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机械通气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Swan一Ganz导管观察了11例慢性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在机械通气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指标变化,发现机械通气可明显解除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使肺血管阻力与肺动脉压下降(幅度为1.67~2.54kPa);机械通气后因交感神经高张状态缓解而出现心率、血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中心静脉压的下降;在无明显心排血量减少的情况下,机械通气后左、右心室的作功负荷减轻;机械通气使肺血分流率降低近40%,氧供需比例提高。研究表明,合理地使用机械通气纠正通气和氧合功能障碍可以使肺心病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营养状况 ,探讨营养支持对肺心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静脉营养、全胃肠营养或其它营养手段对肺心病患者加强营养支持 ,尽量保证患者达到平衡营养 ,观察此时期内患者住院时间和病情变化。结果 慢性肺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组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病情发作较少 ,住院时间短。心肺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结论 通过改善营养状况 ,能减少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 ,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 ,减轻和延缓病情发展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的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合理使用营养支持疗法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11月至2001年11月收住肺心病合并有呼吸衰竭及营养不良,且能够排除肿瘤及代谢,内分泌疾病者56例,随机分营养支持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予标准饮食和或加用静脉营养,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及呼吸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体重无明显变化,动脉血氧分压均显著上升。治疗组前白蛋白、肌酐身高的指数及淋巴细胞总数均较入院时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亦上升。治疗组PaCO2下降较对照组为明显(P<0.05)。治疗组死亡2例,占7.69%(2/26);余24例平均18.75天好转;对照组死亡5例,占15.62%(5/32),余27例平均22.5天到好转标准。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肺心病的治疗,并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脑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诱发电位方法检测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发生临床肺性脑病前脑功能的改变。方法对28例老年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无肺性脑病临床表现的患者、20例老年肺炎患者及30例老年健康人同时进行脑干听觉、体感诱发电位(BAEP、SEP)检查。结果BAEP异常:肺心病组23例(82%),肺炎组7例(35%);SEP异常:肺心病组24例(86%),肺炎组8例(40%)。经统计学检验,肺心病组BAEP、SEP与健康组、肺炎组差异有显著性,肺炎组与健康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有脑干功能受损和弥漫性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肺心病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肺心病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及对策黄席珍吴全有于丽许文兵赵向一选择1988年8月~1994年12月肺心病住院患者36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进行7小时以上夜间睡眠时多导睡眠图监测(PSG),呼吸暂停指睡眠时口鼻气流停止≥10秒,...  相似文献   

6.
1995年8月至1997年12月,我们对40例肺心病并急性失代偿性呼吸衰竭(ARF)患者采用蛋白营养治疗,近期疗效良好。1 资料与方法本文80例均符合全国肺心病会议制订的慢性肺心病合并ARF诊断标准。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45~80岁,平均63...  相似文献   

