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病变部位在颈椎2例、胸椎10例、腰椎15例、胸腰段6例。单个椎体受累8例,多个椎体受累25例。在脊柱结核影像表现中,死骨9例,椎间隙变窄5例,冷性脓肿13例,椎管狭窄8例,后凸畸形2例。结论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螺旋CT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在坐骨神经痛病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85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有目的 地行CT或MRI检查,经手术或临床内科治疗明确病因.结果 185例坐骨神经痛中腰椎间盘突出54例,腰椎滑脱26例,腰椎管狭窄23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16例,腰椎侧隐窝狭窄9例;上述病变有合并存在者13例,腰椎体后缘离断症及软骨结节21例,强直性脊柱炎17例,腰骶部转移瘤3例,髂骨骨软骨瘤1例,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2例,腰骶部结核8例,梨状肌肥厚5例;无阳性检查结果者13例.CT、MRI均可准确定位病变,定位准确率100.0%(185/185),定性符合率88.6%(164/185).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明确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定位准确,定性价值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出血新生儿25例,均行头颅CT平扫。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CT显示大脑纵裂池、外侧裂池、脑基底池内见高密度影,CT值为60~70 Hu,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前纵裂池,后纵裂池窄带、条状高密度影,中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纵裂池、外侧裂池、基底池呈脑池高密度铸型。脑实质出血7例,CT显示幕上脑实质及脑室周围多灶性点状、条状及片状高密度影,本组患儿中2例伴有脑室积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3例,CT表现紧贴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形态不规整,本组患儿3例均为胎头吸引助产引起。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2例,CT表现尾状核附近局限高密度小出血灶和不同程度的脑室内出血,少量出血见侧脑室后角高密度影,其上方与脑脊液形成液平面;大量出血表现一侧或双侧脑室高密度脑室铸型。硬膜外出血本组患儿未发现,CT表现颅骨内板下双凸镜状或梭形高密度影,CT值50~90 Hu,边界清楚,范围局限,血肿一般不跨越颅缝。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等,CT检查可根据其不同表现特点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CT检查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效果,结合临床实际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儿童内科收治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48例为研究对象,均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病变和免疫血液系统疾病,入院后分别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重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CT检查的影像表现,以临床综合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并与MRI检查结果比较,观察脑CT检查的诊断效果,综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4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CT检查确诊病毒性脑炎15例、结核性脑膜炎8例、脑囊虫病5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总确诊率为66.67%,MRI检查病毒性脑炎20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脑囊虫病6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总确诊率为85.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25例细菌性感染确诊率43.48%(10/23),低于MRI检查95.65%(22/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检查23例病毒性感染患儿确诊率分别为88.00%(22/25)、76.00%(19/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MRI均是临床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手段,MRI诊断效果相对更优;CT在临床应用中检查可根据诊断需要借助MRI检查,优化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5.
煤工尘肺胸膜病变的高分辨率CT形态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煤工尘肺胸膜病变的CT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研究煤工尘肺胸膜病变的可靠的诊断技术。方法 煤矿井下采掘混合工煤工尘肺患者 13 1例 (其中 ,0 14例、Ⅰ期 46例、Ⅱ期 58例、Ⅲ期 13例 )及对照组 2 0例 (均摄有同期高仟伏胸片 ) ,在胸部常规CT扫描后 ,另在 4个固定水平上及感兴趣区加作HRCT扫描 ,而后进行观察对比研究。结果 参照国家尘肺诊断标准中对胸膜病变 -胸膜斑的判定方法 ,共发现胸膜病变者 68例 (51.91% ) ,其中 ,尘肺Ⅰ期 12例 (17.65% )、Ⅱ期 43例 (63 .2 4% )、Ⅲ期 13例 (19.12 % )。据胸膜病变在HRCT的形态表现可分为 :结节型(73 .3 8% )、扁平型 (18.71% )、不规则型 (7.91% )、混合型 ;病变位于胸壁胸膜者占 65.0 2 %、纵隔面占2 2 .16%、心包占 12 .80 %。本组病例肺尖和肋膈角区均未见受累表现 ,胸膜病变厚度以 5~ 10mm者为多见 (88.17% )。结论 煤矿工人胸膜损害并非罕见。HRCT是显示胸膜病变的可靠检查方法 ,是常规CT的补充手段 ,具有重要的诊断和实用价值 ,但需进一步进行影像学与病理学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结核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71例临床诊为肺结核的老年病人摄胸部X线片,其中118例进行了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回顾性分析病人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累及两叶及以上者278例(74.93%),中叶受累者108例(29.11%),病变累及下叶基底段者67例(18.06%),累及前段和舌段者135例(36.39%)。其中以纤维化病灶为主要表现者246例(66.31%)。有空洞者103例(27.76%),有结核球者38例(10.24%),有胸膜改变者194例(52.29%)。CT检查发现肺门淋巴结肿大6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78例,其中79例见有淋巴结钙化。结论老年肺结核以空洞和广泛纤维化为特点,在病灶的分布范围、部位上有别于青壮年。  相似文献   

7.
