个嫩嫩的声音说。女儿乐得屁颠颠地跑过来接电话。过一会儿,只听女儿小声地说:“什么,你现在的偶像是F4了?那你不喜欢阿峰了?你问我?我还是喜欢阿峰,只不过他现在出事了,恐怕是再也唱不成了。”女儿一声叹息,又说:“告诉你,我还喜欢王菲。” 什么,女儿还追星?她可从没和我谈起过啊!我脑海里突然想起蔡明演的一个小品:一个女孩追星,花大价钱去看一位男歌星的演唱。演完后,女孩一边在大歌星的车旁等着见歌星,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要好好亲吻歌星一下”。好不容易歌星向她这边走来了。她激动得忘乎所以,如离弦之箭  相似文献   

2.
面试     
三十来岁,面试30来次,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很有必要盘点一下。第一次面试。一家工厂的中年女组织科长问:“学什么的?”我说“学管理的”。科长说:“管理,我们不需要,我们已在管了。”听得出来,女科长的意思是说:“你管理了,我们怎么管理?”第二次面试,同年同月,同样在这家工厂的车间,五大三粗的车间主任叼着烟问:“你身体好不,八磅榔头能拎得起不?”我说:“主任,我是学管理的,能不能分配一个相当的工作?”车间主任说:“行,你看,你先把车间里的路管起来,每天扫一遍,行不?”我扫了一天的地,晚上流了一夜的泪。第二天有人告诉我,前些年清华…  相似文献   

3.
袁章平 《校园心理》2004,2(5):61-62
“郁闷”可能是我们寝室出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刘欢大哥“该出手时就出手”,而我们经进化到不该出口的时候也要口了。比如有一次,辅导员来查卫生,忽然一阵鬼哭狼嚎的郁闷啊”,差点没有把她肚子里了3个月的孩子吓出来。偏偏又是寝室里叫“郁闷”最多的个人,尽管那一声“郁闷”不我叫的,还是受到了眼睛雪亮群众的检举。同学就说了,你好的一个人郁闷什么啊?又不不帅,又不是明天就没饭吃了…最后好像灵光一闪:小子,不是因为没有爱情啊?我鼻子哼:爱情?Fuckbody吧。于他们大骂我堕落。阿飞睁开蒙目龙的睡眼:我,跟我上通宵得了。白天一觉搞定了,还…  相似文献   

4.
朋友喜得贵子,初为人母的巨喜过后,望着甜笑的婴儿,朋友惶惶地说:“真不知这小家伙以后会长成什么样的人。”我戏说:“有一位教育家不是说过,襁褓中若是小男孩的话,今后就长成男人,襁褓中若是小女孩的话,今后就长成一个女人吗?”朋友听后,苦笑着问:“你能告诉我,除了生理上的区别,什么是男人,什么是女人吗?说实话,我真的是不懂得啦,你没看到现在的人,男人越来越多地像女人,而女人又越来越多地像男人吗?不是都说现在要找一个纯粹的男人或女人已经如大海捞针了吗?唉!真不知这是人性的一种进  相似文献   

5.
妈妈的关注     
我生来就该是现在这副容颜吗?—微微暗红的脸紧绷着,嘴巴也总抿着,轻易不见一点牙齿,偶尔还爱脸红……如果不是妈妈,我会不会是另一番模样呢?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是弄不明白的。很小的时候,据说我活脱脱是个小美人,人见人夸。吓得奶奶总说:“怕是养不活,你看那眼睛长得太悬了……”这是后来听妈妈一遍遍说起的。妈妈一向被人认为“嫁错了郎”,自感处处不如别人。我的弟弟、妹妹都生得端端正正,于是妈妈便暂时沉浸在“孩子生得好看”的荣耀里。“孩子以后千万别越长越像他爸”,妈妈常定睛看着三个孩子自言自语,担心这“…  相似文献   

6.
伤痕如花     
晚上和儿子靠着床头看电视,儿子看了一会就不看了,说不是动画片,不好看,然后就在床上翻滚闹腾……"爸爸,您脚上怎么有朵花啊?"儿子忽然指点着我的脚问道。"花?什么花呀?"我一看,是一个疤痕,便说:"儿子,那不是花,是伤痕,受伤后结的疤。""是花,是花。"儿子嚷嚷  相似文献   

7.
幽默与漫画     
《校园心理》2006,4(8):50-51
移民一个人去移民局办理移民。移民局官员问他:“你打算去哪儿?”他想了想说:“随便。”官员给了他一个地球仪:“那你自己挑一个国家吧。”他把地球仪转了半天,最后说:“你这里还有别的地球仪吗?”拒绝一个失恋者愁眉苦脸地告诉朋友:“我爱的人拒绝了我的求婚。”朋友说:“有时候女人的话要从反面理解,她说‘不’的时候可能是同意。”“可她没有说‘不’!”“她说什么?”她说:“呸!”你也试试病人对他的病房不满意。医生说:“我不理解,你为什么一定要换病房?要知道,你的邻床是个极好的病友,他是有名的相声演员。”病人打断他说:“你说得没错…  相似文献   

