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0例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其中胃底静脉结扎术(EVL)组11例,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Histoacryl)组15例,曲张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和凝血酶(EIS)组14例。术后随访6个月,三组有效率依次为100.0%、100.0%和72.7%,胃底曲张  相似文献   

2.
1986~1990年因食管曲张静脉出血住院者182例。将其中属Child A或B级患者入院用非手术疗法止血后,准备择期手术的8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分别作门腔分流(PCA)和硬化剂注射(ES)。分组后13例因再出血等原因治疗方案改变而去除,剩下69例(PCA 34例,ES 35例)。PCA均用端侧分流。硬化剂用1%Polidocanol 20~35ml注射于静脉内或其周围。最初每周一次,注射2次后隔2周一次,直至曲张静脉消失。每例注射2~9次(中数4次)。治疗后曲张静脉再出血发生率:ES组为40%(14例),PCA组为2.9%(1例)。ES组大部(8例)再出血发生于硬化剂注射结束前。完成硬化剂注射的32例中8例再出血,再出血发生率为25%。注射后曲张静脉完全消失的23例(占65.7%)中,5例(21.7%)曲张静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经皮经肝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n-butyl-2-cyanoacrylate)和生物蛋白胶联合栓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方法采用经皮经肝NBCA胶和生物蛋白胶联合栓塞胃冠状静脉和胃短静脉为主的方法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0例,生物蛋白胶以栓塞胃部曲张静脉的流出端为主,NBCA胶栓塞胃部曲张静脉的主体和输入段,部分加用弹簧圈栓塞减慢血流。15例患者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结果栓塞成功16例(80%),术后即刻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血流消失而且出血控制。随访1~11个月(平均4.3个月),成功栓塞的16例患者无1例发生再出血,其中胃镜复查11例,5例曲张静脉基本消失,4例明显减轻,2例稍有减轻。4例患者曲张静脉内NBCA充填不充分,致使栓塞不彻底,其中2例发生再出血。无1患者发生异位栓塞和胃黏膜的过度栓塞。结论经皮经肝NBCA胶和生物蛋白胶联合栓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有效防止异位栓塞及过度栓塞,安全而且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能否彻底栓塞是决定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经皮经肝组织粘合剂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组织粘合剂(TH胶)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远期效果。方法经皮经肝TH胶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47例,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及CT,了解食管下段曲张静脉内TH胶转归和静脉曲张消失情况。结果4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显效率100%,随访6~52个月,平均(31±22)个月,静脉曲张复发10例;随访过程中出血4例,再出血率8.9%。胃镜及cT随访显示,食管黏膜下曲张静脉内TH胶逐渐脱失,而食管旁和胃底贲门周围静脉内TH胶长期滞留栓塞。结论经皮经肝栓塞术能使TH胶到达食管下段的黏膜下曲张静脉,使曲张静脉长期闭塞,能有效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穿刺组织黏合剂(TH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食管下段曲张静脉和贲门胃底周围血管为靶血管,将TH胶灌注至食管下段及胃底曲张静脉内,使曲张静脉永久性闭塞,并联合PSE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84例,18例患者行急诊栓塞治疗。结果(1)81例栓塞成功,成功率96.4%,3例术后1个月因肝功能衰竭、腹腔感染和脑出血死亡。(2)TH胶栓塞到食管下段曲张静脉及胃底周围血管者38例;栓塞冠状静脉及胃底贲门周围曲张静脉但未达食管下段者31例;仅栓塞到胃冠状静脉主干者9例。术后其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分别为71.1%(27/38)、35.5%(11/31)、0(0/9),χ^2=18.3105,P〈0.01。(3)随访6~47(31.0±16.5)月,13例患者再出血,总出血率为16.7%。其中食管胃底型栓塞再出血率为7.9%(3/38);胃底型再出血率为12.9%(4/31);主干型再出血率为66.7%(6/9),χ^2值分别为12.6603和8.0765;P值均〈0.01。结论经皮经肝TH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不仅可控制急症出血,还可预防再出血,是治疗和预防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方法,术中应尽量将TH胶注射到食管下段曲张静脉和贲门胃底周围静脉内,以确保介入栓塞治疗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在硬化剂治疗前后作经皮肝穿门静脉造影(PTP)以了解栓塞形成范围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关系。肝硬化性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6例(男22,女4),年龄32~70岁,内镜下均显示有F_2、F_3型蓝色曲张静脉伴红色征阳性。在X线下经注射硬化剂以栓塞曲张的食管静脉及其供支。所用的硬化剂为已加有造影剂的5%乙醇胺油酸酯(ethanolamine oleate)。注射量以充盈其供支为限,一般4~36 ml。注射后拔取内镜,即以先前插入胃腔内的气囊充气压迫注射部位30分钟至3小时以止血。每隔1天至2周注射一次。每  相似文献   

