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ayw型)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建立遗传上稳定的、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的转基因小鼠品系。方法:通过对受精卵显微注射进行基因转移的途径制备转基因小鼠,以PCR-Southern杂产、ELISA、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分析所导入DNA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功能情况。结果:得到21只建立者小鼠,在它们的血清中检测到了HBsAG和HBeAg的存在,还在肝细胞中观察到了HBV样病毒颗粒。结论:HBV基因组DN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转基因小鼠。方法:构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c;采用显微注射法将线性化的表达载体注射至小鼠受精卵的雄性原核巾,然后将注射存活的受精卵植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取其产10d龄子代鼠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表达载体内切酶酶切及序列分析结果与预期一致;PCR鉴定转基因阳性小鼠比例为25%(6/24)。可表达核心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等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选取24只13 ̄25周龄的清洁级ICR品系HBV转基因小鼠及15只正常ICR小鼠为对照进行病理大体观察,并重点取肝、肾、脾、肺、心、脑、睾丸(卵巢)、唾液腺、肌肉和皮肤等组织,切片HE染色后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形态观察。结果:上述两种级小鼠大体和光镜下各器官和组织未见有明显病变;两种小鼠移入普通级环境下饲养4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等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选取15只5-48周龄的清洁级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及15只C57BL/6J小鼠为对照进行病理大体观察,并取心、肝、脾、肺、肾、肠等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后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肝脏产生局部明显的炎症反应;肝细胞肿胀,毛玻璃样变性,灶性坏死伴淋巴样细胞浸润,可见肝细胞质内嗜酸性小体,局部可见巨核肝细胞,偶见多核肝细胞,心,脾、肺、肾、肠等脏器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分析说明,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为阳性的15只小鼠肝组织有HBsAg的存在,且HBsAg的分布呈胞质型,但不存在于脾、肺、心等组织中,血清HBsAg为阴性的15只小鼠其心、肺,肝,脾,肾,肠等组织中均未见HBsAg的存在;发现两只48周龄C57B羁J-HBV转基因小鼠患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 HBc Ag) DNA疫苗对小鼠和猕猴的免疫原性。方法 :肌内注射法接种 HBc AgDNA疫苗 ;EL ISA法检测小鼠和猕猴血清抗 - HBc Ig G终点滴度和 Ig G亚类水平 ;51铬释放法测定小鼠脾细胞 HBc Ag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 CTL )活性 ;EL ISA法检测猕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培养上清中 IFN -γ及 IL - 4水平 ;3H - Td R掺入法检测猕猴PBMC HBc Ag特异性增殖反应。结果 :小鼠和猕猴经接种该 DNA疫苗后均产生高滴度抗 - HBc抗体 (分别达 1∶ 3 2 80 5 0和1∶ 10 93 5 0 ) ;小鼠抗 - HBc Ig G亚类以 Ig G2 a为主 ,猕猴抗 - HBc Ig G亚类以 Ig G2占优势 ( Ig G1/Ig G2 <1) ;小鼠的 HBc Ag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达 5 0 %以上 ;猕猴 PBMC培养上清中 ,IFN-γ水平与 IL - 4相比占明显优势 ( 15 .63 pg/ml vs <3 .13 pg/ml) ,猕猴PBMC抗原特异性增殖反应阳性 (刺激指数 =2 .12~ 3 .83 )。结论 :HBc Ag DNA疫苗对小鼠和猕猴均具有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DNA序列在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中的整合情况。方法:用头尾相接的乙型肝炎病毒全序列基因,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法产生转基因小鼠,用C区特异性引物扩增鼠尾DNA检测整合,对其中10只阳性鼠的扩增产物测序。结果:128只仔鼠中,14只整合阳性。对10只阳性鼠测序,9只与所转基因序列完全相同,1只在1739、1740位缺失两个碱基。结论:外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确实整合至小鼠基因组,多数为  相似文献   

7.