8.
去一个滨海城市出差,完成任务后,我乐得逛那些著名的景点。那天坐上出租车后,习惯性地与司机搭话。我随口说:“你多幸运啊,住在这么一个好地方,能随时看大海!”但这位30多岁的司机先生,从后视镜里看了我一眼后,没有任何表情地说:“整天看也就看不出好了。”我一听觉得他的话也在理,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嘛,就换了话题笑着说:“吃海鲜倒是方便了,肯定又新鲜又便宜!”  相似文献   

9.
初秋的一天下午,一位衣着整洁、举止文雅、拘谨腼腆的男孩,局促不安地来找我。他坐在一旁默默地低着头,看都不看我一眼,双手不停地摆弄着衣角,眼睛湿润润的。我亲切地问道:“同学,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助吗?”问了好几遍,他始终沉默不语。过了一会,他抬头飞快地扫了我一眼,说:“医生,我好苦啊,您能帮帮我吗?”我微笑着说:“当然。你有什么事,都说出来,我们一起商量解决,好吗?”于是,他断断续续地诉说了隐藏在心中快半年的苦闷。  相似文献   

10.
一个小伙子带着他的女朋友一脸焦虑地来到心理热线工作室,情绪激动地捋起女孩的衣袖,指着女孩裸露在外的胳膊,对我说:“您看看,月月她犯什么病?” 我顺着小伙子手指的方向一看,只见这个叫月月的女孩白皙的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像是被拧的。我禁不住有些气愤:“是谁这样对你?”月月低垂着头不作声。旁边的小伙子没好声气地说:“是她自己!您看这还有呢。”说着小伙子抬手撩起月月的头发,裸露之处一个鼓起的大包清晰可见。 “她经常这样做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些举动的?”我问。 “我俩是一年前相识相恋的,那时的她总是忧忧郁郁的,很少有笑容,话也很少。我喜欢她这种林黛玉式的古典气质,所以对她的感  相似文献   

11.
笑话与幽默     
爸爸睡着了儿子不想睡觉,爸爸坐在他的床头开始给他讲故事,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房间里一片寂静。这时妈妈打开房门问:“他睡着了吗?”“睡着了,妈妈。”儿子小声回答说。你的家也被卷走了堪萨斯州的一个乡村牧师去英国访问后回到了家乡,刚下火车便在车站碰到了他所属教区的一个教民。“我们那里出什么事了吗?”牧师问道。“先生,不幸极了,一场龙卷风卷走了我的家。”教民回答说。“亲爱的,”牧师同情地说,“知道了,但我不感到惊奇。希拉姆,你不是得过且过吗,我早就警告你,要你注意你的生活方式,恶有恶报是谁都无法回避的。”“先…  相似文献   

12.
眼看父亲节就要到了,李平决定要给父亲洗一次脚。因为他刚刚看了一篇文章,文章说,一位很有成就的人在反思自己一生的经历时,觉得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地尽孝,甚至没给父亲洗过一次脚。李平看过文章之后觉得深受教育,觉得自己从没有好好地尽过孝,也没有给父亲洗过一次脚,赶在父亲节这天,他要用行动来弥补这一遗憾。第二天,李平起了个大早赶火车。坐了一天的火车,傍晚时才走进家门。父亲见他回来,又喜又惊,问:“单位放假了?”“没有。”“出差顺路?”“也不是。”“那你怎么有时间回家?”“我回家给您洗一次脚。”父亲听后大惑不解,忙问:“孩…  相似文献   

13.
夏末,燥热的天气,他走进我的咨询室,面容憔悴。他陷在沙发里,沉默着,好像在打量着我。我没有急着发问,而是递给他一杯水,然后坐在他的旁边。他把弄着杯子,缓缓地说:“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我不轻易付  相似文献   