7.
胃静脉曲张的最佳治疗尚待明确,注射硬化疗法可用于治疗胃小弯的曲张静脉,但治疗胃底静脉曲张作用有限。常需手术治疗,但在晚期肝病患者其死亡率高。为此作者进行了牛凝血酶控制胃曲张静脉出血的研究。 13个月内,42例曲张静脉出血患者中11例经内镜检查证实出血部位为胃曲张静脉(胃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死亡率较高,且早期再发出血率亦高。此研究目的是对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较内镜下硬化剂及粘合剂氰丙烯酸盐治疗的效果。 病人与方法: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36例,食管静脉曲张首次破裂出血期间随机分成两组,硬化剂组患者18例,于静脉出血的近侧及远侧注射3%油酸乙醇胺5~8ml,其余曲张静脉最大注射量30ml。术后不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后每周行硬化剂治疗,直至曲张静脉消除。粘合剂组患者18例,于血管破裂处附近的静脉内注射0.5ml氰丙烯酸盐与0.7ml碘油的混合液,粘合剂总量不超过4ml。出血控制后,病人接受上述硬化治疗以消除曲张静脉。  相似文献   

9.
对205例肝硬化病人(其中大多数有近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别进行了硬化治疗,外科治疗或内科治疗。其中63例行硬化治疗,采用1%Policlocanol,曲张静脉周围注射和曲张静脉内注射。77例接受内科治疗,即在出血时给予全身支持疗法、输血、血管加压素以及森—布二氏管压迫止血,另外6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硬化治疗、手术及内科治疗病人分别平均随访了  相似文献   

10.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内镜下治疗9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内镜下治疗的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将97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进行内镜下治疗, 分别为内镜下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组(Cyanoacrylate组)31例、内镜下曲张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组(EIS组)37例以及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组(EVL组)29例.术后随访6 mo, 了解其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3种方法止血率达到91.9%-96.6%, 3种方法分别在局部溃疡形成、近期再出血率、近期死亡率比较, EVL组均高于Cyanoacrylate组和EIS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9.485,6.574, 7.579, 均P<0.05). 3种方法在远期疗效方面比较, 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底静脉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和曲张静脉内注射鱼肝油酸钠的疗效优于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  相似文献   

11.
长期内镜下硬化剂治疗预防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复发已日益普及,要达到“根除”或“消除”曲张静脉并非易事。为了解食管静脉曲张者硬化剂注射到什么程度较合适及可以停止硬化治疗,作者等对132例肝硬化并至少有1次静脉曲张出血史者,应用5%sodium morrhuate 经内镜注入曲张的静脉内或其周围,每一疗程总量为15~35ml。132例中,17例死于两次硬化治疗之间的再发性出血,2例死于其他原因,7例未完成硬化剂疗程失  相似文献   

