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腺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催乳素(PRL)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38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42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RL水平.收集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57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RL的表达,分析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2.
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内膜腺癌中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率为23.3%,随着病变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表达增高(P<0.05),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P<0.01)。结论:C-erbB-2的表达与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asp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例(16.67%)、12例(40.00%)、46例(68.66%),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8.17,P〈0.05);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Maspin蛋白大部分定位于细胞核(分别为66.7%和58.3%,两者定位于细胞质的阳性表达率共为40.00%),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绝大部分定位于细胞质(73.9%)(Χ^2=5.763,P〈0.05)。结论Maspin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其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可能为良性讯号,而定位于细胞质中则可能提示恶性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HIT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60例及子宫内膜腺癌60例中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率为91.67%,随着病变程度增高而降低(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67%,并随组织学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在子宫内膜各种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高于内膜腺癌(P<0.01)。结论:FHIT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预后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整合素β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方法),检测10例正常内膜组织,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20例内异症患者内膜样组织中整合素β3的表达情况。结果 整合素β3在三种组织中均为阳性表达。结论 整合素β3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肿瘤细胞外基质的侵袭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Sunvivn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60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强,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内膜腺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Survivin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0.05)。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正相关(P<0.01,P<0.01,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结论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检测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和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30例(包括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各10例),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腺癌38例中COX-2的表达。结果①COX-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增生症,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COX-2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OX-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COX-2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防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不同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6例子宫内膜癌、2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2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内膜癌ER、PR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正常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内膜ER、P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内膜与内膜癌、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ER、P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免疫组化ER、PR含量SP法测定对临床预后判断,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 5 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各 10例中的表达 ,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VEGF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上升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2 )在子宫内膜腺癌中VEGF的表达强度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 ,与分化程度无关。生存分析VEGF与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无关。结论 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它的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化酶1(GLUT1)在子宫内膜良性、增生性、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子宫内膜不同病变的常规石蜡标本,HE染色,光镜下按WHO标准分类,包括简单型、复杂型和不典型增生过长各20例,子宫内膜腺癌60例。GLUT1免疫组化染色采用二步法。结果:简单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的GLUT1均为(-);所有不典型增生过长的GLUT1局灶(+);子宫内膜腺癌的GLUT1均为(+),呈局灶阳性到广泛阳性不等;增生期、分泌期及萎缩子宫内膜,GLUT1均为(-)。结论:GLUT1的过表达是子宫内膜腺癌的一个特征;GLUT1的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子宫内膜良性增生及与恶性肿瘤有关的不典型增生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Sestrin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5年4月期间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标本30例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伴非典型性组织标本各4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Bax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ax在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8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Bax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键。结果 Bax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部中均呈阳性表达,表达强度渐增,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Bax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均P<0.05),临床分期晚,分化程度低及淋巴结有转移者Bax呈高表达。与肌层浸润无亲。结论 土Bax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Bax蛋白的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判断可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威海市中医院2008-01至2009-10子宫内膜腺癌标本4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标本15例和子宫肌瘤标本25例,检测其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丛生蛋白(CLU)在子宫内膜各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预警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变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研究组(包括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8 例和子宫内膜癌25例)和对照组(包括正常子宫内膜28例和子宫内膜增生29例)进行Clusterin蛋白受体测定。结果:CLU在研究组中表达阴性、+、++分别为16例、14例、23例,而在对照组则为38例,17例,2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44.278,P<0.05);且CLU在子宫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亚组的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8.010,P<0.05)。结论:CLU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
目的:检测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14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4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30例子宫内膜增生期改变标本的CD146以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PR表达情况,使用SPSS 17.0对实验数据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CD146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性改变组、子宫内膜息肉组;CD146及PR表达与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D146表达与PR表达无显著相关。结论:CD14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但CD146表达异常与PR缺失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aspin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例增生期子宫内膜、3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单纯性或复杂性)和27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包埋组织中Maspin的表达.结果:所有增生期子宫内膜Masipin表达均阴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例(15.2%)和子宫内膜癌14例(51.9%)中可见Maspin表达,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子宫内膜癌中Maspin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等均无关.结论:Maspin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部分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原位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癌变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33例子宫内膜癌、41例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和20例轻度不典型增生进行PCNA和P16基因的原位标记.结果PCNA阳性表达强度随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分级而增强,其强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与轻度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P,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以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为最高,两组不典型增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分别与内膜癌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P<0.05).阳性表达部位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均为胞浆,部分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为胞核或核浆.结论细胞的过度增殖和P16基因的表达异常,可作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早期癌变的诊断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