7.
陶仲为 《山东医药》1989,29(10):33-34
呼吸急症甚为常见,其治疗成败常关系到病人的安危。为此,我部特邀山东省立医院陶仲为教授组织呼吸急症笔谈,强调以理论结合实践,落足于临床实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原地区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夜间睡眠减氧饱和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原老年肺心病患者夜间睡眠减氧饱和及与呼吸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4例高原老年肺心病缓解期患者作了白天血气、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最大跨膈压(Pdimax)和夜间睡眠脑电图、眼电图、SaO2连续监测。结果高原老年肺心病患者夜间睡眠快动眼睡眠(REM)和非REM(NREM)期平均SaO2(MSaO2)和最低SaO2(MmSaO2)较白天觉醒SaO2(DSaO2)明显降低(均为P<001),以REM期最明显;高碳酸血症组较无碳酸血症组降低明显(P<001或005)。MSaO2与DSaO2、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75%、50%和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75/Ht(m)、V50/Ht(m)、V25/Ht(m)(Ht为身高,m为米)〕、Pdimax和MmSaO2与DSaO2呈明显正相关(r=0738、0687、0771、0889、0568、0876、0822,均为P<001)。结论高原老年肺心病患者夜间睡眠有明显减氧饱和,尤以REM期最明显,且与肺和膈肌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短期静脉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短期静脉营养支持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1周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自由摄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体重为43.4±8.2kg,治疗后为46.4±6.8kg;治疗前外周血总淋巴细胞数量为1284.2±358.2个/mm3,治疗后为1781.1±321.2个/mm3;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用为肺活量治疗前为32.0±6.0,治疗后为42.0±6.0,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短期静脉营养支持有助于慢性肺心病伴营养不良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心病患者机械通气时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测定及意义罗显荣易鑫王琳为了研究慢性肺心病机械通气时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临床意义,我们测定了肺心病和非肺心病机械通气时的PEEPi,并观察了喘乐宁对PEEPi及气道峰值压的影响。一、资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11.
肺心病伴发冠心病18例病理与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尸检证实肺心病伴发冠心病18例,与单纯肺心病30例对照,结果两组在心脏重量、右室厚度及左室厚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肺心病晚期也可累及左室,不管是否合并左室疾患。本组临床诊断正确率为33.3%,漏诊冠心病为38.9%,漏诊肺心病为27.8%。临床单因素分析以年龄、高血压史、心绞痛史、心肌梗塞史、A_2>P_2、束支传导阻滞、异常Q波、心电轴左偏或正常、程显声诊断标准和Selvester心梗筛选标准对诊断伴发冠心病有显著意义(P<0.05)。多元前进法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心绞痛史、Selvester心梗筛选标准和程显声标准为独立预告因子(P<0.03和0.000)。上述结果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及早做冠脉造影可能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进行核素心血池显像检查,并与右心导管测压作对照。结果显示:肺心病伴肺动脉高压组的右室射血分数(RVEF)较正常对照组和肺心病伴肺动脉压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01,P<0.001),右房舒张早期排空率(RAER)和右室峰充盈率(RVPFR)呈阶梯样降低,且RAER和RVPFR的下降出现在RVEF下降之前。提示右室舒张功能可能先于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3.
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蛋白P-selectin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125)I-SZ_(51))观察了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蛋白P-selectin的变化及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小板膜蛋白P-selectin较慢性肺病组及与正常人群比较显著升高(P<0.01),同时与血小板的粘附功能、聚集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血浆中的vonWillebrand因子(vWF)、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并促进血小板粘附及聚集。  相似文献   

14.
以30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为对象,观察静脉注射卡托普利后血液动力学及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卡托普利能快速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血液动力学,同时抑制肾素系统活性,降低血浆心钠素水平。卡托普利能鉴别肺动脉高压的类型,也可作为术前降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75例无甲状腺疾病的肺心病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75例肺心病患者血清T3、T4和TSH含量,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肺心病患者血清T3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血清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有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严重并发症时,低T3血症尤为显著,P<0.01.且多伴有低T4血症,P<0.05.血清T4血症越低,病死率越高.结论血清T3、T4含量可作为判断肺心病轻重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2例正常人和33例非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21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肺心病心力衰竭组和肺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浆ET-1浓度明显升高(P<0.0001),而两组心力衰竭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证明,非肺心病心力衰竭和肺心病心力衰竭二者虽然在引发心力衰竭的病因不同,但共同表现为血浆ET-1浓度升高,提示血浆ET-1在参与两种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中作用机制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测定34例肺心病患者血中ANP、ACE含量并同时观测其中19例肺心病肺血流动力参数。结果显示:(1)肺心病患者周围静脉血中ANP较正常人高,急性期高于缓解期,ACE较正常人低,急性期与缓解期无显著差别;(2)肺动脉血中ANP及ACE含量显著高于周围静脉血;(3)右房压高者血中ANP高于右房压正常者,右房压正常者血中ANP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血中ANP含量与肺动脉压及右房压具显著正相关性,血中ACE含量与肺动脉压及右房压无显著相关性。这提示肺心病肺动脉压影响心脏分泌ANP,右心房压力增高是血浆ANP增多的主要原因,血中ACE含量不受肺血流动力参数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结节病病人血清抗布氏疏螺旋体抗体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测定40例患者血清抗布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简称BB)抗体水平,其中结节病23例,非结节病17例。结节病病人血清抗BB抗体阳性18例,占78.3%,非结节病病人阳性13例,占76.5%。初步认为结节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异常疾病,血清抗BB抗体可能是机体对某种不明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自体抗体,与风湿病、结核病、肿瘤和莱姆病可能存在着交叉反应;但是否有另外一种可能:即BB抗原本身是一种混合物,不同疾病中的不同抗体与BB抗原中的不同组分起反应?因此,BB抗体不能作为诊断结节病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先心病肺动脉高压16例的病理(显微及超微)变化与血液动力学及手术效果对照分析。我们发现主要高压性病变在肺小动脉及微细动脉,而不在肺泡气—血屏障。在死亡组(7例)的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及病理改变比存活组(9例)严重。在死亡组更多见到肺血管血栓形成、丛状病变、肺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生,肺动脉壁和肺间质的胶原及弹力纤维更增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