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乙肝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ICR-TgN(HBVadr1.2)SMMU 为动物模型,运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肝脏内乙肝抗原含量。结果:分别予氧化苦参碱100, 200, 300 m g/kg 腹腔注射,1次/d,30 d 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下降,且对两者作用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200 m g/kg 作用10 d,20 d 时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结论:氧化苦参碱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DNA序列在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中的整合情况。方法 :用头尾相接的乙型肝炎病毒全序列基因 ,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法产生转基因小鼠 ,用C区特异性引物扩增鼠尾DNA检测整合 ,对其中 10只阳性鼠的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12 8只仔鼠中 ,14只整合阳性。对 10只阳性鼠测序 ,9只与所转基因序列完全相同 ,1只在173 9、1740位缺失两个碱基。结论 :外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确实整合至小鼠基因组 ,多数为正常整合 ,但也存在缺失整合。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岳惠芬  苏建家 《广西医学》2005,27(8):1195-119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可以引起急慢性肝炎、肝细胞癌。自从转基因技术出现以来,人们可以通过转基因动物的研制来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研制的HBV转基因小鼠可以用来研究HBV的致病机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机理、评估药物治疗乙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类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为松弛的部分双链的闭合环状DNA分子。HBV感染不仅能够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部分感染者会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目前,全球有将近4亿人为HBV持续感染,每年因肝功能衰竭和HBV相关肝癌死亡的病例超过100万。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重灾区”,据统计我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有1.2亿人以上,而由乙型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患者有3000万人,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由于HBV是一种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极强的DNA病毒,只感染人和高等灵长类动物,不感染医学中常用的哺乳类实验动物,同时很难感染体外培养的细胞,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致转基因小鼠的表型效应。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转基因小鼠中X蛋白的表达部位及其病理学改变。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X蛋白在转基因小鼠的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从F0代到F3代小鼠,X蛋白在肝细胞中的分布逐渐从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病理学分析显示,表达X蛋白的转基因小鼠出现了皮肤组织结构异常、肝组织和肺组织轻度变性等病理学变化。结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的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皮肤等组织中表达X蛋白,部分转基因小鼠出现的皮肤组织、肝组织和肺组织病理性损伤可能与X蛋白有关;各代转基因小鼠肝细胞中X蛋白的分布具有规律性的变化,可用于研究X蛋白在不同部位发挥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preS2-S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可表达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包膜中蛋白的转基因小鼠品质。方法: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法制备带有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preS2-S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应用PCR方法筛选乙型肝炎病毒preS2-S基因转基因首建者(founder)小鼠,再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在这些小鼠中的表达特性,PCR和免疫组化均阳性的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同系异性小鼠交配用于传代培育,并用PCR法检测其子代小鼠。结果:共注射受精卵69枚。选取存活受精卵58枚分别植入4只假孕小鼠,产仔并存活23只。经尾组织DNA PCR筛选得到5只整合preS2-S基因的founder小鼠,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其中3只小鼠的肝脏中表达HBsAg,进而对其中表达较强的阳性鼠进行保种。结论:所建立的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preS2-S基因转基因小鼠品系具有表达乙肝病毒中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这一品系的建立为中蛋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纯合子转基因小鼠(adr 1.2)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遗传学育种使外源基因整合位点随机的HBV转基因小鼠成为单一整合位点的纯合子转基因小鼠。方法:产生founder小鼠以后,将正常小鼠与转基因小鼠交配,通过PCR,Dot-blotting,South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 HBV DNA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整合状况,阳性率达50%左右后,进行近亲交配。结果:共得到了7代HBV转基因小鼠,其中包含有整合HBV基因纯合子的转基因小鼠。结论: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可以稳定遗传,并得到了整合有HBV基因的纯合子转基因小鼠。 目的:通过遗传学育种使外源基因整合位点随机的HBV转基因小鼠成为单一整合位点的纯合子转基因小鼠。方法:产生founder小鼠以后,将正常小鼠与转基因小鼠交配,通过PCR,Dot-blotting,South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 HBV DNA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整合状况,阳性率达50%左右后,进行近亲交配。结果:共得到了7代HBV转基因小鼠,其中包含有整合HBV基因纯合子的转基因小鼠。结论: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可以稳定遗传,并得到了整合有HBV基因的纯合子转基因小鼠。 目的:通过遗传学育种使外源基因整合位点随机的HBV转基因小鼠成为单一整合位点的纯合子转基因小鼠。方法:产生founder小鼠以后,将正常小鼠与转基因小鼠交配,通过PCR,Dot-blotting,South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 HBV DNA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整合状况,阳性率达50%左右后,进行近亲交配。结果:共得到了7代HBV转基因小鼠,其中包含有整合HBV基因纯合子的转基因小鼠。结论: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可以稳定遗传,并得到了整合有HBV基因的纯合子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转基因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目的:制备含有2.0拷贝乙型肝炎病毒(HBV,adr亚型)基因组的转基因小鼠,为HBV相关医学问题的研究准备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应用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的方法,产生HBV转基因小鼠。用PCR, Southern-blotting杂交、放射免疫、免疫组织化学以及亚显微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整合、表达以及复制。应用常规病理切片及血清生物化学方法分析转基因小鼠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得到了4只整合有HBV基因组的建立者小鼠,并证明HBV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可以稳定遗传,在肝、肾组织内可特异性表达、复制,并在肝细胞内发现了Dane颗粒。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组织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获得了HBV的转基因小鼠,其病毒基因可以表达,并有病毒颗粒形成。该小鼠对于HBV的各个基因产物是免疫耐受的,其基本生物学特性与人类的HBV携带者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5.