王晖  杨佳滨  姜飚 《医疗装备》2006,19(7):34-35
目的:研究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分析57例共89张病变股骨头的MRI图像。结果:表现为股骨头信号异常者100%,股骨头破坏变形者42张(占47.20%),股骨颈受累者6张(占6.74%),关节间隙改变者31张(占34.83%),股骨头髋关节积液者56张(占69.66%),髋关节半脱位者5张(占5.62%)。结论: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有较特征性的MRI表现,因此,磁共振在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病变以及确定坏死的部位及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X线、CT及棱索扫描。核磁共振在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膜强化模式在婴幼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76例经脑脊液检查确诊的颅内感染婴幼儿,所有患儿均经T1WI增强扫描以及磁共振常规平扫,脑膜强化共有4级,观察分析所有婴幼儿磁共振脑膜强化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磁共振检查中,12例(15.79%)化脓性脑膜炎有10例(83.33%)表现为全脑膜强化;28例(36.84%)例病毒性脑膜炎中有8例(28.57%)表现为软脑膜可疑过度强化,9例(32.14%)表现为蛛网膜-软脑膜强化,5例(17.86%)表现为全脑膜强化级;21例(27.63%)结核性脑膜炎有13例(61.90%)表现为脑基底池异常强化;15例(19.74%)其他感染中4例(26.67%)表现为脑基底池异常强化,1例(6.67%)表现为软脑膜可疑过度强化,2例(13.33%)表现为蛛网膜-软脑膜强化;增强后12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83.33%)为Ⅰ级,2例(16.67%)为Ⅲ级;28例病毒性脑膜炎中14例(50.00%)为0级,9例(32.14%)Ⅱ级,5例(17.86%)Ⅲ级;21例结核性脑膜炎中7例(33.33%)为0级,1例(4.76%)Ⅱ级,13例(61.90%)Ⅲ级;15例其他感染中8例(53.33%)0级,1例(6.67%)Ⅰ级,6例(40.00%)为Ⅱ级。结论婴幼儿具有较为丰富的软脑膜表面毛细血管,仅仅依靠软脑膜轻中度强化,难以作为颅内感染的可靠征象,再加之婴幼儿颅内感染早期病理变化较为轻微,因此在确诊中需要和临床诊断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部结核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腹部结核CT资料,其中食道4例、胃6例、十二指肠25例、小肠13例及结肠结核11例;结核性腹膜炎32例;肝结核15例;脾结核12例;肾上腺结核10例;输尿管及膀胱结核8例。结果 腹部空腔性器官以管腔变形、多脏器受累、多节段发病及多种病变同时存在是其特点;腹部实性器官结核分三型:粟粒型、结节型、结核瘤型;结核性腹膜炎以腹膜增厚为主;肾结核改变既有实性器官的表现,又有空腔器官的表现。结论 腹部各器官结核的CT表现征象多种多样,应综合分析后诊断。对病灶进行跟踪观察,可以提高腹部结核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患者的CT影像特点.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患者80例,就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细致的分析,这80例患者通过CT扫描影像检查均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研究结果:患者的颅脑CT影像主要表现为脑室出现扩张,脑膜发生病变,脑水肿、脑梗塞、脑结核瘤等.研究结论:通过CT扫描能够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所出现的结核病的类型,发病的时间长短,发生病变的具体部位,发病范围等,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期的护理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粪石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3例粪石性肠梗阻的CT表现。结果①肠梗阻征象13例(占13/13),病变部位:空肠梗阻2例(占2/13),回肠下段梗阻8例(占8/13),乙状结肠梗阻3例(占3/13)。②粪球征(即蜂窝状气泡征)13例(占13/13),单发者6例(占6/13),多发者7例(占7/13),长径3~10cm,平均5.5cm。③双环征2例(占2/13)。④肠系膜血管漩涡征1例(占1/13)。⑤腹膜炎征象1例(占1/13)。结论粪球征为粪石性肠梗阻特征性表现,CT扫描是术前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粪石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3例粪石性肠梗阻的CT表现。结果①肠梗阻征象13例(占13/13),病变部位:空肠梗阻2例(占2/13),回肠下段梗阻8例(占8/13),乙状结肠梗阻3例(占3/13)。②粪球征(即蜂窝状气泡征)13例(占13/13),单发者6例(占6/13),多发者7例(占7/13),长径3~10cm,平均5.5cm。