12.
1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直视下硬化剂注射针穿刺入曲张静脉内直接测压,继而外周静脉内推注奥曲肽(Octreotide)0.lmg,测定其后10分钟曲张静脉内压力变化。20例患者静脉注射奥曲肽0.1mg,约10分钟后行食管曲张静脉内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注射针孔出血情况并与26例单纯硬化剂注射组作比较。结果表明奥曲肽静脉注射后1分钟内,所有用者均有效地降低曲张静脉内压力,10分钟内平均降低51%(18.65mmHg)。注射奥曲肽组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针孔出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奥曲肽能迅速有效地降低曲张静脉内压力,有利于控制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奥曲肽减少曲张静脉穿刺针孔出血可提高硬化剂注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 ,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肝硬化患者 ,每年有5 %~ 15 %出现曲张静脉 ,曲张静脉一旦形成 ,每年增粗约 4 %~ 10 % ,最终所有的肝硬化患者都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约 1/ 3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患者出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每次出血的病死率达 2 0 %~30 % ,未经治疗的患者一年内因出血致死的几率可达70 %。首次出血后 6周之内会发生再次出血 ,4 8h之内是再次出血的高峰时间。内镜下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治疗 (EIS)、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 (EVL)、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以及联合治疗方法的出现 ,使我们有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Glubran-2胶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中重度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15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造影明确出血曲张静脉后,超选择插管行Glubran-2胶栓塞术治疗。栓塞前后进行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并测定患者门静脉压力。结果 15例患者成功进行胃左静脉、胃后静脉和胃短静脉Glubran-2胶完全性栓塞术。门静脉压力术前为(34.1±7.1)cmH2O、术后为(37.7±4.1)cmH2O,手术前后相比,P<0.05。术后CT增强扫描显示曲张静脉完全栓塞,其内可见高密度铸型。术后随访3~12个月,再出血2例。结论 Glubran-2胶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手术前后CT检查可明确诊断及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内镜下套扎(EVL)联合经皮经肝曲张静脉TH胶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 4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先行食管曲张静脉的内镜下套扎治疗,1周后再行TH胶PTVE,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区域及其来源血管。联合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曲张静脉消失情况,随访治疗后曲张静脉复发率及再出血率。结果 4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32例食管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消失率72.7%;8例胃底静脉曲张基本消失,消失率100%;12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总有效率100%。随访6~39个月,平均25.6个月,5例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复发率11.4%;3例再出血,再出血率6.8%。结论内镜下套扎治疗能机械性地消除食管曲张静脉,经皮经肝TH胶栓塞能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区域及其供血血管,二者联合能达到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对33例有出血史的晚期血吸虫病人,在非出血期,经纤维胃镜注射硬化剂5%鱼肝油酸钠防止再出血,3至4年后随访,存活25例,存活率75.9%,未再发生出血的14例,占受治病人的42.4%。胃镜复查发现极大部分病人的曲张静脉条数减少,色泽转为兰色或白色,曲张程度减轻。认为食道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对防止晚血病人上消化道出血,延长寿命有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方法对曲张静脉只能起到局部保护作用并不能降低门脉压力,因此建议最好同时服用心得安等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並应连续注射直至食道内曲张静脉全部消失为止。  相似文献   

17.
双气囊压迫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双气囊压迫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方法,其优点主要在于通过双气囊的压迫使曲张的食管静脉血流暂时阻断,使其出血减慢或暂时停止。并在静脉内注入多量的硬化剂,不随血流稀释流失,以便在短期内发生血凝块栓塞,达到即时止血的目的。作者采用此法治疗38例,其控制急性出血率达97.4%。经1~4年随访,曲张静脉的消失率与硬化治疗的次数有关。本组经6次治疗后其消失率为68.7%,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胃冠状、胃短静脉栓塞术对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疗效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对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32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经内镜下套扎、硬化治疗后仍有出血的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主要为无水乙醇、钢圈和明胶海绵。均行1次栓塞治疗,并经3~11个月随访,胃镜复查。结果29例复查胃镜,其中21例(72.4%)胃底曲张静脉完全消失,8例(27.6%)胃底曲张静脉明显减轻,无红色征及糜烂。随访期内有1例(3.1%)因门脉高压性胃炎致黏膜糜烂出血。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治疗具有消除胃底静脉曲张,并可预防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通常发生在食管最下端2cm 处,此处被食管下括约肌(LOS)所围绕。1978年Mis-kowiak 提出用药物收缩LOS 可能影响曲张静脉内的血流,门脉造影显示其中的血流减少或消失,而食管旁静脉中的血流则不受影响。作者等对11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试验研究。这些患者过去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在经内镜做硬化剂注射治疗时,先测食管内和曲张静脉内的压力,然后静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放置三腔单囊管压迫胃底静脉前、后食管曲张静脉压力的变化.方法: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单胃囊三腔管牵引下, 采用50 g/L鱼肝油酸钠行食管静脉内注射. 在单胃囊三腔管牵引前、后测曲张静脉的压力变化情况, 并观察注射后针孔出血情况.结果: 单胃囊三腔管压迫胃底静脉前、后食管曲张静脉内的压力改变有显著性差异(t = 5.55, P<0.005). 经单胃囊三腔管压迫后再予以硬化剂注射治疗后, 未发生涌血, 2例为少量渗血, 其余无出血.结论:硬化治疗时, 改良的三腔单胃囊管牵引可有效降低食管曲张静脉内的压力, 使硬化治疗的疗效更确切、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