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Tu Y  Qi Z  Yang P  Pan Y  Yu S  Du M  Li G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22(3):263-265
目的 建立人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 用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小鼠,用分子杂交法鉴定转基因小鼠HBx的整合与表达。结果 建立了人HBx的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经Southern杂交鉴定得到17只转基因首建鼠。逢肝脏提取总RNA进行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17只首建鼠肝脏中均有HBx表达。结论 为从整体水平研究慢性乙肝炎患者诱发肝癌的作用机制及HBx的反式激活作用机制提供了  相似文献   

16.
HBV转基因小鼠孕前期及孕期应用乙肝疫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小英  闫永平  徐德忠  门可  李端 《医学争鸣》2003,24(24):2293-229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 (HBVTg)小鼠孕前期及孕期应用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疫苗 (rHBv)对降低母血中表面抗原 (HBsAg)浓度的作用 ,以及对母胎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1 4只HBVTg雌鼠随机分为A、B两组 ;1 2只普通BALB/c雌鼠随机分为C、D两组 .A、C组每只于孕前 3wk和怀孕当天分别iprHBv 1 0 μg,B、D组每只同时ip生理盐水 1mL .HBVTg鼠均于首次注射前、首次注射后 3wk、首次注射后 6wk采血 3次 ,固相放射免疫定量法测定其血清中HBsAg并分析 ,ELISA检测有无抗体 (抗 HBs) .观察 4组雌鼠的妊娠生育状况及子鼠的生长发育 .结果 :A、B组血清HBsAg浓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A组有 4只鼠产生抗 HBs,C组有 5只产生抗 HBs .各组胎鼠安全性指标、子鼠的生长发育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结论 :孕期应用rHBv对雌鼠子鼠的安全性影响不明显 ,但可能由于HBVTg鼠乙型肝炎病毒 (HBV)突变等原因 ,雌鼠血清中HBsAg浓度并没有明显下降 ,但在血清中出现了抗 HBs.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preS2蛋白在转基因小鼠肝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preS2蛋白在3’末端缺失的preS/S基因转基因小鼠肝脏中的分布及其病理学作用。方法:采用原核显微注射法将质粒pcDNA3.1-preS/S^t注射入小鼠受精卵雄原核,制备转基因小鼠。PCR法在基因组小平筛选3’末端缺失的preS/S基因转基因小鼠首建者(founder)及后代;免疫组织化学法在蛋白水平检测preS2蛋白在这些小鼠中的表达;H-E染色分析转基因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以原核显微注射法将目的片段注射入受精卵雄原核后,共出生15只新生小鼠,其中存活7只,经PCR检测后获得2只founder转基因小鼠,命名为C57-TgN(preS/S^t)SMMU。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转基因小鼠肝细胞质中有preS2蛋白表达,H-E染色发现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央静脉周围有淋巴细胞聚集。将这2只转基因小鼠与正常同系异性小鼠交配,进行传代培育,PCR法筛选阳性转基因小鼠,目前已传至F2代。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稳定遗传3’末端缺失的preS/S基因并表达preS2蛋白的转基因小鼠C57-TgN(preS/S^t)SMMU,它将是体内研究3’末端缺失的preS/S基因的表达产物在体内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肝细胞内细胞癌基因的转录激活之间关系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HBV病毒蛋白在C57-TgN(HBVadr2.0)SMMU小鼠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C57-TgN(HBVadr2.0)SMMU"3号"品系转基因小鼠血清和组织中病毒蛋白的表达及其特征.方法:以138只F6~F17代C57-TgN(HBVadr2.0)SMMU"3号"品系的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ELISA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病毒蛋白在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结果:转基因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阳性率分别为55.18%和25.00%,血清中HBsAg的出现时间多在3个月龄之前(占93.33%),且持续时间在9个月以上(占95.56%),个体之间具有一定差异.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至少可检测到一种病毒蛋白,HBsAg、HBcAg和X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5.82%、58.24%和49.61%.HBsAg分布于肝细胞质中,HBcAg和X蛋白既可分布于肝细胞核中,也可分布干肝细胞质中.HBsAg的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门管区周围的肝细胞)和组织特异性(肝和肾),X蛋白除在肝脏和肾脏中表达外,还可在脑组织中表达.结论:C57-TgN(HBVadr2.0)SMMU"3号"品系转基因小鼠血清和肝肾等组织中有病毒蛋白的表达,病毒蛋白的分布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