③双环征2例(占2/13)。④肠系膜血管漩涡征1例(占1/13)。⑤腹膜炎征象1例(占1/13)。结论粪球征为粪石性肠梗阻特征性表现,CT扫描是术前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内血管瘤型脑膜瘤3例,男2例,女1例,年龄55~62岁(平均58岁),均行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2例脑实质内血管瘤型脑膜瘤均位于额叶,1例位于颞叶.肿瘤为实性,边缘尚清晰.CT平扫示斑点状钙化,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MRI平扫示T1WI及T2WI肿瘤均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轻度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结论:脑实质内血管瘤型脑膜瘤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结合病史、发病部位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肾损伤的检查方法,探讨CT表现的分类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肾损伤CT表现的分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CT表现为肾影增大23例(46%),肾轮廓不规则14例(28%),肾包膜下血肿36例(72%),肾内血肿27例(54%),肾周积血21例(42%),肾节段性梗塞6例(12%),轻度肾实质挫伤4例(8%),肾撕裂或断裂26例(52%),肾粉碎4例(8%),肾动脉主干断裂或闭塞2例(4%)。另外尚有胸、腹腔积液、肝、脾破裂、骨折等合并伤表现。结论 CT平扫加增强检查对肾操作定性诊断准确率达100%,分类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CT分类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孟令峰 《工企医刊》2013,26(1):46-47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接受并治疗了原发性肝癌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治愈率.结果 治愈患者40例,2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治愈后对患者随访1~5年,患者在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8.6%(33/42)、54.8% (23/42)38.1% (16/42)、30.9%(13/42)、25.0% (11/42).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关键,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手术方法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铁荣 《职业与健康》2006,22(7):546-547
我院结核科1994年1月~2004年1月收治肺结核患者635例,有22例并发糖尿病,其发生率为3·5%,现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22例中男13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1·4∶1。年龄25~75岁,平均59·4岁,50岁以上占83·3%。肺结核病例初治16例(72·7%),复治6例(27·2%)。两病同时发现者5例(23·7%),先发现糖尿病后发现肺结核10例(45·5%),先发现肺结核后发现糖尿病7例(31·8%)。按全国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糖尿病分型标准和肺结核的病变程度划分试行标准[1],本组糖尿病属轻型7例(31·8%),中型11例(50·0%),重型4例(18·2%)。肺结核病变程度属轻度3例(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CT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确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6h内的临床症状和CT征象。结果 32例首次CT异常表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1例,脑实质密度减低17例,局部脑肿胀8例,局限性脑沟变窄或消失7例,双侧基底池不对称4例,双侧外侧裂池不对称10例,首次CT提示及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者有18例。结论常规CT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重要诊断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结核(FGT)的临床表现,以及在腹腔镜、宫腔镜检查的表现特点,提高临床对FG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进行腹腔镜和(或)宫腔镜检查,并经抗酸染色法和(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腹水培养病原学检查确诊为FGT的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17~73岁,平均为(31.4±5.6)岁。