14.
胡萍 《校园心理》2005,3(7):36-38
生活中,有无数的人在渴望自己功成名就,荣华富贵,也有无数的人在身体力行,为这样的目标而奋斗,理所当然的,也有无数的人成功了,富有了。然而,就在他们富有和成功之后,他们的生活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严峻和复杂是他们用尽自己所有的经济智慧和致富思路也无法解决的,他们说:“我还需要为什么活着?”“我现在贫穷得只剩下钱了。”很多人说他们这是“做作”,是“标榜”,是“炫耀”。真是这样的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作秀”?为什么他们的话语这样无奈?这样的话语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不被人理解的心迹?有一种很常见的媒体评论:现在的大学校园不再神圣了,大学生们也不再纯洁了,女大学生坐台傍大款,男大学生投机发大财。学习不再是他们的主要生活,他们变得过于强调物质。是这样的吗?那再看看大学校园里,“郁闷”声一片。再问“郁闷?你们这么随心所欲还郁闷什么呀?”他们愕然,“我们做什么了?”“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真的那样做了?”“那我们又该做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在按一种模式生活,这种生活模式的最终目标是:我要比别人更优秀,我的生活要比别人的更美好。我们在这种模式中低着头机械地生活,不能有任何的停顿,一旦停顿,我们就会茫然和困惑,毕竟,我们是会思想的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真正喜欢的生活是什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到底在为了什么而活着?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真正考虑过我们自己,也许是没有时间考虑,甚至人们不敢让自己的生活停顿,因为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害怕面对这些问题,更不愿意陷入这些问题纠缠不清。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感受富足带来的羡慕眼光,却无法体会真正“如我所愿”的人生快感。下面文章的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美丽、文静、成绩优秀的乖乖女。她从小听话、不爱吵闹、学习成绩优秀、一直在重点学校学习,考上大学,她也在按人们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生活着。按理说,她应该是满足的,也应该是成功的,但她对自己生活的感受更多地是艰难、压抑和沉闷。一次又一次她问自己: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又该怎么办?我的生活该如何继续?她不断地探索自我,剖析自我,通过各种渠道,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的虚弱和无助,最终,她认识了自己,她轻松地说,“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实的人。”她走出了心灵的困境,获得了自由和平衡。也许你的内心也是虚弱的,但这不全是你的过错,但如果你不愿认识自己,面对自己,那你就是懦弱的,对你自己来说,你是鲁莽的,是不负责的。所以,勇敢面对,清醒面对,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做一个给自己机会真正生活的人,这是每一个希望自己人生完整、轻松、真实的人需要走出的第一步——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5.
在心理咨询门诊,经常有人问:“我怎么也快乐不起来,我能快乐起来吗?”在这些人中多数是年轻人。其实,多数人常不知道为什么快乐不起来。如有一个高二女生对我说:“为什么不快乐,我自己也说不清。我是高二学生,父母对我很好,生活学习上都没有问题。但我整天昏昏沉沉无端烦躁,本来很感兴趣的小提琴,放在那里多少天也没兴趣动它了。闲得无聊时,就钻到被窝里蒙头大睡。”这个女生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像她这种情况怎样才能快乐起来呢?对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一、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大千世界,事物多有其两面性,同样,对一件事的看法每个人可截…  相似文献   

16.
<正>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紫薇对着尔康吃醋地说:“你和她看星星看雪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而我都没有和你这样过。”这句话乍一听有些矫情,但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紫薇并不是无理取闹,她生气和吃醋的地方在于尔康的“自我表露”给了别人而不是自己。心理学家乔拉德最早提出了自我表露的概念,即个人将有关自己的信息表露给与之交流的人。后来乔拉德在《透明的自我》(The Transparent Self)一书中将自我表露更详细地定义为:真诚地与他人分享关于自己的信息、私密的想法和感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唯有找到自我,才能免于不幸。——马休·亚诺特 你能认识自己吗?这个问题似乎不该成为一个问题。人们常说:“别人不了解,我还不了解自己吗?”事实正如法国诗人拉封丹所言:“有些人了解全世界,但不懂得自己。”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可见,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不仅是难能可贵的,而且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阳春三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心理咨询门诊埋头整理咨询记录。突然,听到一声呼唤:“李医生,您好!”抬头一看是老朋友A和他妻子B,他们的儿子小D萎顿、拘谨地站在他们身后。朋友见面,寒喧了一阵。我说:“小D不是在C城上大学吗?怎么还没到校?”A叹了一声气,接着让小D述说了自己心中的苦闷和心理困扰。说到伤心处他潸然泪下。我静静地倾听着,并询问了小D的成  相似文献   

19.
滋润生命     
暴风雨过后的清晨,一位老人沿着海边散步。他发现,前夜的巨浪把许多小鱼都抛到离海水有几米远的地方。海边,一个小男孩弯着腰疾速地拾捡着那些鱼,然后将它们一一扔回海水里。“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老人问道。男孩没有停下手来,或许他根本没有听见。看着孩子忙碌的背影,老人说:“救不救这些鱼”有谁知道,又有谁在乎呢?”那男孩仰起头来,大声应道:“小鱼在乎,小鱼知道我救了它的命。”老人一下子怔住了,接着就激动地重复着:  相似文献   

20.
在罗马的一个教堂里,马丁·路希牧师给前来要求指点婚姻迷津的年轻人出了一个问题:爱是什么? 一个只有十六七岁的女孩说,我说不清楚,但我觉得,没有它的糖不甜,没有它的雪不白,没有它的山青水不会长流。 牧师慈祥地对她说:孩子,你还年轻。 一个满脸幸福的锅炉工说:开水溅在我的脸上,身边那个先叫疼的人,她就是我的最爱。 牧师笑了笑,说:年轻人,祝你幸运。 一个在后母手里受尽折磨的女孩说:如果让我遇见他,在我最美丽的时候,我在佛前跪5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