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患者的不孕、腹部异常症状、月经改变等临床表现,胸部X射线摄片、CT检查等影像学辅助检查结果,以及腹腔镜探查、宫腔镜检查、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患者的不孕、腹部异常症状、月经改变等临床表现发生率,以及腹腔镜、宫腔镜检查结果所占比例等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 结果①本研究33例FGT患者的临床表现中,以不孕最为多见,为21例(63.6%,21/33)。其他临床表现包括:下腹胀痛为7例(21.2%,7/33),腹水为5例(15.2%,5/33),盆腔包块为5例(15.2%,5/33),月经量过少或闭经为4例(12.1%,4/33),月经不规律为2例(6.1%,2/33),痛经为1例(3.0%,1/33),绝经后出血为1例(3.0%,1/33)。②本研究33例FGT患者中,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FGT者为26例,其中,17例确诊为输卵管结核,3例确诊为输卵管结核合并卵巢结核,6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结核,病理学诊断FGT阳性率为78.8%(26/33);1例(3%,1/33)抗酸染色结果呈强阳性,确诊为输卵管结核;4例(12.1%,4/33)经腹部X射线摄片检查确诊为输卵管结核;2例(6.1%,2/33)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后,确诊为输卵管结核。③本研究33例FGT患者的影像学辅助检查结果提示,该检查对诊断FGT的符合率为21.2%(7/33)。④本研究33例FGT患者的腹腔镜检查结果如下:合并腹水者为7例(21.2 %,7/33),腹膜粟粒样改变者为16例(48.5%,16/33),输卵管积水与周围组织包裹成团者为10例(30.3%,10/33),输卵管增粗,呈串珠样、腊肠样改变者为13例(39.4%,7/33),输卵管伞端有黄色脓液流出者为1例(3.0%,1/33),卵巢呈苍白样改变、质硬者为2例(6.1%,2/33),盆、腹腔内可见干酪样坏死物者为13例(39.4%,13/33)。⑤本研究33例FGT患者中,25例因合并不孕或月经改变,接受腹腔镜检查的同时进行宫腔镜检查的结果显示,6例(24.0%,6/25)宫角局部子宫内膜增厚不平,输卵管开口细小;1例(4.0%,1/25)子宫内膜变薄,呈不规则苍白样改变;4例(16.0%,4/25)为宫腔黏连,其中1例(4.0%,1/25)可见干酪样钙化灶;其余14例(56.0%,14/25)宫腔镜检查结果均为正常宫腔形态。 结论腹腔镜和(或)宫腔镜检查可清晰显示FGT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及病变周围情况,对于FG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DR与螺旋CT对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70例,回顾性分析这70例患者的DR与螺旋CT表现,观察两种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结果:在7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肋骨骨折,18例患者液气胸,10例患者膈肌损伤,15例患者为创伤性湿肺。在上述病变中,DR诊断肋骨骨折符合率为88.89%(24/27)、液气胸诊断符合率为88.89%(16/18)、膈肌损伤诊断符合率为80%(8/10),创伤性湿肺诊断符合率为86.67(13/15),螺旋CT诊断符合率均为100%,螺旋CT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DR诊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与螺旋CT都是重要的诊断方式,其中螺旋CT的诊断率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戴燕彬  李华文 《职业与健康》2006,22(22):2018-2019
目的 探讨婴儿脚气病的脑部CT表现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临床和CT资料.结果 临床上主要以抽搐、精神萎靡、目光呆滞和呕吐等症状发病.脑部CT示:双侧豆状核(16/18),尾状核头部(12/18)、丘脑(1/18)、内囊前肢(2/18),外囊(1/18)和侧脑室旁白质(2/18)对称性低密度区,15例脑沟增宽,13例脑室扩大,1例大脑皮质密度普遍较低.给予维生素B1治疗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2~7 d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双侧豆状核、尾状核头部、丘脑和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病变,是婴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的重要CT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